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燦
(石家莊學院美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1世紀以來,動畫電影成為電影藝術領域中令人矚目的“新星”,在高投資、大制作的氛圍下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其中動畫長片不僅在全球各地獲得了高額的票房收入,還獲得了許多重量級獎項的認可,其中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影片就不在少數(shù)。本文將聚焦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以其形象分類為基礎,以《飛屋環(huán)游記》《海底總動員》《千與千尋》《怪物史萊克》《快樂的大腳》《機器人總動員》等影片為重點,就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主人公形象塑造原則、塑造要素和塑造功效進行研究。
總的來說,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主要可以劃分為人物形象、動物形象和異類形象三大類型。以人物為中心鋪陳敘事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有2002年的《千與千尋》、2004年的《超人總動員》、2011年的《飛屋環(huán)游記》等。在《千與千尋》中,導演成功地塑造了小千這一勇敢堅定而不乏稚嫩的人物形象,并將鏡頭置于小千的活動之上,以此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1]在《超人總動員》中,導演塑造了具有超能力的鮑勃先生,健美的身材、英俊的外表、色調明快的著裝和富有正義感的內心是這位超能先生的標簽;而在《飛屋環(huán)游記》中,導演則大膽地將垂垂老矣的卡爾設置為主人公,講述了一段老人與夢想的動人故事。在這部動畫長片中,卡爾著裝古樸、形象平平,頗有現(xiàn)實主義的寫實之風。在人物形象之外,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多見的主人公就是動物形象,其代表性影片有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2006年的《快樂的大腳》、2007年的《料理鼠王》、2012年的《蘭戈》等。在這些影片中,主人公或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小丑魚,或是擅長烹飪的老鼠,抑或是喜歡歌唱的企鵝。雖然這些影片中的動物形象各異,但其共性則在于動物形象塑造過程中的擬人化傾向,它們無論是生活在動物世界之中,還是與人類共存于世,都具有人類的思維與情感。在人物和動物這兩類現(xiàn)實形象之外,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還憑借動畫電影在想象力發(fā)揮層面的獨特優(yōu)勢,塑造了許多非人非物的異類形象,如2001年的《怪物史萊克》、2008年的《機器人總動員》、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等。這些異類形象不僅沒有引起觀眾的審美不適,反而成為許多影迷追捧的對象,如《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主人公瓦力就憑借棱角分明的可愛長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怪物史萊克》中的史萊克是一只綠皮膚的怪物,雖然形象丑陋但內心善良,他的妻子菲奧娜公主也并不是傳統(tǒng)動畫電影中清麗脫俗的公主形象,正是這種顛覆傳統(tǒng)的王子與公主形象的主人公造型使這部影片滿足了觀眾日益更新的審美品位,從而大獲成功。細觀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形象,無論是現(xiàn)實存在的人物和動物,還是想想世界中的異類形象,都成功地承載著豐富的人物性格,在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主人公形象已經(jīng)成為動畫電影的標簽,推動著動畫電影的發(fā)展。
《千與千尋》《海底總動員》《怪物史萊克》等上述獲獎影片無疑獲得了廣大觀眾和奧斯卡金像獎的青睞,其中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沒。在這些主人公形象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所遵循的主體塑造原則,即適應題材與適應市場相結合,內涵豐富與創(chuàng)新色彩相結合。就適應題材與適應市場相結合的原則來說,不同題材的動畫電影需要不同的主人公形象,也對主人公的形象設置具有不同的要求。新世紀以來的動畫長片涉及的題材十分廣泛,成長、夢想、親情、愛情、責任、正義等均成為動畫影片中的“座上客”,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則更加注重題材的選擇和內容的豐富。如在《飛屋環(huán)游記》中,老人卡爾為了懷念死去的妻子并實現(xiàn)二人多年來的夙愿決定環(huán)游世界,在這樣一個以愛情和夢想為題材的動畫影片中,卡爾的形象設置十分親民,無論是從著裝角度來說,還是從行為習慣上看,卡爾就像是一個普通的美國老人,這樣親民的形象設置更能夠縮影式地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從而引起更多的共鳴。又如影片《怪物史萊克》中的異類形象史萊克,他奇特的外表與影片本身魔幻類的題材十分契合,能夠更好地將觀影者帶入影片的情境之中。[2]主人公形象設置在符合題材需要的同時,還要與市場需求相接軌,從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題材選擇上看,當今動畫電影的受眾早已不局限于兒童,成年人已經(jīng)成為動畫電影尤其是動畫長片的主要受眾,這就需要動畫長片在主人公形象設置的過程中更多地考慮成年人的審美需求,如影片《千與千尋》中的主人公小千的形象設置就十分成功,雖然小千是一個兒童形象,但她在困境之中不變初心的堅持給許多成年人以鼓舞。又如《海底總動員》中的主人公小丑魚父子的形象設置就很好地展現(xiàn)了兩代之間的差異和父愛的偉大,在兒童觀眾和成人觀眾的審美需求之間找到了恰當?shù)慕Y合點。
在適應題材與適應市場相結合的原則之外,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還秉持著內涵豐富與創(chuàng)新色彩相結合的原則。這里的內涵主要是指動畫電影主人公所承載的精神文化內涵,縱觀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主人公形象,無不包含著深刻的內涵,在其或稚嫩、或滑稽的外表之下均擁有關于情感、關于成長、關于夢想的深刻內涵。這些主人公的生活大多是人類社會的折射,而其形象自然也代表著人類社會中的某類群體或某種個體。在具有現(xiàn)實內涵的同時,透過這些主人公形象,我們還能夠看到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如在影片《蘭戈》中,觀眾看到的是主人公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成長與生活歷程;《千與千尋》《飛屋環(huán)游記》也分別通過主人公的形象設置呈現(xiàn)了日本和美國的文化。在將主人公賦予現(xiàn)實內涵和民族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在主人公形象塑造的過程中還十分關注創(chuàng)新色彩的融入,通過創(chuàng)新的形象設置不僅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也使這一人物形象能夠承載更多別樣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獲獎影片自然是《怪物史萊克》,正如前文所述,在這樣一個王子與公主的故事中,主人公史萊克褪去了王子的光環(huán),成為一個綠皮膚的怪物,這一創(chuàng)新的形象設置不僅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而且丑陋的形象與其內心的美好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反差之中強化了影片所要凸顯的主旨內涵。
不同的動畫電影具有或相同或不同類型的主人公,在確立了人物、動物、異類等不同的主人公類型和基本形象后,主要動畫角色的動作、表情、聲音、服飾就成為形象塑造中至關重要的元素。
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無論主人公形象是人物,還是動物、異類,其動作、表情的設計均具有擬人化的特征。在動畫影片《料理鼠王》中,主人公為老鼠,它雖然具有老鼠的外貌,但擁有擬人化的動作設置,能夠熟練地料理食材;在動畫影片《海底總動員》中,主人公尼莫和父親雖然完全保留了小丑魚的造型,但它們的“手”卻能夠抓取物體,“臂膀”也能夠如人類一般擁抱;在動畫影片《機器人總動員》中,主人公瓦力和伊娃是兩個由零件拼接起來的機器人,在對其進行動作設置的過程中很難做到擬人化的處理,但兩個機器人的表情設置卻十分生動可感。瓦力的眼睛由兩塊鐵板構成,能夠實現(xiàn)“眨眼”的功能,眼睛上揚表現(xiàn)出自信、積極等正面情緒;眼睛低垂則代表著悲傷、失望等負面情緒。雖然動作和表情的呈現(xiàn)較為簡單,但卻能夠使影片中的機器人傳達人類的情感。與其他類型電影中角色形象設置不同的是動畫電影中的角色需要配音,而配音的音色、說話的方式及語調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就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主人公的配音來說,主要體現(xiàn)為兩種方式,一是與角色外在形象相契合的配音,一是與角色外在形象相沖突的配音。在動畫影片《千與千尋》中,主人公小千的配音十分清脆,與小千這一人物形象純真、勇敢的性格遙相呼應。而在《怪物史萊克》中,對于主人公史萊克的配音則采取了后一種方式,史萊克是一個長相丑陋的怪物,但他的配音并不粗壯,反而是高低不一、輕重多變的,在這種外形與配音的沖突中一個外表丑陋、內心善良的怪物形象更加鮮活。在動作、表情和配音之外,服裝配飾的設置也是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主人公形象塑造的關鍵要素之一。在以人物為主體的動畫長片中,主人公的服飾大都與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的著裝風格相似,如《千與千尋》中小千的短褲與木屐、《飛屋環(huán)游記》中老卡爾的西服和領結等;在以非人的存在為主體的動畫長片中,主人公的服飾設置均具有鮮明的特征,使觀眾在看到角色服飾的一瞬間便能夠辨識出主人公,如《怪物史萊克》中史萊克的短小馬甲和臟靴子等。
一部電影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許多影評人都認為,圍繞故事主人公的角色塑造是電影藝術之核心,這對于整部電影的故事架構和敘事風格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就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而言,在藝術價值層面和商業(yè)價值層面均具有積極的功效。[3]從動畫長片的藝術價值層面考量,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主要具有推進故事情節(jié)、完善整體風格和深化影片內涵的作用。如《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主人公瓦力被塑造成可愛呆萌的形象,借助這一令人備感親切的形象設置,觀眾自然而然地被引入了擬人化的機器人生活之中。又如《怪物史萊克》中的主人公史萊克兼具魔性外表和人性內心的形象設置,在很大程度上為影片營造了一個魔幻的敘事背景。在完善整體風格方面,主人公的外形設置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了整部影片的造型風格。同時為了凸顯主人公的獨特地位,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也會呈現(xiàn)出與其他角色形象略有不同的特征。在深化影片內涵方面,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能夠更好地深化、傳遞影片的文化內涵,觀眾能夠通過看到主人公這一直觀的動畫形象感悟其背后的價值觀念和隱含意義??v觀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影片均借助主人公形象傳遞著出品國的主流文化價值觀,無論是主人公的外貌、穿著,還是動作、語言以及性格,都體現(xiàn)著動畫主人公創(chuàng)制者的喜好,而這種喜好之中自然是以創(chuàng)制者的文化背景為支撐的。從這一角度觀之,動畫電影中的主人公形象發(fā)揮著文化輸出的隱性作用。[4]
正如上文所述,一部動畫電影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一個能夠承載故事內涵并吸引眼球的動畫角色塑造不僅能夠提升整部動畫影片的創(chuàng)制水平,為影片帶來更多直接的收益,還能夠發(fā)揮其影片本身所創(chuàng)造的票房成績之外的商業(yè)價值。近年來,尤其是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中的主人公大都“走出”電影,在主題公園、娛樂活動中頻頻出鏡,同時其衍生品也在全球范圍內火爆銷售,這些動畫角色在市場化經(jīng)濟的運營下為動畫片的創(chuàng)制者贏得了超出影片的商業(y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