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為更充分地表現(xiàn)主題,會有意識地留出“空白”。書畫有“計白當墨”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有“意境在詩外”的表達藝術,音樂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余韻回味。
其實,“留白”更應該成為生命的境界。生命不能安排得太滿,生命不能沒有空白。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學齡前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學齡前期姑且不論,青少年期要讀書,中年期要創(chuàng)業(yè),“留白”自然不會太多,但到老年期則應該給自己多些“留白”,讓自己真正感悟生命的價值,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的這些感受,一部分來自他人,更多的是源于自身。我離開工作崗位近十年來,離休未休,難覓“留白”。一年春節(jié),我自謅打油詩道:“勤勤勞勞苦追求,朝朝暮暮度春秋。熙熙攘攘看世界,浮浮躁躁叫人愁。孜孜矻矻讀與寫,冷冷暖暖白了頭。忙忙碌碌何時了,‘上蒼召喚始罷休。”是??!人生沒有來回票,總不能這樣終了一生。一位同齡老友,摳了大半輩子的黨史資料,前年就匆匆棄世而去,終其一生沒有享受生命的“留白”。我懷念他,也為他的老年人生感到悲哀。有些領導同志退下來后仍忙著參加這樣那樣的社會活動,“自以心為形役”,直到生命終了,才發(fā)現(xiàn)把人生活成了一出悲劇。
給人生“留白”,是為了讓生命有自由伸張、飛翔拓展的空間,是為了解開名韁利鎖,讓生命不再有所羈絆;給人生“留白”,是為了讓生命在自我觀照中享受從容的滋養(yǎng),是為了拉長生命之弦時不至于讓它繃斷。由此看來,人生“留白”是一種無為而治的悠然,是一種閑適隱逸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和哲學。
哲理思:
“留白”,是傳統(tǒng)繪畫的一種極高境界,講究著墨疏淡,空白廣闊,以留取空白構造空靈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將這種藝術運用于生活,亦是一種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