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愷南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之上,匏樽相錯人人談笑自若,卻有人暗嘆其虛偽做作。江湖之中,斜陽草樹人人悠閑清靜,卻有人暗嘆視野狹小,想要入世拼搏一番。我認(rèn)為,入世出世并沒有明確的好壞之分。
立于山頂,領(lǐng)略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卻無奈于人人如在云霧之中的扭捏作態(tài)。安于山谷,感受自然之美,卻惆悵于眼界甚窄,只能夠“望做官兮天一方”。但在我看來,這本來就是自相矛盾的抉擇,既然喜愛山頂風(fēng)光,又何畏浮云遮望眼?既然心素安于山谷,何不沉溺田園之樂?
廟堂之人,承擔(dān)社會責(zé)任者也。
當(dāng)中原土地淪為霸者的大陸,當(dāng)禮義之邦變?yōu)槭妊拿褡澹叭柿x禮智信”成為遙遠的千古絕響,孔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毅然入世從教,懷著一顆執(zhí)著的心只身走上了光復(fù)華夏的道路。于是,困厄半途,幾死陳蔡又怎能動搖他分毫?千年之后,朱子感嘆,“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何嘗不是對他入世態(tài)度的最佳褒贊!
江湖之人,隱逸修身者也。
古時的江湖之人,我認(rèn)為分“真”“假”兩種,“假江湖”雖隱居卻心懷仕途,“真江湖”則真的不為外物所困,只是專心修身養(yǎng)性,不失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假江湖”當(dāng)然是斷然不可取的,心念塵世也自然不會很好的隱居。而“真江湖”的代表人物我認(rèn)為便是余姚縣的王陽明了,據(jù)說他曾看一個竹子一天便仿佛有所得地大笑離去,后人有想仿其者對著竹子干瞪了七天倒空落個疲憊不堪,心神交瘁,不失為一段佳話。
廟堂與江湖看似互相獨立,實際卻又相互共有,廟堂之人總有心系江湖者,江湖之人,也常有想攀登廟堂之峰的人。但其實這些掙扎在我看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何苦礙于面子、社會與生活現(xiàn)狀讓自己落得不痛快呢?想在江湖閑適生活,便不要沉浸在廟堂之夢中。
不論艱險阻礙多么巨大,隨心而行總是沒有錯的。蒙田曾言:“如果上天給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愿意重復(fù)我的生活,因為不后悔過去,不懼怕將來。”愿這種精神也能夠跟隨我們的一生。
(指導(dǎo)教師:于鳳霞/編輯:彭宇)
評點:張引
在這篇文章里,“廟堂與江湖”特指“入世與出世”兩種道路。開篇伊始,作者首先擺明了立場——“入世出世并沒有明確的好壞之分”,而后分別論述“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的兩類人的角色意識:前者入世為勇?lián)?zé)任,如孔子;后者出世為自我修身,如王陽明。作者采用代表人物及其典型事例為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概而言之,無論哪種角色,都是個人的追求和選擇而已。此外,文章論述嚴(yán)謹(jǐn)周密,“假江湖”和“真江湖”的辨析可見一斑,令人信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