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玉
《西游記》中的儒釋道三教關系
鄭巧玉
《西游記》的思想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包括儒、釋、道三教的基本義理,書中既有金丹妙訣,也有禪門心法,更有理學義蘊,有崇佛貶道的傾向,而儒家仍然要高于二者。三者既互相交融雜合,又不是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儒家思想是它的根本,佛教思想是它的主干,道家、道教思想是支撐作者創(chuàng)作該書的重要思想。
西游記 儒釋道 三教關系
《西游記》是元明時期特別是明代中后期社會思想文化及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具體到思想文化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因此,《西游記》包括儒、釋、道三教的基本義理,書中既有金丹妙訣,也有禪門心法,更有理學義蘊,三者既互相交融雜合,又不是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
《西游記》雖然是一部以宗教為題材的小說,但儒家思想仍然是它的根本,“儒家思想實際上在《西游記》一書中居于領導地位,它統(tǒng)攝了佛道二者”。因為在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的古代中國,知識分子是不可能不受儒家文明浸染而不受它的影響的。無論《西游記》的作者是誰,《西游記》以儒為本是不可否認的,正如蘭拉成所說,“儒家精神是《西游記》的宗教文化底蘊的基礎,為小說立言之根本”儒家的價值取向一直是小說評判人和事的標準,儒家精神或隱或現(xiàn)于小說的情節(jié)言論中,一直支配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
作為一部以宗教為題材的小說,《西游記》與佛教的聯(lián)系是顯而易見的。它所選取的取經(jīng)故事本身就是佛教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它的主人公所取的名字具有豐富的佛理禪宗意味。唐三藏的“三藏”源自于佛經(jīng)的經(jīng)、律、論三藏,悟空、悟凈、悟能以及心猿等都是佛教術語。它包含有豐富的佛教思想更是大家所公認的。如果說儒家思想是它的根本,那么佛教思想則是它的主干。
從整部作品來看,《西游記》的佛教色彩比道教色彩要濃厚得多。把它看成是道教丹書的觀點當然不可取,但正如黃保真在《道家、道教與中國古代文學》一文中所說“《西游記》是以取經(jīng)故事為主線,但一切神、魔、人、鬼都活動在道教觀念中的天上、人間、幽冥三界。書中塑造的藝術形象,也大部分出自神仙系統(tǒng),神魔斗爭的方式方法以及由此構成的情節(jié)場面,也無不染有濃重的中國固有的巫覡、方士的法術色彩”。道家、道教思想在小說中有大量反映,仍然是支撐作者創(chuàng)作該書的重要思想。
在《西游記》中,無論是三教的世界、三教的人物、還是三教思想都呈現(xiàn)出一種又分又合、似分非分、似合非合的關系。他們之間既彼此關聯(lián),又保持各自相對的獨立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都屬于宗教世界。
在這個宗教世界里,天庭、佛國、神界的神佛們各有居所和地盤,但又時常聚會,呈現(xiàn)出一種互相交融的狀態(tài),氣氛十分友好。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請的賓客是“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幾乎所有神佛仙界有一定級別的都請了,蟠桃大會成了各界神佛仙交際的場所。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由玉帝降下旨意,佛道二家神仙聯(lián)手共同降服他并把他壓在五行山下。太宗游地府,這位儒家文明育出的賢君受到地府十大冥王的熱情款待并最終將他放出。而屬于道教仙系的十大冥王又臣屬于佛界人士地藏王菩薩。正所謂“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元神雜出”。但他們之間仍然有尊卑之分、君臣之別,并不是完全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玉皇大帝的身份很難界定,他似乎應當屬道教人士,但在書中,道教最高領袖太上老君見他仍得行君臣之禮。這個人物的設計更多地是按照儒家文明中帝王的身份來設計,用他來統(tǒng)領神佛仙界中的一切宗教人士。如來是佛國的領袖,法力無邊,是這三界中本領最高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天庭神界那么多本領高強的神仙都降伏不了他,結果如來一出手就輕輕松松地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但既便這么一個人物,也不敢違拗玉帝。第七回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下一道懿旨請如來來降伏,如來接到懿旨后馬上趕來降伏孫悟空后,如來“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但這時玉帝大駕駕臨,請如來少停一日要設筵奉謝他,“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可見如來雖然本領遠遠高于玉帝,但仍然要臣服于玉帝。
從思想上來講,儒、釋、道三家也是互相交融又彼此疏離的。正如上面三節(jié)所分析,這三家思想在書中都有一定體現(xiàn),整合到一起共同構成《西游記》的思想成分。但三家思想也不是處于對等的關系,也是有高有低,有主從關系。
從交融的角度看,一直以來有“以佛修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即道教主要是一種修身之術,而佛教更多的是修心之理,這一點在書中有所體現(xiàn)。孫悟空等人就學習道家的法術甚至醫(yī)術,后來卻皈依佛教“明心見性”。而他們?nèi)〗?jīng)目的又是為了讓唐太宗這個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段饔斡洝访鞔_地說“李老君乃開天辟地之祖”,“佛如來是治世之尊”,“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也是將三者并提。三教可以歸一,三教也必須歸一。但歸一并不是三者平分秋色,而是“儒家思想實際上在《西游記》一書中居于領導地位,它統(tǒng)攝了佛道二者?!味碌氖堑澜讨械男g,形而上的是佛教中的理,而以道教之術達到佛教之理的取經(jīng)過程又是為政教服務的,可以算作一種安民治國的儒家政治行為?;蛘咭部梢哉f,以佛為入儒之門,以道為達佛之術”,也可以說“小說以儒家的價值取向為評判人和事的標準,儒為立本;道教修煉,雖使孫悟空等超越了自然生命、具有無窮法力,卻非修煉的極境,僅僅是進一步修煉的入門和準備;成佛則是小說人物的最高追求,佛法無邊并統(tǒng)攝一切諸法,佛教思想實為極則”。
具體到三教的地位,本人認為,《西游記》確實有崇佛貶道的傾向,而儒家仍然要高于二者。釋高于道,首先在于佛法比道術高明。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拿孫悟空沒奈何,如來佛的手掌卻輕易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而“五行”并非佛教中講的五行,而是道教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這說明道術掌控在佛教人士的手中。其次在于佛教對人或神仙的思想影響或改造要比道教強得多。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與白龍馬原都為道教神仙,但經(jīng)過佛教神佛作了一系列工作后,都認可了佛教皈依成佛。但儒又高于釋道,正如前文所說,儒家居于領導地位,具有儒家色彩的玉帝統(tǒng)領佛、道兩界神仙,唐僧師徒取經(jīng)是為了唐太宗保江山服務的,儒家思想處于基礎地位。
以上簡要地概括了《西游記》中的三教思想,并對他們的關系作了簡單的分析。三教思想與義理博大精深,遠非這么簡短的文字所能概括得了。他們的關系恐怕也要復雜得多,鑒于本人才疏學淺,不得窮盡其十分之一,只能作這么簡單和淺薄的分析和概括。
[1]李養(yǎng)正.道教概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唐大潮.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4]方立天.佛教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
[5]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6]賴永海.佛道詩禪—中國佛教文化論[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7]徐遠和.儒學與東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傅建增.中國文化的歷史思考—傳統(tǒng)與超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9]王國良.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10]楊榮國.簡明中國思想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
[11]宋克夫,韓曉.心學與文學論稿—明代嘉靖萬歷時期文學概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2]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第三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胡德平.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5.
[15]吳承恩.西游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16]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下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17]傅衣凌.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七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8]曹德本.宋元明清政治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
[19]成曉輝.論《西游記》的佛學意蘊[J].求索,2004(6).
[20]李建東.《西游記》的佛教思想[J].河南社會科學,1997(2).
[21]茍波.試談《西游記》的道教內(nèi)涵[J].宗教學研究,1999(4).
[22]黃慧敏.佛、道在《西游記》中的地位[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3).
[23]毛曉陽,金更生.《西游記》與三教合流觀[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2000(4).
[24]劉辰瑩.《西游記》中三教地位辨析[J].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3).
[25]廖向東.士大夫文化精神的指歸—《西游記》“三教合一”新論[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2).
[26]蘭拉成.《西游記》“三教合一”思想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3).
[27]李桂奎.論《西游記》取經(jīng)隊伍的哲理構成與角色意蘊[J].學術交流,2003(12).
[28]劉廷乾.《西游記》“以人為本”的主題新探[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4).
[29]吳新化.論《西游記》神佛故事中的儒家倫常意識[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4(3).
[30]趙志成.緊箍咒:一個有意味的文化符號—《西游記》主旨探微[J].渤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6).
[31]王新建.《西游記》主旨探微[J].學術交流,2003(7).
[32]田同旭.《西游記》是部情理小說——《西游記》主題新論[J].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2).
[33]王志堯,仝海天.論《西游記》的主旨[J].南都學壇(哲社版),1995(2).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鄭巧玉(1973-),女,漢族,福建龍海人,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