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徐陵(507-583),字孝穆,是南朝時追隨簡文帝蕭綱的重要作家。徐陵和其父徐摛以及庾肩吾、庾信父子都在東宮任職,同時出入于蕭綱門下。時徐、庾父子皆以文章名冠天下,文風綺艷,又多有新意,對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人稱他們的文章為“徐庾體”。他也是南朝宮體詩的重要詩人,六朝駢文大家,陳朝時更被尊為“一代文宗”[1]。徐陵雖然是詩文創(chuàng)作大家,在文學上有自己的主張和追求,但是他沒有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作品。我們只能或從他追隨的文學流派、或從他的作品里的片言只語、或從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來尋找。
徐陵的曾祖父徐憑道,南朝宋海陵太守;祖父徐超之,梁天監(jiān)初年官至員外散騎常侍;父徐摛,起家太學博士,歷任皇太子蕭綱家令、新安太守、太子左衛(wèi)率等職,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家族縱橫政壇文壇百年,門第顯赫。徐陵天資聰慧,學識廣博,“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老》、《莊》義。既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2];他在朝廷中身居高位,知人善任;他為人正直、體恤貧苦,在品行方面享有清譽。他一生處于朝代更迭頻繁的南北朝時期,動蕩的時局使當時的人在思想上反思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同時他又生長生活于氣候溫潤又相對富庶的南朝地區(qū),江南獨有的秀美景色和溫潤氣候,使江南的文人相比于北方文人更具細膩多情的個性。這些對他的思想以及文學觀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偟膩碚f,接受了系統(tǒng)儒家教育的他在思想中以儒家為主,又雜以釋、道。儒家思想是他立身處世的原則,釋、道的思想則在人生觀世界觀上對他產生影響。而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講究聲律和諧、注重辭藻和用典都與他在佛學上的造詣密不可分。[3]作為一名為皇帝所信任的高官,他的政治生活不可避免地會對他的文學觀產生一定影響。比如他在548年出使北朝被羈留,直到555年才得以重返江南,這段羈留北方的經歷一方面對他的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有重大影響,另一方面也使他有機會對北方的文學有了深入的了解;這使他的文學觀明顯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事件成了他文學觀的前后期分水嶺。徐陵中晚期的創(chuàng)作文字雅致,情感沉郁;表達了強烈的情緒,體現(xiàn)了顯著的個性,顯現(xiàn)出深沉的悲哀。晚期的徐陵提出文學要有精致的形式,特別強調音韻之美:“標句清新,發(fā)言哀斷”[4],也就是認為在形式完美的基礎上,文學才有感人的藝術魅力。這一點與他前期追求文學形式美是基本一致的。在文藝美學上,他重視“神”。他的文學觀中還體現(xiàn)了北方精神的融入,具有陽剛之美,提倡文質并重。
《玉臺新詠》是徐陵奉蕭綱之命編輯而成的,是繼《詩經》、《楚辭》之后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又一部偉大的詩集。全書包含東周至南朝梁代的詩作七百六十九首,即分為五言詩八卷、歌行一卷、五言四句詩一卷,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歌詠婦女的詩歌集,體現(xiàn)了他的早期文學觀。
他早期的文學觀主要是追逐新艷。這既表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手法上,也表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選擇上。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徐陵所作的序文?!队衽_新詠序》是徐陵所作的一篇享譽很高的駢文,寫麗人之美極盡鋪張之能事,文字清麗,對偶工巧,用典曼妙,音韻和諧,呈現(xiàn)出華美富麗的文風,是六朝時一篇駢文佳作。
《玉臺新詠》在作品的藝術表達方面是語麗聲諧,用濃艷辭藻抒寫內心情感,表現(xiàn)細膩纏綿的情緒,強調意境的塑造;所以他的詩歌音律優(yōu)美、節(jié)奏和諧。[5]在題材的選擇上也大不同于之前所提倡的符合儒家標準的“中庸雅正”的內容,而是側重表現(xiàn)日常生活的溫情,特別是男女間的恩怨纏綿之情。徐陵所編輯的詩集《玉臺新詠》中的很多詩篇,特別是齊梁文人的作品,基本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他在《玉臺新詠序》中說:“撰錄艷歌,凡為十卷?!盵6]徐陵的為人、做官以儒家思想為準則,但為文追求“新”“艷”,正像蕭綱在《誡當陽公大心書》中所說的“立身先須謹慎,文章且須放蕩”。
參考文獻:
[1] 田久增.徐陵文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9 年 4 月碩士學位論文,第 7 頁.
[2] 姚思廉.陳書[M].中華書局,1972 年版,第 26 卷,第325 頁.
[3] 田久增.徐陵文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9 年 4 月碩士學位論文,第 14 頁.
[4] 徐陵.與李那書,轉引自張映紅,略論徐陵的文學觀[D].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08 年第 8 期,第125 頁.
[5] 沈玉成.宮體詩與 < 玉臺新詠 >[J].中國文學研究年鑒,論文摘選,1994-2011,第 462 頁.
[6] 張葆全.玉臺新詠譯注[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 521 頁.
(作者單位:江蘇城鄉(xiāng)建設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