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
【摘要】:各民族的文化差異造成了不同文化中動物詞匯的不同內涵和象征,英漢語中動物詞匯的文化內涵就存在很大差異,本文僅從某些常用動物詞匯分析英漢動物詞匯內涵的異同,折射出中西方歷史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從而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英語語言,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動物詞匯;中西文化;差異
語言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發(fā)展的結晶,一個民族的語言,蘊含著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社會意識等方面的特征,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西方人民在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各個方面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而在動物詞匯的表現也尤為明顯。在歷史的不斷發(fā)展中,動物就賦有聯想意義,象征意義,感情色彩,以及引申的意義等等,所以語言在很多時候都帶有特殊色彩,所以我們在處理動物名詞翻譯的時候,盡量可能保存原有的語言形象,并且盡量做到使譯文與原文有較高的文化重疊度。
一、英漢語言中喻體喻義都相同的動物詞匯
英漢兩種語言雖然千差萬別,但由于動物的自然屬性是一致的,因此同一種動物詞匯還是會引起相同的聯想,具有相同的文化內涵,這就是一種文化重合現象。例如:用驢比喻愚蠢(play the ass);用羔羊比喻溫柔(as gentle as a lamb);用狐貍比喻狡猾(as sly as a fox);用蜜蜂比喻忙碌(as busy as a bee);用公雞比喻驕傲(as proud as a cock);用蝸牛比喻緩慢(as slow as a snail)等。
從上述各例不難看出,這些英語詞匯中的喻體和漢語習慣使用的喻體是十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這種母文化與異文化的共性,這種思維邏輯和語言文化上的同質性,為我們等值傳譯特定動物形象所負載的語言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也為異域語言文化的交流,打開了方便之門。
二、英漢語言中喻體相同而喻義不同的動物詞匯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長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發(fā)展,審美價值與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對同一動物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賦予不同對文化內涵,同一動物詞匯在習俗語、成語、諺語中表達完全不同的意義。
通常這一類中的動物詞匯最能在跨文化交際和翻譯中造成障礙,最常見的就是狗(dog)。狗在中國習語中常具有貶義,如狗頭軍師、狗膽包天、狗仗人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然而,西方人卻非常喜愛狗,而且還給予了它們很高的地位。 《朗文語言與文化英語詞典》中給出的狗的定義,不僅包含了“a kind of pet”,而且還包含了“a member of the family”。甚至在倫敦地鐵站一度有招貼寫“Children under 5(and dogs) must be carried through the gate”。因此,英語中與狗相關的習語通常都帶有積極的含義,如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下面這句話在東西方人的心中可能會引起不同的情感色彩:Dog eats dog(狗咬狗)。中國人看到這句話可能會覺得很開心,窩里反,惡人互斗,真是大快人心。然而西方人卻會覺得很惋惜難過,因為他們認為家庭成員間的劍拔弩張很傷感情。 因而,他們就會試圖勸解雙方和解,并且說 Dog does not eat dog。
還有些動物詞匯,在英語中具有貶義,而在漢語中卻含有褒義色彩。
在中國文化中,“喜鵲”是與“喜事”、“吉利”、“運氣”聯系在一起的,而在英美文化中,喜鵲(magpie)用來比喻“愛嘮叨,喋喋不休”的人。英語中 fish 含有貶義色彩, 一般用來形容不好的人和事, 如 a poor fish (可憐蟲),a loose fish (生活放蕩的女人),fish in the air (水中撈月)。漢語中魚和 “余”諧音, 有富足富裕的意思。
三、英漢語言中喻體不同而喻義相同的動物詞匯
英漢兩種語言中,也存在盡管完全不同的動物卻表達相似甚至相同的喻義和文化內涵。如英漢兩種語言分別用“horse”(馬)“ox”(牛)這兩種不同的動物形象來生動地表達同一語義。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牛飲(drink like a horse);風馬牛不相及(a horse of another color);吹牛(talk horse);老黃牛(work like a horse)。這主要源于東西方古老的耕作方式。由于牛在中國是耕地的絕對主力,而在英國,早期人類是用馬來耕地的。因此在這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里,它們都描述了同樣的意思。
英語中“l(fā)ion”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獅子代表著勇敢、威嚴、有氣勢,被喻為“百獸之王”。因此便有“a lion heart”(勇士),“majestic as a lion”(像獅子一樣雄偉)。英國人甚至以獅子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即指“英國”。而在中華民族文化里,老虎才是百獸之王,因此我們常說“虎膽英雄”、“藏龍臥虎”、“虎視眈眈”等。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文化的鏡像反映。詞語是語言最積極、最活躍的部分。 通過對英漢動物喻體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種語言中的動物詞匯都不僅僅是動物形象的符號代表,文化差異給動物詞匯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記,動物詞匯也因此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趨重要。在交流中正確理解不同動物詞匯的喻義,對于克服語際交流障礙,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匯通,顯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蔡薇.英漢動物習語喻體的比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1):79-80.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丁忠信. 動物喻體 異曲同.工[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