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社會治理與控制】
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公安打防措施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實證研究
□夏立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盜掘型文物犯罪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研究針對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公安打防對策對于打擊文物犯罪,保護國家的文物安全,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
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管控;盜掘
目前,各個國家對文物的稱謂不一致,其所指涵義和范圍也不盡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個對文物的統(tǒng)一定義。
我國現行的《文物保護法》第2條明確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畫;(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筑;(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活動的代表性實物。文物認定的標準和辦法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批準。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蔽覈梢?guī)范對文物概念沒有做出具體的界定,而是采用了列舉的方法界定需要保護的文物范圍。歸納文物保護法所列舉的各類文物類型,我國的文物可以劃分為“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產”及“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產”。
國外與我國相比,其對文物及相關概念的稱謂更加多元。
文物概念之所以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筆者認為原因如下。第一,世界各文明歷史悠久,在世界范圍內都散布著豐富的文物資源,文物分布點大量多;第二,文物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深厚底蘊,傳承著歷史變遷,文物不可重新創(chuàng)造,屬于稀缺物,各個國家都希望能夠對所有的古物進行窮盡保護,因而沒有將文物概念限定死,而是采用包容性和開放性更強的列舉式方法。
自古以來,針對文物的犯罪就一直存在,我國古代的盜墓現象是一個長久的社會問題。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背景,國家重視并加強了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但是文物犯罪仍然不能避免。以陜西省為例,2012年——2015年,陜西省公安機關共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93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52名,追繳各類文物7577件,打掉文物犯罪團伙206個*注:數據來源于陜西省公安廳。。
目前,我國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將文物犯罪細分為損毀型妨害文物管理罪、非法處置型妨礙文物管理罪、盜掘型妨害文物管理罪。其中,盜掘型文物犯罪可看做是其他類型文物犯罪的源頭犯罪,盜掘型文物犯罪數量最多、對國家的文物資源破壞最大、造成的損失最難以恢復,所以筆者論文的重點在于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的分析。
從公安機關辦案經驗上進行總結,一些類型的犯罪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即類型犯罪地域化。犯罪地域化是一個學界討論多年的話題,指的是來自同一固定范圍地區(qū)的人比其他地區(qū)會更加集中實施犯罪,而該地區(qū)就呈現出了犯罪地域的特征。[1]
為了探究文物犯罪的地域性問題,筆者將中國裁判文書網上2000年——2016年“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的判決進行整理。2000年——2016年全國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生效判決共計715件。(見表1)*注:數據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起止時間為2000年—2016年。
表1 2000年——2016年全國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生效判決情況統(tǒng)計
河北省衡水市1石家莊市1邢臺市1張家口市14河南省安陽市17鶴壁市14焦作市4開封市23洛陽市20南陽市3平頂山市10濮陽市2三門峽市2新鄉(xiāng)市2信陽市5許昌市5鄭州市6周口市3駐馬店市3119湖北省黃岡市1荊門市11三門峽市1隨州市2襄陽市9宜昌市14恩施市139湖南省常德市1衡陽市1婁底市3湘潭市6長沙市5株洲市218吉林省四平市1延邊朝鮮自治州12江蘇省連云港市1南京市1宿遷市2徐州市5揚州市2鎮(zhèn)江市213江西省撫州市6贛州市1吉安市4九江市1南昌市1上饒市1宜春市721
云南省昭通市11浙江省杭州市19湖州市10嘉興市1金華市2麗水市7寧波市2衢州市1紹興市42臺州市7溫州市293重慶市99上海市22
從表1可以看出,在全國的715件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生效判決中,河南省獨占119件,排第一;陜西省103件,排第二;浙江省93件,排第三;山東省85件,排第四;山西省65件,排第五;湖北省39件,排第六;安徽省32件,排第七;內蒙古自治區(qū)29件,排第八;四川省25件,排第九;江西省21件,排第十。從省份上看,以上十個省份是盜掘類文物犯罪的高危省份。尤以河南省、陜西省、浙江省、山東省、山西省為突出代表。
在省下面的地級市層面,有必要確定盜掘類文物犯罪高危標準,從數據上看,我們可以將這個數值定為5。根據這一標準,盜掘類文物犯罪高危地域分布情況如下:
安徽省滁州市、馬鞍山市、宣城市;
河北省邯鄲市;
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信陽市、許昌市、鄭州市;
湖北省荊門市、襄陽市、宜昌市;
湖南省湘潭市、長沙市;
江蘇省徐州市;
江西省撫州市、宜春市;
遼寧省阜新市;
內蒙古赤峰市;
山東省濟寧市、濟南市、臨沂市、青島市、滕州市、濰坊市、棗莊市、淄博市;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長治市;
陜西省寶雞市、渭南市、西安市、咸陽市、延安市、榆林市;
四川省眉山市;
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麗水市、紹興市、臺州市;
以上是文書裁判網上關于盜掘類文物犯罪的地區(qū)分布,在如上分布的基礎上又集中分布在河北省邯鄲市;河南省安陽市、鶴壁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湖北省宜昌市、內蒙古赤峰市;山東省滕州市、淄博市;山西省運城市;陜西省寶雞市、渭南市、西安市、咸陽市;浙江省紹興市。以上地區(qū)作為盜掘類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主要是因其文物資源豐富。
綜上,可將邯鄲市、安陽市、鶴壁市、洛陽市、開封市、平頂山市、宜昌市、赤峰市、滕州市、淄博市、運城市、寶雞市、渭南市、西安市、咸陽市、紹興市作為盜掘類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文物犯罪的地域特征,具體表現為作案地點和嫌疑人分布在相對集中和特定的區(qū)域,案件數量多。根據公安機關辦案經驗和調研數據,發(fā)現盜掘類文物犯罪群體是一個十分封閉的小圈子。其作案區(qū)域相對集中和固定、作案手段和方式相同或相似、犯罪群體組織形態(tài)類似、銷贓方式類似。
如上所述,盜掘型文物犯罪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集中分布在某些行政區(qū)域。以盜掘型文物犯罪區(qū)域化特征為起點,此處簡要介紹與此相關的一個概念,以期更好地論述盜掘型文物犯罪的區(qū)域化特征及相應的區(qū)域治理管控對策。此概念即高危犯罪人群地圖。根據互聯網檢索結果,對高危犯罪人群地圖的表述為“是社會化進程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良社會現象,由于地域、經濟、社會風氣的影響,加上不健康的思想引導,從而引發(fā)的犯罪高發(fā)群體和區(qū)域性、特征性的犯罪,形成的可以以省份或者地域的地圖性質區(qū)分,根據經驗歷史形成判斷,制定出比較有方向性的高危犯罪人群地圖”。[3]通常所說的犯罪高危人群,基本以盜竊、詐騙、搶劫等侵財類犯罪為主,作案蹤跡遍布全國??梢?高危人群犯罪地圖與文物犯罪的區(qū)域化特征是一種包含關系,基本能夠說明盜掘型文物犯罪的區(qū)域化特征。
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中起著關鍵作用的便是這些實施犯罪的高危人員,正是因為他們才會有著源源不斷的盜掘型文物犯罪。工作中,我們可將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中高危人員視為特殊流動人口,這些人員對于全國各地的文物都是潛在的威脅,可以將其比作貪婪的“吸血鬼”。首先,來自于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此類人具備實施盜掘類文物犯罪的先天優(yōu)勢,包括地理條件、犯罪經驗、犯罪手段、銷贓渠道等等。其次,這類文物犯罪高危人員對于其他本無動機的人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犯罪示范效應,使得這一群體不斷龐大,總是“后繼有人”。最后,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的犯罪經驗的傳授對文物保護而言是最大的威脅。綜上,如何對這些文物犯罪高危人員實施公安管控顯得尤為迫切。
(一)建立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DNA樣本數據庫
文物犯罪群體是一個小圈子,其人員來源和構成相對穩(wěn)定,如果能夠將文物犯罪高危區(qū)域中的高危人員DNA樣本進行采集,并建立相應的DNA數據庫,那么有望在案發(fā)后通過現場DNA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盜文物。目前,吉林省犯罪高危人群DNA樣本數據庫已經全面建成,該省公安監(jiān)所采集DNA工作進入流程化、常態(tài)化狀態(tài),對于精準預防和打擊犯罪正在起到重要作用,[3]筆者認為應該研究將此種模式應用到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群中去。
(二)加強文物犯罪刑滿釋放人員管控
總體情況看,文物犯罪的量刑與巨額利潤相比顯得處罰較輕,盜掘型文物犯罪的這一類相對固定的群體在利益驅動下選擇再次實施文物犯罪的可能性較大。在實踐中,文物犯罪刑滿釋放人員一般是下放到治安部門進行管控,基層公安機關做好對這一類刑滿釋放人員的管控對于控制其流動、犯罪經驗傳授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文物保護人員的行業(yè)自律和他律建設
此處需要明確一個容易忽視的群體和問題,即文物保護人員參與文物犯罪,并且這種參與在數量和規(guī)模上都是不容忽視的。文物監(jiān)守自盜案件近年來頻頻發(fā)生,這些案件針對性更強,給文物保護造成的損失更大。在當前文物買賣市場環(huán)境下,文物帶來的巨大利益使得一些文物保護人員不能堅守住底線。文物保護人員參與的盜掘類文物犯罪作案成本更低、案件更難偵破,因為這些文物保護人員熟悉文物保護規(guī)則,其利用工作的便利能夠在隱蔽條件下相對容易和安全地實施犯罪。打鐵還需自身硬,文物保護人員掌握著關于文物的一手情報信息,其對于文物的“忠誠”與否直接影響著文物的安全。受到利益誘惑,會有一些文物保護人員不能堅守底線,充當文物犯罪的幫兇。為了更好地構筑文物保護的高墻,需要對文物保護人員加強管理,如在文物保護人員入職門檻中增加DNA采集,并建立文物保護人員的DNA數據庫。這個DNA數據庫包括考古技工、臨聘人員、文物系統(tǒng)人員等,對其的DNA數據采集要作為一項行業(yè)入門硬性門檻。
(四)加強陣地控制,利用特情掌握高危人員活動場所
盜掘型文物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后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顯露其犯罪痕跡,如尋找買家、銷贓、炫富等。公安機關要對文物犯罪高危人員經?;顒拥膱鏊訌婈嚨乜刂?利用特情及時掌握相關情報,牢牢把握主動權,為后來的抓捕和控贓做好準備。伴隨著技偵技術、視頻偵查技術等現代警務科技的發(fā)展,公安民警對傳統(tǒng)偵查措施的依賴越來越少,導致陣地控制等刑偵基礎工作大大弱化。針對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加強對其陣地控制能夠迅速接近其文物犯罪圈子,從而獲得線索,為偵查破案提供多元化思路。
(五)多部門聯合執(zhí)法,設立打擊文物犯罪聯合辦公室
盜掘型文物犯罪一般都是團伙作案,內部組織嚴密,從策劃、出資購買工具、踩點定位、技術支持、放哨到實施挖掘、轉移文物、銷贓等各方面都有著嚴格的分工,這種分工一定程度上呈現出約定俗成的特點。盜掘文物形成了“盜、掘、運、銷、出境”一條龍地下文物犯罪網絡。所以整個盜掘文物犯罪的產業(yè)鏈已經基本上形成,這就需要多個部門加強合作,形成合力,聯合打擊。出于效率的考量,在盜掘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建立打擊文物犯罪聯合辦公室,及時共享信息,互相支持,協(xié)同辦案,從而遏制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文物犯罪形勢。
(六)集中打擊,集中抓捕
類似于電信詐騙村,很多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也呈現類似的情形,如河南三門峽市一些村鎮(zhèn)集體外出參加盜掘文物的違法犯罪活動。為了扭轉高危地區(qū)盜掘文物犯罪的高危形勢,需要對該區(qū)域進行集中打擊、集中抓捕。但需要注意在實施集中打擊、集中抓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抓捕后將嫌疑人隔離防止交流、怎樣深挖犯罪擴大戰(zhàn)果、如何如何形成完整的起訴證據鏈等。
以上關于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管控對策只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犯罪形勢。如何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具有現實必要性和迫切性。
上文提及的多部門聯合執(zhí)法模式,可以實現對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地區(qū)的精準高效管控。具體表現如下:
(一)交通部門的作用
文物犯罪高危區(qū)域高危人員在文物犯罪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流動性,除去刑滿釋放人員的治安部門管控外,是否可以考慮在建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信息庫的前提下對該類高危人員的出行狀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即文物部門將文物犯罪高危人員信息庫與交通部門(包括鐵路、民航、客運等)共享,一旦庫內高危人員有出行動向,相關人員就要立即提高警惕,進行研判,分析其是否處于準備實施文物犯罪的路途中,以期能夠實現提前介入,避免犯罪侵害。
(二)電信部門的作用
文物犯罪高危人員預備、實施文物犯罪必然會通過手機等通信工具進行聯系,那么是否可以將文物犯罪高危人員信息庫與電信主管部門進行共享,實時監(jiān)控文物犯罪高危人員的通信情況。如果電信部門缺乏專業(yè)的人員進行工作,可由公安部門派民警進駐電信部門專門從事此項工作。當然由于此項工作具有人權侵犯的較高風險,如何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筆者認為,常規(guī)情況下,在電信部門對高危人員進行實時監(jiān)控的上限是對其通信聯系人識別,一旦具有異常情況,才可以將上限標準提高,但是這個轉換的過程需要履行嚴格的批準手續(xù)。
(三)重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互聯網企業(yè)的作用
互聯網公司儲備著文物犯罪人員及文物犯罪過程信息。如文物犯罪高危人員會利用騰訊社交軟件進行交流,這種交流覆蓋著從犯罪預備到犯罪過程結束,可以從其交流的信息中獲取包含人員組成、作案手段、準備作案工具、銷贓、洗白資金等一系列情報。再如,作案人員會在阿里巴巴淘寶上購買作案工具、銷贓等。綜上,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儲備著文物犯罪的豐富信息,要注意與其合作,爭取發(fā)揮其在犯罪預警、取證等方面的作用。
(四)切斷犯罪經驗傳授
上述措施的實施能夠期待對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的精準控制,但是由于存在犯罪經驗的傳授,會使得上述措施無用武之地,如何在控制盜掘型文物犯罪高危人員的基礎上切斷其對于其他人的犯罪經驗的傳授是一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在文物犯罪高危人員中物色特情,滲入高危人員內部,及時掌握其動向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此外,加強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愛護文物的意識也是一個長久之計。
結語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文物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千年底蘊,傳承延續(xù)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作為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自身蘊含的價值與意義難以衡量,保護文物不但是守護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是裝飾我們的精神家園,其對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對全國的文物犯罪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絲毫不能放松對文物安全的重視。
[1]石 思.論類型犯罪地域化[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
[2]互動百科.高危犯罪人群地圖[EB/OL].http://www.baike.com/wiki/%E9%AB%98%E5%8D%B1%E7%8A%AF%E7%BD%AA%E4%BA%BA%E7%BE%A4%E5%9C%B0%E5%9B%BE.
[3]中國在線.吉林省犯罪高危人群DNA樣本數據庫建成,精準打擊犯罪[EB/OL].(2012-10-22)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jl/2012-10/22/content-15836984.htm.
(責任編輯:王戰(zhàn)軍)
PreventiveMeasuresofPublicSecurityinHigh-riskAreasofCulturalRelicsCrime——Empirical Research on cases of digging ancient cultural sites, ancient burial
XIA Li-kuan
(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The theft of cultural relics has a certain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asures of public security in high-risk areas of theft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security, enhanc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rime of cultural relics; high-risk area; control; digging and theft
2017-05-05
夏立款(1991-),男,安徽蚌埠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5級偵查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偵查學、網絡安全。
D631.4
A
1671-685X(2017)04-0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