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戲品人
“電影咖”刷屏別“涮”屏
夯石
近日,新浪娛樂刊文稱:最近有一批“電影咖”正逐漸回歸電視熒屏。細數(shù)之后發(fā)現(xiàn),這些一直、或者起碼是近些年都主攻大銀幕的演員,今年好像集體準備回歸電視熒屏了,紛紛宣布了自己的電視劇計劃,而且部部都是重量級作品。如倪妮、張慧雯、陳坤、周迅、章子怡、李冰冰、張涵予,就連歌手出身的韓庚最近都表示要推出自己的電視劇了,就連24年沒演電視劇的姜文也要主演電視劇《曹操》了——上一次“刷”屏還是遙遠的1993年主演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
在演員天價片酬屢屢挑戰(zhàn)群眾心理承受底線的背景之下,這一潮水般涌動的電影咖“刷屏”熱,莫非是要低片酬助推電視劇演員整體素質(zhì)和實力的提升?
然而,咋想咋不通,看“電影咖”們加盟電視劇那宣傳力度和陣勢,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滅”天價片酬,倒像是要“滅”鮮花鮮肉和這些年苦苦堅守的“二三流”戲骨。
見證了影視文化潮起潮落的觀眾們,其實都心知肚明,這些“電影咖”無一不是當(dāng)年的“電視劇咖”,后來是咋整的呢,為啥上那兒“咖”而不留在這兒“咖”呢?
且看一組數(shù)據(jù):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fā)展到2015年,終于首次突破了400億元大關(guān),當(dāng)然片酬也創(chuàng)造出歷史紀錄,今年呢,肯定離800億還差一大半多;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稱:“2016年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片酬!僅在2016年一年時間內(nèi),一二線演員的片酬增長了近250%,在一些更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劇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p>
近幾年來電視劇商業(yè)植入的手法千奇百怪,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廣告客戶前來投放;當(dāng)然,如果還能夠參與投資和制作,那電視劇一旦成為爆款,收益想必也是十分可觀的了。陳坤曾說過,之所以選擇出演電視劇,就是因為電視劇的片酬給得更高。
所以,“電影咖”回歸熒屏顯然不是為了平抑“片酬”,那所為何來呢?假若“高片酬”被進一步推高,投資人答應(yīng),觀眾能答應(yīng)嗎?
都在電視劇這一鍋湯里攪和,電視劇的水準、質(zhì)量沒推高,分湯的勺子增多了,還新增了大勺子,撈一勺、攪一陣您重又回歸大銀幕了,小熒屏的“殘渣剩飯”,我們的“衣食父母”、觀眾們不又得吃幾年!您非但自己撈了干的“風(fēng)大扯呼”了,還迎著風(fēng)罵大街:神劇、狗血劇太多!如此,還講不講做“大咖”的底線?;蛟S,您心里不要嘴上不說而已,又或者您壓根兒就沒有底線,那也請您公開聲明,或制止幫您涂金抹粉的幫閑幫忙的親人,不能吃干的拉稀的,好話說盡孬事干絕。
眼下,率先回歸電視劇的“電影咖”借助高燒不退的IP神效,大多已掘得“三百桶金”,接下來前仆后繼直至“撲街”的大有人在。樂觀地想象“相信未來的不久,看他們挑大梁、演大戲的盛況即將拉開帷幕”真的不容樂觀。蓋因如此這般的人才流動、扎堆回歸,不符合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
“電影咖”,且慢刷屏。即便刷屏,也別“涮”屏,別糊弄你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