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越
朱湘(1904-1933),現(xiàn)代詩人、翻譯家,1916 年入清華學校,1927年赴美留學,先后就讀于勞倫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校攻讀西洋文學。1929年回國,任教于安徽大學,其間于1929年9月至1930年1月曾在河南大學短期任教①參見秦賢次:《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鉤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1932年辭職后以寫作為生,直至去世。出版作品有詩集《夏天》《草莽集》《石門集》、散文與評論集《中書集》《文學閑談》和書信集《海外寄霓君》《朱湘書信集》等。
目前,學界對朱湘生平及創(chuàng)作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比較可觀,但可能由于史料相對缺乏等限制,還留下了不少有待開掘的空間。錢光培的《現(xiàn)代詩人朱湘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11月)是較早的一部朱湘研究專著,該書附錄的《朱湘著作年表》從1922年寫起,1923年顯示“缺”。孫玉石所著《朱湘年表》中1923年也只記載“冬,因曠課逾章,被開除,離開清華學?!雹趯O玉石編:《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朱湘》,人民文學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聯(lián)合編輯出版,1985年版,第291頁。,未記載有關著述的情況。張玲霞《清華校園文學論稿》一書重點圍繞《清華周刊》《清華文藝》《清華會刊》等刊物上的作品,從“詩的主題”和“詩的藝術”兩個方面對朱湘清華時期創(chuàng)作做了較為集中的論述。筆者多年前翻閱清華刊物,發(fā)現(xiàn)了朱湘所寫文字及與之有關的一些史料,目前所出版的《悲情詩人:朱湘》(丁瑞根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7月)、《朱湘詩全編》(吳方、越寧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10月)、《朱湘年譜》(朱湘研究會編印、余世磊撰稿,2011年,內(nèi)部出版物)、《朱湘論稿》(張邦衛(wèi)著,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朱湘全集》(方銘主編,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年1月)等書均未見提及。故在此不揣淺陋,披露朱湘的一點集外佚詩文以及他在清華時期參加社團活動等方面的情況,希望能增進對朱湘這位頗有文才然而命運坎坷的詩人的了解。
1923年的夏天,朱湘留在學校,由于家庭的緣故,他基本每個暑假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按照清華的規(guī)定,“凡在校學生家居遠省,暑假時不能回里者,經(jīng)學校許可后,照章繳費,均得為消夏團團員”,消夏團的監(jiān)督由校長指派的學校職員擔任,教務、庶務、體育、齋務等委員由團員公開選舉產(chǎn)生,次由委員公舉干事若干。③《清華一覽》,1924年。1923年暑假朱湘被選為消夏團委員會的主席,主要負責教務部④朱湘1928年赴美后給羅念生的信提到欠學校的三筆欠款中就包括“消夏團費”和“消夏團借款五十元”,詳見朱湘著、陳子善編:《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頁。。消夏團還編有《清華消夏旬刊》,該刊辟有《新聞》《國情報告》《特載》《通訊》《余興》等欄目,梁朝威為總編輯,朱湘則擔任編輯部“余興”欄的主任?!队嗯d》欄的宗旨就是“當茲驕陽肆炎,火風扇人之候,以言乎燕居,則百無聊賴;以言乎作事,則枯索不堪。茍不有以弓弛弦緩,則精神生活,不幾息耶?本旬刊有鑒于此,特設此欄,搜集游戲如詩鐘燈謎對子等一切有趣的資料,以博閱者一粲。則遠游力作之余,偶披覽之,于精神生活,未嘗無少補”??赡芤驗椤队嗯d》欄比較輕松的緣故,其他欄目都是由好幾個人共同負責,而《余興》欄就由朱湘一個人單獨負責經(jīng)營。在《清華消夏旬刊》1923年7月10日第一期上,朱湘留下了他在清華時期除了發(fā)表的詩作之外的珍貴文字,一篇為《消夏團教務部報告》,一篇為《余興欄編者附記》類的文字。從這些雪泥鴻爪中我們可以一窺當年清華學生暑期生活的情況,也可以感受朱湘當時的情緒和心態(tài),由此對朱湘短暫的生平能多些了解,對他性格中歡快開朗的一面也能有所認識。
消夏團教務部報告 朱湘
消夏團教務方面按舊章程有補習書報,消夏日報三項該作的事,后來揆情度勢,加入顧問,演說辯論兩項,并將消夏日報改為消夏旬刊。現(xiàn)在按項報告如下:
補習
補習按舊章程本有英文,德文,法文,數(shù)學四班,不過就前幾年消夏團辦補習班的成績看來,補習這項有否存在的價值實在令人懷疑。所以原定了將補習一項取消,加入顧問一項;不過后來有些沒有學過德,法文的團友對于它們極感興趣,頗以先睹為快,于是重新加入了德文,法文兩門補習。每門分若干組,每組兩個補習員一個補習顧問,庶幾彼此能親近點,不至蹈機械式上課的覆轍;學點讀音拼音,認些有趣味普通的字句,念幾句應用會話,至于高深點,干燥的材料則留給下年的教員,我們備問的補習的用不著去過問了。
有些團友想在假期中學奏鋼琴;教授還沒請定。
顧問
關于顧問一項的性質(zhì),范圍,曾有通告一紙掛出,茲特錄出,以供眾覽與討論:
團友們,本團教務部在英文,德文,法文,數(shù)學,圖畫,音樂,攝影七門上敦請了協(xié)顧問以備大家的咨詢。英文顧問為解析疑難,祛除一種“不知從那里下手是好”的惡魔而設;法德文顧問為指點讀音,研究文法而設。
數(shù)學顧問以協(xié)作難題為指歸。設立圖書,音樂顧問的旨趣是共賞名畫,商榷繪事,與助選樂器。攝影顧問同以相輔照成維妙維肖的相片為目的。(中略。)國學書籍伙頤,“一部十七史”已經(jīng)不知從何說起,何況二十六史,更何況史庫僅四庫底一隅;所以國學顧問一項暫置闕如。(中略。)
“奇文供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兩句詩說得鄰說的很好。如果因了趣味的符合而收獲到友誼的谷子,那便是實行這種制度的一點微意了。
朱湘謹啟 六月二十八日
余興欄
燈謎 國外國內(nèi)校中本刊閱者首先猜中的各贈本刊一份。
由 校人名一
泰西人為羈絆為我主義下 校人名一
對子 對中時贈例同上燈謎。
燕夔 對校人名一
朱繼圣 對校人名一
①此處原文如此,有誤,似應為“為不幸的我辯護道”。
②此處原文如此,意同“很”,下同。
本刊總經(jīng)理劉君丙彪看見了本欄贈例,大起反對,他說:“謹按貴贈例,算來,共需‘敬贈’的本刊十二份;不過本刊印刷一千一百份,已經(jīng)售去一千零八十九份,只剩下十一份,不足尊定的數(shù)目。高見如仍膠執(zhí),最好是親自去北京公記印書局,叫他們給您另行鑄版特印一份罷。”這時候本刊總編輯梁君朝威恰在一旁,他不幸的我辯護道①此處原文如此,有誤,似應為“為不幸的我辯護道”。:“余興這欄是不能不有的,不過你的問難據(jù)我的眼光看來也是狠②此處原文如此,意同“很”,下同。對的,然而你向朱君舉薦的方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看這事是狠難辦的?!保垂僮⒁猓毫壕自捨氖遣怀W鞯模淖治铱此遣怀S玫?,這是我應當在這里聲明的。)
我在他滴滴答答的時候,溜去本團齋務部清潔管理員任君之恭處,托他代向粘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庶務處條告的地方去尋找旬刊。他在我進了門后向我嘆了口氣,(我底眼睛近視,同聽電影的一樣,聽不出他到底是嘆氣呀還是笑。)我說:“這真巧極:我托你的事正在你的管轄區(qū)域內(nèi),你可以盡盡你的職分罷?!彼貋斫o我一下不幸的(雖然就旬刊講來是大幸。)當頭棒說:“沒有找到?!蔽覜]法只好另外出了張條告,收買本刊,居然有人出了張三字一句,每偶句押韻的白話詩出賣,價錢是倒貼一杯冰結凝,時間是本人離房時間,地點是寢室零號。但我去時,已經(jīng)賣掉了。
我累極了,蒙頭地往房里一撞,想歇歇;房門推開一半,忽然想起,劉君丙彪還在房里,事已如此,也沒辦法,我只好將實話告訴了他。正在這當兒,吳君文藻乘著電線,這便是某鄉(xiāng)人想象可以寄信的那根,趕回來;他向我們?nèi)苏f:“你說的狠對,你說的也對,你說的更不錯;據(jù)我的意思,不如在猜中的人訂的旬刊上蓋個‘敬贈’,作為他們的贈品罷。”
本欄為節(jié)省本刊起見,歡迎投稿。
1923年10月6日,清華戲劇協(xié)會為了慶祝國慶日,在清華大禮堂上演了一出三幕戲劇,名為《一點虛榮》(英文名為“A Flash of Vanity”)。劇情很簡單,女主角李梅修接到朋友請她參加新年晚會的邀請,苦于沒有像樣的首飾,于是要求其男友林國士給她買一個金表。林國士雖是富家子弟,但因婚姻問題與家庭關系鬧僵,無法籌措,無奈之下想出搶劫的辦法,卻因遇警而事敗被捕。憑借其叔叔的權勢,林國士本可得釋,但他堅持其罪當懲。林的舉動讓其愛人李梅修追悔莫及,由此將她帶往光明和真理之路。③Tsinghuapper,1923-24。
這個李梅修就是朱湘扮演的。朱湘并未參加戲劇社,參加《一點虛榮》的演出的原因和經(jīng)過也暫不可知。至于反串女角,則是當時清華學生戲劇中的常例,因為當時還沒有招收女生,清華第一批女生進校是在1928年9月??赡芤驗橹煜婷婺壳逍?,扮演女角也就順理成章吧。
清華素有演劇的傳統(tǒng),而朱湘早在十二三歲上高小時期就有過編劇、演劇的嘗試了。在《我的童年》中,他回憶道:“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和兩個同班私下里演??;準備,化裝,排演,真是十分熱鬧——其實,那與其說是演劇,還不如說是好玩。在這一次的排演里面,我還記得,我是扮的一個女子。七年以后,學校里面正式的演劇,我由一個女子而改扮一個老太婆了!”④《我的童年》,見孫玉石編:《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朱湘》,第221頁。
由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其中所說的“七年以后”,就是朱湘十九或二十歲的時候,也即1923年或1924年,因為1924年朱湘已經(jīng)離開清華,所以此處提到的扮演老太婆的演戲經(jīng)歷應該是在1923年,與扮演李修梅的經(jīng)歷應是同一年的事情。他的同學在清華年刊中介紹他的文字中也提到“他最新在舞臺上的女士扮相”⑤Tsinghuapper,1923-24。。雖然他自稱“在編劇、演劇兩方面也失敗了”,但從這些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朱湘在清華時期曾參加過戲劇演出,扮演過年輕女士和老太婆等女性角色,雖然演出效果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
朱湘喜好獨處、讀書,因此,他在清華參加的學生社團不多,目前,筆者所查閱的資料顯示,他參加過兩個社團,一個是文學社(Literary Club),該社1923年的主要職員就是有名的 “清華四子”,文牘是朱湘(字子沅),干事為饒孟侃(字子離),經(jīng)理是楊世恩(字子惠),會計為孫銘傳(號子潛,后改名為大雨),其中楊世恩為1925級,其余三人都是1924級的。另外一個就是世界語學會(Cin Hua Esperanto Instituto),朱湘是這個協(xié)會1922-1923年的主席,秘書為鄭駿全,會計為何玉琨,經(jīng)理為譚遂淮。他參加世界語學會的動機和具體情形現(xiàn)在不得而知,但現(xiàn)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朱湘曾經(jīng)也是世界語潮流中的一員,并且還為此擔任了在清華開展世界語學習和研討的組織工作。
《清華消夏旬刊》的主編,也是朱湘級友的梁朝威是這樣描述他的:
用文言說,他是個“恂恂文學之士”,若是用白話說,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除了看見他從文學社出來,挺著胸,直了眼,大踏步往寢室里跑的時候,我們差不多就看不見他的仙蹤兒。現(xiàn)時他當上了消夏團委員會的主席,他卻東奔西跑,忙個不了;但他所做的事,都是有條不亂周到得很。我們有位朋友這樣說了:“書呆子干起事來真不呆,我從今以后不敢看輕了書呆子了?!敝煜孢@回真替書呆子們吐氣不少。但是他原定在暑假期內(nèi)每日讀十二點鐘書的時間表,不能不稍為犧牲些了。
而朱湘的另外一個同學Y.C.H.對他有過如下的描述①據(jù)筆者查證,Y.C.H.可能為何永吉,其英文名為 Ho Yung-Chi,簡寫可能就是Y.C.H.此文原為英文,此處系筆者拙譯。:
朱湘
朱湘是我們最杰出的文人。像大多數(shù)文人一樣,他愛幻想,因此相比交際他更喜歡獨處,相比交談他更喜歡讀書。雖然他每天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讀書,可是,如果他想要交談,他會侃侃而談,隨意而文雅,簡直會讓你覺得他是一個最為務實的紳士。不過,我們不要忘了他的一個實際的特點,那就是他最新在舞臺上的女士扮相。
同窗好友之言,也許難免溢美之詞,但絕非憑空亂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朱湘勤于學習是一以貫之且有目共睹的,而對于消夏團的具體事務,他是認真對待、熱心參與且處理得有條不紊的,“書呆子干起事來真不呆”這個評語大抵說的是實情。關于朱湘的天分與才學之高,頗有一些傳聞和逸事,比如在英文班上將自己的作品《咬菜根》當堂譯成英文,得到“E”(Excellent)等加花并獲得不必再來上課、大考再交一篇作文即可的優(yōu)待②羅念生:《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朱湘·序》,見孫玉石編:《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朱湘》,第2頁。,而在筆者看來,盡管天資聰穎、幼學家訓的積淀和熏陶等因素不可否認且極其重要,但朱湘的天才及其文學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他的勤學苦讀之功。從同學的印象記中,我們可以得知,朱湘并非那種離群索居、沉默寡言的木訥之人,可以說,他自有其文才和學識,談吐自然也不會太差。
朱湘從清華退學的原因,有說是不愿遵守齋務處早餐點名的制度,累計違規(guī)而被開除;也有說是因曠課過多,違反了學校的章程而被開除,總之,是違反了清華的有關校規(guī)而被開除。從現(xiàn)有材料看,朱湘對清華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簡而言之,就是既愛又恨。他在1925年致顧一樵(毓秀)的信中稱:“我離校的原故簡單說一句,是向失望宣戰(zhàn)。這種失望是各方面的?!郧迦A是我必離的??墒乔迦A又有許多令我不舍之處。這種兩面為難的心情是最難堪的了。反不如清華一點令人留戀的地方也無倒好些。而我這兩年來竟完全生活于這兩面為難的情緒之中!你看這種彷徨苦悶灰心是多么難受!……——我看我如不離清華,不瘋狂則墮落?!雹墼d1947年7月《文藝復興》第3卷第5期,原題《朱湘致友人書》,收入朱湘著、陳子善編:《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第 282-283 頁。同年他在致羅念生的信中則說:“……你問我為何要離清華,我可以簡單回答一句:清華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奮斗,而清華只有鉆分數(shù);人生是變換,而清華只有單調(diào);人生是熱剌剌的,而清華是隔靴搔癢。我投身社會之后,怪現(xiàn)象雖然目擊耳聞了許多,但這些正是真的人生。至于清華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出一個假,矯揉?!雹僦煜嬷?、陳子善編:《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第241頁。朱湘對清華的這些評價來自切身體會,真實反映了他的情感態(tài)度,并非故作非議,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態(tài)度在清華學生中也并非少見,比如清華大學外文系的鄭朝宗就曾于1936年畢業(yè)前夕在《清華副刊》上撰文批評清華“腐敗的、頹廢的個人主義的精神”。②鄭朝宗:《再會吧清華》,《清華副刊》,1936年第44卷第9期。就朱湘而言,他在清華既有愉快的學習和生活體驗,當然也有不滿之感、憤恨之情。在清華他結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這些可能都是令他不舍的地方,同時也有生活單調(diào)等讓他覺得失望的地方。
1926年秋朱湘重回清華繼續(xù)學業(yè),1927年夏畢業(yè),同年8月赴美留學。留學期間他與妻子劉霓君以及國內(nèi)友人(如當時還在清華讀書的羅念生等人)保持書信往來,信中除報告在美學習生活情況外,也不時附有詩作。1928年,在美國留學已經(jīng)一年有余的朱湘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北大畢業(yè)生黃天來打算由美國加州乘飛機橫渡太平洋到廣東,為之激動不已,于9月26日給羅念生寫了一封信,并寫了一首題為《送黃夫來》④該信件及詩在《文學》上發(fā)表時,從目錄到正文以及附信中皆是說“黃夫來”,而《朱湘書信集》中則作“黃天來”,如朱湘在致羅念生的信中提到:“《送黃天來(籟)》詩請找一份給我。自己的文章印出來時候,看到有一種特味”。詳見朱湘著、陳子善編:《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第257頁。的詩,這首詩發(fā)表在1928年第一期的《文學》(清華大學??隹?,1928年12月12日出版)上,信則附在其后。羅念生編輯的《朱湘書信集》中也收入了這封信。這首詩不見于后來朱湘的各種詩集。朱湘在致趙景深的信中說:“詩行我是自一字的到十一字的都嘗試過…十一字行的如《送黃天來》中的。我覺得詩行不宜再長,以免不連貫,不簡潔,不緊湊?!雹荨吨煜鏁偶分兄纶w景深的這封信沒有署年份,只署有“九月二十九日”,從內(nèi)容(如“以求回國后能用”等)大致可以判斷,應該是寫作《送黃天來》的同一年,因為朱湘1929年9月即已回國。朱湘的詩中具有十一字詩行的不多,從這封信可以看出,他是將這首《送黃天來》視為其詩行試驗的代表作的,而從這首詩本身來說,它在形式上音律和諧流暢、句式均齊整飭,內(nèi)容上意象生動、情緒飽滿,在歷史與現(xiàn)實畫面的形象描繪中,深沉而舒緩表達了一個海外游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對爭當乘機橫渡太平洋第一人的黃天來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并將其視為曾經(jīng)有著輝煌成就卻在近代以來歷經(jīng)屈辱的中華民族正在奮起騰飛的象征,在想象中對其“飛渡”這項創(chuàng)舉和壯舉做了極富詩意的描繪。從中我們不難體會朱湘在詩藝上的用心和追求所達到的程度,以及他那澎湃著的中國心所蘊含的深情:
紅人度貝林海峽離開亞洲,
在玄右⑥此處原文如此。已溝通了東西半球:
當時那⑦此處原文如此,意同“哪”。有科侖布,他的先祖
或在身披樹葉與麋鹿同游。
徐福攜帶著五千童女童男
在瑯琊的碑碣下跨上樓船,
他眼望朝陽開出滔滔東海,
他要在朝陽之內(nèi)尋到仙山。
三千年內(nèi)把海洋讓與長鯨,
近來這三世居然眼望西人
駕了鋼船,與鯨鯢一樣高大,
用銅槍鐵炮換取血肉金錢。
六龍駕日趲奔出旸谷扶桑,
在虞淵的波浪里落下斜陽——
金日在蒼空盡管自升自落,
中華已無帆幅與日色輝煌。
天池內(nèi)已經(jīng)死了如山大鵬
更不見千尋之翼拂日搏風 ,
只見白人把純鋼鑄成巨鳥
將歐美同澳美兩載內(nèi)溝通。
東亞的蛟龍已經(jīng)久困污泥,
百年之內(nèi)受盡了蛙笑鰍欺:
龍呀,三川已卷起滔天秋水,
你還不鳴雷閃電沖上云霓。
看哪,那鵬的路,云龍的路上,
不是有一個皇帝的驕兒,望,
望他像青鳥一般天際翱翔,
拿圓月作燈籠,照途過碧浪。
女媧用五采①此處原文如此。石補過的蒼天
正該有女媧之子那里翩躚
你且看孝子賢孫繼承祖業(yè)
造虹橋萬丈將兩大陸牽連。
白晝飛行時候他不怕孤零:
有羲和駕著龍車熠熠②“熠”字據(jù)詩意為本文作者所改。金輪,
他在深夜里駛空更覺驕傲:
眷顧他有古賢豪化的群星。
孔丘李耳升天后至今未回,
也騰越了金翅鵬變的岳飛,
我們要他叩閶闔哭出天帝
放中華的魂魄載云翼同歸。
退去,云神屏翳,莫遮斷天涯,
風伯,你應如春月披拂嬌花,
我要你們疾翔,九秋的鴻雁,
把第一人三字先寄去邦家。
九月二十六日
朱湘有著強烈而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這給他的留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他從最初就讀的勞倫斯大學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后來又轉到俄亥俄大學,皆與他不堪忍受他所認為的外國人對他以及全體中國人的侮辱有關。屈辱感以及思鄉(xiāng)之情等因素使得他放棄了原定的學習計劃,僅在美學習了兩年,連學位也未曾拿到即匆匆回國。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安逸生活后就陷入困境,直至悲慘辭世。
在不少人眼里,朱湘是個桀驁不馴而又脾氣乖戾的人,文學造詣高,但心高氣傲,只尚虛文,不夠務實,所以才會有后來的不幸遭遇。朱湘的命運,自然和他的個性有關,但我們從以上他在清華時期的言行,并結合已有的一些材料來看,情況似乎并非完全如此。他刻苦讀書、熱心為同學服務、積極參加戲劇演出和社團活動,在同學中口碑也還不錯,這些都說明他多少也還是秉承了一些清華“行勝于言”的務實精神,他并非不能做實事的人,也有做一番事業(yè)的決心和能力,只是造化弄人、命運不濟,環(huán)境和性格兩方面的作用,造成了他的悲劇命運。凌叔華在晚年談到朱湘的時候,說起朱湘有很好的理性,決不是像有的人所說精神有毛病,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他對世間和人生都太悲觀了。③凌叔華著,陳學勇編撰:《中國兒女:凌叔華佚作、年譜》,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274頁。個性、命運這些都是難于索解、難以說清的復雜問題,對于朱湘而言,雖然他人已逝去,但詩文還在流傳,文名也還在,文人的慰藉和光榮也許無過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