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成晨
【摘 要】目前中國電影逐漸走向一個瓶頸期,從之前各種大熱劇到今年的國產電影票房不佳,電影市場的發(fā)展也慢了許多。為了找到使國產電影突破瓶頸的方法,通過對美學大師宗白華相關理論的研究,從理論入手結合現在國產電影發(fā)展的困境,從而提出將其美學思想運用到中國影視美學中,借鑒和學習西方的電影拍攝技巧,將其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利用西方的技法發(fā)掘中國本土電影的美。
【關鍵詞】宗白華;商業(yè)電影;國產電影;電影美學
中圖分類號:J9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097-02
今年,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大熱,各種國產電影爭相上市,可謂產量喜人,但是卻鮮有精品出現。通過對小鮮肉演員和各大IP的利用而出品的電影占領國產電影的大半壁江山,隨著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這些電影慢慢地失去了其吸引力,逐漸被國外大片蠶食著市場。國產電影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一直為人所詬病,而宗白華先生通過對國內外美學理論的研究,以開闊的眼光去審視東西方文化,去探尋東西方文化中的精華,在豐富發(fā)展民族傳統文化上擁有一定的主動性和自信。這對于中國影視美學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精華運用于中國影視美學中去具有重要的意義?;仡欀形髅缹W融合與發(fā)展的過程,不得不提的就是宗白華先生?!霸谧诎兹A的身上,反映了西方美學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歷史趨勢,反映了中國近代以來尋求中西美學融合的趨勢?!?/p>
一、宗白華的主要美學思想
宗白華先生認為在東西方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合過程中,中國文化是一個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個體人生、人格理想的全面和諧的音樂性、藝術性、審美性的文化。在他的美學思想里,“生命”與“動”兩個作為他的美學本體的概念經歷了一個從西方到本土的轉移,它們的內涵隨之而變化,最終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插根立足,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而恰恰這也正是宗白華先生從“中”到“西”然后又回到“中”的過程。宗白華對藝術中的虛實問題、意境理論、空間意識、氣韻等問題的研究闡釋都是在探索西方藝術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追尋中國文化的精華。
宗白華在談論中國的意境說時提到“光景常新”,是一切偉大作品的烙印?!皽毓识隆保瑓s是藝術創(chuàng)造與藝術批評應有的態(tài)度。歷史上向前一步的進展,往往是伴著向后一步的探本窮源。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可以看到,宗白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宣揚并不排斥西方藝術,而是將兩者相結合,找到適合本民族的文化發(fā)展模式。
二、對比好萊塢電影與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狀況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發(fā)展主流文化產品,從曾經的詩詞歌賦、繪畫、小說到現如今獨有的主流文化——電影。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速,大眾媒體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好萊塢電影通過政治機制、技術壟斷、文化控制、意識形態(tài)、形象制造等傳播機制的公共作用,取得了中國乃至世界傳播的主導地位?,F代電影行業(yè)出現了不少極其依賴現代技術的好萊塢大片,比如《星球大戰(zhàn)》《指環(huán)王》《阿凡達》等大銀幕電影,都在銀幕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電影主題通常是取材于社會事件,每個時代的電影通常主題各不相同。當代的電影更多的就是反映社會現狀的,比如最近流行的懷舊風在電影行業(yè)上表現出了巨大的市場競爭力。如《我的少女時代》(2015),《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匆匆那年》(2014)等青春題材的懷舊片都在電影市場上得到了巨大的響應。跟風成了我國電影發(fā)展中很大的問題。某青春題材的電影模仿國外著名影視劇《緋聞女孩》,試圖將其中奢華復雜的校園生活嫁接到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而這樣只是邯鄲學步,模式模仿了別人,內容卻沒有能從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出發(fā)。這樣只能一時激起低年齡段人群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電影跨文化的傳播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部偉大的電影,必然是表現出深刻的差異性和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的電影。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國電影不斷地在探索適合自己獨有的發(fā)展方式。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能否從電影媒體中得到傳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1994年以來,好萊塢電影在一開始雖然只有少量影片進駐中國電影市場,但是很快便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片江山。中國以張藝謀為首的第五代導演在國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張藝謀作品的突出特點是對中國傳統封建意識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內蘊其中的濃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生命意識,是古樸民俗的奇特景觀,同時也飽含對女性反抗精神的謳歌和贊頌,他在強烈的色彩、大量的構圖背后嚴格(下接第99頁)堅持了生活的真實和敘事的抒情。
三、宗白華美學理論對中國電影發(fā)展的啟示
在中國的電影發(fā)展歷程中,我們已經具有了很大一批有鮮明民族美學特色和文化的優(yōu)秀電影作品,很多電影人已經不自覺地從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著影視創(chuàng)作的靈感。電影的民族化不是保守,故步自封,而是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和保持我們電影文化的個性。只有民族化,中國的電影產業(yè)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脫穎而出。宗白華無疑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華,他對于中國影視美學建設的一個重大啟示就是扎根本土。我們不能只跟在別人后面邯鄲學步。
回顧中國電影發(fā)展,能在國際上取得重大成就或得到媒體和觀眾認可的電影,在電影技術的支持和故事情節(jié)的創(chuàng)新上都脫離不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好萊塢電影有其特點,是建立在美國文化背景之下的。美國并沒有像中國一樣擁有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歷史,但是其電影產業(yè)卻比中國更有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中國以現在的電影技術,暫時還無法跟好萊塢大片的技術相媲美。與其硬要在本身還沒有很完善的故事劇情中過多添加不完善的大片技術,為何不把重心放在劇情的想象力方面,從中國傳統美學的角度出發(fā),拍出具有中國韻律的電影。從目前電影產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國家來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電影結構、敘事方法、內容表現,有很強烈的民族屬性在里面,當我們提到某個國家的時候都能想到其相關的類型劇。就單拿韓國來說,其拍攝的一些電影,對于一些社會問題或者傳統文化都有著很強的表現力。反觀國內,我們曾經拍出過那么好的文藝電影,像《紅高粱》《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卻在近些年里走入一條奇怪的道路,開始學習國外拍一些大片或者一些商業(yè)電影,一心想要拍出外國人的電影,結果丟掉了很多特有的電影文化。
四、結語
宗白華先生所推崇的美學思想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運用西方的電影拍攝技巧、敘事方法,拍出有特色的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的電影。宗白華先生既能以開闊寬容的眼光面對中西文化,又能始終在整個文化的追尋中把立足點牢牢放在中國傳統文化上,汲取中西文化思想之精華,豐富發(fā)展中華傳統美學,在中西文化的平等對話中進入民族傳統藝術的各個領域,闡釋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學概念與范疇。這種學術視野和學術思路對現在民族化影視美學建設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宗白華著.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凌燕.全球化背景下國產商業(yè)大片的本土接受[J].文藝研究,2009.
[3]廖海波.中國電影國際化之路[J].當代電影,2011(04).
[4]李永峻.影視美學的研究現狀與四個研究角度淺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5]張衛(wèi)等主編.當代電影美學文選[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6]金丹元.試論中國影視美學的文化屬性[J].戲劇藝術,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