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從何時開始象征屈辱
屈膝而跪的動作很簡單,也很復(fù)雜,簡單到一秒鐘就可以完成,復(fù)雜到從“尊敬和順從”到“卑賤與臣服”,這個動作里好像凝結(jié)了太多的厚重情感。那么,“跪”從什么時候由一種禮儀變成一種屈辱的象征呢?
在沒有凳子、椅子等坐具的時候,古人席地而坐,這里的“坐”就是跪坐,這是一種端正嚴謹?shù)淖耍允局骺椭g的尊重,公正平等,沒有高下?!吨芏Y》中記載了“九拜”,九個不太一樣的動作全都屬于跪拜的禮儀,敬天地,尊能人,君主和大臣一樣,也是跪著議事。北魏時期,胡床(便攜式小馬扎)就已流入中原地區(qū),但是人們還是更習慣跪坐。日本人至今還有跪坐的習慣,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源自唐朝禮儀,從這可以看出,直至唐代,中國主流社會仍以跪為正式坐姿。這個時候,并沒有“男兒膝下有黃金”的說法。
從宋朝開始,家具的規(guī)格整體拔高了,桌椅的使用變得普遍,地位的高低也開始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分,朝堂上,皇帝坐著,臣下站著。元朝的權(quán)力更是向皇帝集中,皇上坐著,群臣跪著,地位高低一眼可見。漸漸地,跪就從習慣性的坐姿、表示尊重的禮儀成為了臣服的象征,當臣服里透著那么股子不甘心,就會覺得“屈辱”。這樣一路跪到明清,跪開始與奴性的意義有了關(guān)聯(lián),不是誰都受得起膝下的“黃金”了。
(摘自《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