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昀
摘 要:在倡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今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具體的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探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旨在優(yōu)化數學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建構主義;數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一、理論簡介
建構主義源于20世紀60年代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維果茨基(Vygotsky)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以及布魯納(Bruner)發(fā)現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注重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目前中職院校生源的情況,本著“以生為本”的基本理念,數學教師正在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新的學習理論,是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識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對當今教育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二、案例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屬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采用情境教學,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已有的相關經驗,促進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從而讓新知識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生長”起來。
本文結合數學教學實踐,就“數列的概念”的授課內容為例,談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野下的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數學學得最好的是哪國人嗎?
生:美國人,阿拉伯人,印度人……
師:關于印度人的數學故事有許許多多。話說,印度數學家哥帕拉和阿查里雅在研究箱子包裝物件長寬剛好為1和2的可行方法數目時,首先描述了這樣一個數列:(0)1,1,2,3,5,8,13,21,34,55,89,114……到了1202年,意大利數學家裴波那契撰寫了《算盤全書》,作為第一個研究印度和阿拉伯數學理論的歐洲人,他當時寫這道題只是考慮將其作為一個智力練習。然而,到了19世紀,法國數學家盧卡斯出版了一部四卷本的有關娛樂數學方面的著作,把裴波那契的名字加到該問題的解答和所出現的數列上去。由此,著名的裴波那契數列誕生了。
(播放相關PPT,并解說)
師:讓我們來好好觀察一下這個數列,你發(fā)現規(guī)律了嗎?
(PPT展示裴波那契數列的相關圖片)
生:除了最開始的0和1以外,后面的數字都是前兩個數字的總和。
師:我們常常用諸如“神秘的”“奇妙的”這樣的詞來形容裴波那契數列,因為,這個數列當中可能存在無限的秘密!
師:如果說,裴波那契數列存在于動物當中,你相信嗎?
(PPT展示海螺、人耳圖片,里面蘊藏了裴波那契數列)
師:如果說,裴波那契數列存在于畫家的畫里,存在于攝影師的鏡頭里,你相信嗎?
(PPT展示蒙娜麗莎畫像、電視劇鏡頭,其構圖也蘊藏了裴波那契數列)
師:如果說,裴波那契數列存在于花花草草中,你相信嗎?
(PPT展示各種花朵及花瓣數量的對照圖,蘊藏了裴波那契數列)
師:還不信嗎?再看看松子的底部……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太神奇了!
(PPT展示各種花朵及花瓣數量的對照圖,蘊藏了裴波那契數列)
師:那么,生活當中,還有其他數列嗎?
……
在本例中,情境創(chuàng)設由簡單問題“你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數學學得最好的是哪國人嗎?”開始,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帶著好奇心開始了數列的學習。裴波那契數列的歷史故事,讓學生感悟了數學的歷史文化,而一系列的圖片展示,使學生帶著驚奇感體會著數列與現實生活、與自然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到了數列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列的興趣。最后,向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列,學生在領悟數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同時,培養(yǎng)了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最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總結歸納出數列的概念。
三、教學啟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情境教學,即與實際情境相類似的,以事例、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要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因為實際情境領域具有生動性和豐富性,能使學生掌握高級的知識。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對于有些問題,他們依靠自己的經驗,已經形成了某種解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這些經驗,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進行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意識,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實踐證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理論支撐,在教師的實際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吸取,并加以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呂耀中,王新博.論建構主義學習觀[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
[2]沈苗.論建構主義學習觀對當前我國課堂教學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