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遙 凌曉輝 王紅
摘要:總結1例腦梗死合并骶尾部Ⅳ期特大壓瘡患者的護理經(jīng)驗。本例患者入院后,使用傷口評估三角方法識別傷口床、傷口邊緣、周圍皮膚,根據(jù)三個不同但相互聯(lián)系的區(qū)域,采取不同換藥方法及選擇合適的敷料,住院期間及時評估患者壓瘡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及時調整治療和護理方案,3個月后患者的創(chuàng)面面積縮小率達92.20%,效果明顯,住院期間未出現(xiàn)新的壓瘡,其他部位皮膚完好,最終壓瘡好轉患者出院。
關鍵詞:腦梗死;壓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90-02
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偏癱、腦血管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增多,壓瘡在老年患者中發(fā)生率增高。面對壓瘡傷口,除了關注患者傷口的顏色、滲液,還要關注壓瘡傷口邊緣及周圍皮膚,因此,需要有一種傷口評估工具,可將傷口周圍區(qū)域完全集成至傷口愈合,這就是傷口評估三角[1]。2016年9月27日對本市某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1例高齡腦梗死患者合并骶尾部Ⅳ期特大壓瘡,運用傷口評估三角方法對傷口進行評估,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74歲,因“言語不清,雙下肢活動受限19年”,于2016年9月27日收入本市某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治療。入院查體:意識清楚,反應遲鈍,無法溝通。T 36 ℃,P 75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Hg,雙瞳等大等圓,直徑3.0 mm,對光反射靈敏,左上肢肌力3°(+),右上肢肌力5°(-),雙下肢檢查不配合,刺激無收縮,四肢肌張力正常,雙下肢無水腫。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9年余,腦梗塞病史。2003年出現(xiàn)無法下地行走,可坐輪椅;2005年開始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留置尿管,無法自主由口進食,留置鼻胃管。診斷:①腦梗死后遺癥;②肺部感染;③高血壓病。
1.2壓瘡傷口情況
患者入院后行Braden評分:10分(感覺:2分,潮濕:3分,活動力:1分,移動力:1分,營養(yǎng):2分,摩擦力和剪切力:1分)。用傷口評估三角方法評估:傷口位于骶尾部,Ⅳ期壓瘡;傷口床大小:9.5 cm×14 cm×3 cm,黃紅混合色,75%紅色,25%黃色,大量滲液,臭味(+++),3~6點方向潛行5 cm;傷口邊緣:發(fā)紅,有炎癥反應;周圍皮膚:脫屑、色素沉著4~5 cm。
1.3營養(yǎng)狀況評估
患者高齡,長期臥床,肥胖體型(BMI 29.4),實驗室檢查:低蛋白血癥(白蛋白35.7 g/L,前蛋白 141 mg/L,血紅蛋白 99.0 g/L),腎功能失調(尿素 2.84 mmol/L,肌酐 76.8 μmmol/L),貧血(紅細胞計數(shù)3.52×1012/L),長期留置鼻胃管,鼻飼勻漿膳,影響壓瘡傷口愈合。
2 壓瘡創(chuàng)面的管理
2.1傷口處理
運用傷口評估三角評估傷口情況,并用手機和傷口尺對傷口進行拍照。根據(jù)傷口床、傷口邊緣及傷口周圍皮膚情況,對傷口選擇相應的方法及敷料。為傷口創(chuàng)造一個濕潤的、弱酸性的低氧環(huán)境,減少滲出液,使傷口創(chuàng)面減小。
入院后每日滲出液達到敷料總面積的80%,予每日更換輔料。①傷口床[2]:清理傷口、防止感染。0.5%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及周圍皮膚,用生理鹽水濕紗布沖洗潛行部位,清潔創(chuàng)面。腔洞基底藻酸鹽銀敷料塞平整,能有效抗菌,清理腐肉。再用無菌紗布填滿腔洞,可以防止?jié)B液流動,污染傷口。②傷口邊緣:填充創(chuàng)面,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肉紅色肉芽組織部位用生理鹽水紗布清潔后,水膠體標準敷料覆蓋,能幫助自溶清創(chuàng),濕潤環(huán)境,加速肉芽組織生長,達到無痛換藥。③周圍皮膚:減少浸漬,補充干燥皮膚水份??祷轄栍羞吪菽o料覆蓋腔洞部分,能保持傷口創(chuàng)面的濕潤,分散壓力,避免機械損傷,并阻隔外界細菌,部分與原覆蓋的敷料重疊2 cm,無邊敷料周圍用透明貼膜固定。
患者入院第36 d傷口大小6 cm×11 cm×2 cm,第60 d傷口大小5 cm×9 cm×2 cm,第75 d傷口大小4.5 cm×8 cm×1.5 cm。此時傷口每日滲出液達到敷料總面積的40%,予隔日更換1次敷料。運用傷口評估三角重新評估,根據(jù)傷口評估情況對傷口進行處理。①傷口床:清創(chuàng),保護肉芽組織。取密封完好的250 ml生理鹽水,予微波爐加熱1 min,保持37 ℃左右(與患者體溫一致);揭除敷料,用0.5%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50 ml注射器連接沖洗管,抽吸37 ℃的生理鹽水適當加壓沖洗2遍[3];0.5%碘伏擦拭潛行部位后,再次同法沖洗2~3次,創(chuàng)緣皮膚常規(guī)碘伏消毒2遍,待干。②傷口邊緣:控制滲出液,清創(chuàng)。藻酸鹽填充條填充,覆蓋創(chuàng)面,藻酸鹽具有微酸、低氧、濕潤的環(huán)境,能促進生長銀子釋放,刺激細胞增殖,提高表皮細胞的再生能力,促進傷口的愈合。最外層予拜爾坦泡沫敷料菱形覆蓋。③傷口周圍皮膚:減輕濕潤導致的傷口周圍皮膚的浸漬。其中散在的多處皮膚破潰處予康樂保造口粉+3M皮膚保護膜反復使用3~4次,能減輕滲液對皮膚的刺激。
2.2營養(yǎng)支持
營養(yǎng)支持是治療壓瘡的重要措施?;颊吒啐g同時伴有全身營養(yǎng)不良,影響了傷口的愈合。在處理患者局部傷口的同時,糾正低蛋白血癥,營養(yǎng)專科護士制定膳食,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將營養(yǎng)液調整為能全力1000 ml/d,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2.3失禁護理
患者大小便失禁,留置尿管期間,會陰護理2次/d,尿常規(guī)檢查1次/w。一旦出現(xiàn)糞便,協(xié)助溫水清潔皮膚,保持肛周清潔,避免因大便對骶尾部壓瘡傷口造成二次感染;配合使用3M保護膜保護皮膚。
2.4心理護理
由1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組長擔任其責任護士,及時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向患者及家屬匯報病情,講解壓瘡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及危害性,消除顧慮。增加依從性,增加護患之間的溝通,增加家屬對壓瘡相關的知識,避免患者產(chǎn)生自卑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并且持續(xù)追蹤及護理。
3 護理效果
患者骶尾部Ⅳ期特大壓瘡90 d后傷口床3.5 cm×5 cm×1.5 cm,黃紅混合色為85%紅色,15%黃色,臭味(+),4點間有潛行4 cm;傷口邊緣無發(fā)炎,正常紅潤邊緣;傷口周圍皮膚干燥色素沉著2 cm?;颊邉?chuàng)面壞死基本清除,滲液明顯減少<30%,創(chuàng)面面積縮小率達92.20%,肉芽組織良好,得到良好的效果。
4 總結
運用傷口評估三角方法對該患者壓瘡進行正確的評估,根據(jù)三個不同但相互聯(lián)系的區(qū)域(傷口床、傷口邊緣、周圍皮膚),切合患者實際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為患者提供科學和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在傷口不同的時期進行針對性干預,選擇合適的方法及敷料促進傷口的愈合,并且持續(xù)追蹤及護理,減輕了患者痛苦,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資源,提高了護士對壓瘡傷口的臨床護理管理。
參考文獻:
[1]Dowsett C,Protz K,Drouard M,et al.Triangle of Wound Assessment Made Easy[J].Wounds International,2015(5):15.
[2]仇鐵英,黃金.“TIME”原則在傷口床準備中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855-858.
[3]靳辭辭,王惠琴.傷口換藥中疼痛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0):775-777.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