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嘉陵江詩群進了簡要介紹,對其詩歌特點及重點詩人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嘉陵江詩群;團體;刊物;特點;建議
2017年3月,徐敬亞、韓慶城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人氣詩歌網站”之中國詩歌流派網博客發(fā)布《百年新詩流派大系》征稿啟事,征集100個新詩流派群組,對當代詩歌流派進行梳理。征稿啟事申明,“100個新詩流派群組中要現(xiàn)代流派、臺灣流派12個,當代流派群組88個。這88個當代群組,擬從中國詩歌流派網流派群組中按活躍度排名同時參考作品質量選取50個,從新詩潮、第三代詩歌以及網絡詩歌的流派群體中選取38個。這對建立在中國詩歌流派網的600多個當代群組是巨大的利好”?,F(xiàn)代新詩流派林立,詩歌創(chuàng)作者眾多。而位處全國西南四川嘉陵江兩畔的詩人們,也一直在用詩歌表達和證明著自己。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室主任、著名小說《高腔》作者馬平等人曾提出“嘉陵江作家群”的概念。嘉陵江流經陜西、甘肅、四川、重慶四省市,沿途城市眾多,文化積淀深厚,詩歌創(chuàng)作成果豐碩。這里以四川為例,對廣元、南充、廣安三地嘉陵江畔的“嘉陵江詩群”進行一次梳理。
詩歌團體及刊物
王學東發(fā)表在《江南時報》的《四川當代新詩的幾副面孔》介紹:1984年李亞偉等在南充創(chuàng)立“莽漢詩歌流派”已在全國漸漸顯示出獨特的價值。90年代袁勇在閬中主編的《閬苑》《地鐵》《名城文學》《詩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與研究》,具有連續(xù)性,有著較大的影響。蓬安黃子毅主編的《漢語詩薦》《驛站詩報》也有一定的影響。1998年史幼波主編的《詩境》,作為《鋒刃》《詩研究》的合刊在廣元出刊,顯示出一種激蕩的詩歌精神。在這些詩歌刊物之外,廣安武勝的《曠野風》《漣漪》等詩報在詩歌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曠野風》,還發(fā)表過穆仁、楊山、楊然等著名詩人郵寄來的詩作。
新世紀以來,嘉陵江詩群紛紛通過辦刊、開設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建設起新的詩歌陣地。廣元市詩歌學會成立于2015年6月24日,是廣元現(xiàn)代詩人、詩歌理論家、詩歌編輯家、詩歌翻譯家和現(xiàn)代詩學教育工作者自愿結合的群眾性文化團體,是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隸屬南充作家協(xié)會的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承辦的《曲流詩刊》,在詩壇有一定的影響。還有嘉陵江新詩研究協(xié)會,2010年11月27日,“嘉陵江新詩研究協(xié)會”在南充市成立。“嘉陵江新詩研究協(xié)會”辦有紙刊《天下詩歌》(天下詩報)詩刊和“天下詩歌論壇”。創(chuàng)辦以來,該刊博采眾長,以質取勝,推出了大批優(yōu)秀詩作,深受廣大詩友及讀者喜愛。
2017年底,廣安市文聯(lián)旗下的廣安詩歌學會成立,選舉了李文全、蜀東泊客為副會長以及秘書長、理事人員等。由馬識途題寫刊名的會刊《遠方詩刊》同時創(chuàng)刊。詩刊宗旨是“接地氣、有溫度、正能量”,設有遠方、實力、情愫、原鄉(xiāng)、一首、時代等欄目,立足廣安,覆蓋全國。至今連續(xù)出版三期,發(fā)表了葉延濱、李少君、梁平、洪燭、曲近、潘虹莉等一批國內外以及本地詩人作品。聲名鵲起,影響漸廣。還應該提及的是南充、廣安交界處的嘉陵江畔烈面古鎮(zhèn)“淳風詩派”,借漢初建縣來持續(xù)多年的文化積淀,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形成了自己的古體詩、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風格。
代表詩人
為方便讀者閱讀,同時做到脈絡清晰,不混淆視聽。就以地市為單元,根據(jù)江水流向從上往下將部分詩人簡介、創(chuàng)作成績羅列出來:
一、本土詩人
李先鉞(1951—),四川青川人,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先后在《四川文學》《星星》《詩刊》和新加坡《五月詩刊》等發(fā)表作品100篇(首),著有詩集《陽光潮》《李先鉞詩選集》等?!犊嗳帆@《詩刊》全國新詩優(yōu)秀獎,長詩《獻給我愛情的雪》獲四川省天府文學一等獎。
鄧德舜(1965-),四川省蒼溪縣人。1987年開始在《星星》、《詩神》、《詩刊》、《中國作家》、《揚子江詩刊》、《草堂》、《中國詩歌》等多種刊物發(fā)表作品若干。著有詩集《我想用心與你說話》、《心靈濕地》、《我的自然》、《鄧德舜詩選》、《苴國》五部。主編詩文集多部。作品入選中國年度詩歌精選等二十余種選本。獲《星星》《詩刊》等征文獎多次。
李世許(1971— ),四川青川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屆西南作家班學員。寫作詩歌、小說等作品。作品散見《中國作家》《黃河文學》《星星詩刊》等。獲“春天送你一首詩”大型征文一等獎、中國劍門蜀道詩歌節(jié)全國征文一等獎等。
瘦西鴻(1965— ),本名鄭虹,生于四川省儀隴縣,客家人。1981年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出版詩集《只手之音》《方塊字》《客騷》《靈魂密碼》等及散文集、評論集共10部。入選200余種選本。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
鄧太忠(1961— ),四川南部人。中共黨員。198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山情》《無悔的歌謠》《鄧太忠精短詩選》《真想把你的眼淚一飲而盡》等。長詩《大愛無言》獲四川省首屆單篇作品天府文學獎。
曹雷(1956— ),筆名孫河。四川武勝人。197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散文詩集《山野的紅桑果》《涉過忘川》《撫摸鐘聲》等。散文《背篼》獲1983年《兒童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山鄉(xiāng)夜曲》獲省第二屆文學獎,散文詩集《溪蹤》獲第八屆冰心兒童圖書獎等;
童光輝(1961— ),筆名老童,四川武勝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廣安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廣安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學生時代開始發(fā)表作品。詩歌、散文均有成就。先后出版詩集《詩意行走》《獨白》《看見遇見》《安靜書》《在前方等自己》等。多件作品獲國家、省、市文藝獎。
曹東(1971— ),四川武勝人,201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89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2013年被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星星》詩刊社評選為四川省十大青年詩人。出版詩集《許多燈》《大風》等,詩作入選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課教材《新詩200首導讀》及《中國年度詩歌》《中國最佳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等選集。獲第十六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第十二屆四川日報文學獎。
尹才干(1962—),筆名綠風、云帆、丁那家,四川武勝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197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出版《文趣》《夢中的星空》《垂釣又一個春天》《尹才干圖像詩選讀》《尹才干打油詩集合》《尹才干詩話》等著作11部。10余篇(首)作品被選作大學教材。自21世紀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網絡詩壇上,作品引起廣泛爭議。大陸“圖像派”代表詩人。
二、本籍詩人
敬文東(1968—),四川劍閣人,文學博士?,F(xiàn)為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有學術著作、詩歌、小說集、隨筆集《指引與注視》《被委以重任的方言》《失敗的偶像》等多部。獲第二屆唐弢文學研究獎(2013年)、第二屆西部文學獎·小說獎(2012年)等。
史幼波(1969— ),四川劍閣人,現(xiàn)供職于成都媒體,當代詩人、作家。85年開始寫詩,90年代與友人創(chuàng)辦《詩研究》《詩鏡》《詩歌檔案》等詩刊,著有詩歌、詩評和理論隨筆若干,對當代詩歌有著重要影響。
羅鋮(1980— ),四川蒼溪人,現(xiàn)居成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參加第29屆“青春詩會”。長時間創(chuàng)作詩歌和寫詩評。詩作入選眾多權威選本和被《讀者》《青年文摘》等文摘雜志轉載。
彭志強(1977— ),男,四川南充人,現(xiàn)居成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著有中國首部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秋風破》,以及成都三部曲《金沙物語》《草堂物語》《武侯物語》等。
鄭小瓊(1980—),女,四川南充人,現(xiàn)居廣州。曾參加第三屆全國散文詩筆會、詩刊第二十一屆青春詩會。代表作有《黃麻嶺》《鐵》《內心的坡度》,散文集《夜晚的深度》等。獲“利群人民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與韓寒、邢榮勤、春樹等一同入選“中國80后作家實力榜”。
楊本泉(1923—),筆名穆仁、艾白水。四川武勝人,現(xiàn)居重慶。20世紀40年代開始發(fā)表作品。《紅巖》作者之一楊益言兄。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綠色小唱》《穆仁詩選》等,編有《微型詩500首點評》等多種。短篇小說《豐收》獲1945年重慶《新華日報》茅盾文藝獎金征文甲等獎。
梅紹靜(1948— ),女,筆名少敬、小婷。四川廣安人,現(xiàn)居北京。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她就是那個梅》《蘭珍子》《嗩吶聲聲》《女媧的天空》《莫望落葉風天》等。獲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新詩集獎(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前身)、陜西省文聯(lián)開拓獎、首屆莊重文文學獎等。
王富強(1968— ),筆名扶墻、天道酬勤。四川廣安人,現(xiàn)居成都。198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橄欖林的愛情》《重塑豐碑》以及散文隨筆集、音樂作品選集、報告文學集等作品集21部。
桑眉(1972— ),女,原名蘭曉梅(寶梅,祖上畬族)。四川鄰水人,現(xiàn)居成都。201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成都市文學院第六、七屆簽約作家。出版?zhèn)€人詩集《上邪》《姐姐,我要回家》等。
三、其他詩人(評論家)
李元勝(1963— ),敘永籍。生于四川省武勝縣,現(xiàn)居重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第二屆副主席。著有詩集22部。獲首屆重慶文學獎,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蕭緒華(1963— ),筆名蕭習華、習華、綠水等。四川三臺人。在廣安華鎣山某大型煤礦工作時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198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詩集、散文集等文學作品7部。
熊輝(1976— ),四川鄰水人,教授,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翻譯文學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研究,兼事詩歌評論。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出版學術專著4部。
風格特點
創(chuàng)新求變,引領藝術風騷。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天,楊本泉從工作的重慶回老家武勝。他此行在探親訪友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尋求資助。原來他是在為“微型詩”創(chuàng)刊做準備。1996年,《微型詩》報正式創(chuàng)刊。2007年《微型詩》更名為《中國微型詩》。以楊本泉為代表和主要發(fā)起人的《微型詩》刊的誕生,把微型詩從小詩中分離出來,獨樹一幟。給廣大詩人開出一個集中發(fā)表、學習交流微型詩的園地。微型詩愛者們在主辦微型詩刊物的同時,又不斷推出微型詩個人專集和微型詩選集,還探索微型詩理論,對微型詩人作品進行評介,成績卓著,碩果累累。從此微型詩活動波瀾壯闊,高潮疊起,并由中國大陸波及海外,走向了世界。
尹才干等不甘于詩歌寫作上的平庸。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了圖像詩創(chuàng)作生涯。最初引來不少人的批評和報刊的抵制。但他們仍保持一顆平常心與圖像詩“牽手”前行。不斷超越別人和自己。還嘗試從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藝術力量,提出漢語圖像詩理論,主張“內容即形式,形式即內容”。21世紀以來,圖像詩在毀譽參半中得到學院派盧婕、尹祚鵬、徐畔、龔奎林以及其他評論作者的多次評介、引用。認可的天枰開始向圖像詩一側傾斜。2014年度,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后、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凌逾在研究論文《網絡時代的圖像詩創(chuàng)意》中,也專門提及,“尹才干的圖像詩也利用漢語的形意之美,形意結合,數(shù)量多,如《幾瓣花一起無邪的笑》,以及《喂飽相思的眼睛》《走不出逝去的心境》《童年》《溫暖的春》等。其圖像詩重點在于詩歌的錘煉,而不著力于圖像的變化和突破”。(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研究》批準號:14ZDB080)。
另一個創(chuàng)新詩人是南充籍80后女詩人鄭小瓊。曾任《詩刊》《星星》詩刊主編的葉延濱《羊城晚報》撰文說:鄭小瓊在中國詩壇的出現(xiàn),是21世紀中國新詩史上值得一書的事件。她帶著“打工詩人”的稱號,在珠三角這個中國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地區(qū),向詩壇呈現(xiàn)了一個在流水線上以血肉之軀贏得生存權的女工的精神世界真實的靈魂吶喊。這些像“生銹的鐵”一樣堅硬、冰冷卻真實得無法拒絕它帶來的疼痛感的詩句,讓嚴重缺鈣的詩壇有了另一種精氣神。
及物有味,彰顯性靈神性。
嘉陵江詩群的另一個風格特點是及物有味,彰顯性靈神性。他們的詩歌都沒有虛幻、空洞和“讓人看不懂”之感,是及物的。曹雷的散文詩《星星巷記事》《嘉陵江月令》《火鳥之舞》等;瘦西鴻的《蛇說》《輕與重》《一把刀子的內傷》等;曹東《許多燈》《給》《抽屜》等;啞石《四重奏》《童年的反光》《青城詩章》《月相》《假動作》等;彌賽亞《查無此人》《夜航船》等。還有李先鉞、敬文東、史幼波、羅鋮、李世許、胡馬、仲詩文、侯存豐、鄧太忠、郭毅、袁勇、彭家河、唐以洪、許嵐、龍小龍、阿固、黎大杰、張之、楊勝應、魯川、鄭晉、梅香、賈非、林童、楊霞丹、金指尖、趙澤波、蜀東泊客、徐君、彭俐輝、簡運斌、錢志富、周蒼林、蔣默、楊東、雁歌、楊真真、陶代倫,以及不行走于網絡江湖的童光輝、鄧德舜等。都深具情懷,寫作不輟,將自己的思想進行知覺化寫作。讓思想及物到了知覺之上。讀者在讀這些詩歌時,有一種恍若聆聽神祇之感。詩人們在這些知覺化而為詩歌的語言詩行中撒上鹽、味精甚至海椒、花椒、胡椒直至茴香等五香八角。讓詩歌蘊含了豐富的容量和能量,從而充分調動讀者視覺和思想的味蕾?!胺磸推纷x,細思窗前,更覺詩味雋永,大有深意,嘉陵月色一天天洗亮了這些詩歌的名字……”。(天馬長嘶《白云悠悠 詩情隱隱 ——讀陳宇詩集《山澗春色》)
入世擔當,勇攀詩壇高峰。
2017年12月,在中國詩歌萬里行系列活動中,筆者向朱先樹打聽梅紹靜的近況。朱老告訴說梅紹靜不怎么外出參加活動,深居簡出著。讓人想起熙熙攘攘紅塵中的一個詞:風骨。在第三屆(1985-1986)全國優(yōu)秀新詩評選過程中(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前身),梅紹靜榜上有名。獲獎詩集《她就是那個梅》和葉延濱《干媽》、李小雨《紅紗巾》一同在全國詩壇產生了不小影響。2014年,李元勝憑借詩集《無限事》榮獲魯迅文學獎詩歌獎。重慶籍詩人、資深媒體人、出版人,重慶客戶端“鳴家”專欄作者劉東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元勝的詩有溫柔細膩的層次感,擅長從微小的角度和事物來切入,加之對于古典元素和時空的巧妙把握,這些鮮明的特點讓大眾也能獲得比較好的閱讀感受。鄭小瓊的詩集《女工記》被喻為“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關于女性、勞動與資本的交響詩”,作品譯成德、英、法、日、韓、西班牙、土耳其等語種,當仁不讓成為了“打工文學”代表。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入選教材方面,入選過全日制教材的有楊霞丹《數(shù)新房》(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曹雷散文詩《背篼》入選浙江省義務教育六年制的第九冊語文課本,散文詩《滾鐵環(huán)》入選湖北省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三冊語文課本;錢志富《瀑布》(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規(guī)劃教材《大學語文》)。尹才干的圖像詩也多次被選作大、中、小學教材等。
幾點建議
從列舉的詩人來看,還發(fā)現(xiàn)兩個現(xiàn)象。一是平時貌似美女詩人多,但真正創(chuàng)作成就達到某一高度的女詩人比例還是不及男性詩人。以前有人說過類似“寫作是失意者的事業(yè)”的話。籍此推斷,男人更多的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女詩人所占的比例應該多于男性詩人才更加合理,但是女詩人的業(yè)余時間往往被“八小時之外”的事占去了,她們能夠數(shù)十年堅持下來實為不易。梅紹靜、桑眉、鄭小瓊等無一例外都是文學刊物編輯。而男性詩人,在工作之余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績和本職工作關系不太大。二是年輕詩人少。大多數(shù)詩人出生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種下的詩歌情懷,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依舊詩心不改或離開詩歌又回到詩歌的“歸來者”。80后羅鋮、鄭小瓊以及侯存豐等是其中佼佼者。90和00年后的詩人更少有展露頭角的。顯得有些后繼乏人。楊本泉早在上個世紀末與筆者通信時也提及,《微型詩》就是幾個老頭兒撐起,持續(xù)下去不易,所以抱著傳承之意,堅守一天是一天。好在直到現(xiàn)在,《中國微型詩》依然在潘興斌等默默付出下頑強生存著。
童光輝說,一個成熟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同時,應該樹立起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年輕作者為己任的觀念。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近年來,廣安市文聯(lián)和《廣安日報》常設的“川東周末文藝獎”,有一項學生作品獎,就是專門為青少年而設的。眾多的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者雖然相夫教子占用了絕大部分的業(yè)余時間,但她們在當好家庭女主的同時堅持創(chuàng)作和所具有的詩歌情懷,會通過潛移默化引導孩子養(yǎng)成閱讀,甚至愛上寫作的習慣,這是女詩人最好的作品。倘若將寫作也和以前從政做官一樣,通過幾代人積累,才會有可能達到更高層級的話。則她們功莫大焉。
貴州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主席杜國景在“新世紀烏江作家叢書”總序中說,作家“無名”時代到來后,主流文化的引導雖然仍強大,但受網絡、影視以及多元文化的沖擊,作家要出一本書,發(fā)表一篇作品已不是難事,至少網絡就是個很開放的平臺。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作家群的打造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地域作家群。2013年3月23日《人民日報》第三版發(fā)表高克平文章說“地域文化也是競爭力”,當下的文學陜軍、甘肅詩人八駿、四川康巴作家群、大巴山作家群等地域作家集結發(fā)起的集團式沖鋒,在對外形象打造中,“地域”和“文化(作家詩人)”相得益彰。按照這種說法,將嘉陵江流域詩群從現(xiàn)在的各地自發(fā)方式提高到整體聯(lián)動的自覺方式,在2017年4月“川渝共建嘉陵江作家群”的契機上再出發(fā),以聯(lián)建公眾平臺、聯(lián)辦詩歌刊物等方式,聯(lián)合推出形式多樣活動,深度實施抱團發(fā)展,成績和影響當更加值得期待。
注:本文資料參考有詩歌民刊《圭臬》《廣元2012年度詩歌選》以及網絡等。籍此也感謝詩人曹雷、侯立新、王尚敏、鄧德瞬、王清蓉、黎大杰等提供了部分資料或線索(對遺漏的今后有機會再作補充)。囿于資料有限和出于對逝者的尊重,沒有收錄南充的何承亨、蕭紅濤,廣安的何培貴等已經離開的詩人。
附“嘉陵江詩群”詩人名錄(173人,未排序)
廣元56人:李先鉞、敬文東、史幼波、羅鋮、李世許、鄧德舜、侯存豐、胡馬、仲詩文、郭勇、何小彥、蜀北守拙、邱正耘、胡興成、北望、侯立新、川江號子、王小泗、王保強、王浩云、王海林、王清蓉、鄧君凱、石玉林、馮雪、劉兆華、杜鵑、楊莉、肖永樂、吳杰、吳桂芳、青天賜、邱銳、何先鴻、何華安、何黨生、張劍、張然、羅瑜平、周敏、陌予、胡為民、胡博、蔣玉良、凌鴻、賈琳、徐小平、高進春、唐麗娟、唐艷軍、陶野、黃虹秀、梁擁軍、舒冰、譚平、翟峰。
南充49人:瘦西鴻、鄧太忠、鄭小瓊、彭志強、郭毅、袁勇、彭家河、何永康、徐天喜、唐以洪、許嵐、阿固、李揚舟、羅敏、朱杰、黎大杰、張之、唐志勇、賈小玲、雪馨、楊勝應、何瑜、魯川、龍小龍、鄭晉、賈非、梅香、袁龍、陳慧玉、何燕子、陳少華、馮春華、譚光紅、張敬梓、川北藻雪、王杰平、王杰安、呂賓、夢淺如煙、楊小娟、賈西貝、野麥子飄、景奇、張一灘、潘大冬、胡紹珍、李治、李曉鴻、扇塵。
廣安68人:穆仁、梅紹靜、曹雷、李元勝、王富強、童光輝、曹東、桑眉、熊輝、尹才干、林童、啞石、彌賽亞、楊霞丹、潘興斌、金指尖、趙澤波、徐君、彭俐輝、簡運斌、錢志富、鐘明全、周蒼林、蔣默、楊東、夏天、唐緒東、楊真真、蜀東泊客、天馬長嘶、劉剛 (廣安)、馮林、冉啟成、彭歌、雁歌、李曉波、李航、葉茜文、李逢忠、李文全、滕彩瓊、蔡志燕、曹文芳、陸燕、黎均平、劉剛(武勝)、張民、吳生泉、蘭勇、陶代倫、唐運程、戴齊伶、周尚福、高帥、劉忠淤、龍榮、蔣波、楊瓊蓮、張向紅、李天明、田勛、甘靈輝、周蓉、景心、劉金、夏震、申艷、周紅梅。
作者簡介:陳宇(1971—),筆名蜀東泊客,四川武勝縣人,盟員,水利建設者,現(xiàn)棲身政府文化部門。寫詩文、評論、報告文學等。著有文學專著六冊。在《詩刊》《星星》《綠風》《山東詩人》《風流一代》《劍南文學》《散文選刊》《中國水利報》《人民長江報》《西藏日報》《四川政協(xié)報》《華西都市報》《西南商報》《曲靖日報》等百余家刊報發(fā)表作品。在《廣安日報》連續(xù)三年開設隨筆體評論專欄“嘉陵觀濤”。魯迅文學院學員,中國水利作家協(xié)會及四川省評協(xié)、作協(xié)會員,廣安市詩歌學會副會長及會刊《遠方詩刊》副主編,廣安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