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亦奇
一、2017年政治高考命題特點分析
(一)試卷結構比例每年變化小,基本穩(wěn)定
選擇題:
(1)經(jīng)濟題4題(全國卷Ⅲ5題),政治題3題(全國卷Ⅲ2題),文化題1題,哲學題3題;
(2)“四選二”組合選擇題占大部分比例:全國卷Ⅰ9題,全國卷Ⅱ11題,全國卷Ⅲ10題;
(3)圖表題、坐標題、推導題年年都有,是命題專家欣賞的題型;
(4)2017年基本取消一材兩用題,也沒有逆向思維的選項出現(xiàn);
(5)背景材料選擇多樣化、生活化。
主觀題:
(1)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類的開放題各設置一問(全國卷Ⅱ經(jīng)濟題設置兩問);
(2)切入點具體,主題宏大,答題思維延伸;
(3)學科命題滲透核心素養(yǎng),能力要求涉及考綱四個能力目標,綜合要求高;
(4)重視對主干知識的考查,重視重要考點和??碱}型;
(5)答案注重生成性,答案靈活,同時強調邏輯性;
(6)保持開放性設問,培養(yǎng)考生多元、辯證思維。
(二)落實考綱修改精神,提高能力考查效果
1. 按照具體化的能力考查要求設計試題,達成考查目標
根據(jù)政治學科能力考查目標的細化要求,命題者在設計材料分析題時,表現(xiàn)為不同的設問角度。例如,設問中的要求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的差別?!笆鞘裁础敝卦诒鎰e事物的性質,“為什么”重在分析現(xiàn)象的原因,“怎么樣”重在對問題或現(xiàn)象的總體評價,“怎么辦”重在問題的解決。這也就要求考生在審題時必須注意這些差別,有針對性地調動和運用知識,在綜合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例1(2017·全國卷Ⅰ第38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是一個消費品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目前,我國生產(chǎn)的消費品中,家電、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業(yè)100多種產(chǎn)品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電、制鞋、棉紡、服裝等產(chǎn)能占全球的50%以上。據(jù)統(tǒng)計,2005~2014年我國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同期國內(nèi)社會消費總額增速的2倍。2016年我國出境人次達1.35億,境外消費達2600多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購買服裝、化妝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國奢侈品消費超過1100億美元,其中76%的消費發(fā)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什么突出問題?我國生產(chǎn)企業(yè)應如何應對?
【評析】本題要求考生針對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屬于“是什么”和“怎么辦”類型試題,突出考查考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供給側改革也是這兩年經(jīng)濟調整的主旋律。從設問來看,供給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供需不平衡。第二個問題雖然是生產(chǎn)企業(yè)如何應對,但是要結合材料,強調提高產(chǎn)品質量,加大品牌推廣,提升企業(yè)的信譽和形象等知識點。這都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經(jīng)濟學的基礎知識。此外,全國卷Ⅱ第38題第(2)題要求考生從政府、種植戶的角度談可采取什么措施;全國卷Ⅲ第38題第(1)題請考生就我國高鐵如何加快走出去提建議,就屬于“怎么辦”類型試題。
2. 調整題量和學科知識搭配方式,減少試題固化模式對能力考查效果的影響
近年來,政治命題題型結構相對穩(wěn)定,逐步形成了兩道材料分析題五小問的固化模式,其中第38題為經(jīng)濟知識和政治知識搭配的綜合題,第39題為哲學知識和文化知識搭配的綜合題。2017年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的材料分析題由過去的兩題調整為三題,設置五或六小問。由于采取措施控制各題背景素材的文字量和設問數(shù)量,試題的總體閱讀量、難度和答題書寫量并未增加,有的試題答題書寫量還有所減少。由此可以看出,打破材料分析題的固化模式,今后會逐步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
(三)關注社會熱點,亮點特色鮮明
1. 設置生活化情景,貫徹現(xiàn)實問題立意
政治高考試題由立意、情境和設問三個要素構成。2017年的政治試題基本上都設置了一定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時代背景。如全國卷I第38題的“消費品供給問題”材料似曾相識,但將此問題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chǎn)能”巧妙結合在一起,現(xiàn)實問題立意高遠,設問角度新穎獨特,要求考生有較強的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知識轉換、解釋和遷移能力。
例2(2017·全國卷Ⅰ第40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百p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017年春節(jié)期間,大型文化類競賽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成為陪伴人們歡度新春佳節(jié)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組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己任,緊緊抓住受眾的中國詩詞文化情結,在賽制和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比賽詩詞涵蓋《詩經(jīng)》、楚辭、唐宋詩詞、毛澤東詩詞等,主要選自中小學教材,聚焦愛國、仁義、友善等主題。參賽選手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學生、教師,有工人、農(nóng)民、公務員,有海外華人、外國留學生。嘉賓現(xiàn)場點評,或分析詩詞的深刻內(nèi)涵,或發(fā)掘詩詞的道德價值,或講述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賽會設置競猜、“飛花令”等環(huán)節(jié),啟用水霧臺、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設計,應用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手段,打造出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節(jié)目的播出,引起強烈反響,總收視觀眾超過11億人次,引發(fā)新一輪中國詩詞熱。
(1)《中國詩詞大會》是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成功案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其成功的原因。
(2)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在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請就學校如何開展中華優(yōu)秀文化教育提兩條建議。
【評析】(1)《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在于繼承和發(fā)展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立足實踐,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2)此題考查范圍是社會歷史主體,從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和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角度作答。(3)學校可以通過演講、辯論、宣傳節(jié)目等方式開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endprint
本題是哲學文化的綜合題。新高考實施后,教材將有重大變化。《哲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知識合并為一本書。2017年高考題將政治和經(jīng)濟分開為兩道題,可能也是一種暗示,《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文化與哲學》三本書是必修的,其余是選修內(nèi)容。本題考查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都是新版教材中保留的重要知識點,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和貫徹的,堅持為人民服務,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 強化能力導向,注重考查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堅持能力主導,注重基于情境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不僅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考生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2017年的試題突出考查綜合思維能力,在情境設置、知識運用、問題設計的有機結合上下功夫。避免單純的知識考核,把知識的考核寓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之中。
全國卷I第39題,請考生分析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做出解釋的原因以及解釋的意義;全國卷Ⅱ第39題,材料提到以法律形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確立為法定原則等都體現(xiàn)政治學科素養(yǎng)——政治認同,突出了對考生人生價值觀的考查,對社會現(xiàn)象的評價,加強了對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考查,體現(xiàn)了鮮明的學科特色,體現(xiàn)了“公共參與”“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
3. 關注社會熱點,具有鮮明時代特征
關注熱點是政治學科的突出特點。把基本知識的考查與鮮明的時代特征統(tǒng)一起來,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國卷I、Ⅱ、Ⅲ政治試題都迎著熱點上,命題素材緊扣時政話題,試題鮮活。試題取材于時政熱點,如精準扶貧、上合組織、最新科技成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重大方針政策或時政熱點的原因、意義、措施等相關的時政語言描述,直接出現(xiàn)在選擇題里。
二、2018年復習啟示錄
啟示一:鞏固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必修教材的考點是高考的根本。考生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讀透教材,打牢基礎。這就需要考生在老師指導下,在一、二輪復習中圍繞教材構建“點、線、面”知識體系。先要找準“點”,考綱上的概念、原理就是我們所說的“點”,是考試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也是關鍵。很多考生在考試中出錯就是因為對相關概念、原理掌握不到位。因此,考生在復習時一定要在概念、原理上多花時間。不僅要掌握概念、原理本身,還要清楚概念、原理的內(nèi)涵和外延。
啟示二:研究考綱和考試說明
首先,從考試說明中的例題,一年里的熱點、重點時政中把握重要考點。同時針對某一知識點,查看近幾年(尤其是近五年)涉及該知識點的高考試題數(shù)量。涉及該知識點的試題越多,說明該知識點越重要,越需要考生著重理解、把握。
其次,從考綱里的例題和近五年高考試題中琢磨命題思路。做試題,不僅僅是將試題做幾遍,關鍵是要從試題中琢磨命題人的思路,從更高層面看待高考試題。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試題作為載體,與教材相結合,對教材怎么講、高考怎么考、答案怎么組織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高考試題與教材的結合點上多動腦筋,這樣的復習才能提高能力。
再次,對高考試題進行變式訓練。已經(jīng)考過的題不會再次出現(xiàn),但對我們的復習有啟發(fā)意義。我們可以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知識重難點對高考試題進行變式訓練,體會命題者的命題思路、試題蘊含的知識邏輯和生活邏輯,無形中發(fā)散思維,提升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
最后,在規(guī)范作答方面,考生要具備工匠精神,做到卷面工整,字跡清晰;條理清楚,要點分段;方向準確,思維科學。
啟示三:設置有效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政治高考試題,基本上不回避熱點、迎著熱點上,以重大的現(xiàn)實問題為切入點。這說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生活熱點、體現(xiàn)國家意志、關注現(xiàn)實生活是政治高考試題的永恒主題。因此,考生在復習時,要結合時政熱點巧設訓練題,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方面,要選好、選準熱點問題。特別是在三輪復習時,考生在對熱點分析之前,必須對熱點有一個取舍的過程。選擇熱點的依據(jù)如下。
(1)貼近實際,與學科主干知識相聯(lián)系,不能超出高中生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范圍,體現(xiàn)“用中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的特定要求;
(2)所選熱點應該是成熟的、有定論的觀點,有較高的認同度;
(3)所選熱點必須是體現(xiàn)黨和國家一年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
另一方面,要合理分析、運用熱點問題??忌槐厮烙洿罅康臅r政新聞,而是要正確地理解熱點,將熱點與生活實際、具體知識相結合,每個時政熱點一般從四方面掌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怎么評判。分析熱點問題的切入點宜小,宜具體。
考生還要注意,要提高高三復習的效率,必須利用好課堂復習時間,參與知識點的講解、試題的講評、時政的分析,在思考與探究中理解知識、生成知識,切實提高綜合答題能力。endprint
求學·文科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