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鴻海
【摘要】 化學實驗教學一直處于次要地位,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較少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而這種情形顯然與我國大力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馳,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何克服無效和低效的化學實驗教學,在注重實驗過程教學的同時更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挖掘潛能,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創(chuàng)造有效和高效的化學課堂是我們化學教師必須牢記的使命。
【關鍵詞】 有效實驗教學 實驗類型 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10-063-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實驗是化學科學的靈魂,是學生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化學實驗對于完成化學課程的任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驗證知識、獲得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依據(jù)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背景,通過實驗、觀察、質疑、思考、分析、判斷、歸納、綜合、概括等多樣化的過程,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得出結論,在親自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全面認識事物,學會科學探究,發(fā)展科學思維,形成理性認識。
但是,長期以來,迫于升學、就業(yè)的壓力,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未能擺脫各級考試指揮棒的束縛,使得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一直存在輕過程、重結論的問題。
所以化學實驗教學一直處于次要地位,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較少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而這種情形顯然與我國大力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馳,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何克服無效和低效的化學實驗教學,在注重實驗過程教學的同時更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挖掘潛能,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創(chuàng)造有效和高效的化學課堂是我們化學教師必須牢記的使命。
一、化學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化學實驗在化學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1.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有利于學生正確地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有助于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5.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
二、化學實驗教學類型
中學化學實驗主要有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和課外興趣實驗等類型。
1.學生分組實驗
對于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采用知識講解(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模式進行。
例如,高一化學《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教學中,教師先講解學習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過程的步驟:計算—量取——溶解(稀釋)——冷卻——轉移——洗滌——振搖——定容——翻轉搖勻—裝瓶貼簽。然后師生共同熟悉配置步驟中的注意事項,接著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在實驗中教師主要進行課堂中的快速瀏覽和關注學生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并給予適當?shù)奶崾竞吞骄?,最后學生陳述整個配制過程。
這樣處理的好處:學生很容易記住實驗操作步驟,對實驗中的儀器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通過注意事項的學習和同學相互提醒,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之間思想火花發(fā)生碰撞,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接納和探究的思維能力,強化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2.教師演示實驗
對于教師演示實驗,多數(shù)實驗需要老師精心組織,準確把握實驗操作,同時給學生清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物質化學性質教學時,經(jīng)常要進行演示實驗。
例如,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實驗,我采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1)拿出放有金屬鈉的試劑瓶,讓學生聞氣味討論液體是什么物質;(2)用鑷子取出金屬鈉放在濾紙上吸去液體后放在玻璃片上讓學生觀察顏色;(3)用小刀切割金屬鈉,讓學生及時觀察切割面的顏色以及顏色的變化,把切到部分放在玻璃片上,剩余的放回試劑瓶,并用另一玻璃片擠壓,觀察現(xiàn)象;(4)及時把金屬鈉放入盛有水的大燒杯中,蓋上玻璃片。觀察現(xiàn)象,浮、熔、游、響;(5)金屬鈉消失后往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試劑觀察現(xiàn)象。邊做實驗邊向學生講述實驗操作過程和方法及注意事項??梢约ぐl(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化學反應原理教學的時候,也常常使用實驗演示和動畫演示,進而展開化學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學習、理解和掌握。
3.探究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fā)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的角色,通過自己設計方案,進行操作實驗,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為“問題——實驗——結論——應用”。
探究實驗不僅可激勵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且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由此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師既教給了學生有關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使他們學會了如何動手動腦,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
例如,在學習氯水的漂白性時候可以進行實驗探究:在氫氧化鈉的酚酞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變?yōu)榧t色,然后滴加氯水,紅色消失原因探究,可以利用氯水的成分,展開假設,然后進行試驗驗證,進而得出正確結論。
這個實驗探究不僅強化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知識學習的處理能力,同時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多角度考慮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運用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探究實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準確處理好探究實驗對于我們化學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化學教學中還設計有課外實驗、廚房實驗等等,這些實驗教學開放性好,同時學生便于操作,原料來源方便,經(jīng)濟實惠,通過這些課外興趣實驗,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讓我們拋棄講實驗、背實驗的教學方法,經(jīng)常開展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