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增樂+向思源
摘要:俠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俠客們就已活躍于社會之上。漢代司馬遷為游俠單獨立傳,進入魏晉時代以后,俠開始從歷史上的真實存在慢慢向小說中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過渡?!端焉裼洝氛沁@一俠的“史前時期”中最杰出的代表。在《搜神記》中,后世武俠的俠客身份、行俠主題等都已具備雛形。緊承魏晉志怪小說的唐傳奇在俠義小說方面有了極大的豐富和發(fā)展,宋明之后,俠客的市民化特征更加明顯,同時文言小說中的俠和白話小說中的俠開始沿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清代則出現(xiàn)了大量的官俠,俠客的氣質(zhì)與先秦兩漢時代的古俠漸行漸遠。
關(guān)鍵詞:俠客;俠義故事;搜神記;俠客演變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俠一直是一支獨特的社會力量,同時也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現(xiàn)象。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和公卿養(yǎng)士之風孕育了游俠階層。西漢初年,政權(quán)的締造者們大多以任俠起事,社會上俠風益盛。司馬遷的《史記》單獨為游俠立傳,并把他們的特征進行了概括:“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在《游俠列傳》中,朱家“衣不完采,食不重味”卻“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英布當年落魄時朱家曾經(jīng)周濟,而待其飛黃騰達之后,朱家卻再也不與其相見。其“羞伐其德,不矜其能”可見一斑。劇孟聲名遠播,周亞夫稱贊他“得之若得一敵國”,死時卻“家無余十金之財”,這充分體現(xiàn)了游俠的利他主義色彩。至于司馬遷著墨最多的郭解,成年之后的郭解以德報怨,路遇不給自己讓道的人首先反思是自己的德行不夠,自己的親戚因羞辱他人而遭殺害時他秉公判斷,不念私情,這都是游俠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梢哉f司馬遷為俠這一群體下了一個準確的定義,后世對俠的判斷依然離不開此說。
先秦兩漢的俠客是史家的客觀記述,更多是一種真實的社會存在,而從唐代開始大量出現(xiàn)的俠義小說則是作家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一種對俠客人格精神的升華。在這之間的過渡形式,正是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這種“叢殘小語”、“尺寸短書”的文學形式為歷史中的俠與小說中的俠搭建了一座橋梁。如果我們把魏晉時期稱作俠義小說的史前時代,那么這一時代最耀眼的化石則非《搜神記》莫屬。
一、《搜神記》中的俠客形象
作為魏晉志怪小說最優(yōu)秀的代表,《搜神記》在“明神道之不誣”的同時也記載了不少的俠義故事,這其中又以人戰(zhàn)勝鬼的橋段為最多。在搜神記中,后世俠客的身份、行俠主題幾乎全部包括在內(nèi)。就俠客身份來說,《搜神記》中的俠客粗略區(qū)分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官俠、民俠與江湖之俠,其中又以官俠居多。代表官俠如為慘死女鬼蘇娥主持公道的何敞,不畏鬼魅勇斗妖狐的郅伯夷,夜擒鹿怪的謝鯤等?!端焉裼洝分?,官俠較少,到清代的俠義公案小說時官俠開始大量出現(xiàn),最佳代表就是《三俠五義》。
民俠則有安陽亭書生,他冷靜自若,用計謀將三鬼擊殺,為民除害。另外,宋大賢也是民俠中的翹楚,任憑鬼魅如何恐嚇,他安定自若,當他出手擊鬼時,鬼魅不堪一擊。湯應的故事與前幾則相似,也在都亭中擊殺鬼魅。
江湖之俠如《三王墓》中替赤比報殺父之仇的山中客。在這里民俠與江湖之俠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對官方的態(tài)度,民俠認同統(tǒng)治集團制定的社會規(guī)則,他們的俠義行為依然受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而江湖之俠則是游離于官與民之外的第三種人,他們并不受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不關(guān)心其行為是否符合規(guī)范,是否觸犯法律,是“以武犯禁”之人。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搜神記》中民俠的斗爭對象全都不是人,要么是鬼魅,要么是巨獸大蛇,它們并不屬于人類社會范疇,自然不受人類社會規(guī)范約束。它們禍害當?shù)兀蔁o法約束,反過來講,它們被殺,法律也無須保護。因此民俠們擊殺鬼魅巨獸的行為在為民除害的同時毫無“以武犯禁”之嫌,這是他們與江湖之俠的區(qū)別。
值得注意的是,《搜神記》中還出現(xiàn)了一位勇敢的少年女俠李寄,面對兇惡吃人的大蛇,當?shù)毓賳T毫無辦法,只能每年獻祭一名少女以求大蛇不作亂。幾年之中已有多名少女無辜慘死,少女李寄主動要求作為祭品獻給大蛇,她仗劍牽狗深入絕境,在大蛇出現(xiàn)之際將其擊殺,這一女俠形象相比其他男俠毫不遜色。
關(guān)于行俠主題,在大部分時間里古代俠義小說的行俠主題有三個:復仇主題、仗義行俠主題和展示武藝主題。在《搜神記》中這三個主題的雛形都已具備。復仇主題的代表當屬《三王墓》,這個故事以血親復仇為始,以替人復仇而終。山中客“己諾必誠,不愛其軀”,為替赤比報仇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三首俱爛的悲壯結(jié)局也體現(xiàn)了正義與邪惡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
魏晉時期政局動蕩,社會黑暗,楚王正是黑暗的代表,而象征邪惡的楚王卻擁有遠強于正義人群的實力,身為弱者的人民大眾只能寄希望于一個主持正義的人來掃清人間不平。而這個人,既可以是代表權(quán)威與力量的官員,也可以是以武犯禁、替天行道的游俠。
第二個主題為仗義行俠主題,這一主題在《搜神記》中的體現(xiàn)主要是官俠或民俠與厲鬼斗智斗勇,如宋大賢殺狐、安陽亭書生殺三怪、郅伯夷擊魅、謝鯤擒鹿怪、謝非除廟妖等等。但是縱觀整部《搜神記》,最突出的仗義行俠者卻是一位年僅十二三歲的女孩李寄。關(guān)于李寄斬蛇的故事在前文中已有描述,此處不再喋喋。李寄這個形象的意義不僅在于她的勇敢、機智,更在與她為后世小說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題材,即女俠小說。李寄是《搜神記》所記俠義人士中唯一一位女性,而到唐代中晚期的傳奇小說,女俠形象已大量出現(xiàn),如李公佐《謝小娥傳》中的謝小娥,忍辱負重最終為父親和丈夫手刃了殺害他們的兇手。再如杜光庭所撰的《虬髯客傳》中李靖的妻子紅拂女。還有《聶隱娘傳》中的聶隱娘,《紅線傳》中的紅線女等等。進入宋代,女俠小說依舊興盛,有名的如《賈人妻》、《荊十三娘》等。
至于第三類展示武藝主題,這類著重于描寫俠客武藝高超精妙的小說在唐代中晚期大量出現(xiàn),《搜神記》中亦有其雛形,不過數(shù)量很少。僅有《熊渠子射虎》、《由基更羸善射》、《古冶子殺黿》這三篇屬于此類。這種重在表現(xiàn)俠客技藝而較少描寫其俠義行為的小說在后世有很多,較著名的有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的《京西店老人》、《蘭陵老人》和《僧俠》,皇甫氏所作《源化記》中的《嘉興繩技》等等。endprint
二、魏晉以后俠客形象的演變
唐代任俠之風盛行,成為繼漢代之后又一個俠風當?shù)赖臅r代。俠客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更加豐富飽滿,出現(xiàn)了以俠客為主角的小說。值得注意的是,從唐代初期到中晚期,俠客的形象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俠客為主角的小說大量出現(xiàn)以及俠客由以“義”行俠到以“武”行俠的轉(zhuǎn)變。
在唐代中前期的小說中,俠客出現(xiàn)的頻率還并不高,一般是作為一個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功能性人物出現(xiàn)。比如《霍小玉傳》中的黃衫客,在李生拋棄霍小玉后故地重游之際,黃衫大俠誘騙李生到霍小玉住的勝業(yè)坊前,并將其強行拽入霍小玉家使二人相見。這才有了后文霍小玉對李生始亂終棄的控訴和霍小玉變?yōu)閰柟韴髲屠钌那楣?jié)。黃衫大俠并不是這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如果沒有他這個故事下面的情節(jié)又沒有辦法繼續(xù)下去。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人物。
類似的人物還有《無雙傳》中的古洪,《柳氏傳》中許俊,而且這三位俠客均是行俠助情。
古洪是一位刺客氣很重的俠客。他報答王仙客是因為王仙客十分敬重且優(yōu)待他,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態(tài)度與司馬遷《刺客列傳》中的諸位刺客如豫讓、聶政等頗有相似之處。但他為報恩而殺害使者和塞鴻的這種方式則未免過于殘忍,而這恰恰又與《史記》中的刺客們十分相似。刺客之報恩,在于私情而不顧公義,無論是專諸、豫讓還是聶政荊軻,他們的刺殺的動機都是為報君子知遇之恩。古洪也恰恰是為這一點而選擇斬草除根,將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趕盡殺絕。
至于《柳氏傳》中的許俊,他是韓翊的一位警衛(wèi)武官,似可以歸入官俠一類。他單人獨馬闖入沙咤利的府邸將柳氏救出,使韓翊柳氏得以再續(xù)前緣。
唐中前期傳奇小說主角中具有俠客氣質(zhì)的并非沒有,著名的如《柳毅傳》中的柳毅,《謝小娥傳》中的謝小娥等。
柳毅路見不平慷慨幫助龍女,面對錢塘君傲慢的求婚時又不卑不亢嚴詞拒絕,體現(xiàn)了自己的獨立人格。謝小娥則忍辱負重數(shù)年終于手刃了殺害父親和丈夫的兇手,其性格堅韌無比,當?shù)闷鹋畟b的稱號。
唐代中晚期后,俠義小說大量出現(xiàn),而且俠客們個個身懷絕技,或劍術(shù)高超,或輕功了得,或力大無窮。有些俠客的武藝高超精妙已至幻術(shù),如聶隱娘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其所帶藥物可使尸體化為水,空空兒一更之內(nèi)可行千里(《聶隱娘傳》)。紅線女“夜漏三時,往返七百里”(《紅線傳》)。昆侖奴可以背著兩個人飛檐走壁(《昆侖奴》)等等。武俠被蒙上了一層玄幻的色彩,從此以后,武藝成為俠客的標配。
進入宋代,政府對任俠的態(tài)度并沒有唐初那么寬容,俠客的社會地位也不再顯赫。兩宋朝廷腐敗,內(nèi)外部矛盾都比較尖銳,很多俠客從主流社會中退出來,轉(zhuǎn)而走進山林草澤中間,綠林便由此出現(xiàn)了。綠林好漢們開始以秘密結(jié)社的方式組織起來,在游離于主流社會的“江湖”上進行著他們自己的生活。與前代不同的是,江湖義氣在這一時期被俠客們推崇到了極高的位置。同時隨著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市民階層壯大,俠客的行俠場所更多地轉(zhuǎn)移到市民社會中,俠客的世俗化增強。
也是從此時開始,俠客開始沿著文言俠義小說和白話俠義小說這兩條不同的道路分開發(fā)展。宋明時代的文言俠義小說很多保留了古俠的獨立品格,而白話俠義小說則沿著官俠的路漸行漸遠。
文言俠義小說中比較優(yōu)秀的代表有《洪州書生》、《虬須叟》、《秀州刺客》、《汪十四》、《張二郎》等等。
其中洪州書生行俠的場所來到了集市上,虬須叟則為商人主持公道,汪十四是一名鏢師,這些俠客的職業(yè),行俠場所等都帶有世俗化的特征。而洪州書生行義之后“長揖便去,竟不知所之”,虬須叟就出劉損之妻后也亦無跡,秀州刺客辨明忠奸后毅然放棄為雇主行事,丐俠張二郎在抗擊倭寇的戰(zhàn)役中屢立戰(zhàn)功,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卻拒絕封賞官位,重新回到破廟之中。他們事成之后翩然而去,正符合“不矜其能,羞乏其德”的古俠品質(zhì)。
白話俠義小說的代表則非《水滸傳》莫屬,綠林好漢們的行事風格,江湖生涯的險惡,都在《水滸傳》中生動地體現(xiàn),《水滸傳》中的俠客們在歸順朝廷之前依然保持著俠客的個性與獨立性。如宋江、柴進急公好義、仗義疏財,武松快意恩仇,魯智深打抱不平、伸張正義。梁山聚義后,各路好漢頭領(lǐng)由單獨行動變成了集團作戰(zhàn),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至此梁山的俠義氣質(zhì)達到頂峰。由恩怨情仇到替天行道,梁山的俠義境界實現(xiàn)了一次升華,然而緊接著就是衰敗。前文講到上梁山之前的俠客們依然保持著俠的獨立性,然而他們對官府的看法卻與古俠有所不同。古俠“以武犯禁”,對社會規(guī)則采取的是一種無視的態(tài)度,他們只在乎結(jié)果的正義性,而不關(guān)心過程的合法性。而水滸英雄們相比于他們的前輩更加關(guān)心法律。宋江自不必說,武松在武大被害后首先想到的是報官走法律途徑,血濺鴛鴦樓后武松決心去二龍山落草,在與宋江分別之前還在希望“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再來尋訪哥哥不遲”。可見報效朝廷的心愿是植根在武松心中的。林沖面對厄運一忍再忍,同樣也是希望以合法的方法使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軌。水滸好漢的這種心理為后來朝廷的招安埋下了伏筆,也為他們由俠客淪為朝廷工具的悲劇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由此看來,白話小說中俠客的官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
到了清代,白話俠義小說的影響力要遠大于文言俠義小說,俠的官化已十分明顯,“以武犯禁”變成了“以武效忠”,“替天行道”的旗幟倒下了,代之以“順天護國”的牌子。就這樣,功名心壓倒反抗心,大批的武林俠客進入統(tǒng)治集團、加官進爵。清代的俠義公案小說就是明顯的例子,《三俠五義》中,展昭、雙俠、五鼠這些,他們起初都是笑傲江湖,放浪形骸的游俠,但是他們對于朝廷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與古俠全然不同了。如丁兆蕙所言:“大丈夫生于天地間,理應為國家報效?!?/p>
此時的俠客們已經(jīng)把“精忠報國”當做自己的人生理想了,他們自覺地進入廟堂,依附于清官明君,追隨他們打擊犯罪,懲處奸兇,平定叛亂。有些甚至通過維護現(xiàn)行秩序而變異,直接由俠變成了俠的對立面。
然而,此時的俠客雖已喪失掉古俠的獨立性,但是他們依然保持著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仗義氣質(zhì)和“赴士之困厄”的利他主義精神。同時也能做到“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如歐陽春說:“凡你我行俠義作事,不要聲張,總要機密。能夠隱晦,寧可不露本來面目,只要剪惡鋤強,扶危濟困就是了,又何必諄諄叫人知道呢?”
總之,此時的俠客依然保持著俠義的某些精神,只是破壞性下降,建設性增強,野性讓位于忠心。他們從社會正統(tǒng)體系之外的世界里回歸,主動進入主流價值體系,成功由統(tǒng)治集團眼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變成了鞏固自身的利器。作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獨立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這些流派的俠的一派消亡了,此時的俠已經(jīng)不再是“俠表俠里”,轉(zhuǎn)而成為“儒體俠用”,他們的價值觀大多已是當時主流的價值觀念了。
另外,在漫長的俠客歷史中,俠義精神的含義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從原始的“士為知己者死”(如豫讓專諸等一眾刺客)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魯智深),再到官俠們“上報天子,下安黎民”(如展昭、白玉堂等人),還有當代武俠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喬峰、郭靖)等。在異彩紛呈的俠客世界里,俠義精神的演變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三、結(jié)語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俠客的身影始終在活躍著,從歷史真實到文學彩繪,歷代的史家文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武俠世界。俠的風格、俠的精神在不斷演變,同時俠客們獨立自尊、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正直不阿等光輝品質(zhì)也需要我們繼承下來并代代傳遞下去,它們是我們永遠的寶藏。
參考文獻:
[1](晉)干寶.搜神記[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
[2]鄭劭榮,劉麗娟.俠客[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3]鄧裕華.《搜神記》俠客形象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4]鄧裕華.《搜神記》俠義故事倫[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5]魯迅,蔡義江,蔡宛若.唐宋傳奇集(上、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
[6]魯?shù)虏?歷史中的俠與小說中的俠——論古代文化觀念中武俠性格的變遷[J].南開學報,2001.
[7]馮媛媛.俠文化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嬗變[D].陜西師范大學,2009.
[8]侯潔云.《搜神記》復仇主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
[9](明)施耐庵.水滸傳[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