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老家有親戚養(yǎng)魚,閑時就用網捕野生魚,只吃不賣,吃不了就送給我家。
一送就是十多斤,活蹦亂跳的大鯽魚,養(yǎng)在水桶里,要吃就捉起來殺。魚在水桶里打著花兒,煞是有趣。要吃魚了,特別兇的舍不得吃,就挑幾條有氣無力、肚皮朝上的。說實在的,這樣的魚不夠新鮮,口感也就不是很好。
為了多養(yǎng)活一些時間,把水桶放在水龍頭下,把龍頭盡量擰小,滴水增氧。盡管如此,隔天還是會有幾條魚肚皮朝上,呈現死相,那就趕緊撈上來燒了吃。
連續(xù)半個月,幾乎天天吃魚,可天天吃的幾乎都是要斷氣的魚。特別到最后魚瘦得厲害,不但不新鮮,而且一點也不肥了。
媽媽突發(fā)奇想,要是每次都挑最兇的吃,不是天天都可以吃新鮮的魚了?
親戚又送來十多斤大鯽魚。這回按照媽媽說的,每次都挑幾條最兇的吃。這樣一來,魚存活的時間反而變得長了,而且每次吃的都是新鮮的魚,口感甚好。
細細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兇的魚需要吸進的氧氣多、活動的空間大,把最兇的挑出來,就把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氧氣留下來,其他魚就會活得更舒適,存活的時間自然就會更長些。
同樣一件事,只是改變了一下順序,就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