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榮
摘 要:問題教學法以其活躍、互動、合作的形式,對學生掌握新知、自主思考、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民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主要形式(問答型、發(fā)現(xiàn)型、對話型、討論型)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問題教學法;形式
問題教學法在初始階段就是簡單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隨著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不斷發(fā)展,廣大教師對這種高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使之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更細膩、更有層次。由此,在教學應用中又出現(xiàn)了一些分支形式,使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更有針對性、目標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看來,問題教學法主要有四種形式,即:問答型、發(fā)現(xiàn)型、對話型、討論型,下面對這幾種形式進行分別闡述。
一、問答型問題教學法
這種形式是問題教學法的最常用形態(tài)。教師向?qū)W生提出一個或一組相關(guān)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覓得答案并反饋給教師。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取并掌握特定的知識點,同時訓練學生的自主思維及探究能力。
比如,教學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的內(nèi)容,需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人物特征及作者的表述技法?;诒仨毥W生對革命學生及魯迅先生進步思想的正確認同感的目標,教師應通過問題使學生得到基本一致的答案,而不是給學生提出可能得到個性化解答的問題。我向?qū)W生提出了兩個問題:為什么作者說“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你從文章的哪些地方分析出了劉和珍的人物特征?前面一個問題,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來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后面一個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分析文章,明了人物特征和作者的寫作技法。
二、發(fā)現(xiàn)型問題教學法
發(fā)現(xiàn)型問題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問題,給定學生一個思維方向或探究方向,然后學生通過問題的指引以自身已有知識或教材等素材來“發(fā)現(xiàn)”某一信息。發(fā)現(xiàn)型問題教學,強調(diào)學生通過獨立探究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和收獲。
比如,《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課。羅森塔爾的這篇文章,首先是一篇新聞稿,被稱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第二,這篇文章又跳出了“新聞”類文章的圈子,它“違背”了新聞寫作要“客觀報道”的基本要求。文章傾注了作者個人豐滿的情感。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給學生分析、講解這些內(nèi)容,而是向?qū)W生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一:文章名叫“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到底有沒有新聞?問題二:作者的這篇文章是新聞還是通訊,或者是論文?在這兩個問題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和查找資料,最終都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從而對文章有了個性化的深入理解,并得到了“寫作可以突破某些窠臼”的認知收獲。
三、對話型問題教學法
對話型與問答型及后面要說到的討論型是不同的。與問答型相比,對話型重在問題的連續(xù)性和引導性,使學生跟隨問題一步步進入深層學習,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方法和探究方法的訓練過程,而不僅僅是直接指向答案。
比如,《荊軻刺秦王》這一課。我通過對話型問題教學,與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問答來引領(lǐng)學生掌握文章的大體脈絡。師:荊軻要被秦王接見,以什么為籌碼?生:樊於期的頭,督亢地圖。師:荊軻準備了什么武器?生:匕首,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師:文章怎么說明荊軻很厲害?生:與秦武陽對比。師:荊軻沒有刺殺成功,主要問題是什么,是武器問題,還是武功問題?生:都不是,他是想劫持秦王,而不是殺死。
經(jīng)過以上一組連貫的問題,帶領(lǐng)學生一層層解析了文章,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而且,在對話過程中,學生也學到了分析文章脈絡的思路。
四、討論型問題教學法
對一些教學內(nèi)容,教師沒必要非要求學生把教師的理念作為唯一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討論型問題教學,給定一個范圍,然后讓學生通過個性思維和相互交流的方式來自我“進修”。
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一課。這是首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認為,這首詩歌的妙境在于濃郁的情感與輕盈的語言給讀者帶去的那種旖旎與雋永的畫面感。這種感覺一旦被教師“指定”,瞬間就會“溶化”,失去魅力。所以,我給學生設(shè)定了一個大致的討論范圍:“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你認為是什么樣的新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你覺得沉默是最恰當?shù)男木硢幔俊O碌臅r間,我就讓學生分組討論,我不要求學生有答案,就是讓學生通過交流來進行思想碰撞。至于“撞”出什么,在這首詩的情境中,應該都是唯美的。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的文學審美素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總之,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具體形式的使用,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使教學效率最大化。在問題的設(shè)計上,教師要注意,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價值性和交互性,使問題真正服務于教學,真正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唐艷.中學語文問題教學模式淺論[J].廣西教育,2008(14).
[2]伏榮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shè)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2).
編輯 姚曉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