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洪,萬 蓉,齊 漫,劉小瓊,陳昆侖
中國夏季奧運會冠軍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
牛小洪1,萬 蓉1,齊 漫2,劉小瓊3,陳昆侖3
隨著我國奧運競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提升,我國運動員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奧運人才培養(yǎng)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從人才地理學視角出發(fā),對1996—2016年我國夏季奧運冠軍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1)從時間上來看,研究期內我國夏季奧運冠軍人數呈現先快速上升,隨后下降的趨勢,1996—2008年冠軍數量快速上升,至2008年達到峰值后出現回落趨勢。(2)從空間上來看,我國夏季奧運冠軍數量總體來看呈現東多西少、中部和東北三省適中的格局,奧運冠軍輸出地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其中,奧運冠軍高輸出地呈現出穩(wěn)步上升后迅速減少的趨勢,低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增加趨勢,0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先穩(wěn)步下降后增加的趨勢。(3)影響我國各省區(qū)夏季奧運冠軍時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人口基礎和政策差異。除以上因素外,主場優(yōu)勢、觀眾效應以及國際總體競技水平的變化等因素也會對奧運冠軍的時空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
夏季奧運會;奧運冠軍;時空分布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以26枚金牌、18枚銀牌、26枚銅牌的成績在金牌榜和獎牌榜上均位列世界第3,展示了我國運動競技水平和國民身體素質。1995年7月國家體委發(fā)布了《奧運爭光計劃》,強調順應國際競技體育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全過程的系統(tǒng)管理與控制,使競技體育高效、快速、健康發(fā)展,奪取更大成績,贏得更大榮譽[1]。此后二十年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下,我國的體育競技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接下來的6屆奧運會我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優(yōu)異成績。與此同時,我國體育競技人才的來源表現出不斷多元化,選拔培養(yǎng)機制也在持續(xù)探索中優(yōu)化。
體育競技人才的研究一直受到較多關注,包括運動員生理機能、體育競技經濟、體育人才培養(yǎng)與管理等領域,涉及生理學、體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2-3]。體育競技人才的空間研究是地理學與體育學交叉興起的重要方面之一,相關研究以運動員、大型體育賽事參與者和獲獎者等為載體,通過文獻資料法、數據統(tǒng)計法、比較分析法以及個案分析法來開展[4-5]。國外的相關研究開展較早,涉及奧運會中展現的體育人才實力國際差異[6]、奧運冠軍和獎牌產生的社會經濟因素[7-9]、奧運冠軍數量和項目的國別分析與預測[10-11]、奧運冠軍爭奪中的腐敗問題等眾多方面[12]。我國的體育人才研究正在興起,主要從歷史時期體育人才[13]、現代競技性體育人才[14-15]、女性體育人才等方面開展[16]。歷史時期體育人才主要受地域文化和區(qū)域經濟水平影響,呈現東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17];現代體育人才的分布也與自然和區(qū)域條件密切相關,東多西少、東強西弱、南巧北悍、南舟北馬等空間特色鮮明,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社會經濟格局相契合[18-20]。相關規(guī)律的認識與把握有助于理解體育人才的分布特征,分析體育人才產生的社會經濟動因,指導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與儲備[21-22]。
因此,本文基于人才地理學視角,以20年來(1996—2016年)6屆夏季奧運會中的中國代表團產生的冠軍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數理統(tǒng)計和地理空間分析等方法,討論以奧運冠軍為代表的我國體育人才的時空分布特征和演化過程,并嘗試分析其背后的驅動因素。一方面幫助理解《奧運爭光計劃》推行20年來我國體育人才格局的演化,一方面探討影響體育人才分布和演化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我國體育人才選拔培養(yǎng)活動的開展和體育發(fā)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
本研究將1996—2016年6屆夏季奧運會期間中國奧運代表團在各類比賽項目中獲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即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奧運冠軍。為科學合理反映我國奧運冠軍和體育人才的地理空間特征,本研究中體育人才的甄別和計算具體到人(而非比賽項目),即奧運冠軍的統(tǒng)計直接定位至運動員,混合項目和團體項目的冠軍統(tǒng)計直接為參與該項目的具體運動員數。
據統(tǒng)計(見表1),1996—2016年期間6屆奧運會我國共獲得金牌191枚,產生冠軍253人/次,期間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和冠軍總人/次均達到巔峰;6屆奧運冠軍在我國省區(qū)的空間分布是不斷變化的,主要分布在24個不同的省區(qū)。
表1 1996—2016年我國奧運會所得金牌和冠軍的基本情況
本文數據主要包括2個方面:(1)中國奧運代表團參賽數據,包括1996—2016年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總數和冠軍總數以及奧運冠軍的基本信息,包括奧運冠軍的性別、年齡、籍貫、服役歷史等。數據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各省體育總局官網以及新浪體育、搜狐體育等體育網站。(2)統(tǒng)計1996—2016年各省區(qū)經濟、人口方面的數據以反映其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數據來源于1996—2016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各省區(qū)1996—2016年各省區(qū)體育投入經費用以分析各省區(qū)對體育的投入情況,數據來源于1996—2016年中國體育年鑒。受數據的可獲取性影響,本研究尚未包括港澳臺地區(qū)。
(1)數理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頻率統(tǒng)計、概率統(tǒng)計等方法對1996—2016年中國收獲的奧運金牌和產生的奧運冠軍空間分布特征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并利用excel軟件對各屆奧運冠軍的基本信息進行數理統(tǒng)計,然后分析其時間和空間分布及演化特征。
(2)Arcgis軟件空間分析與可視化表達。根據所得資料和數據,利用ArcGIS10.0軟件,制作1996—2016年期間夏季奧運會冠軍分布的shape文件,繪制出各屆奧運會我國夏季奧運會冠軍的分布圖;采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進行奧運冠軍輸出地優(yōu)勢的劃分,以分析夏季奧運冠軍的空間分布特征和演化過程。
1996—2016年期間,我國奧運代表團共取得奧運金牌191枚,共產生冠軍253人/次;獲得的金牌總數量從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世界排名第4到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金牌榜排名第1(見圖1,圖2)。這表明市場經濟影響下,自我國1995年頒布和實施《奧運爭光計劃》以后,經過舉國體制的國家體育政策的扶持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體育代表團屢次在奧運會上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實現了大幅度提升。
圖1 1996—2016年我國奧運金牌總數與世界排名
圖2 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總數與世界排名
在時間演化特征上,我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會上取得的金牌總數和產生的冠軍總數均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倒V型”趨勢,所獲金牌世界排名也同樣呈現出先提升后下滑的“倒V型”趨勢。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轉折點,我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上取得的金牌總數和產生的冠軍數量的演變可劃分為兩個階段。1996—2008年4屆奧運會期間,我國奧運代表團所獲的金牌數量和產生奧運冠軍的數量實現了大幅度提升,金牌數量和冠軍數量分別由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16枚、18人/次,攀升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巔峰51枚、74人/次,金牌榜世界排名也由排名第4榮登至排名第1,2008年我國奧運成績達到巔峰時期,這可能與我國作為“東道主”有一定的關聯。2008—2016年3屆奧運會期間,我國奧運會代表團所獲的金牌數量和產生的奧運冠軍數量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金牌數量和冠軍數量分別由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51枚、74人/次,下滑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26枚、34人/次,金牌榜排名也呈現出相同的特征,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世界排名第1下降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排名第3。
2.2.1 總體空間分布特征 我國目前廣為認可的兩種區(qū)域劃分系統(tǒng),一種是“十一五”期間提出的東、中、西和東北4大區(qū)域板塊,另一種是南北劃分系統(tǒng),以南北分界線為基礎按省界進行劃分。這兩種區(qū)域劃分從不同側面構成了描述我國區(qū)域差異水平和變化的系統(tǒng),對于理解我國奧運冠軍分布的區(qū)域差異特征有著重要意義。
(1)東—中—西—東北區(qū)域差異。根據我國地理特征,在空間上按照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理格局將對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的籍貫進行劃分統(tǒng)計(見表2,表3),以分析奧運冠軍分布的區(qū)域差異??偟膩砜矗覈鴬W運冠軍的分布存在顯著的區(qū)域差異,1996—2016年歷屆奧運會累計產生冠軍分別為115、61、31和46人/次,這表明東部地區(qū)冠軍的分布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中部地區(qū)、東北三省次之,最后是西部地區(qū),奧運冠軍(人/次)分布上呈現由東部向西部逐漸遞減的趨勢。其次,我國奧運冠軍的分布呈現區(qū)域不均衡的同時,各區(qū)域內部則呈現出明顯的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幾個體育大?。ㄖ陛犑?自治區(qū))。具體來看,東部地區(qū)的奧運冠軍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省區(qū);中部地區(qū)的奧運冠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西部地區(qū)的奧運冠軍主要分布在四川、廣西;東北三省的奧運冠軍主要集中在遼寧。
表2 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在東、中、西、和東北三省分布數量(人/次)
(2)南北區(qū)域差異。按照傳統(tǒng)的秦嶺—淮河一線將中國劃分為南北區(qū)域,統(tǒng)計南北方冠軍分布的數據(見圖3)??傮w來看,南方地區(qū)累計輸出的冠軍數量多于北方地區(qū),且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方地區(qū)奧運冠軍數量略多于南方,歷屆奧運會南方地區(qū)輸出的冠軍數量均多于北方。南方地區(qū)奧運冠軍的輸出地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等省區(qū),尤其是湖北、湖南、江蘇有著崇文尚武、拼搏進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是包括體育競技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培養(yǎng)和輸出的重要陣地。北部地區(qū)奧運冠軍輸出地主要集中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和山東等省區(qū),北京作為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在體育競技人才培養(yǎng)和體育投入上占有明顯優(yōu)勢;而遼寧作為體育大省,在中國競技體育運動的組織和開展方面一直處于領頭地位。
表3 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籍貫東、中、西和東北三省分布情況
圖3 1996—2016年我國南方與北方奧運冠軍輸出差異
2.2.2 空間格局演化特征 本文利用ArcGIS10.0軟件,將1996—2016年期間我國夏季奧運會冠軍輸出的分布進行空間可視化(見圖4),用顏色深淺表示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在各省區(qū)分布人/次的多少。為便于分析冠軍輸出地優(yōu)勢的演變格局,采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將31個省區(qū)劃分為4個等級,即極高冠軍輸出地(8~11人/次),高冠軍輸出地(4~7人/次),低冠軍輸出地(1~3人/次)和“0”冠軍輸出地(0人/次)。我國奧運冠軍的空間演化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我國奧運冠軍分布的省區(qū)呈現出不斷擴張的趨勢,由1996年涉及的11個省區(qū)擴展至2012年涉及到的23個省區(qū),這表明《奧運爭光計劃》很好地推動了我國的競技體育運動的推廣和發(fā)展,同時也帶動了體育運動精神和奧運精神的擴散和發(fā)揚,也促進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在省域間的均衡發(fā)展。
(2)從區(qū)域差異來看,東—中—西—東北地區(qū)奧運冠軍輸出優(yōu)勢的演化格局呈現出不同特征。東部地區(qū)冠軍輸出優(yōu)勢呈現出大幅提升后逐漸下降的趨勢,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轉折點;中部地區(qū)冠軍輸出優(yōu)勢總體呈現出不斷衰退的趨勢;西部地區(qū)冠軍優(yōu)勢總體呈現出緩慢提升的趨勢,除2016年里約奧運會略有回落;東北三省冠軍優(yōu)勢總體呈現出緩慢下滑后大幅提升的趨勢,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轉折點。
(3)從奧運冠軍輸出優(yōu)勢等級演變格局來看,極高冠軍輸出地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由1996年的0個上升至2008年的兩個省區(qū)遼寧和江蘇,這與整體的奧運冠軍演變趨勢相同;冠軍高輸出地呈現出穩(wěn)步上升后迅速減少的趨勢,由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2個省區(qū)穩(wěn)步上升至2008年的7個后迅速下降至2016年的2個,高冠軍輸出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等省區(qū);低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出增加的趨勢,中間略有起伏,由1996年的9個增加至2008年的14個,主要分布在安徽、云南等中西部地區(qū)。0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出先穩(wěn)步下降后增加的趨勢,由1996年的20個下降至2012年的8個,后又增長至2016年的14個,這也反映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競技體育成績達到巔峰之后,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我國競技體育成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0冠軍輸出地也隨之呈現擴大化趨勢。0冠軍輸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經濟欠發(fā)達、人口基礎較薄弱的地區(qū)。
圖4 1996—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輸出地空間分布格局
總體來看,我國奧運冠軍的南北差異表現為“南多北少”格局;水上項目和技術型項目冠軍多誕生于南方,冰雪項目和力量型項目冠軍多誕生于北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南北冠軍分布日益趨向均衡化[14-16]。
秦嶺—淮河一線將我國分為南北兩個不同的自然—文化單元,北方地域遼闊,缺水多土,季節(jié)變化明顯,南方山清水秀,多水少土,氣候變化溫和。南方相對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更適合于運動員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北奧運冠軍的總體格局。
特殊項目與特定地理環(huán)境的對應關系更為明顯。不同地理環(huán)境對人的性格形成會產生深刻影響,一般而言,北方人性格豪放,為人熱情,南方人清秀聰慧,精明細致,體現在奧運冠軍的分布上則為力量型冠軍多分布在北方,技術型冠軍多分布在南方;另一方面,由于北方冬季漫長且多土地廣闊、冰雪多,冰雪項目冠軍多分布于北方地區(qū),南方則由于多水域,誕生更多水上項目冠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途徑也愈發(fā)成熟多樣,自然環(huán)境對體育項目開展的限制日益減弱,南北環(huán)境差異對奧運冠軍產生的影響逐年弱化,南北奧運冠軍的數量差異逐年縮?。ㄒ姳?)。
表4 我國1996—2016年奧運冠軍數量南北分布統(tǒng)計(人/次)
經濟發(fā)展水平與體育競技水平和成績也密切相關,經濟發(fā)展是體育發(fā)展的基礎,為體育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經濟支持。由表3可以看出,我國奧運冠軍呈現東多西少,中部和東北三省適中的特點,且奧運冠軍的數量與對應地區(qū)的GDP總量呈現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見圖5)。
圖5 我國1996—2016年各省奧運冠軍人數及GDP總量
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區(qū)域差異明顯,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達,科教文衛(wèi)相對發(fā)達,各項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用于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設備條件比較優(yōu)越,能營造良好的體育人才成長環(huán)境。與之相對應的是,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欠發(fā)達,用于科教文衛(wèi)的資金相對缺乏,難以為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較為完備的設施和環(huán)境,在體育人才培養(yǎng)方面很難與東部比肩。中部和東北三省在經濟發(fā)展上居于東部和西部之間,在奧運冠軍人數上也體現了適中的特點[23-25]。
從我國奧運冠軍的空間分布情況來看,其空間格局大體與胡煥庸人口曲線保持一致,即人口密度大的區(qū)域,奧運冠軍分布相對較多,反之,人口密度較小的區(qū)域,奧運冠軍分布相對較少。奧運冠軍數量與相應省份的人口規(guī)?;境尸F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總體來看,奧運冠軍數量與人口密度的分布較為一致,奧運冠軍的分布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人口較多的省份能為奧運冠軍的培養(yǎng)提供大量儲備人才,例如人口數量相對較多的北京、廣東等省份,奧運冠軍數量也相應更多。反之,人口相對較少的省份,奧運冠軍數量也相對較少甚至沒有,例如西藏、內蒙古(見圖6)。
圖6 1996—2016我國各省奧運冠軍數量和人口總數
在我國舉國體制的宏觀大背景下,政府的良性引導對體育人才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6]。持續(xù)的政策傾斜和穩(wěn)定的體育事業(yè)經費投入是我國體育事業(yè)可持續(xù)協(xié)調發(fā)展至關重要的條件[27-30]。
從縱向來看,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經費投入自1995年以來,大體呈現平穩(wěn)且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1995—2008年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我國體育事業(yè)投入額不斷增加,增速一度達到34.99%(2008年),尤其是競技運動的經費投入也得到迅猛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一時期我國奧運冠軍數量達到研究期內的峰值,高達74名,位居世界榜首。北京奧運會后,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入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公共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體育事業(yè)投入資金更多流向公共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方向,這一時期相較于北京奧運會出現的奧運冠軍人數有所減少。
宏觀政策的關注和鼓勵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推動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例如,遼寧省積極發(fā)展高校體育產業(yè)、社會體育培訓、開發(fā)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等,在政府的主導下培養(yǎng)了一大批頂尖教練和體育人才,為奧運冠軍培養(yǎng)提供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遼寧省在研究期內奧運冠軍人數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同時也為遼寧省的體育大省地位奠定了基礎。
除以上因素以外,主場優(yōu)勢、觀眾效應以及國際總體競技水平的變化等因素也會對奧運冠軍的時空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
縱觀研究期內,2008年我國奧運冠軍人數達到峰值,除受其他因素影響之外,主場優(yōu)勢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關鍵影響,更加適應本國環(huán)境,熟悉比賽場地,以及本國觀眾響應熱烈等因素都產生了積極作用,從而帶來運動員更為出色的發(fā)揮(見表5)。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全面推進,國際經濟的整體發(fā)展,世界體育競技水平總體得到提升,各國之間的競技體育水平差距逐漸縮小,奧運冠軍數量在各體育大國間整體上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fā)展,各國競技體育成績排序前后變化的發(fā)生將更加頻繁,因此,近些年我國的奧運冠軍數量和獎牌數量排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見圖7)。
表5 1996—2016歷屆奧運會冠軍前五名國家及金牌數量
圖7 我國奧運冠軍時空格局演化的驅動機制
隨著我國體育競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國際奧運舞臺上的活躍度也不斷提升,獲得更多國家榮譽的同時,奧運冠軍的人才培養(yǎng)與人才儲備收到了諸多關注。本研究對以奧運冠軍為代表的我國體育人才的時空分布特征和演化過程進行研究,并分析其背后的驅動因素,可得出以下結論:
(1)從時間上來看,我國奧運冠軍在研究期內整體呈現“倒V型”趨勢。1996—2008年我國奧運冠軍人數快速上升,從18人/次增加至74人/次,并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達到峰值,2008—2016年我國奧運冠軍人數呈現下滑趨勢,從2008年的74人/次減少至2016年的34人/次。(2)從空間上來看,我國奧運冠軍的空間分布差異顯著,總體呈現東多西少、中部和東北三省適中以及南多北少的格局;從變化趨勢來看,我國奧運冠軍分布的省區(qū)呈現出不斷擴張的趨勢,東部地區(qū)奧運冠軍人數呈現出大幅增加后逐漸下降的趨勢,中部地區(qū)奧運冠軍人數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西部地區(qū)奧運冠軍人數則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東北三省奧運冠軍人數表現為緩慢減少后大幅增加。(3)從演變格局來看,我國奧運冠軍輸出地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的趨勢,其中,奧運冠軍高輸出地呈現出穩(wěn)步上升后迅速減少的趨勢,低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增加趨勢,0冠軍輸出地總體呈現先穩(wěn)步下降后增加的趨勢。
(4)影響因素和機制方面,結合當前國際國內背景,我國奧運冠軍的時空分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見圖7):①南北自然環(huán)境條件特征的差異使得奧運冠軍呈現“南多北少”的格局,其中,水上項目和技術型項目奧運冠軍多分布于南方地區(qū),冰雪項目和力量型項目奧運冠軍多分布于北方地區(qū)。②東—中—西—東北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使得奧運冠軍分布呈現出東部多,中部和東北三省適中,西部少的格局。③我國各省區(qū)奧運冠軍的疏密分布大體與胡煥庸人口曲線保持一致,人口基礎好、密度較大的省份能為奧運冠軍的培養(yǎng)提供大量儲備人才,相應奧運冠軍的分布比重也會較大,反之亦然。④一方面,政府投入資金較多的時期,奧運冠軍人數更多;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省區(qū),奧運冠軍人數相對較多。⑤除以上因素以外,主場優(yōu)勢、觀眾效應以及國際競技水平差異弱化等都對我國奧運冠軍的時空分布產生了一定影響。
[1]李紅衛(wèi),張玉超.世界體育強國的競爭格局與我國《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J].體育函授通訊,2002(3):39-40.
[2]陳昆侖,劉小瓊,陳慶玲,等.體育與地理空間的國內研究進展[J].熱帶地理,2016,36(5):736-743.
[3]段文彬,閆穎慧,陳忠祥,等.我國體育文化空間差異及其區(qū)劃研究[J].人文地理,2007,94(2):108-110.
[4]陳昆侖,唐婉珍,李軍,等.中國頂級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2013):動力和機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6,31(2):99-105,406.
[5]陳昆侖,唐婉珍,李軍,等.中國頂級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2013):格局和演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5):377-382,406.
[6]BREDTMANN J,CREDE C J,OTTEN S.Olympic medals:Does the past predict the future?[J].Significance,2016,13(3):22-25.
[7]JAYANTHA K.Winning medals at Olympic games:Socio-economic,demographic,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D].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University of Kelaniya,2013.
[8]VAGENAS G,VLACHOKYRIAKOU E.Olympic medals and demoeconomic factors:Novel predictors,the ex-host effect,the exact role of team size,and the“population-GDP”model revisited[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2,15(2):211-217.
[9]LUI H K,SUEN W.Men,money,and medals: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Olympic Games[J].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8,13(1):1-16.
[10]HOWARD D R,CROMPTON J L Financing Sport[M].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5:2014.
[11]HAGGETT P.The Geography’s Art[M].Oxford:Blackwell,1990:19-20.
[12]MOOSA I A,SMITH L.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s determi?nants of medal winning at the Sydney Olympics:an extreme bounds analysis[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4,43(3):288-301.
[13]張琴,董紅剛,田雨普.清代武狀元分布與我國區(qū)域體育文化差異[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20-122.
[14]吳殿廷,趙江,劉鴿,等.中國杰出體育競技人才成長因素的地理分析——以奧運冠軍為例[J].地理科學,2007(6):779-784.
[15]魯國斌,孫國濤,邱鳳霞.新中國60年優(yōu)秀田徑競技人才成長因素的地理學研究——以全運會田徑比賽冠軍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1):45-49.
[16]蔡曉梅,黃莉蔥.中國女性競技體育人才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歷屆亞運會女性冠軍為例[J].熱帶地理,2012,32(1):79-86.
[17]王耀生.明清時期山東進士地域分布特點及與經濟、區(qū)位、民風的關系[J].中國地方志,2005(9):54-55.
[18]張建強.我國奧運獎牌獲得者的地域性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19]孫國濤.夏季奧運冠軍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5):451-458.
[20]黃瀟瀟,蔣科.我國奧運冠軍分布時空特征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5):46-49.
[21]王雪峰,肖鋒,劉洪磊.結果與動因:中國奧運冠軍的社會流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6):71-77.
[22]李玲蔚.夏季奧運會項目設置演變過程與發(fā)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4-39.
[23]李江林.國民經濟與運動員獲世界冠軍情況的關系研究[J].科技廣場,2012(2):50-251.
[24]吳澄清,樊仲欣.我國奧運項目人才的地域特征及地區(qū)分類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6(3):61-64.
[25]魯國斌.中國奧運冠軍成功因素的地理學研究——以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28(3):33-36.
[26]何國民,沈克印.體育事業(yè)投入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協(xié)整分析[J].體育科學,2012,32(6):19-24.
[27]鮑明曉.“十三五”我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2):1-6.
[28]袁建國,布特,高宇飛,等.建設體育強國的體育產業(yè)指標體系構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3):30-33.
[29]張納新,姜美玲,常朝陽.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歷史特征與發(fā)展趨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2):164-170.
[30]劉亮,劉元元.公平視角下我國體育資源非均衡現狀及“供給側”致因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3):299-305.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ummer Olympic Games Champion in China
NIU Xiaohong1,WAN Rong1,QI Man2,LIU Xiaoqiong3,CHEN Kunlun3
(1.School of P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School of Arts and Communi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3.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Olympic sports level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thlete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n our country'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cultivation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has caused widespread attentio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ummer Olympic champion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16 via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geography angl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summa?rized:(1)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that,the number of summer Olympic champions in China had risen rapidly and then declined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From 1996 to 2008,the number of champions had been rising rapidly,reaching a peak in 2008,then showed a fall trend;(2)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that,there was a higher number of Olympic champions in the east of China,a lower number in the western of China,and a moderate number in the central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Meanwhile,the number of provinces which output Olympic champions showed a decrease after the previous increase.Moreover,the high-output provinces declined sharply after showing a steadily rising trend,the low-output provinces showed a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0-output provinces firstly showed a steady falling trend and then increased.(3)The domin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natural environment,economy level,population found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ies,and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factors,home court advantage,audience effect and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could also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Summer Olympics;Olympic champions;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G 811.21;G 80-32
A
1005-0000(2017)03-196-07
2016-11-25;
2017-03-05;錄用日期:2017-03-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401181);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計劃(項目編號:2015B25)
牛小洪(1968-),男,山西嵐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登山戶外運動教學、訓練、管理等,Email:niuxiaohong0014@126.com;通信作者:陳昆侖(1982-),男,湖北荊門人,副教授,ckl_2001@163.com。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課部,湖北武漢430074;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湖北武漢430074;3.湖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7.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