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晨
【摘 要】常州博物館所藏南宋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奩,是目前國內出土的五件南宋戧金漆器中最為精美的珍品。該奩蓋面上戧刻有仕女游園圖案,人物身旁所繪的藤墩圖像在考古出土材料中十分罕見,并與傳世宋畫中的坐墩類家具造型相一致,是我們探討宋人日常起居與宋代家具等論題的寶貴資料,具有極高的藝術賞析與學術研究價值。
【關鍵詞】戧金漆奩 宋代家具 坐墩 宋人日常
我國古代先人用漆和制作漆器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期的考古遺址中就已發(fā)現漆木制品。在歷經戰(zhàn)國、漢代等重要發(fā)展階段后,宋代漆器的髹漆工藝和制作技術達到鼎盛。素髹漆器在宋代廣為流行,螺鈿、雕漆、剔犀、戧金等后世流行的髹漆技術在此時已臻成熟。王世襄先生將宋代漆器的特點概括為“質樸無文與雕飾華美交相輝映”[1]。本文所要介紹的戧金漆奩就是目前我國出土宋代漆器珍品中的代表。
一、藏品情況介紹
常州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朱漆戧金蓮瓣式人物花卉紋奩,于1978年江蘇常州武進區(qū)村前蔣塘南宋墓中出土。通高21.3厘米,外徑19.2厘米,木胎,內髹黑漆,外髹朱漆,為十二棱六出蓮瓣圓筒造形。奩分蓋、盤、中、底四層,每層接合處以銀扣鑲口,既可堅固器物,又起美觀之用(圖1、圖2)。出土時,盤內盛菱邊形銅鏡;中層盛木梳、竹篦、竹剔簽、銀扣鑲口的圓筒形漆粉盒;底層內放小錫罐、小瓷盒[3]。
奩盒朱漆表面的裝飾圖案所采用的戧金工藝是該文物最為人矚目之處——這是國內出土的首件宋代戧金漆器實物。戧金是一種難度較大的髹飾技法,指在固化的素漆地上用刀尖或針錐等尖狀物鏤刻、戧劃出點、線花紋,然后在凹陷的花紋中填嵌金箔或泥金來制作金色細紋圖案的做法。與填漆不同的是,戧金形成的花紋不與漆地平齊,完成后仍露出陰文劃跡,這可使圖案更為細膩立體。王世襄先生根據出土材料指出至遲在西漢中期已經有戧金漆器[4]。目前關于戧金工藝的記載,最早見于元末陶宗儀所著《輟耕錄》。明代漆工黃成的《髹飾錄》中記載:“鎗金,鎗或作戧,或作創(chuàng),一名鏤金,戧銀,朱地黑質共可飾。細鉤纖皴,運刀要流暢而忌結節(jié)。物象細鉤之間,一一劃刷絲為妙?!盵5]宋代戧金漆器長期以來未見實物,這件戧金漆奩的出土,改變了過去認為宋代漆器多一色不施裝飾的看法,為宋代漆工史增添了重要材料[6]。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奩蓋內側有“溫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10字朱書銘文,記錄了漆器的產地、制造者姓名和品質:“新河”是溫州城里街巷的名字,“金念五郎”為制作匠人的名字,“上牢”表示器物堅固質量上乘,整句話類似現今的商標廣告。由文獻記載可知,溫州是宋代漆器生產的中心之一,溫州漆器在當時享有盛譽。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鋪席”一條下就提到了南宋臨安城中的“彭家溫州漆器鋪”。這件戧金妝奩既代表了宋代漆器工藝發(fā)展的最高成就,亦是彼時高度繁榮的溫州漆器制造業(yè)的一個縮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將其定為“國寶級”文物。
該奩蓋面上戧刻描繪了仕女游園之景,二主一仆在鋪設而成的石徑上漫步。二主人頭梳高髻,身著宋人女子典型的花羅直領對襟衫,抱團扇的女子正以手輕挽持折扇的女子,二人俱是頷首湊頸,似在輕聲細說著閨閣趣事。侍童以手捧瓶恭立一旁。人物四周以湖石、草木加以點綴,突出了春夏之交的時令氣息。人物左側安放一坐墩——這件描繪精細的家具便是下文的討論重點。奩身外壁上還戧金裝飾有牡丹、蓮花、梅花、芙蓉等四時花卉。匠師運用戧金技法,將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細膩,在表達世俗題材之時仍呈現出宋代器物典雅秀美的時代特點。
二、從藤墩圖案談宋代坐墩
奩蓋裝飾圖案中出現的這件圓形坐墩,應由藤條編制而成,側面為七個依次相連的藤圈,自然形成七處開光。藤條煣出的弧度使坐墩中腹部向外膨出形似鼓狀,圓形底圈下有小足支撐。藤墩上鋪設絲縷狀織物,既增加使用時的舒適度,又起到裝飾的作用。
墩,原意為土堆,此處引申指有堅實基礎的坐具,與由腿足支撐的凳、杌等無靠背坐具在結構造型上有所區(qū)別。清朱琰《陶說》:“墩與杌子異,杌子有足?!盵7] 坐墩在中國古代家具史長河中出現的時間較早。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認為唐代婦女使用的束腰坐具“筌臺”(或稱“筌蹄”)是從戰(zhàn)國以來婦女熏香取暖時所用的薰籠演變而來,“繡墩”也與之有緊密的聯系[8]。筆者認為筌臺類腰鼓式坐具極可能是傳自外域,敦煌壁畫對此有大量展現。這類坐具與墩在造型上相差較大,墩在我國應有本土的發(fā)展脈絡。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梢悦鞔_的是,坐墩伴隨著高坐起居方式的發(fā)展確立而日益流行,到了兩宋時期已成為最為日常的坐具形式,并歷經明清時期的進一步發(fā)展完善而一直沿用至今?,F存兩宋時期的文獻和繪畫材料中均有大量對于坐墩家具的描述,如《宋史·丁謂傳》記:“(帝)遂賜座。左右欲設墩,謂顧曰:‘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即入中書視事如故。”[9]收錄于《四庫》別集的《歐陽修集》中也有對坐墩使用的記錄。
從已知文獻、圖像和實物材料看,鼓形圓墩是宋代坐墩的主要樣式。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記廣西地區(qū)銅鼓時便形容“其制如坐墩”[10]。更有一些圓墩直接模仿鼓的外觀并做出鼓釘等裝飾,被稱為“鼓墩”;因其上常覆有一方絲織物,又被稱作“繡墩”。不過,兩宋時期的坐墩并非僅囿于圓形?!哆|史》卷百十六“高墩”條:“遼《排班圖》,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扎割只,皆墩官也?!盵11] 此處不僅提到了坐墩有高矮、方圓之分,更有益于我們研究坐墩的等級與使用情況,這一點在后面會進一步論述。
漆奩上描繪的這件坐墩應為藤條編制而成,這是宋代坐墩最為常見的形式。宋人鄧椿在《畫繼》卷十《雜說》中就記載了宋徽宗傳授畫院眾史孔雀升飛藤墩必先舉左腳的故事。竹藤類材質因其清涼、輕便、堅固耐用等諸多優(yōu)點而經常被用來制作家具,尤其是椅、墩、繩床這類在使用時需要頻繁挪動的坐具。藤墩上可鋪設由織物或動物毛皮做成的軟墊,秀雅大方,美觀實用,深受宋人喜愛。傳世兩宋繪畫中出現了大量的藤墩形象,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為趙佶的《文會圖》(圖3)、宋佚名《宋人人物圖》、南宋劉松年《唐五學士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宋佚名《浴嬰圖》等??脊潘娞俣招蜗筝^少,河北宣化下八里遼墓壁畫中有作為花幾功能出現的藤墩類家具。endprint
螺鈿工藝也被用于宋代坐墩的制作中。所謂“螺鈿”,具體是指用蚌制物為嵌料,鑲附在以漆作地的器物表面而組成紋樣圖案的裝飾工藝的總稱。這種裝飾技法歷史悠久,具有費時、費工、費料的特點,多為宮廷富貴之家所用。宋代蘇漢臣在《秋庭嬰戲圖》中描繪的兩個坐墩就采用了黑地細花螺鈿裝飾工藝(圖4),坐墩為中空鼓狀,用材纖薄。墩身有七個等分橢圓形開光,墩面繃細席,通體髹黑漆,外部用螺鈿裝飾出細密繁復的卷草花卉紋樣,展現出華美富貴的氣息。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件漆墩底部都有角狀小足,與常州博物館所藏戧金漆奩上的藤墩類似,學者崔詠雪認為這似是北宋末南宋初之際改變的特征[12] 。
近年來,在對吉州窯遺址進行勘探調查和發(fā)掘的過程中,還發(fā)現了南宋綠釉鼓墩的殘件(圖5),以實物材料證實了明清時期廣泛流行的瓷墩的前身所在。此外,《南宋館閣錄》卷二中還出現了關于石墩和瓦墩的記載。
三、坐墩的使用與宋人日常
家具是人們日常起居生活的物質承載,起居方式的改變清晰地反映在家具的變化上,而對家具的研究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古人起居制度的轉變過程。殷周時期一般席地而坐,漢代盛行坐床、榻,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漢人和漢化的少數民族仍堅持跪坐,在莊重正式的場合下更是如此。但由于儒學名教的動搖,一部分清談名士和隱者已突破跪坐而蹲踞[14]。盡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人仍以跪坐為主流,但從跪坐向垂足而坐的發(fā)展趨勢已難以被傳統儀禮所阻擋,在沖突與反復中不斷向前發(fā)展。唐五代時期是跪坐、盤腿坐與垂足坐并行的時代。一直到兩宋,垂足高坐的習慣才最終成為主流并一直延續(xù)至今。本文所討論的宋代坐墩,就是在高坐制度完全成熟的時空里所使用的家具形式。
從文獻和傳世繪畫對坐墩的刻寫可以看出,坐墩的使用場所、場合豐富多樣。既可用于室內,據使用需要增設,體現“隨添隨撤”的特點;又可用于室外,供人在游園玩賞、文會雅集時就坐和休憩,常州博物館所藏戧金漆奩上描繪的就是貴族婦女在春夏之際游園玩賞的情景。
宋代史料中對使用坐墩的記載多與御前賜座相關。除了上文提到的《宋史·丁謂傳》外,宋張邦基《墨莊漫錄》記錄了北宋宰相王珪在蕊珠殿召對時被賜坐“紫花墩”[15]。坐墩在御前的使用還與官員的級別相關。《遼史·國語解》中出現了“墩官”一詞,根據文意可知,“墩官”即指遼國官員出列朝會時可以坐墩的官員,不同形制的坐墩所對應的官員等級應存在差異?!端问贰酚浰未把琊嫛敝贫龋骸笆瓜嘧岳C墩;參知政事以下用二蒲墩,加罽毯;軍都指揮使以上用一蒲墩;自朵殿而下皆緋緣氈絳席?!?[16]有明一代參酌宋典,繼續(xù)沿襲了這種坐墩之制。
雅集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極為重要的社交活動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征。雅集的形式多種多樣,可涉及品茗、觀畫、博古、宴飲、游園等內容。從傳世的文會雅集題材的繪畫看,多是在樹石掩映的室外平地上擺設可供多人圍坐的大型桌案。藤墩因其材質輕便,適于搬移挪動;高矮俱有,易配桌案高度;不過于正式而又文雅得體的特點,成為圍坐宴飲時最常使用的坐具。北宋范鎮(zhèn)《東齋記事》有記:“仁皇朝,內侍張宗禮無為山燒香,得古柏圍數丈,中空可以施臥榻坐墩。予目為自然庵。其上枝葉郁然,前有竹徑,設童子如迎客之狀,甚可愛賞?!盵17]直至今日,每每讀到這段文字時都感到愜意無比。需要注意的是,坐墩同交椅、胡床這類可以折疊、更易攜帶的坐具在使用場合上還有所差異,前者多用于庭院、園林、園囿之中,后者則更適用于踏春、出游、公巡這類長距離的戶外活動。
四、結語
常州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南宋戧金花卉人物奩,既為我們展現出南宋時期成熟精湛的漆器制作技藝,補足了宋代漆工史的實物空白,又折射出南宋商業(yè)往來的繁盛圖景。奩蓋裝飾圖案中出現的藤墩圖像,反映出宋代家具的真實面貌和使用情況,是研究中國古代家具發(fā)展史的寶貴資料。宋代坐墩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其造型與風格深受宋人審美和宋代工藝美術整體風格的影響。用材纖巧,線條柔和,裝飾精細,簡中有繁而富于變化,這些特征都為明清家具所繼承并進一步發(fā)展到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王世襄.中國古代漆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9.
[2]常州博物館50周年典藏叢書·漆木金銀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16-17.
[3]陳晶,陳麗華.江蘇武進村前南宋墓清理紀要[J].考古,1986(3):247.
[4]王世襄.髹飾錄解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38.
[5]王世襄.髹飾錄解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36.
[6]王世襄.中國古代漆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1.
[7](清)朱琰.陶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201.
[8]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328-329.
[9](元)脫脫撰.宋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6832.
[10](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校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41.
[11](元)脫脫等.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40.
[12]崔永雪.中國家具史·坐具篇[M].臺北:明文書局,1989.
[13]張文江,李育遠,袁勝文.吉州窯遺址近幾年考古調查發(fā)掘的主要收獲[J].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6):30.
[14]朱大渭.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J].中國史研究,1994(4):102.
[15](宋)張邦基.墨莊漫錄[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45.
[16](元)脫脫等.宋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705.
[17](宋)范鎮(zhèn).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東齋記事[M].北京:中華書局,198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