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
摘 要:《詩經(jīng)》是我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籍,隨著它地位的提高,對《詩經(jīng)》的解讀從漢代即開始,人們對《詩經(jīng)》的研究直到現(xiàn)在還方興未艾。通過對從漢至民國關于《詩經(jīng)》中《小星》一詩的文獻的整理,可以分析出一個大致的《詩經(jīng)》解讀的發(fā)展脈絡,從中也可以一窺不同時代學術思想和政治的發(fā)展特點?!缎⌒恰穼儆凇墩倌稀返谑绾卫斫馑?,歷來有所爭議,考察《小星》一篇的歷代主旨嬗變有利于具體地把握不同時代人們理解《詩經(jīng)》的方法和背景。
關鍵詞:《小星》;主旨;社會背景
關于《小星》一詩的研究不如《關雎》這樣著名的詩篇多,但也有一些文章有所關注,如王連成《〈詩經(jīng)·小星〉新探》[1]經(jīng)過考證認為該詩是描寫女奴服侍貴族公子,并有隨時被占有的危險,內(nèi)心傷悲不平,但該文的考證似乎不能完全支持他的結(jié)論。胡義誠的《〈召南·小星〉在怨誰——兼評胡適的解說》[2]批評了胡適的“妓女說”,并認為《小星》的主人公具體來說是農(nóng)民而非奴隸,他們要反對的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奴隸主貴族特意將這首詩收集起來反對封建制?!丁凑倌稀ば⌒恰档亩鄻又黝}與其被解讀的時代》[3]梳理了從古至今主要的幾種解讀方式,并對這些解讀的時代背景進行了大致的分析。但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不同主旨及其區(qū)別分析只有一個大概,過于簡略。邵杰的《〈詩經(jīng)·召南·小星〉論析》[4]詳細分析了歷代注解中的一些合理之處和謬誤,并通過對關鍵詞語“肅肅宵征”、“夙夜在公”、“抱衾與裯”的考證分析得出該詩是西周時期產(chǎn)生的,地位低下的充當雜役的女奴深沉的無奈,反映了當時社會階層的差異和人們渴望平等的自覺。《中日韓〈詩經(jīng)·小星〉研究之考察》[5]主要從橫向的角度比較了中日韓三國對《小星》研究的不同與相通之處,但也有縱向的比較,其中詳細舉出了中國從漢至清的不同詩旨并進行了分析比較。《〈詩經(jīng)·召南〉詩旨研究》[6]一文對《小星》也有涉及,它批駁了《毛詩序》、胡適和聞一多的說法而贊成小吏因為勞役而自喟命不如人。在《小星》這一首簡單的詩上千百年來的人們產(chǎn)生了約十種不同的理解,在這么多不同理解的背后反映出了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思維,因此有必要對該詩主旨的嬗變作一分析。
1 漢唐經(jīng)學社會下的《小星》內(nèi)涵
自春秋以來,《詩經(jīng)》就被廣泛應用于政治活動當中,國君、卿大夫交往時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誦詩來傳達自己的意思,此時這些詩往往被引申或是斷章取義,以至于后人讀來感到簡直像是猜謎。例如《左傳·文公三年》引《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來贊美秦穆公,“君子以是知秦穆之為君也……”[7]《論語·季氏》篇也說:“不學詩,無以言。”[8]《論語》中還有多處孔子用《詩》來教育弟子的記載??梢娫诖呵飼r《詩經(jīng)》就帶上了濃厚的政治和教化色彩,“那時人沒有學問觀念,所以只消用社會上傳誦的話去支配事實。說某一種事是合于老話的,某一件事是不合于老話的。凡是要說一句話,可以在詩上找到同意義的句子的,就可以將詩句囫圇的搬出來。”[9]。
漢代是一個經(jīng)學盛行的時代,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人們對經(jīng)學的解讀就邁上了一個高峰。漢代六經(jīng)的地位提高,儒生們逐字逐句解讀經(jīng)書,以至于皓首窮經(jīng),“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蓖瑫r,西漢占主流地位的學者都是今文經(jīng)學家,今文經(jīng)學家著重發(fā)揮經(jīng)的微言大義,國家培養(yǎng)太學生并非為了將他們培養(yǎng)成文學之士而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帝國的官僚,因此博士講經(jīng)往往為了政治服務,對《詩》進行穿鑿附會,賦予他們美刺的功能,以達到儒生們干預政治的目的。在這個目的下,《詩經(jīng)》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申直至能與政治扯上關系,走進西漢中后期,儒生解詩更是脫離文義,雜以災異迷信的讖緯之學。屬于今文經(jīng)學的三家詩今已亡佚,但是從流傳下來的毛詩來看,漢代對《詩》的解釋確實有刻意附會經(jīng)學家理想政治的傾向。但不能否認的是毛亨和毛萇在為《詩經(jīng)》做注時十分注重字詞的解釋,保留了較多先秦古注。漢代去周代不遠,大量對《詩經(jīng)》的理解和周代生活的風俗還得以保留,因此從時代和解經(jīng)方法來看,漢人的注釋比宋人要更加可靠,不能說漢人對《詩經(jīng)》的理解全是扭曲附會。按照《毛傳》的解釋,《小星》的主旨是“惠及下也。婦人無妬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于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也即贊揚正妻無妒忌之心,使妾能同沾雨露,而妾也清楚自己身份卑賤因此能盡心侍奉。《小星》的作用是為教導尊者能惠下,卑者能安于現(xiàn)狀,謹守順序。從這里可以看出《詩經(jīng)》在保持統(tǒng)治秩序,教育民眾尊卑有序當中的作用。
雖然從《韓詩外傳》中反映出漢人對《小星》一詩存在不同理解,即認為《小星》的主旨是說小吏勤謹奉公,但隨著三家詩過早的亡佚這些不同的說法未能對其后的學術產(chǎn)生較大影響。并且《韓詩外傳》也體現(xiàn)了它實際上也是用《詩》來支持他的政治學說?!皯哑鋵毝云鋰豢膳c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不可語語孝。任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故君子橋褐趨時,當務為急。傳云:不逢時而仕,任事而敦其慮,為之使而不入其謀,貧焉故也。”可見《韓詩》中的“說教”意味依然濃厚,只不過對象從后妃庶妾變成了小吏,這是統(tǒng)治者要求小吏任勞任怨,奉使勤勞,并用仁孝觀念來加強這套說辭的分量,根本上依然是為了加強中央統(tǒng)治。
總之,漢代對《小星》的理解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挖掘其政治上的“潛力”,這與漢代的政治的變革有關,一個新的,正逐步脫離封建貴族的政府正在形成,如何建立起一種面向平民的政府與制度是當時儒生和政治家們著重思考的問題,因此各家各派都將經(jīng)典與政治相結(jié)合,極力把官方認可的道德價值觀念附會到《詩經(jīng)》上,一方面利用它們作為自己學說立足的根據(jù),一方面通過對經(jīng)典的附會可以對民眾產(chǎn)生良好的教化作用。同時《詩經(jīng)》由于年代的久遠本身難以理解,要想讀懂它不可避免地要在上面附加一個背景,因此《詩經(jīng)》中的《小星》便被“利用”成了漢代及以后的朝代宣教的文本。
“南北朝、隋、唐義疏之學,皆不過為東漢諸儒座主奴而已。”[10]《五經(jīng)正義》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散佚的儒家典籍,統(tǒng)一紛亂的各家學說以達到樹立科舉考試標準的目的。唐代孔穎達做正義時本著疏不破注的精神大體繼承了毛詩的旨意,因而唐代之前對《詩經(jīng)》的理解沒有太大變化。《毛詩正義》認同了毛詩對《小星》的理解,只是在《毛傳》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解釋。endprint
2 疑經(jīng)時代的到來
宋代以前佛,道興盛,為了找回儒學曾有的地位,宋儒不得不關注佛、道教著重的形上學問題和超道德價值,然而“這時候,儒家表現(xiàn)在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著作中的活力早已喪失。經(jīng)典原文具在,注疏甚至更多,可是都不能滿足時代的精神興趣和需要?!盵11],于是宋儒破漢唐“傳注”,掀起了“疑經(jīng)改經(jīng)”的潮流,宋人不滿于固守章句之學,倡義理之風,開創(chuàng)了以己意解《詩》的風氣。尤其是理學家們,一面注解《詩經(jīng)》一面大談性命義理之學。漢代以來完全以經(jīng)學角度解釋《詩經(jīng)》到了這時候已經(jīng)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他們開始意識到《詩經(jīng)》中有單純描寫普通人愛情和生活的詩歌,宋代許多學者如鄭樵、蘇轍、歐陽修、朱熹等開始攻擊《毛序》與鄭玄所做的注,具體到《小星》這首詩上來說宋代出現(xiàn)了如下幾種解釋:王質(zhì)的《詩總聞》解釋為婦人送丈夫夜行所感;“君子以王事行役,婦人送之指星言入夜也??偮勗唬合餮砸剐?,在公言公事,非賤妾進御之辭。當是婦人送君子以夜而行,事急則人勞,稱命言不若安處者,各有分也。大率昔人至無可奈何不得已者歸之于命,孔子所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绷碛幸环N說法是入直者之辭,戴溪的《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中說:“小星,庶妾作也……蓋持被入直,非進御于君也,庶妾入直,非進御于君也,庶妾入直,視命秩者。貴賤不同,不敢嗟怨,實知其命有不同故也?!?/p>
但是從宋代對《小星》的解釋來看,仍然有許多學者保留著傳統(tǒng)解釋,即使是反叛傳統(tǒng)的朱熹、歐陽修也還是將此詩理解為夫人能不妒忌,眾妾感激之辭。《詩集傳》:
“南國夫人、承后妃之化、能不妬忌、以惠其下。故其眾妾美之如此。蓋眾妾進御于君、不敢當夕、見星而往、見星而還。故因所見、以起興。其于義無所取。特取在東在公兩字之相應耳。逐言、其所以如此者、由其所賦之分、不同于貴者。是以深以得御於君為夫人之惠、而不敢致怨于往來之勤也?!?/p>
除此以外仍然還有一大部分學者祖述毛、鄭,攻擊朱熹等人的疑傳、疑經(jīng)思潮,如呂祖謙的《呂氏家塾讀詩記》:“呂氏曰:夫人無妬忌之行而賤妾安于其命,所謂上好仁而下必好義者也。”還有段昌武的《段氏毛詩集解》、嚴粲的《詩緝》等等。針對朱熹對《詩》做出的新解,馬端臨在其《文獻通考》中提出質(zhì)疑道:“夫子嘗刪詩,取《關雎》樂而不淫;今以文公《詩傳》考之,其為男女淫泆而自作者,凡二十有四,何夫子猶存之不刪!”[12]可見幾千年來的學術思想傳承是很難改變的,何況這還是國家的官方學說。動搖了儒學賦予在《詩》上的倫理教化,的確容易使人尤其是普通百姓產(chǎn)生思想上的混亂進而影響到國本的穩(wěn)固。但即使是朱熹、歐陽修這種大膽疑經(jīng)的人也另有自己的思考,雖然他們是傳統(tǒng)的英勇反叛者,并且為自己的叛逆行為付出了代價,但他們的根本目的依然是為了加強道德倫理,將世人從佛教和道教的修行中重新拉回到“正?!钡?,有秩序的儒家社會中來,因此他們實際上沒有跳出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之外來審視《詩經(jīng)》,從一些其它的篇章中可以看到,宋儒所要求的道德規(guī)范事實上更加嚴苛。他們的懷疑《毛序》固然為《詩經(jīng)》做出了些比較合乎常理的解釋,但當他們從道德的角度來審視這些詩時又是不滿足于漢儒注疏下的倫理觀念的,他們意識到了情詩的存在,又直斥這些詩為淫詩而希望將之刪去,像朱熹的弟子王柏判定《野有死麕》等三十二篇詩是“惡行邪說”,有污圣道應當盡數(shù)刪去。宋學好發(fā)義理,實質(zhì)上與漢學識殊途同歸,不過是換一種穿鑿附會的方式來寫宋代的倫理綱常,宋學也不是完全反對漢學的,“是朱子作《集傳》,不過自成一家之言,非欲后人盡廢古說而從之。”[13]
3 清代考據(jù)學興盛下的《小星》
有清一代,學術之風大盛,“國朝經(jīng)師有功于后學者有三事。一曰輯佚書?!辉痪?薄辉煌ㄐW……。”[14]清代學術上的一大紛爭即漢宋之爭,統(tǒng)治階級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將理學定為官方哲學,又大力組織古籍整理考證的工作,“這樣,統(tǒng)治階級表彰理學,又造成了宋學漢學并傳,為漢學的復興創(chuàng)造了條件。”[15]清朝統(tǒng)治者的文化專制政策造成了清人較少發(fā)揮而征實的學術風氣,清朝統(tǒng)治者極大加強了君主專制,曾經(jīng)與君共治天下的理想已經(jīng)不可能復現(xiàn),稍有不慎就會遭受殺身之禍,大臣的尊嚴被降低到奴才的級別。清代嚴酷的文字獄和異族統(tǒng)治面前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觀念使他們不得不埋首于故紙堆中發(fā)展一種樸實無華之學,如此才可能避免罹受身體和精神的迫害。于是他們將漢唐儒學中的考據(jù)學發(fā)展到極致,為了求實而求實,從而背離了中國傳統(tǒng)學術跟政治緊密聯(lián)系的傳統(tǒng)。
明末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鑒于明亡于無本空談而提倡的經(jīng)世致用不及蔚然成風而很快又轉(zhuǎn)為考據(jù)之學。訓詁學的迅速發(fā)展為清儒解經(jīng)提供了新的并且更科學的道路,雖然清代考據(jù)學占主流但有許多學者意識到偏廢考據(jù)無益于社會的發(fā)展而提倡漢宋調(diào)和兼采。
清儒終日埋頭于典籍而帶來的訓詁學的鼎盛在《詩經(jīng)》的解讀上是有著突出貢獻的,他們通過考證《詩經(jīng)》的異文、歸類分析等方法提出新的詩學觀點,與宋儒反毛詩的不同在于他們的論據(jù)更加合乎邏輯,論證更加使人信服。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是疑古的代表作,他在這本書中條分縷析地列舉出了六條將《小星》釋為眾妾贊美夫人之辭的不通之處:“
此篇章俊卿以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今推廣其意言之。山川原隰之間,仰頭見星,東西歷歷可指,所謂‘戴星而行也。若宮闈永巷之地,不類一也?!C、‘速同,疾行貌。若為婦人步屧之貌,……蓋抱衾、裯云者,猶后人言‘幞被之謂。雖行李自有役夫攜持,言之者,猶北山詩云‘或息偃在床,以見己之不得寢息意耳?!畬嵜煌^‘我從事獨賢稍為渾厚。若謂眾妾作,則是乃其常分,安見后妃之‘惠及下乎!小序語。且委命之辭幾鄰于怨,又安見下之感激而為美后妃之詩乎!”
其后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受其啟發(fā)進一步發(fā)揮為“小臣行役自甘之作”,認為這位小臣雖然辛苦,知道命不同但依然安于天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敢有所怨嗟。經(jīng)他們所闡釋的《小星》有著濃厚的普通人的情感,它抒發(fā)的是辛勤工作中的人之常情即一種對普通人的關懷而不是干癟的教化。endprint
雖然有像姚際恒、方玉潤、崔述這樣的學者詳細論證《小星》不當按《毛序》那樣理解,但陳啟源的《毛詩稽古篇》、陳奐的《詩毛氏傳疏》、馬端辰的《毛詩傳箋通釋》等依然秉持著傳統(tǒng)觀點。而因為《詩經(jīng)通論》這樣的書不合于正統(tǒng)未能收入《四庫全書》,可見清代人雖然發(fā)現(xiàn)了《詩經(jīng)》在經(jīng)典之外的價值但這些發(fā)現(xiàn)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也并沒有受到社會上讀書人的廣泛認同,它還只是一些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的一家之言。
清人學問的精湛還表現(xiàn)在對上千年文獻的搜集整理、輯佚和匯編上。范家相有《三家詩拾遺》,陳壽祺陳喬樅父子又有《三家詩遺說考》,整理了當時他們所能見到的關于三家詩的材料,并對其中出現(xiàn)的異文進行音、義方面的考證。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摒棄門戶之見,耙梳歷代《詩經(jīng)》的注解,尤其是三家詩中與毛詩有異議的地方,面對這些不同也有自己的判定,根據(jù)韓、齊二家,認定《召南·小星》為卑官奉使、早夜勤勞之作。
可以說清人解《詩》因為有了更加科學的工具而更可能去接近《詩》的真相。對之前朝代《詩經(jīng)》的總結(jié)性研究使人看到了清儒的包容。
4 民國時期的《小星》研究
民國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歷史、文學方面的大家,他們以大膽的精神幾乎顛覆了中國一直以來對《詩經(jīng)》的解釋并且他們的很多理解不論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代都產(chǎn)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胡適在《談談詩經(jīng)》中提出了研究《詩經(jīng)》的幾個重要方法,如“歸納比較的方法”、“撇開一切《毛傳》、《鄭箋》、《朱注》等等,自己去細細涵詠原文”、“多備一些參考比較的材料”、“多研究民俗學、社會學、文學、史學”,可是他自己在說《小星》的時候卻未嚴格地按這樣的方式去研究:“嘒彼小星一詩是寫妓女生活的最古記載,我們試看《老殘游記》,可見黃河流域的妓女送鋪蓋上店陪客人的情形,我們看她抱衾裯以宵征,就可知道她的職業(yè)生活了?!盵16]胡適最有名的話莫過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笨墒呛m對《小星》的理解實在只做到了前半句,《老殘游記》是清末小說,時代上跟西周、春秋相差極遠,以這樣一個不同時代的材料去理解《小星》所得出的結(jié)論縱然不失創(chuàng)新但其實是另一種牽強附會的歪曲。夏傳才先生曾不客氣地指出:“用清末《老殘游記》中描寫近代妓女的生活,來解釋上古詩歌,這樣找證據(jù),不是缺乏起碼的歷史常識,就是有意的歪曲。胡適的‘大膽推翻就是他提倡的‘大膽假設,也即主觀臆想,信口開河;他的‘小心求證,就是不問客觀事物有無聯(lián)系,隨意取其所需?!盵17]雖然胡適的這一解釋站不住腳但可見這一時期疑古風氣的厲害和學術思想的自由程度。相比而言,聞一多先生的詮釋就要穩(wěn)妥些,他將“抱”訓為“拋”,認為這首詩是以小吏妻子的口吻來敘述的。
這一時期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急需在政治上做出變革,推翻封建帝制的政治潮流帶來了文化上要掃清經(jīng)學專制的風氣。中國屢屢遭受戰(zhàn)爭的失敗激發(fā)了人們民族危亡的緊迫感,這表現(xiàn)在《詩經(jīng)》研究上一方面是要以《詩經(jīng)》為武器,利用它來挽救中華民族。一方面是抱著對國故深刻的感情而研究傳承本國文化,以抵御外來文化的入侵,因此人們對《詩經(jīng)》研究具有較高的熱情。
隨著堅船利炮帶來的思想解放使人們對封建禮教不屑一顧,于是摒棄了完全將《詩經(jīng)》看作儒家“圣經(jīng)”的研究角度而更多以文學的眼光去看它,認為《詩經(jīng)》是一部具有政治作用的歌謠總集。聞一多先生在《匡齋尺牘》、顧頡剛先生在《論〈詩經(jīng)〉所錄全為樂歌》《從詩經(jīng)中整理出歌謠的意見》、魯迅先生的《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等等著名的文章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詩經(jīng)》剝掉了溫柔敦厚的教化外衣,而被證實它本來是些無名氏口耳相傳的表達思念、諷刺、怨恨、愛戀、贊頌的閭巷歌謠。它不再神圣,而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兩千多年前的人生活尚且自由,今人卻反而受到種種禮教束縛,于是《詩經(jīng)》就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缎⌒恰凡皇怯脕斫逃砸岔?,正妻要戒妒、妾要恭順卑下的,而是“仕宦者夙夜在公,感其勞苦而歌”[18]的不滿工作任務重且無回報的怨命之辭,這與當時女性獨立、解放,提倡一夫一妻制、人格平等的潮流是符合的。
之前的一些學者意識到了《小星》是一首表達命運不同之哀傷的詩,但是長期以來對《詩經(jīng)》“思無邪”的評價使得他們忽視了哀傷背后的憤懣不甘,因為這種個人“極端”情感的流露會損害《詩經(jīng)》的純真,個體的表達權力被淹沒在了統(tǒng)治階級的教民順從當中。同樣宋代就有學者注意到了愛情詩的存在,遺憾的是卻將它們定義為諷刺詩。西方自由婚戀的觀念在五四以后越發(fā)深入人心,《詩經(jīng)》中本來令幾千年來衛(wèi)道士吵鬧不休的自由戀愛的詩如今成了最生動最有靈性的一批詩歌?!对娊?jīng)》中這些體現(xiàn)人類生活自由的詩歌契合了這一時期反封建,爭取個人意志的覺醒和人格獨立進而爭取民族自由的潮流。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時期人們讀《詩經(jīng)》都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當時人的眼光,自覺或不自覺地用當下的社會與思維去理解它們,因此即使是民國時期較為科學的《詩經(jīng)》研究也不可能免俗?!啊逅囊詠淼难芯空邔Α对娊?jīng)》的解讀雖然脫離了禮教的束縛,卻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也就是從中讀出了反禮教的內(nèi)容。他們批評古人功利觀念太深,政治氣息太濃,頭巾氣逼人。但把《詩經(jīng)》當作反封建的旗幟揮舞與將其作為禮教的枷鎖擺弄又能有多少差別呢?”[19]
清末民國一些新事物的出現(xiàn)如報紙等也大大加快了《詩經(jīng)》研討的速度,方便了學人之間的聯(lián)系,各種研究成果、新的觀念得以迅速傳播,甫一出現(xiàn)就能立刻引起廣泛的參與討論,推動了《詩經(jīng)》研究?!扒宕鷿h學、考證之法甚精,而于主義無所創(chuàng)辟?!盵20]經(jīng)過清代考據(jù)學的積累準備,此時人們研究《詩經(jīng)》有了更多的材料,與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也讓西方的一些學科知識傳入中國,許多學者開始綜合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民俗學、文學、史學多材料多角度來研究《詩經(jīng)》,也運用《詩經(jīng)》來作為他們研究天文學、宗教、經(jīng)濟、歷史、地理的材料,如郭沫若先生的《〈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聞一多先生的《姜嫄履大人跡考》和《說魚》等,可見對《詩經(jīng)》的研究至此進入了更加深入細致科學的程度。胡適對《小星》的解釋就是他運用了民俗學和文學的產(chǎn)物。endprint
5 小結(jié)
《詩經(jīng)》的年代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似乎很難再追尋到《詩經(jīng)》它本來的面目。一個文學作品一旦產(chǎn)生它就不再只屬于作者,它的生命的意義屬于閱讀它的人,它的生命的長度也取決于讀者能賦予它的時代感。去了解《詩經(jīng)》的本意固然重要,但是梳理《詩經(jīng)》詮釋史同樣重要,它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當時那個時代的一個切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詮釋的風尚,這個風尚毋庸置疑就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背景產(chǎn)生的,通過對《小星》詩旨嬗變的分析后人便得以一窺不同時期政治、學術的變化。正如克羅齊在《歷史的理論和實際》中說的那樣;“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21]《小星》在被詮釋的過程中帶上了時代的烙印又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推翻并被賦予新的理解。無論如何解釋它的詩旨,它在當時都是有意義的、合理的,是那個時代的人根據(jù)當時社會的需要以時代的思維創(chuàng)作出來的。具體到《小星》一章中,歷來解釋紛雜,眾說紛紜,難以定奪,但從它自漢至民國的變動來看,《小星》的主旨大體上經(jīng)歷了從教化夫人不要妒忌、妾要安分守己到小吏自嘆命不如人的牢騷無奈之辭,它的文學性被益欲彰顯,主題益愈輕松且易為普通人理解,人們從這首詩上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我意識的存在而宣揚不平等的教化之味越來越淡,同時人情味越來越濃。
參考文獻
[1]王連成:《〈詩經(jīng)·小星〉新探》,《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2]胡義誠:《〈召南·小星〉在怨誰?——兼評胡適的解說》,《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3]薄海歌:《〈召南·小星〉的多樣主題與其被解讀的時代》,《安徽文學》2012年第4期。
[4]邵杰:《〈詩經(jīng)·召南·小星〉論析》,《中國韻文學刊》2016年第4期。
[5]張倩倩:《中日韓〈詩經(jīng)·小星〉研究之考察》,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6]肖雷:《〈詩經(jīng)·召南〉詩旨研究》,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7]李夢生:《左傳譯注·文公三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49頁。
[8]楊伯峻:《論云譯注·季氏》,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01頁。
[9]顧頡剛:《<詩經(jīng)>在春秋戰(zhàn)國間的地位》
[10]呂思勉:《先秦史》,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7頁。
[1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53頁。
[12](宋)馬端臨:《文獻通考》,百七十八卷《經(jīng)籍考》
[13](清)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174頁。
[14](清)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同上,第241頁。
[15]夏傳才;《詩經(jīng)研究史概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41頁。
[16]胡適《談談詩經(jīng)》
[17]夏傳才《詩經(jīng)研究史概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83頁。
[18]傅斯年:《詩經(jīng)講義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60頁。
[19]肖雷:《〈詩經(jīng)·召南〉詩旨研究》,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20]呂思勉:《先秦諸子概論》,長沙:岳麓書社,2012年,第3頁。
[21](意)克羅齊:《歷史的理論和實際》,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2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