姜仁會
【摘要】學生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力量,心理健康則是這種力量得以發(fā)揮的重要因素。但近些年來,在以升學為主導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視。尤其是寄宿制學校里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更加被社會所忽視。
【關鍵詞】心理學 ; 視覺型 ; 觸覺型 ; 聽覺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289-01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發(fā)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基礎科學。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有很多,和教育工作有密切關系的有《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情感健康》等等。心理學知識科學地闡明了心理的實質(zhì)及其活動規(guī)律,如果在教學中,了解并掌握學生心理,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設計課堂教學程序,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那么則能優(yōu)化課堂效率,對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
現(xiàn)在每個家長都十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重要的問題,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模式是不同的??鬃釉?000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清華大學出版社研究員王晶在《如何走進還在的心靈》的演講中提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于腦構造的不同,從我們的學習渠道來說,人類一共分五種吸收信息的渠道,每個人的主渠道不一樣,最后他的思維方式、學習模式、溝通模式也是不一樣的。結合王老師的理論和我在工作的中經(jīng)驗積累可以把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分為三種:
首先視覺學習型的人,視覺型的一個最簡單的特征是,這些學生說話語速快,要看著人說話。同時視覺型的學生他們從小非常聽話,一般來說基本上不做越格的事,他們是幼兒園、小學最聽老師的話,認真復習、認真寫作業(yè)的這類學生。這類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學校是非常守規(guī)矩的,是今天我們教育里最喜歡的一類人。視覺型的學生喜歡在一個安全的體系內(nèi)學習和生活。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給家長提出的建議是除了幫助他們學習之外,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多跟人接觸,提升他們的勇氣。對這些學生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讓他們在成功中學會自信,同時拓展他們對社會的觸覺,讓他們在不斷成長和壯大,視覺型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讓他們多復習,少預習,因為他們完全能跟得上學校的教育,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
第二種是聽覺學習型的人。視覺型的學生大概占1/3,聽覺型的學生占20%-25%,這些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中占不到便宜的,聽覺型的學生以聽為主,他們的主要特點是不愛說話,說話的語速非常慢,而且說話的時候往往不看對方的臉。對他們來說內(nèi)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學生不合群,習慣單獨做事情,所以在和老師的互動中,他們幾乎是靠后的。當我們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是聽覺型的孩子,請給孩子一個支撐,一個溝通和幫助的渠道。對于聽覺型的學生,我會給他們多做一些錄音帶,像英語、詩歌、散文、地理、歷史等,以便提升他們的聽覺認知的能力。對于聽覺型的學生,我們最有效的幫助就是發(fā)揮他們耳朵的特長,聽的能力。
第三種類型就是觸覺型。觸覺型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幼兒園里的淘氣包子,總是不斷地在惹事,就是這樣的人。這些孩子的家長特別頭疼,假如孩子是這種類型的學生,不用再煩惱了,因為這群學生是特別聰明的學生,他們的生命力非常強健,他們關注的東西也非常多,大腦具有創(chuàng)造性,只是他們不適合我們今天的教育模式,他們是身心互動的模式,他們學東西有的時候很慢,你跟他們講半天,他們也不理你,因為他們聽不懂。但是他們愛擺弄,一旦他們擺弄懂了,以后就不會忘記了,這叫肢體參與學習。肢體參與學習者,一般來說記憶都很長,比如游泳、騎自行車都是肢體參與的。他們是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
除了上述的主要類型之外,還有一個人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就是海倫·凱勒,她的學習方式是感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水”這個字時,就是以字教字,我并沒有把學生領到水龍下,讓學生先感受水的流動,然后再告訴學生,這就是水。我也許會告訴他們就是你們上學時路過的河流,那就是水,而學這個“水”時,我會用電腦播放一幅水的圖片告訴學生什么是“水”。而海倫凱勒在學習“水”時,她是一只手感應著水,另一只手在感應“水”這個字,而兩個感受同時存在,她全然明白了“水”和實物水之間的關系。沙利文老師利用海倫凱勒具有的嗅覺、味覺、觸覺等教會了她語言和文字,最后也教會了她講話的能力。她不是通過思維去學文字,而是通過感受去學文字,這并不僅僅是對特殊學生的特殊教育方法。實際上,這是遠勝于用思維去學文字的辦法,這也是現(xiàn)在流行的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法、華德福育兒教育法等教育方法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教師在了解學生所屬的學習類型后,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因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去發(fā)展,去思考。這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完善其人格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