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
“如果我今天就死去,你會怎么辦?”
母子不語凝視,兒子憤怒地轉(zhuǎn)身走遠。
“那我明天也會隨你離去……”
母親的眼中流露出不愿啟齒的哀傷。這是電影《我殺了我媽媽》的其中一個片段,是兒子被迫送入寄宿學(xué)校前,對母親憤怒情緒的發(fā)泄。這部影片由加拿大導(dǎo)演哈維爾多蘭自導(dǎo)自編自演,講述了一個同性戀單親男生在叛逆期與母親的矛盾,這點,不難從影片開頭看出:多畫面切換,最后落在兒子斜眼看著的開頭,引出整部電影中充斥的爭吵,兒子的不滿一次次地爆發(fā)。
影片名字取得很血腥,到底是因為什么才會恨到殺害自己的至親?可其實沒有,殺害媽媽只是兒子一次次不滿后的無盡臆想,是幻想媽媽的葬禮,是夢境中阻止當時穿婚紗的媽媽赴婚禮,甚至,兒子在學(xué)校填寫未來意向時寫上雙親已故。兒子問媽媽為什么會變成這樣,那時候你明明愛我一些,媽媽說,那時候你也可愛一些。而這原本糟糕的關(guān)系因為母親無意得知兒子是同性戀而更甚一層,但是母親只是對兒子說:我只是難過你沒有告訴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兒子在吸食大麻后,緊張地從寄宿學(xué)校回到家里,把媽媽從睡夢中吵醒,告訴她,我愛你,真的我特別愛你我現(xiàn)在一定要說,我怕以后再也沒有機會告訴你了,媽媽抱著激動的他沒有責怪也沒有質(zhì)問,只是拍著他的背說我知道我知道,我也愛你。
是啊,影片看似爭吵不斷,好像多蘭把一輩子的不滿都獻給了這部電影了,可是其實兒子只是被愛和不滿纏住了,他平時總說些傷害母親的話,晚上,他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打開錄像機,像寫日記一樣,對著錄音機說,也許我總是傷害她,但奇怪的是,當別人想要傷害她的時候,我又會極力的保護她。愛是兒子的天性,發(fā)泄不滿卻成了他對母親的常情,這的愛恨糾纏也只有他自己明了并且深陷其中了。
影片中有一位老師,她和片中的兒子一樣,和父親矛盾重重,十年沒有說過一句話。她明白兒子的心境,引導(dǎo)他寫作,幫他站在母親的角度。在最后她接到父親的問候電話,她告訴兒子,是不是很奇妙,十幾年的沉默只用幾秒就打破了。確實奇妙,奇妙的愛無法讓相愛的人永遠隔絕。
電影雖然是講述母子矛盾的,可影片本身沒有給出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電影最后一個片段是兒子逃出寄宿學(xué)校,去了小時候和母親住在海邊的小木屋,小木屋承載了許許多多童年歡笑的記憶,于兒子、母親都極其珍貴。此時,母親也接到校長的電話,猜測著,趕去了小木屋,果不其然找到了坐在海邊巖石上的他,母親也坐了下來,沉默地挨著兒子,電影結(jié)束。這意味深長的一幕作為結(jié)尾,第一次看第二次看,只是覺得安寧和諧,看到更多影評后,我才明白,這種不解決矛盾的結(jié)尾其實才講述了真實的親情。我們對父母的愛是自然的,如同血管里的血液,也許我們感覺不到他的流動,但他確實在流動。
對這部影片的喜愛,一是因為演員演技細膩,每個極其細微的表情,愛意或是反感或是哀傷或是脆弱,都深深打動我心,撩動我的神經(jīng)。二是因為它貼近生活,影片素材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每個人都會有和所愛之人的爭吵,甚至關(guān)系差到幾近破裂,但也是我理解的那樣,愛是自然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影片中的兒子,會討厭自己的母親,也會渴求愛更多一些,但這顯露出來的叛逆,大概也是因為無法抗拒的愛和脫口而出的傷害糾纏不清,才會總是在傷害之后懊惱不已。但始終,我們都沒辦法永遠置對方于心靈之外。
我想要殺了我媽媽,而我,還想要愛她更多。
[作者通聯(lián):湖北水果湖高級中學(xué)高三(2)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