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
真正的中年人是不談中年危機的。他們把自己藏起來,不示弱,也不逞強。他們從不談?wù)撟约骸D銜诮稚峡匆姶笈心耆?,但是在工作中幾乎感覺不到他們存在。IT圈有一個著名疑問:40歲以上的程序員都到哪里去了?很可能他們還在,但是把自己藏起來了。我工作中接觸的合作方或政府部門,有很多中年管理者,但是幾乎接觸不到中年職員。他們還在,只是把自己藏起來了。
除非你是馬云王健林。連周鴻祎都把自己藏起來了。前段大家問周鴻祎這兩年干什么了,周回應(yīng):“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據(jù)說成熟的標(biāo)志就是憋得住尿也憋得住話?!?/p>
中年就要隱忍,減少存在感,而不是張牙舞爪地跟年輕人搶功名,跟老年人搶尊重。他們當(dāng)然會遭遇中年危機,但那只是個人的事,沒有必要拿著大喇叭廣播到全世界都知道。倒是小孩子們更喜歡談?wù)摗爸心晡C”,現(xiàn)在連85后都“中年危機”了。我覺得也不完全是傲嬌,更像是時代的隱喻。85后特別敏感。
我查了一下每個年代的出生人口數(shù)。過去幾十年中國出現(xiàn)過兩次生育高峰。一次是1962年到1970年,年均出生2000萬以上,其中1968年和1970年分別達到2700萬人,是歷史上中國人口增長最多的年份。另一次生育高峰出現(xiàn)在1985年到1990年,也就是今天叫喊中年危機這一代,年均出生都在2000萬以上,個別年份達到2500萬。而1990年以后,年均出生人口再沒有超過2000萬,近年來始終徘徊在1300萬到1600萬之間。
第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60后,今天處于真正的中年危機,但是他們不說。他們是一個龐大而隱忍的人群。他們已經(jīng)看到人生的極限,而未來仍有幾十年漫漫長路,低頭往前走吧。第二次生育高峰的85后,他們才30歲左右,為什么對中年危機如此敏感?
很顯然一個原因是后不見來者,90后00后沒有85后人多。你回頭一看,身后跟上來的人數(shù)寥寥,你會心虛,會問自己:等自己過了人生頂峰,往后怎么辦?
現(xiàn)在不是馬爾薩斯時代的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吃飯,而是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如果人都少了,特別是人都老了,你怕不怕?由于平均壽命增長,未來很可能人們領(lǐng)退休金比工作的時間還長,甚至出現(xiàn)平均一個年輕人供養(yǎng)一個老人的局面,你怕不怕?
所以我覺得85后鬧“中年危機”并不是為今天的自己吶喊,他們還在爬坡,離人生頂峰還早著呢。問題是他們已經(jīng)看到,等到爬上頂峰,恐怕將面對這樣一副風(fēng)景:前邊有一大群還活著需要養(yǎng)老的“古人”,后邊90后00后卻來者寥寥。這是多么悲催的人生啊!這一代人,讀書的時候經(jīng)歷了最嚴酷的應(yīng)試競爭,進入職場的頭10年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將來好不容易混出個人樣的時候,整個社會恐怕要發(fā)生巨變了:身后跟上來的人稀稀落落,高需求推動的高房價還撐得住嗎?半生凝聚的主要財富只怕變現(xiàn)都難;那時候年輕人少了,好處是沒人趕你讓位,壞處是也沒人接班啊,您就在崗位上死撐著吧。
并非每一代人都是公平的,也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有同樣的機會。85后談?wù)撝心晡C,很可能只是表達整整一代人的隱憂。未來沉重,仿佛中年要來得特別早。當(dāng)他們諷刺中年人的保溫杯的時候,他們真正想說的,可能是自己這一代人未來連端保溫杯的資格都沒有。如果他們也能按部就班地端起保溫杯,誰會在乎別人的保溫杯里泡的是枸杞還是菊花。
作為60后的尾巴,我的大學(xué)同學(xué)在一篇談鄧文迪的文章里寫道:“培育了鄧文迪以及其他富豪(比如馬云、趙薇)的是青少年時代的中國,那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現(xiàn)在是永遠回不去了?!?/p>
多么驕傲,雖然我們這代人無可避免地步入中年,隱忍著真正的中年危機,但是我們經(jīng)歷過那個“青少年時代的中國”。我曾經(jīng)暑假跑去別的城市,隨便踢開當(dāng)?shù)馗咝R婚g宿舍,沖里邊素昧平生的留守同學(xué)喊“我是詩人,我要吃飯”,然后二話不說我們就出去吃飯喝酒了。那個存在無限可能的青少年的中國,留在歷史中。它不屬于85后甚至80后,它展現(xiàn)給年青一代的,只是沉重的肉身,后不見來者。
世界并不公平。并不是每一代人都可以任性地寫詩,然后沉默地老去。
我家小區(qū)改造工程斷斷續(xù)續(xù)干了快兩年了,那么點破事,完工仍然遙遙無期。這里邊有層層轉(zhuǎn)包的原因,走馬燈般換了無數(shù)個施工隊。我注意到,不論哪支施工隊,幾乎看不見40歲以下的農(nóng)民工。慢騰騰地挖溝,像蝸牛一樣爬上施工架,搖搖晃晃推著小車。我就琢磨,年輕人都去哪里了?同樣的活兒,不同年齡的人干,效率真是天差地別。如果這也算GDP,這個國家的GDP增速怎么可能不降下來呢?
最新數(shù)據(jù),中國人的中位數(shù)年齡是36歲多,幾乎已經(jīng)追上美國,而美國人的生育率可比我們高得多。老人可以撒手,最多跟你搶搶馬路和籃球場。中年人可以沉默,可以默默把保溫杯藏起來。這個國家未來的壓力,會壓在今天吶喊“中年危機”的一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