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敏
摘要:博物館是收藏人類文明的神圣地方,是歷史的另一類書籍。但是這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遭到破壞,就會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失,因此,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是文物保護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當今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仍存在一些弊端,以下是對它的發(fā)展趨勢的分析。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發(fā)展趨勢
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現(xiàn)狀
(一)缺乏具有高素質專業(yè)性強的文物保護及管理隊伍。由于基層文物管理隊伍的人員結構相對復雜,文化程度各不相同,業(yè)務素質也存在著差異,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員對文物的歷史使命的認識及判斷的能力存在著較大差異。其次,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專業(yè)知識及相關培訓,造成目前不能滿足文物保護及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所以,要盡可能地將文物管理及保護工作中的不規(guī)范性、不科學性及不完善性等問題加以改善,在加強專業(yè)人員培訓學習的同時,還應對其專業(yè)知識及技術進行灌輸。
(二)工作環(huán)境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許多基層文物管理機構的辦公條件簡陋,沒有必要的經(jīng)費保證,沒有暢通的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沒有相對安全的庫藏條件和安全預防設施。文物安全隱患無法及時排除,工作難以正常開展。
(三)管理體制及制度不夠健全。由于各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實力及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基層文物管理機構所承擔的任務較為繁多。例如文物保護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鉆探公司、博物館的職能及任務等全部在基層文物機構的工作范圍之內。導致基層文物管理機構不僅要負責行政管理,還要負責業(yè)務工作,人員的安排上顯得過于緊張,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四)開發(fā)與保護工作失調。對于文物保護單位而言,開發(fā)利用作為文物價值的重要內容,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經(jīng)濟建設目標的影響,造成文物開發(fā)與經(jīng)濟建設產(chǎn)生矛盾,文物法規(guī)很難得以實施。文物保護工作也很難得以落實。
二、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的漏洞
(一)文物失竊、毀壞嚴重
博物館中收藏的文物對外開放,每個人都有權利觀賞,可是,近年來,不少大小博物館都遇到失竊或者文物破壞的情形。其中以中國的故宮博物館為例,在2013年5月8日,故宮博物館失竊九件展品被竊,雖然偷盜者已經(jīng)歸案,但是這種事件是否能徹底解決還有待改進。此外,故宮的一些文物在檢測時已經(jīng)受損,比如清宮屏風浸水;再者,明代法器等四件藏品人為損壞;更甚者,有文物被拍賣,比如宋代書札。到底還有多少文物經(jīng)得起丟失和損壞?文物丟失和破壞不僅僅是表面的丟失和破壞,而是我們對民族歷史的敬仰遭到了褻瀆。
(二)管理人員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員不是“看門狗”,而是管理者,需要從各個方面保護博物館里的文物,不僅僅是負責人進人出。管理者該做的不是做出沒有行動的承諾,而是切切實實做好防盜工作,杜絕盜竊事件的發(fā)生。除了管理好外部因素對文物的破壞,還要管理好內部工作人員。文物丟失和損壞都與管理人員有關,更嚴重的是,管理人員參與破壞和偷盜文物。博物館文物保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是把管理員的素養(yǎng)提上去,否則,外憂內患,那博物館的文物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三)資金制約文物保護力度
文物的保存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有些文物由于對特殊條件要求高,所以需要的更大力度的保護。其實,這方面對資金的需要還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對于地震等災害區(qū)。文物難以禁受震動,尤其是陶瓷器類文物,因此在震后重建或修整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嚴重制約著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和管理,也使得博物館的各方面工作施展起來困難,比如成列問題,沒有好的成列專臺,對文物的保護就很不利。
三、現(xiàn)代博物管文物保護管理趨勢分析
(一)加大文物保護資金投入。博物館的文物都是極其珍貴的具有一定歷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護難度大,必須加大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因而,國家應從政策上支持文物保護工作,提供財力支持。由于文物保護的對促進地方經(jīng)濟收益效果不明顯,地方政府對文物的歷史性、文化性以及藝術價值認識不足,導致文物保護資金困難。而實際上文物保護的作用,對社會的貢獻意義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另一方面,文物保護是地方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帶動地方經(jīng)濟的有效途徑,因此,現(xiàn)階段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經(jīng)濟、文化、精神文明建設。
(二)加強文物保護制度建設。在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護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與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須根據(jù)文物管理相關制度進行,簽訂正式文物出庫依據(jù),凳記清楚名稱、編號、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歸還日期等各個細節(jié),并且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博物館領導簽字審批文件作為提取依據(jù)。交接雙方必須當面清點,檢查作好交接管理、保護工作,確保文物萬無一失。
(三)文物保護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發(fā)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加強了對文物的管理與保護,充分發(fā)揮文物的價值,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與智能化方向發(fā)展。首先,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要以人為本,文物的管理與保護在依賴于科技的同時,還離不開大量技術人員的支持,因此,文物保護不可忽視技術員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護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yè),要注重博物館的公眾形象,文物保護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眾,提高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形成全民參與保護社會氛圍,充分體現(xiàn)社會力量,使現(xiàn)代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發(fā)展。最后,科學的進步與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館文物管理與保護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博物館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建立計算機網(wǎng)絡管理體系,實現(xiàn)文物保護的全面監(jiān)控,提高文物管理與保護標準。
結語
博物館文物加強保護與管理是當下博物館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積極主動面對保護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且解決這些困難才是唯一能提高保護與管理的能力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孫璐 淺析現(xiàn)代博物館文物保護及管理趨勢[期刊論文]-黑龍江史志 2014(21)
[2]牛明 試析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趨勢[期刊論文]-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