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依晴 龔弈竹
摘要:《海濱小城》是部編版三上的一篇寫景文章,課文先寫海濱,再寫小城,介紹順序明顯。本課以學生自主設計學單為主線,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引出總起句及總分結構,達成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遷移運用,以挑戰(zhàn)的形式,讓學生寫寫課文第一、二、三段的總起句,鞏固學習成果。最后,出示學生活動場景,讓他們嘗試用總分形式寫寫大課間,聯(lián)系生活,活學活用。
關鍵詞:總起句;總分結構;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6-0085-02
Abstract: "seaside town" is a pictorial article on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part.This course takes students' self-designed study sheet as the main lin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key words, leads to the general sentences and the total score structure, and achieves the learning goal.On this basis, transfer and use, in the form of challenge, let students write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aragraphs of the total sentence, consolidate the learning results.Finally, show the students' activity scenes, and let them try to write in the form of total points between classes, contact life, live and learn.
Key words:general clauses;Total component structure;keywords
【設計理念】
遵循學本課堂教學理念、聚焦單元整體目標,以學生自主設計的學單為主線,串聯(lián)課堂板塊、生成課堂練習。本課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理解課文從海濱和小城兩方面展開介紹,理清文章結構;再引出總起句,先學后放,讓學生了解作者以總分構建段落的行文方式;隨后遷移運用,嘗試為一段話添加總起句,進而初步學會用總分結構寫片段。層層深入、學有所得。
【教學目標】
1.認識“濱、鷗”等12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臂”,會寫“灰、漁”等13個生字,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是從海濱和小城兩個方面來介紹的,能借助關鍵詞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并了解作者以總分構建段落的行文方式。3.遷移運用,能通過景物特點為一段話添加總起句,用總分結構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1、圖片激趣,引入課題
1.1談話導入:這幾天,我們游覽了富饒的西沙群島,欣賞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今天,咱們要一起走進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去看一看,準備好了嗎?
1.2播放海濱美景圖。3.齊讀課題,讀題質(zhì)疑,釋“濱”(江濱,湖濱,江濱公園)。
2、聚焦學法,整體感知
2.1復習學法
指名回答:誰還記得學習一篇課文要從哪幾方面入手?(點撥:生字詞語、課文內(nèi)容、精讀片段、小練筆)復習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方法。(點撥:填空、表格、思維導圖……)
2.2出示學單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學單。
2.3小組匯報預習成果。
(1)小組代表領讀難讀、難懂的詞語,關注多音字“臂”。
(2)小組用填空、思維導圖等方式匯報課文主要內(nèi)容,明確課文主要寫了海邊、沙灘、庭院、街道、公園五處景物。
2.4師總結提升,課文景物可分為海濱和小城兩部分。(相機板書:海濱、小城)
3、引出總分,感受寫法
3.1批注引領,走進小城
(1)海濱和小城風景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如果讓你選擇,你最想先游覽哪個地方?
(2)剛剛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的批注做得特別好,我們一起來看看。
(3)小組匯報,展示批注。
3.2理解關鍵詞,學習總分結構
(1)出示小城庭院圖片,全班交流,庭院有什么特點?(相機板書:樹很多)
(2)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點撥:A.因為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很多很多的亞熱帶樹木……樹的品種很多。(相機板書:種類多)B.很香,滿街道、滿院子都是桉樹的香味。如果只有一棵桉樹,就不可能飄到這么遠,香味也不可能這么濃。(相機板書:香氣濃)師抓住“滿街滿院”,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桉樹數(shù)量多、香氣濃。朗讀指導,讀出桉樹的滿和香。C.鳳凰樹很熱鬧,整個小城都被鳳凰花蓋住了。(相機板書:熱鬧)換詞,理解“熱鬧”不僅說明花多,而且寫出了花很有活力。男女生賽讀,讀出“熱鬧”。
(3)師總結,引出總分:小城里樹真多,不僅種類多,而且香氣濃郁,滿街滿院都是,所以,文章這樣寫道“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像這種先寫一句總括的話,告訴我們樹多的特點,再具體從幾個方面來寫出樹多的結構叫做總分結構(相機板書:總分),那句總括的話就叫總起句。
3.3同桌學習5、6段,發(fā)現(xiàn)總分結構
(1)同桌合作,學習5、6段。要求:劃出段落總起句,并圈出景物,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把特點寫清楚。
(2)小組匯報5、6段學習成果,全班交流。(小組匯報:這一段總起句是……,主要寫了……,我們是從……感受到的。)
(3)師相機引導對比,發(fā)現(xiàn)比喻句的妙用:特點出來了,怎樣把景物寫得更美呢?出示對比: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一棵棵榕樹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4)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小城公園、街道的美。
4、遷移運用,添總起句
4.1回顧總分結構。在寫小城的庭院、公園、街道時,作者都運用了總分結構。我們讀這樣的文章時,只要抓住每一段的總起句,這段話的意思就能一目了然。不過,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總起句的,比如這篇課文的一二三段就沒有,給你一次機會來當小作家,活學活用,幫這三段來添上總起句!
4.2聚焦前三段,學寫總起句。(1)出示第一段,引導發(fā)現(xiàn)景物特點,添加總起句:這是一片藍白相間的大海。(2)出示第二段和小提示:早晨,大海______。(3)出示第三段,自主閱讀,添加總起句。我們剛剛開始學會寫作文,這種總分結構就是一種特別好的方法,同學們可以試著用起來!
4.3布置課后作業(yè):用總分結構,寫一寫大課間。
【教學反思】
《海濱小城》是部編版三上的一篇寫景文章。文章用了電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再現(xiàn)了小城的海上、沙灘、庭院、公園、街道五處美麗的景象,表現(xiàn)出了作者獨特的選材能力和高超的藝術概括能力。課文特點之一是先寫海濱,再寫小城,介紹順序明顯;特點之二是運用總分結構,先介紹小城景物的總特點,再圍繞這個特點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總分結構是本文的難點,也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基于以上兩點,在上課過程中,我以總分結構為主線,先讓學生自主回顧學習一篇課文需要從掌握字詞、了解文章內(nèi)容、選擇片段精讀和小練筆四方面入手,再讓他們從這四方面出發(fā),小組合作,完成學單。學生完成后,請兩位小老師帶領大家朗讀難懂的詞語、難讀的詞語。接著,以學生的批注為契機,讓大家聚焦第四段,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小城的庭院時先寫樹多的特點,再從樹的種類多、桉樹香味濃、鳳凰花熱鬧三方面將“樹多”具體化,引出總分結構。隨后,活學活用,以挑戰(zhàn)的形式,讓同學化身為小作家,寫一寫課文第一、二、三段的總起句。最后,出示學生課間活動的場景,讓同學用總分形式寫寫大課間,作為課后作業(yè)。
上課時,我始終抓住總分這一點,不管是“聚焦學法,整體感知”,還是“引出總分,感受寫法”,抑或“遷移運用,添總起句”都遵循了這一原則,所以學生們學得有目標,有重點,比較扎實。私以為,這便是本課的“得”。
參考文獻:
[1]楊桂群.《海濱小城》教學設計[J].教師之友,1999(08):8-9.
[2]姚烺強.《海濱小城》教學設計[J].四川教育,1983(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