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堵他
這是一個網(wǎng)文與游戲盛行的時代,各種怪獸在小說情節(jié)、網(wǎng)游副本與電視劇劇情里面三班倒,貢獻著寶物和經(jīng)驗。不過,很少有人記得他們那些佶屈聱牙的名字。不過由于小說作者、影視劇編劇、游戲策劃師的偏愛,那些名字稀奇古怪的怪獸上鏡率頗高,漸漸就被大家所熟知了。
No.1
最熱門的怪獸當屬饕餮,傳說饕餮是龍的第五子,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jīng)》對其特點介紹為:羊身,眼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撐死。后來也用來形容貪婪之人。
No.2
說完饕餮,再來說說橐蜚這種怪鳥。出自《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蜚,冬見夏蜇,服之不畏雷?!睋?jù)說此鳥的羽毛有抵抗天雷的功效,是一些修道之士抵御天劫的寶物。不過由于著名的神魔題材漫畫《3×3eyes》里面的生動刻畫,橐蜚成了80后心里難忘的記憶。
No.3
同樣因為漫畫聲名鵲起的,還有來自13世紀成書的日本典籍《平家物語》里面描述的鵺。在日本的傳說里,鵺是一種類似于西方的“奇美拉”的生物。它擁有猿猴的相貌、貍的身軀、老虎的四肢以及蛇的尾巴。而且,它雖沒有翅膀卻能飛翔。鵺能判斷人的善惡,并保護它認為“善”的人。若被它判斷為“惡”,鵺會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將其殺掉。
當然,在《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中也有關于白鵺的描述:“單張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边@里的白鵺,是指一種鳥。據(jù)說吃了可以治療咽喉痛,還可以治療癡病。
No.4
由網(wǎng)絡火起來的小怪獸里面,還有一個叫“窫窳”。《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北次一經(jīng)》中寫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于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p>
一種傳說是說窫窳是后羿射殺的第一個怪獸。而另一種傳說則說窫窳是燭龍的兒子,原本老實善良,但后來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天帝不忍心看燭龍傷心,就讓窫窳復活了,可沒想到,窫窳復活后,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
No.5
西游記里面的獨角大王兕也是網(wǎng)紅臉,兢兢業(yè)業(yè)地充當著游戲中的boss,堪稱勞模。它在《大話西游》及《軒轅劍》等多款游戲中頻繁出現(xiàn)。不過最為人熟知的,當屬它在央視版《西游記》里的形象。
單看電視劇里面的造型,實際上是不嚴謹?shù)模驗樵凇渡胶=?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中,是這樣描述兕的:“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明明是獨角的老牛,怎么就用“凹”字象形了呢?總感覺上面應該是“凸”才對。查閱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才會發(fā)現(xiàn),“兕”字還真是個象形文字。古人從側面觀察了獨角兕,入微地把獨角兕大王頸椎突出的毛病看出來了。獨角與高聳的“頸椎”可不就形成了一個“凹”字嗎?
No.6
自古以來,龍一直是中國的象征,而和龍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是鼉龍和老黿這兩個小怪獸。這從“龍”字的另一個寫法“竜”的字形上就能看出來。黿、鼉、竜,字形上多么相似。
鼉龍是《西游記》中的人物,是西海龍王敖閏的外甥,鼉龍的兵器是一根竹節(jié)鋼鞭,用全力能打敗沙和尚。占據(jù)黑水河興風作浪,并捉走唐僧,企圖吃唐僧肉以求長生不老,后被摩昂太子收服。鼉龍的原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而老黿則是《西游記》里面馱著唐僧師徒渡過通天河的那只老烏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