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詩歌集》序跋附二輯序
《抗戰(zhàn)詩歌集》為馮玉祥創(chuàng)作的詩歌集,1939年由三戶圖書社出版。該書收錄《菜花黃》《出擊》等百余首詩歌。目錄頁題名“二十八年詩歌集”。
序一
救國的工作不止一端。有些人單看中了軍事與政治,其他的事一概不屑去作,這種態(tài)度是不對的。我們無論作什么事情,只要是以抗戰(zhàn)為目的,合于抗戰(zhàn)的需要,能增加抗戰(zhàn)的力量,便是一種救國工作。馮先生這一部抗戰(zhàn)詩歌集,便是他的救國工作之一。
馮先生作詩,同他作別的工作一樣,是以抗戰(zhàn)救國為目的。他不歌詠風花雪月,也不抒發(fā)個人的煩惱哀愁;他所為的多半是抗戰(zhàn)中的悲壯的事跡與忠烈的人物。他的詩沒有一首言之無物,更沒有一首詩消極悲觀的;句句是實,行行激壯,每一首都能使人興奮,使人感動。如果我們承認戰(zhàn)爭需要詩歌,這些詩歌就是最需要的。如果我們承認戰(zhàn)爭不單靠有形的物質的力量,還需要無形的精神的力量,便沒法否認這部詩集的效用。馮先生在自序里這樣說:“不論我們民族怎樣偉大,同胞怎樣眾多,總得大家都奮振起來,為抗戰(zhàn)而努力?!边@就是馮先生寫詩的目的。他并不想拿這些詩換得一個詩人的頭銜;他只想在他的正式工作以外,再用他的筆來作一部分救亡工作;他向來是愿在多方面盡力的。
我自己不懂得詩,本來不敢給別人的詩集寫序。但是,馮先生在自序里說,他的詩并不是雅詩,當然這詩集也不需要雅序。因此,我才大膽的寫了這幾句簡單的話。
何 容
二七,二,二三
序二
近來先后見到幾位努力內地工作的朋友,大家談起許多內地的情形和工作方面的甘苦,有極可注意的一點,就是盡管他們工作所在的地方不同,盡管各人的處境和所遇的困難互異,但都一致的感覺戰(zhàn)時民眾讀物的迫切需要。他們有幾位就是特意到外地來采辦這一類讀物的,但書鋪里風起云涌的新書報,都距離民眾太遠;一般新文藝作品,也都水準過高,要使民眾對它們發(fā)生興趣,似乎很不可能。結果它們都大大的失望而已。
不但在內地工作的朋友有這樣的感覺,事實上內地民眾自己,對于這合他們口味的戰(zhàn)時讀物也是熱烈要求著的。兩三個月以前,我在一個鄉(xiāng)村里住了幾天,我看見大家飯后無事,還是像從前一樣,拉一位識字的人來,大家團團圍繞著,聽他念“二度梅”,“粉狀樓”之類的七字唱。念一段,說一段。故事都是大家爛熟的,但是仍然能使他們聚精會神的傾聽,甚至仍然能使他們流著同情的眼淚,發(fā)出深長的慨嘆。我就問他們說:“這些故事,你們難道永遠聽不厭么?現(xiàn)在日本要滅我們的國,我們已和日本開仗,每天都有許多轟轟烈烈的故事,比這個新鮮有趣的多呢!”他們一致的回答我說:“那個肯談給我們聽呢?我們又沒有報,報上的事我們也不懂。我們就只好聽聽這些陳年爛紙了?!庇谑俏揖驼劻艘恍┛箲?zhàn)中可歌可泣可痛可恨的事實給他們聽。他們聽了一回,就不肯放我走,談了一件,還要談一件,直談到夜深,他們還不滿足,我的口齒是很笨的,即使非常精彩的故事,經我的口一說,也往往變成索然無味。但他們還是萬分的興會,萬分的感動。
內地是如此,外面城市中何獨不然?我們走過街市,就可以看見胡同里,街拐上擺設著的小書攤旁邊,依舊圍繞著許多的小孩和大人在租看荒唐故事的連環(huán)圖書。店員和學徒們閑來無事,仍然靠在柜臺旁邊看著武俠或神怪的書畫。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對于戰(zhàn)事的關心,并不差似別人。他們每天要聽收音機廣播,遇有露天宣講團講演,就圍繞了去,踮著腳跟,張大嘴巴,一聽幾個鐘頭不肯走開。
前線軍營里,傷兵醫(yī)院里,都有同樣的情形。普通的雜志報章,在一般識字不多的弟兄們是咬不動的。但是他們事實上是極端企望著這合他們口味的讀物來充實他們熱烈的心。在軍隊政訓處做事的人,在傷兵醫(yī)院服務的人,都一再的托人介紹大量相當的文藝性的讀物給他們,但承托的人往往不能報命,這都是事實。
這是目前一個嚴重的問題!
馮先生很早就注意到這事。他認定詩歌“是一般同胞所最愛好的形式”,若把它用在灌輸和喚醒的上面,將發(fā)揮偉大的作用,收到偉大的效果。因此雖在他軍事政務的百忙之中,仍常常抽空寫作詩歌,一方面抒發(fā)他自己的所見所感,一方面希望作為同胞們的精神食糧。細讀這里收集的八十首詩,覺得有四個不可漠視的特點:一是文字樸實,二是形式通俗,三是滿帶熱烈濃厚的感情,四是說的都是具體而淺近的事情。他自己把它們叫做“丘八詩”,其實卻正是一般同胞所求之不得的好東西。比如對于在饑荒中的人們,這是一倉富于滋養(yǎng)而又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糧。我希望這冊詩集,能夠真正廣泛的送到上面所說的那些同胞們的手里,滿足他們熱烈的需要,解決他們迫切的問題;更希望由此引起一般同好者的注意,大家都來好好討論一番,設法向這方面努力,俾在抗戰(zhàn)中使出更多更切實的力量。
吳組緗
二,二八,于武昌
自 序
我在公余之暇,很喜歡寫些詩。我寫的詩粗而且俗,和雅人們的雅詩不敢相提并論。因此,我只好把它叫做“丘八詩”。
我不會作那種雅詩。在目前,對于那種雅詩我也不大贊同。因為那些風花雪月之類,你寫,它是花風雪月;你不寫,它還是風花雪月:寫不寫都沒有關系。至于什么哀愁煩惱等等,在我也都覺得不可捉摸,個人這些無關重要的情懷,老是撩撥它,到底有什么好處呢?我所看見的,是廣大的勞苦同胞,他們貧困落后的生活,使我悲痛,我一刻也不能忘記。我所知道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殘惡毒,它緊緊掐著我們民族的咽喉,我們若不覺醒奮發(fā),拼力抵御,那我們就只有死路一條。爭取民族的生存與自由,和使得每個同胞都有很大的力量參加斗爭:這二者是密切關系著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把全副的時間和精力擺放在這上面,把一切可能的行動和方法運用在這上面。文字是有偉大效力的一個工具,有韻的文字,尤為一般同胞所喜愛的形式。我們正應該把它拿來,在這上面發(fā)揮作用。但是我所讀到的有韻文字,有的是太古奧典雅,有的是太新鮮離奇。而目前大多數的同胞,文化水準都是很低很低。他們對于這類的詩,看,也看不懂;聽,也聽不懂:事實上他們只有瞪眼著急,簡直毫無辦法。更不用說他們根本就不愿意去接近了。我所以不揣淺陋,時常寫些粗而俗的“丘八詩”出來,正就是想利用詩的形式,發(fā)揮一點灌輸和喚醒的作用。
自從去年七月間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我又深深感覺到:我們在努力增加有形的抗戰(zhàn)力量而外,更需要增加無形的抗戰(zhàn)力量。我們必須為前線戰(zhàn)士,后方同胞,供給一些抗戰(zhàn)的精神食糧,輸入一些新的血液。因為不論飛機大炮怎樣有力,總得有人來使用;不論我們民族怎樣偉大,同胞怎樣眾多,總得大家都奮振起來,為抗戰(zhàn)而努力。因此,我在本分職守之外,更常常抽空寫作我的“丘八詩”。我要把這次神圣抗戰(zhàn)中,我們英勇戰(zhàn)士們可歌可泣的偉績,告訴大家知道;我要把敵人的禽獸行為告訴大家知道;我要把我心里所有的對于這次抗戰(zhàn)的了解和認識,告訴大家知道。希望大家能夠從我的詩中得到鼓舞,一致踴躍奮發(fā),將自己的一切貢獻出來,為世界爭取和平,為人類維護真理與正義,為我們民族國家爭取生存,自由,獨立與平等。
這些詩隨寫隨發(fā)表,五六個月來,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已經快近百首?,F(xiàn)在略加挑選,結集了八十首,編成這個小冊子。若是藉此能夠和更多的讀者見面,那就是我深所企望的了。
馮玉祥
二七,二,十五,于武昌
附:《抗戰(zhàn)詩歌集》二輯序
一
記得,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成立大會上,馮先生說過:“士兵的物質食糧與精神食糧是同樣重要的,所以兵站不單只供給軍糧,也該預備文藝作品,大量的預備文藝作品?!边@并不是馮先生對文藝工作者的贊許,而是他領兵數十年的真經驗,他確實曉得文藝在士兵心中能發(fā)生什么效果,并且知道這效果有多么大的價值。
在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都分會的成立大會上,馮先生又說過:“現(xiàn)在,武人應摸筆桿,文人應摸槍桿,文武雙全,齊作抗戰(zhàn)的好漢。”“武人摸筆桿”是馮先生由極度注意士兵的精神食糧問題,更進一步的愿軍人也去學習寫作。這又不只是句空話,而是他人久已作到的事實。他希望別人去作什么,他自己就先去以身作則,作了之后,得到好處,他就更希望別人也因努力而得到好處。他在萬忙中永不忘了讀書,永不忘了動筆。讀書寫作永遠給他無限快樂。他愿別人也分享快樂。讀別人所寫的,和寫給別人去讀,在他,不啻是人生中最大的責任與義務——明白別人與使別人明白是每個人呢所應負的文化使命。因此,他時時的寫詩。目有所睹,心有所戚,他馬上要寫出來。詩的體裁既經濟又自由,他沒有充分的工夫去長篇大論的寫文藝的散文。
二
馮先生送給朋友們的茶杯,上面寫著“非抗日不能救國”。他約客人們吃飯,壁上先貼好“要總動員須自己先動起來”——客人須自己去取菜取飯。每逢走進一個小茶館或小飯鋪,他先找小三樣,已足證明他對抗戰(zhàn)時怎樣的堅決。他寢食不忘的是抗戰(zhàn),奔走呼號的是抗戰(zhàn)??箲?zhàn)第一,所以作詩也是為了抗戰(zhàn)。
三
由前兩段所述,再講到馮先生對抗戰(zhàn)文藝的主張就很容易了。抗戰(zhàn)第一,所以必須教大家都明白,而經驗告訴他,對士兵民眾宣傳必須清淺簡明,不淺明通俗等于沒說。因此,他的作品是以宣傳抗日為主題,以簡明清楚為格調。他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他的話,就是明白了些抗戰(zhàn)的意義。他的詩就是他的話,他不愿他的話說了等于沒說。
以上三點的提供,我希望,或者能幫助讀者對此集得到點更深的了解——讀了詩,也明白了抗戰(zhàn),從而努力于抗戰(zhàn)。
老 舍
廿八年六月一日于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