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軍 ,谷 超,劉紅霞 ,殷艷霞,李秉營 ,王建國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①放射科,②肛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MRI 在肛瘺診治中的應用
霍勇軍1,谷 超2,劉紅霞1,殷艷霞1,李秉營1,王建國1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①放射科,②肛腸科,山東 濟南 250014)
目的:探討3.0 T MRI在肛瘺檢查及分類中的應用。方法:選擇經手術證實的53例肛瘺患者,行MRI檢查包括T1WI,T2WI,T2SPAIR,PDWI SPAIR序列。由2位經驗豐富的MRI診斷醫(yī)師進行圖像閱片,并對肛瘺進行分類。結果:MRI發(fā)現(xiàn)瘺管60個,膿腫38個,內口56個,術中發(fā)現(xiàn)瘺管62個,膿腫39個,內口59個。MRI發(fā)現(xiàn)瘺管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6.8%(60/62),88.2%(15/17);膿腫為 97.4%(38/39),93.3%(14/15);內口為 94.9%(56/59),85.0%(17/20)。結論MRI檢查能夠很好地確定肛瘺范圍及膿腫內口位置,并對肛瘺進行正確分類,為手術提供依據。
磁共振成像;直腸瘺;診斷
肛瘺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是發(fā)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典型的肛瘺就是一根通暢完整的管道,一端在肛竇,一端在肛緣外,或在直腸壁。國內肛瘺發(fā)病率占肛腸病的1.67%~2.60%,國外為8%~20%;發(fā)病年齡以20~40歲青壯年為主;男女比例約 5∶1[1]。 肛瘺術后復發(fā)率較高,術前明確膿腫范圍及內口位置可有效降低復發(fā)率。MRI具有很好的組織分辨力,可為手術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6年1—7月經手術證實的53例肛瘺患者,其中男42例,女11例;年齡18~65歲,平均35.6歲。主要癥狀為肛門部疼痛,且較劇烈,流膿、瘙癢、局部墜脹感,便意感,個別伴發(fā)燒。所有患者均行MRI檢查,且1周內行手術治療。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3.0超導型MRI儀、Cardiac線圈?;颊呷⊙雠P位,足先進,恥骨聯(lián)合對線圈中心。掃描序列包括矢狀位T2WI壓脂序列,軸位 T2WI、T1WI、PDWI壓脂序列,掃描包括整個病變范圍,必要時可增加其他位置及序列。
1.3 圖像分析 掃描完成后由2位經驗豐富的MRI診斷醫(yī)師分別讀片,確定膿腫的位置、范圍及內口位置,結論不一致時經商討后確定。后由經驗豐富的肛腸科醫(yī)師行手術治療,并與MRI診斷意見進行比對。
53例手術與MRI結果比較見表1,MRI對瘺管顯示的敏感度為96.8%(60/62),特異度為88.2%(15/17);對膿腫顯示的敏感度為 97.4%(38/39),特異度為93.3%(14/15);對內口顯示的敏感度為94.9%(56/59),特異度為 85.0%(17/20)。
肛瘺是肛腸科常見病,多由肛周膿腫不愈合發(fā)展而來,與肛周膿腫是同一種疾病的2個不同階段。急性肛周感染為局部炎性反應,如控制不好則可發(fā)展為肛周膿腫,處理不當則導致遷延不愈發(fā)展為肛瘺[2]。肛瘺不能自愈,須手術治療,5%~15%的肛瘺為復雜型,且術后復發(fā)率高達20%~40%[3]。若術中遺漏內口,則腸內容物可經內口進入瘺管,造成持續(xù)感染,因此術前確定瘺管內口位置、瘺管走行及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對手術方法的選擇及預后有重要意義。內口位置決定了手術括約肌切開的范圍[4]。之前肛瘺的檢查主要依賴直腸指診、直腸鏡、直腸內超聲和瘺管造影,但陽性率均較低。MRI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力,且能根據病變需要行不同方位、不同序列成像,很好地顯示病變,可清晰顯示肛門內外括約肌及肛門直腸窩,并對膿腫有很高的敏感性,近來成為肛瘺的首選檢查方法[5]。
肛瘺MRI表現(xiàn):肛瘺常伴膿腫,膿腫在T1WI呈低信號,在 T2WI、T2WI壓脂、PDWI壓脂像上均表現(xiàn)為高信號。由于肛周脂肪豐富,因此T2WI壓脂及PDWI壓脂序列病變顯示更清晰(圖1,2)。MRI能清晰顯示膿腫范圍及膿腫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為肛腸科醫(yī)師提供術前資料。按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肛瘺可分為:肛管括約肌間型、經括約肌間型、括約肌外型、括約肌上型瘺。
趙秋楓等[3]比較不同掃描平面對肛瘺的顯示,認為軸位是顯示肛瘺的最佳平面,結合矢狀位和冠狀位可全面顯示瘺管走行。Beets-Tan等[6]研究顯示,MRI對顯示瘺管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100%和86%,膿腫為96%和97%,馬蹄形肛瘺為100%和100%,內口為96%和90%,本研究結果與其基本一致。因此,MRI特別是T2WI壓脂序列及PDWI壓脂序列是肛周膿腫性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
表1 53例手術與MRI結果比較 個
圖1 男,49歲,肛門疼痛、流膿2 d,低熱,有肛周膿腫病史,診斷為Ⅳ級肛瘺 圖1a T1WI見囊腫與瘺管低信號與周圍組織分辨不清 圖1b T2WI示囊腫與周圍脂肪呈高信號 圖1c PDWI壓脂像示囊腫、瘺管及與周圍組織關系顯示清晰,周圍軟組織內可見不規(guī)則信號影
圖2 男,41歲,肛門部疼痛、便血5 d,無發(fā)熱,診斷為Ⅲ級肛瘺 圖2a T1WI見直腸周圍低信號影 圖2b T2WI見直腸周圍高信號影 圖2c PDWI壓脂像見直腸周圍膿腫,跨越括約肌,有一瘺管與直腸相連,外通皮下
[1]陳紅風.中醫(yī)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76.
[2]趙天佐,劉汀,張潔,等.核磁共振成像在肛周感染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 CT 和 MRI雜志,2014,12(2):60-62.
[3]趙秋楓,王嵩,張建軍,等.磁共振成像在肛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上海醫(yī)學影像,2011,20(2):120-122.
[4]呂茜婷,高知玲,李珊玫,等.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復雜肛瘺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6,22(4):331-335.
[5]劉珍友,劉潔.肛瘺的MRI分型及DWI表現(xiàn)[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1(5):789-791.
[6]Beets-Tan RG,Beets GL,van der Hoop AG,et al.Preoperative MR imaging of anal fistulas:does it really help the surgeon?[J].Radiology,2001,218:75-84.
10.3969/j.issn.1672-0512.2017.06.031
王建國,E-mail:fskwangjianguo@126.com。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