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意識的增強和人際關系的復雜,大大地加重了學生的心理緊張和壓力。我們所培養(yǎng)的學生必須具有適應不同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所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是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而作為校教育工作前沿的班主任工作,更應該重視和正視這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026-0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使學生的人格健全,心理潛能得到開發(fā),生活上能自理,行動上能自律,心態(tài)上能自控,評價上能自省,情感上能自悅。因此班主任要配合學校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要發(fā)揮班級、家庭、社會的綜合、整合的功能,以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為目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與原則
(1)“普遍性與針對性”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要有統(tǒng)一、有共性,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考慮到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整體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和家長一直把關注學生學習的集點放在學生的分數(shù)上,分數(shù)作為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xiàn),被賦予了太多的內(nèi)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成了學生沉重的十字架,由此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當學生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分數(shù)時,學生體驗到的就是一種失敗感,漸漸地就形成一種期待性焦慮,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和無奈感,學習起來覺得索然無味。學習主動性降低。針對這個問題,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和學生多進行交流,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兩種成就動機,一種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種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2)“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原則,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廣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同時重視學生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人,而且他們的差異表現(xiàn)有多個方面,既有智力差異,又有心理品質的差異。教師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差異,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時期,過早地用單純的"好"或"不好"來劃分他們的等級是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
(3)“尊重與理解”原則,即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想與感受。學生的心身雖然還處于發(fā)展時期,可他們已有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從師受益、能以平等的人格與人進行交流。他們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師不能無視于學生的個性,隨意扼殺他們的個性,然而教師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學生納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視他們自身性格、個性發(fā)展的要求。
2.班主任在學校的工作中,直接組織、管理、教育著學生,班主任在班級的工作中要用心育的眼光對待學生,積極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建立“理解、交流、平等、關愛”的師生關系
(1)班主任每天都與學生接觸,要處理大量的班級事務。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態(tài)度、方法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特別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堅持心育原則,貫徹心育思想,在解決矛盾、處理問題時首先從心育角度出發(fā),做到先"聽"后"講"、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級每個學生都成為心理健康者。
(2)發(fā)揮日記在心育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生心理閉鎖性越來越強。許多心思想法不再說出來,而是寫出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特點,運用日記開展心育及思想工作是班主任開展心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3)家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源于內(nèi)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后進生存在的許多問題行為源于他們的心理問題與障礙。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對癥下藥。有些單親家庭、離異重組家庭,家庭環(huán)境不佳,教育方法不當?shù)?,使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出現(xiàn)心理問題及障礙:如狂妄自大、自卑、厭學、孤僻等。所以,班主任要建立班級學生的家庭檔案,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情況。走出校門,向家長傳授心理學教育的基本知識,一是提高家長的自身心理素質,在家庭教育中能自覺調整心態(tài),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減少、杜絕家長原因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壓力。二是通過家長開展家庭心育,增強家庭心理疏導的實效,保障子女情緒穩(wěn)定,教會子女學會自我激勵,自我轉移,自我疏導的調節(jié)方法,培養(yǎng)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3.總結
對于班主任而言,除了需要教好專業(yè)課程之外,還需要通過科學的班級管理確保所在班級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班級管理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必須在遵循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抓住核心,并圍繞這一核心進行現(xiàn)有方法的科學運用。班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從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非常有限,且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非常的繁雜,因此,必須對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