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懿
摘要:《草房子》是曹文軒的著名代表作,帶給了讀者深深的感動,作者在這部小說中,描寫了生長在油麻地上幾個人物的典型故事,展現(xiàn)了人性之美。本文對《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的生活故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根據(jù)這幾個人物典型分析了在成長過程中的苦痛與收獲,展現(xiàn)成長中的美與痛。
關鍵詞:《草房子》;成長;美與痛
《草房子》描述的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故事,在此部作品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人們在讀到這篇小說時,可以感悟到兒童在成長階段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在困境中與厄運抗爭的悲愴,對尊嚴的堅守,感悟對生命的敬重和眷戀,對世間真情的渴望與珍惜,等等。通過閱讀此部作品,可以為陷入迷茫的人們指明方向。
一、在孤獨中成長
禿鶴是曹文軒小說《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禿鶴是天生的禿子,在他小的時候,大家經(jīng)常會摸他的光頭,他也曾很享受這種感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想法逐漸發(fā)生了轉變,無法正視自己的生理缺陷,越發(fā)孤獨。禿鶴在三年級時的某個清晨,忽然對自己的禿頭十分在意,誰要是碰了他的腦袋,他就和誰拼命,此時的禿鶴將尊嚴看得很重。他嘗試過拿生姜涂抹頭皮,想要依靠這種偏方治療自己的生理缺陷,他也采用帶帽子的方法,對自己的缺陷進行掩飾,可是這依然擋不住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排斥。這惹惱了禿鶴,開始報復集體,也因為這種不理智的行為,禿鶴變得更加孤獨,在班級中沒有人愿意與禿鶴做朋友,禿鶴為了引起其他伙伴的注意,說自己被大狗咬傷了,但依然沒有人對此感興趣。《草房子》中,曹文軒對禿鶴臨危請命這一部分內容進行了著重描寫,在為班級贏得榮譽之后,同學們漸漸與禿鶴建立了良好的同學關系,再也不會因為禿鶴的禿頭而挖苦他、嘲笑他,禿鶴的成長經(jīng)歷了孤獨,在苦痛之后獲得了成長[1]。
與禿鶴相比,桑桑的成長歷程更加殘酷。桑桑曾是一個古靈精怪、頑皮、幼稚的孩子,小說中,桑桑原本的生活是充滿樂趣的,在閱讀《草房子》這篇小說時,可以為讀者帶來歡樂,比如小說中描寫了桑桑站在烈日下穿著厚重的棉衣跳舞、戲謔禿鶴等小說情節(jié),在小說中,桑桑原本的生活與其他孩子相同,是無憂無慮的,他淘氣又善良,他會幫細馬看羊,他甚至會為動物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他會背著妹妹去古城墻上看風景、唱古謠,盡顯可貴的兄長之情,他也曾因為心中不滿,用磚頭砸門,直至他比其他的同齡人提前面對生死的考驗時,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對生命的意義展開了新的思考。在得知自己即將死亡的消息后,桑桑逐漸變得沉默,他害怕死亡,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活下去,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桑桑逐漸直面死亡,做自身命運的主導者,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規(guī)劃。后期的桑桑變得越發(fā)善良,竭盡全力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哪怕是為同學撿起一塊橡皮,在他的心里都會十分感動。桑桑在與死神抗爭的過程中,對人和動物同等看待,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提供幫助,逐漸懂得了什么是理解,用寬容和感恩的心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再是那個懵懂的小孩,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纳倌辍?/p>
二、在苦難中完善人格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會由于外在物質,如:身份、地位等的影響下,忽視人性本質的美麗。隨著生活經(jīng)歷的不斷增加,人們會逐漸感悟到成長的價值,完善人格。
在曹文軒筆下,桑喬是《草房子》主人公之一桑桑的父親,桑喬原本是一名獵人,但文中多次提到,桑喬的內心十分厭惡打獵,通過閱讀作者的這部小說,可以了解到,桑喬厭惡的是被人瞧不起、飽受屈辱的獵人生活,他討厭以前那個卑微的自己,所以認真讀書,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渴望作為一個正常人,得到別人的尊重。在那期間,桑喬的心里只剩下了以往的回憶和那一桿永遠處于黑暗中的獵槍。所以這個時期的桑喬把榮辱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在他的心里,堅持認為有了榮譽,以前的屈辱才會被人們遺忘,才會擁有渴望的生活。因此,在桑桑損壞了父親的榮譽證書之后,桑喬像發(fā)瘋了一般毒打了自己的兒子,可是當聽到兒子隨時可能死亡的噩耗時,激發(fā)了桑喬人性中的父愛。為了給兒子治病,桑喬辭掉了工作,領著兒子四處求醫(yī),在醫(yī)院說沒有辦法時,喬森又帶著兒子尋找偏方。與之前尋找每一個榮譽的機會一樣,喬森緊緊抓住任何一顆可以救兒子性命的稻草,在兒子生病的那段期間,桑喬不知疲倦的為兒子尋藥,甚至僅用了一天便磨壞了一雙鞋子,在看到迎風飄動的五星紅旗時,桑喬也只是無奈地笑了笑,他覺得,此時沒有任何一件事比兒子的性命更重要,為了讓兒子重新綻放出笑容,桑喬拿出那桿塵封已久的獵槍,恢復了獵人的身份,將榮譽拋到了腦后。在得知兒子得救后,桑喬重重呼了一口氣,也更加明白,從前的執(zhí)拗有多么荒唐可笑,而這個故事情節(jié)也正是父子二人共同成長的歷程[2]。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jīng)之路,成長的過程中傷痛與快樂一路相隨。曹文軒的《草房子》直擊人類最柔軟的心靈,為人們提供慰藉,促使讀者撿起久違的人性之美。因此,讀者可通過閱讀此部作品,深刻感知成長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劉佳佳.化蛹為蝶的疼痛與美麗——從《草房子》看曹文軒的成長故事[J].文教資料,2013,(31):115-117.
[2]周洋洋.成長中的美與痛——從《草房子》看曹文軒小說的成長哲學[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9):41-42.
(作者單位: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