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文化語境對《費加羅報》新聞可讀性的制約①

2017-11-23 08:55:26甄權銓
法語學習 2017年2期
關鍵詞:可讀性語境詞匯

張 戈 甄權銓

論文化語境對《費加羅報》新聞可讀性的制約①

張 戈 甄權銓

本文首先梳理了制約外文新聞可讀性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隨后以文化語境為切入點,以法國主流媒體《費加羅報》(網(wǎng)絡版)的新聞為語料,從詞匯和篇章兩個層面分析了文化語境在詞匯文化內(nèi)涵、篇章銜接和連貫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過定性的研究方法,闡釋了文化語境對中國讀者正確理解外文報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

新聞;文化語境;《費加羅報》;可讀性

對外語學習者而言,外文報刊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語料。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閱讀外文原版報刊望而卻步,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也不能保證完全讀懂這些語料。外文報刊對于中國學生究竟難在哪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梳理了影響新聞可讀性的因素,并搜集了法國主流媒體《費加羅報》(LeFigaro)網(wǎng)絡版2015至2016年重要事件的深度報道60余篇,通過篇章分析的定性研究,發(fā)現(xiàn)法國記者撰寫的法語新聞在詞匯的選擇、篇章的組織和觀點的表達等方面滲透的文化語境是造成中國學生閱讀法文新聞感到困難的重要原因。

一、 影響新聞可讀性的因素

1. 關于“可讀性”

可讀性(英文:readability,法文:lisibilité),顧名思義,指的是讀者在閱讀文本時所感受到的困難程度。人們對于文本可讀性的研究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一個世紀。20世紀20年代,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率先聚焦于量化文本閱讀性的研究。1948年,她與珍妮·卡希爾(Jeanne S.Chall)提出計算公式:I=0.15*X1+0.04*X2*Mesnager J. 《 Pour une étude de la difficulté des textes : La lisibilité revisitée 》. Le fran?ais aujourd’hui, 2002, 2(n° 137) : 29-40.被認為是量化可讀性的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成果之一。公式中的X1代表詞匯因素,以詞匯頻率系數(shù)的形態(tài)呈現(xiàn)。一篇文章的詞匯頻率是以基礎詞匯表為藍本,通過計算未在此表中出現(xiàn)的詞匯占全文的比例而得出的;X2則代表句法因素,此處將句法的復雜性簡化為句子的單詞數(shù)。計算結果越高,說明文章難度越大,可讀性越低。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學界指出此類量化可讀性的公式尚有局限性,認為“這些指數(shù)并不具備絕對的科學性,與其說是一種‘指數(shù)’(英文:index,法文:indice),不如說是一項‘指征’(英文:indicator,法文:indicateur)”*Ibid.。此外,公式指數(shù)過于單一,僅從文本的詞匯和句法兩方面衡量其可讀性水平。而實際上,許多因素都影響著一個人對篇章的閱讀理解。圖1展示了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例如“信息密度”,即文本是否需要大量知識儲備,行文信息是否過于陌生,概念是否抽象;“認知負荷”,即文本是否涉及多種推論,需要何種深度的分析、論據(jù)或評論等。這些因素或與讀者自身相關,或與篇章相關,都對文本的可讀性產(chǎn)生影響。

圖1 影響文本可讀性的因素*摘自Oakland, T. and Lane, H. Language, reading, and readability formulas: Implication for developing, 2004.

圖2 文本可讀性與讀者理解力的關系圖*摘自Jean-Yves Boyer, La lisibilité, 1992, p.8.

自80年代起,學者們將文本結構納入文本可讀性的研究范圍。圖2是加拿大學者讓-伊夫·布瓦耶(Jean-Yves Boyer)在探討文本可讀性與讀者理解力的過程中總結出的關系圖。他指出,“正是行文的語意連貫、文章結構銜接這種難以量化的指征,對文本可讀性的影響最為深遠”*Boyer J-B. 《 La lisibilité 》. Revue Fran?aise de pédagogie. 1992,n° 99 : 5-14, p. 12.。

2. 外文報刊對中國讀者的可讀性障礙

新聞報道作為一種特殊的語篇體裁,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行文結構。不同于以快速傳遞和報道事實為目的的簡訊,對事件進行深度分析的新聞報道往往言辭考究、內(nèi)容豐滿、引經(jīng)據(jù)典、結構復雜。形成這種語言特點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其一,記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養(yǎng)較高,對他們而言,為自己和同行寫作的意義更勝于為讀者撰寫報道的價值*Dalecki L, Dominic L. Lasorsa, Seth C. Lewis, 《 The news readabilityproblem 》, Journalism Practice. 2009, 3(1):1-12.,在報道中使用專業(yè)術語、書面語、同義詞交替以及多種修辭方法是記者彰顯文采的常用手段。

其二,新聞傳播的任務不僅要求記者快速、客觀地報道事實,其更深層的意義是“緩解和改變?nèi)说纳鐣嬖?,逐漸更新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狀態(tài),并能起到帶動一個社會整體變化的作用。總體上說,新聞活動是一種言語行為,并以把關人的作用影響受眾”*李杰. 《媒體新聞語言研究》.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6.。因此,記者在報道的過程中會從多個角度深度挖掘事件的原委,不時地嵌入自己的主觀思想,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篇深刻妙文的同時也加大了讀者解碼的難度。

其三,從社會角度來看,科學技術革新、政府體制發(fā)展、全球化進程等社會現(xiàn)象與讀者的生活聯(lián)系不夠緊密。投射在新聞報道中,讀者對這些主題的熟悉度低,閱讀趣味也會減少。

其四,對于中國讀者而言,語法和詞匯只是外文新聞可讀性障礙的一個表層方面,讀者是否能夠通過文字建立與作者之間心理層面的互動則是讀懂外文新聞的重要條件,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因素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它是連接讀者認知、程序性能力、知識儲備和篇章信息的橋梁。

二、 文化語境與新聞解讀

意義的解讀離不開語境。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和1935年提出了“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這一對概念。前者指與語言交際活動直接相關的客觀環(huán)境,后者指語言交際活動參與者所處的整個文化背景。從韓禮德(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語言是一種意義潛勢,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則是在眾多可能中做出選擇,而人們的選擇不僅決定于交際主題、對象、方式、風格等情景因素,還取決于交際者所生活的歷史、風俗習慣、社會規(guī)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文化因素。

認知語言學家菲爾墨(Fillmore)提出的“框架理論”從語言使用者心理的角度證明了文化語境在語篇生成和理解中的重要意義。他將框架(frame)定義為能與典型情景相聯(lián)系的“語言選擇的任何系統(tǒng)”,把框架看做是“一種認知結構方式”,是一種“與某些經(jīng)常重復發(fā)生的情景相關的知識和觀念”*朱永生. 《語境動態(tài)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4-130, 第130頁。。菲爾墨認為語義概念是建立在約定俗成的意向基礎之上的。由于國家之間的自然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社會歷史、思維方式和風土人情等諸多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它們擁有的框架自然也可能各有不同。2015年初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襲擊之后,“Charlie”(查理)一詞對法國人而言激活的是捍衛(wèi)言論自由的精神,但對中國人,特別是不熟悉該事件的讀者而言,“Charlie”只不過是一個人名。

文化語境不僅使一些詞匯具有了文化喻意或特定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在篇章的銜接和連貫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斯波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的關聯(lián)理論認為,交際雙方的相互理解是在語用推理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交際過程是語境的構造過程:發(fā)話者有意識地操作共有知識來構造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交際目的的語境統(tǒng)一體;受話者從共有知識中激活相關的要素,并且加入交際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的信息,構造能夠有效理解話語的語境統(tǒng)一體*何兆熊,蔣艷梅. 《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 外國語,1997,6:16-22.。記者報道或評論某一事件常常會借助語用預設、“間接語境”(英文:distant context)*朱永生. 《語境動態(tài)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4-130,第124頁。等手段簡潔而嫻熟地利用或插入與事件相關的其他背景信息,生活在同一文化共同體之中的讀者能夠通過激活百科知識而領會記者的意圖,但外國讀者往往會感覺這些語句銜接斷裂,意義不連貫。

綜上所述,除去閱讀必備的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外,讀者對對象國文化語境了解得越清楚,其認知、程序性能力以及知識儲備和篇章信息之間的互動就越順暢,篇章的認知負荷越小。

三、 文化語境對《費加羅報》新聞可讀性的影響分析

1. 詞義層面

媒體的社會功能不僅僅是給受眾提供信息、報道事件,還包括對事件進行評論、解釋、為受眾提供建議,甚至從社會學的角度講有誘導的功能*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 Revue de sémio-linguistique des textes et discours, 2006, 22.。一篇新聞報道是歷時和共時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的敘事網(wǎng)絡。歷時線索縱向記錄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經(jīng)過,而共時線索則深度挖掘與事件相關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記者的觀點和視角通過多種語言手段巧妙地滲透到這條橫向線索中,具有特定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詞匯的意義往往超越其本義,具有特殊的隱喻義、社會義或傳載著對特殊事件的記憶。

(1) 詞匯的隱喻義

在法文報刊中,記者善用形象化的措辭,通過隱喻、轉(zhuǎn)喻等手段在讀者眼前呈現(xiàn)一個鮮明的畫面,簡單的幾個詞常常能帶來長篇累牘所不及的效果,而讀者需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在畫面和概念中建立聯(lián)系。

例如,在“伊拉克軍隊從伊斯蘭恐怖組織手中奪回安巴省首府拉馬迪” (《L’armée irakienne a repris la ville de Ramadil’état islamique》, 2015/12/28,lefigaro.fr)這篇報道中,伊拉克議會議長賈卜利(Salim al-Joubouri)稱此次勝利是尼尼微省的解放的“發(fā)射臺”(Elle représente une rampe de lancement pour la libération de Ninive)?!鞍l(fā)射臺”(rampe de lancement)這一航空術語讓人聯(lián)想到導彈等武器發(fā)射瞬間的速度和威力,同時法語中“rampe de lancement”具有“將某事公之于眾并推向成功”的引申意義,暗含“尼尼微省的解放”勢不可擋。又如,在關于法國低生育率的報道中,記者寫道:“經(jīng)濟危機以及政府連續(xù)削減家庭政策的預算可能是法國人生育率低的原因 ”(法文:d’autres observateurs évoquent de possibles effets de la crise économique et des coups de rabot successifs du gouvernement dans la politique familiale)。記者用名詞短語“des coups de rabot”(用刨子打薄,刨幾下)對應中文動詞“削減”,更為生動地描繪預算“被用力磨薄”的過程。 “coup”,名詞,意思是“一下、一擊“,法文中有短語“donner un coup de poing”(打一拳),電影《400擊》(LesQuatrecentscoups),都體現(xiàn)了“coup”一詞短促有力的意象,記者用“des coups de rabot”渲染了政府強有力的縮減預算的舉措。

(2) 詞匯的社會義

語言符號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具有不變性,但在時代的變遷中,語言符號特別是語音、語義又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變化。

例:Ce mardi, devant les familles de victimes de dizaines de fusillades, il a annoncé — avec des larmes dans les yeux — une série de décrets présidentiels qui viserontlutter contre 《le fléau》 de la violence des armes, tout en préservant le sacro-saint deuxième amendement de la Constitution qui garantit le droitavoir des armes.*états-Unis : Obama contourne le Congrès pour restreindre la vente d’armes feu (美國:奧巴馬繞過國會限制槍支販售), 2016/01/05, lefigaro.fr.

(本周二,面對眾多槍擊案的遇難者家屬,總統(tǒng)奧巴馬的眼中噙滿淚水。他宣布將頒布一系列總統(tǒng)法令治理槍支暴力頑疾。同時,控槍令也將遵守“神圣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后者賦予了美國公民攜帶武器的權利。)

在美國,盡管槍殺案年年發(fā)生,支持持槍者仍大有人在。 “sacro-saint”是“sacré”(神圣的)和“saint”(圣人)組合在一起的合成詞,源于宗教,本意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實際應用中,該詞往往具有諷刺意味,表示對某人或某物過于夸張的崇敬。記者用這個詞實際是對美國持槍合法化的諷刺,憲法第二修正案正是槍支暴力的禍根。

(3) 事件詞匯

法國學者蘇菲·穆瓦蘭(Sophie Moirand)在其《日報的責任與敘事》一文中曾提出“事件詞匯”(英文:event word,法文:mots-événement)的概念。她認為,記者在新聞敘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插入自己的觀點,或稱“視角凸顯”(英文:lignting,法文:éclairage)*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 Revue de sémio-linguistique des textes et discours, 2006, 22.。凸顯事件的某些側(cè)面(英文:facet,法文facette)時必然意味著會遮掩其他方面,記者通過選擇不同的詞匯和句法來暗示自己的主觀視角(如表示限定詞、強調(diào)句等),而他們的觀點是否被讀者理解,則主要取決于讀者是否具有共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英文:cultural pre-built,法文:pré-construits culturels)。例如,法文報刊提及“l(fā)a Chine(中國)”時,往往在法國讀者頭腦中激活的是一個出口廉價商品的大國的形象,而中國讀者很難持相同的觀點,原因在于法國等西方媒體無數(shù)次地報道此類“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的新聞,導致歐洲等國在國際經(jīng)貿(mào)往來中懼怕中國企業(yè)的競爭。

例:L’an dernier, l’Allemagne, un des seuls pays européensne pas se barricader facel’afflux de réfugiés, a ouvert ses portesquelque 1,1 million de demandeurs d’asile, un record historique. Plus de 400 000 d’entre eux sont des Syriens fuyant la guerre qui ravage leur pays, et arriventl’issue d’une longue et périlleuse odyssée.*Allemagne : manifestations contre les réfugiés(德國:人們組織拒絕難民的游行), 2016.1.11, lefigaro.fr.

(作為歐洲國家中唯一沒有阻止難民涌入的國家,2015年,德國向110余萬避難申請者打開國門,創(chuàng)下歷史之最。這其中,有40余萬是敘利亞難民,他們經(jīng)歷了漫長的冒險之旅,終于逃離硝煙四起的祖國。)

《奧德賽》(Odyssée)是荷馬史詩之一,講的是奧德修斯(Ulysse)在特洛伊戰(zhàn)爭之后經(jīng)歷十年的磨難和兇險,最終回到祖國與妻子團聚的故事。至此以后,人們用奧德賽形容充滿艱辛、探險般的長途旅行。作者用這個詞,目的是激活讀者對奧德賽神話的記憶,與敘利亞難民為逃離戰(zhàn)亂,終到達避難國的經(jīng)歷形成類比;同時,頻發(fā)的海難與殘酷的戰(zhàn)爭也與奧德修斯的經(jīng)歷相呼應。

2. 篇章銜接

蘇菲·穆瓦蘭提到,“閱讀是一項活躍的智力活動,需要讀者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參與。讀者不僅要通覽全文,辨識詞匯,還需要激活已有的語言外的百科知識,并根據(jù)所提取的信息以及信息和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來推導篇章的意義?!?Moirand S. 《 Approche globale de textes écrites, 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 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 1976, 23, p. 89.回指是最主要的篇章銜接手段,回指詞和被回指對象之間的聯(lián)系在很多情況下受到文化語境的制約,需要讀者細細揣摩。

(1) 名詞回指

名詞回指是常見的回指手段之一。在新聞報道中,記者為了避免重復,增加文采,常常使用名詞回指,來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這些名詞常常蘊含本國人所熟知的社會文化背景,但對于外國讀者則往往構成理解障礙。

例:La généralisation de l’obligation du contrle des antécédents judiciaires et psychiatriques avant une vente d’armes est au cur de la batterie de décrets décidés par Obama. Ce système de contrle reste absent des foires itinérantes et d’Internet. L’exécutif entend aussi colmater les failles en exigeant que tout vendeur soit détenteur d’une licence.*Etats-Unis : Obama contourne le Congrès pour restreindre la vente d’armes feu (美國:奧巴馬繞過國會限制槍支販售),2016.1.5, lefigaro.fr.

(奧巴馬控槍令中最重要的是擴大對購槍者實施的背景調(diào)查,包括前科調(diào)查以及精神疾病的檢查。這一檢查系統(tǒng)目前并未在槍支集市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生效。同時,為填補管理空白,總統(tǒng)要求所有渠道售槍者都須持執(zhí)照許可。)

在美國的政治體系中,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而總統(tǒng)是最高行政權力的擁有者。記者用exécutif(行政官)一詞回指上句的奧巴馬,實際也是一種用持有物代指持有者的轉(zhuǎn)喻手段。在全文中,與奧巴馬相關的回指有6種形式:Obama(奧巴馬),le président(總統(tǒng)),l’exécutif(行政官),il(他),l’exécutif anticonstitutionnel (反憲法行政官),ancien professeur de droit constitutionnel(曾經(jīng)的憲法法律專業(yè)教授)。這些不同形式的回指,特別是名詞回指不僅起到了篇章銜接的作用,還間接表現(xiàn)了美國立法和行政權力之間的矛盾。

(2) 聯(lián)想回指

(正是在凡爾賽宮的參眾兩院聯(lián)席會議上,奧朗德曾宣布這項憲法改革的提議,希望當局能夠更好地對抗恐怖主義的威脅。)

作為文章第二段的句尾,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la réforme constitutionnelle(這項憲法改革),并且是全文中首次出現(xiàn)這一名詞結構。這是一種不能自主的所指形式,在篇章中應該有先行詞,否則讀者會感到費解:“哪一個憲法改革?什么樣的憲法改革?”在段落的中間,與本句間隔4個句子的地方,出現(xiàn)了另一句話:“Mais la grogne de la gauche du PS n’avait alors aucune commune mesure avec celle qui agite aujourd’hui les socialistes au sujet de la déchéance de nationalité.”(譯文:然而這次關于取消國籍的提議則引起社會黨左派內(nèi)部更為激烈的紛爭) 法國自2015年發(fā)生多次恐怖襲擊之后,總統(tǒng)奧朗德的態(tài)度越來越強硬,捍衛(wèi)自由的“查理精神”已經(jīng)不能抵擋恐怖組織的兇殘,政府需要采取實質(zhì)性措施保護國家和民眾的安全。因此在2015年11月13日巴黎遭遇恐怖襲擊之后,總統(tǒng)提出修改雙重國籍這一憲法條款。如果讀者沒有跟蹤這個時事新聞,不清楚取消國籍和憲法改革之間的聯(lián)系,加之回指與先行詞之間的距離較遠,會對這兩個句子甚至整個段落理解得不透徹。

(3) 回指斷裂

例:Dans la foule éparse et peu dense, on retrouve des couples plus ou moinsgés, des parents venus avec leurs enfants, des femmes et des hommes venus sans hésitation. La jeunesse brille par son absence. Ils ont probablement écouté Ernest Hemingway et ont appliquéla lettre samedi soir l’adage selon lequel 《 Paris est une fête 》.*La France rend hommage aux victimes des attentats de 2015(法國悼念2015年恐怖襲擊遇難者), 2016.1.10, lefigaro.fr.

(在零散的人群中,我們看到年老的夫婦、帶著孩子前來的父母,以及毫不猶豫趕來的男男女女。年輕人寥寥無幾。參加集會的這些人實際上不折不扣地踐行了海明威的那句名言“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篇章中有時會出現(xiàn)定冠詞引導的名詞結構,是一種不能自主的所指形式,但前文并沒有出現(xiàn)它的先行詞,這種回指斷裂的現(xiàn)象往往會讓讀者感到信息缺失。例如這則關于奧朗德召集民眾悼念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的遇難者的報道。記者描述了前來參加追思會的群眾不多,年輕人更是寥寥無幾。l’adage(那則名言)首次在文中出現(xiàn)并用定冠詞l’限定,實為間接回指,或稱外指,只有讀者記憶中與之相關的記憶或百科知識被激活時才能明白l’adage到底是哪句名言。在巴黎遭遇恐怖襲擊之后,美國作家海明威講述1920年代旅居巴黎生活的回憶錄《流動的盛宴》(英文:A Moveable Feast,法文:Paris est une fête)躍居法國暢銷書榜首。書中的名言:“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able feast.”(“如果你夠幸運,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巴黎將永遠跟隨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于是成為了巴黎人在恐怖襲擊之后尋找精神慰藉、回應野蠻行徑的力量來源。

結 語

“一門語言不是一個裝滿詞匯的口袋,看懂一篇外文文章不是將口袋中的每個詞用母語去替代……人們常常認為閱讀就是要試圖借助上下文讀懂文章中的難詞,這個觀點是片面的?!?Moirand 1976:87)中國的外語學習者需要走出這個誤區(qū),養(yǎng)成連續(xù)追蹤新聞的習慣,同時擴充自己對于對象國歷史文化的知識儲備,完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方面的知識體系,才能準確識別報刊中文化語境限制下的詞匯內(nèi)涵、篇章銜接以及記者的主觀視角,從而真正克服外文報刊的可讀性障礙。

李杰. 《媒體新聞語言研究》.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6.

朱永生. 《語境動態(tài)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4-130.

何兆熊,蔣艷梅. 《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外國語,1997,6:16-22.

Boyer J-B. 《 La lisibilité 》.RevueFran?aisedepédagogie. 1992,n° 99 : 5-14.

Dalecki L, Dominic L. Lasorsa, Seth C. Lewis. 《 The news readabilityproblem 》,JournalismPractice. 2009, 3(1):1-12.

Mesnager J. 《 Pour une étude de la difficulté des textes : La lisibilité revisitée 》.Lefran?aisaujourd’hui, 2002, 2(n° 137) : 29-40.

Moirand S. 《 Responsabilité et énonciation dans la presse quotidienne : questionnements sur les observables et les catégories d’analyse 》.Revuedesémio-linguistiquedestextesetdiscours, 2006, 22.

Moirand S. 《 Approche globale de textes écrites, 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PeriodicalsArchiveOnline. 1976, 23.

Oakland T, Lane. Holly B. Language, reading, and readability formulas: Implication for develop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Testing. 2004, 4(3).

H09

A

1002-1434(2017)02-0015-08

(作者信息:張戈,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外語教學;甄權銓,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2016級研究生)

①本文系中國傳媒大學校級科研培育項目《傳播學視閾下的外宣翻譯研究-以跨文化傳播中的漢譯法為例》(項目編號:CUC14A56)的中期研究成果。本文的撰寫得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傅榮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王明利教授的建議和指導,在此致謝。

Le contexte culturel dans la lisibilité des articles du journalFigaro

Résumé : Cet article retrace le développement du concept de la lisibilité et met en relief les facteurs linguistiques et extra-linguistiques de la lisibilité des presses étrangères. En prenant comme corpus des articles de presse sur le site lefigaro.fr et le contexte culturel comme point de départ, l’article analyse au niveau lexical et discursif le rle important du contexte culturel dans la connotation des mots et la vraie compréhension des textes, et débouche sur la conclusion que le contexte culturel aide les lecteurs dans leur compréhension de presses étrangères.

Mots clés : le contexte culturel ; la lisibilité ; la presse ;LeFigaro

猜你喜歡
可讀性語境詞匯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對增強吸引力可讀性引導力的幾點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11期)2015-07-18 11:15:03
淺談對提高黨報可讀性的幾點看法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在增強地方時政新聞可讀性上用足心思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34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丰县| 麻栗坡县| 鄂尔多斯市| 金寨县| 左权县| 永仁县| 东乡县| 广灵县| 保靖县| 麟游县| 东阳市| 茌平县| 赞皇县| 射阳县| 建瓯市| 仁怀市| 田阳县| 临西县| 视频| 呼图壁县| 滦南县| 宝兴县| 潮安县| 西峡县| 曲阳县| 金川县| 阿城市| 三亚市| 文安县| 海阳市| 东方市| 图木舒克市| 咸阳市| 锡林郭勒盟| 喜德县| 五原县| 湘阴县| 永寿县| 兴宁市| 巧家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