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知道這間店,得益于身邊一群“吃貨”朋友。在動身去上海以前,紛紛耳提面命:別吝惜時間,一定要去這間店。他們口中的這間店,就是開在召稼樓附近的屋有鮮,據(jù)說是上海最好吃的湯包店,距離市中心大約30多千米。乘地鐵轉(zhuǎn)公交,1個多小時,早上10點左右到了門前。推門入內(nèi),不大的廳堂里,早就坐滿了人。運氣好,剛巧有人吃好結(jié)賬,于是我迫不及待坐在了還溫?zé)岬牡首由稀?p>
不是用面食來做人的生意
正是吃蟹的好季節(jié),輾轉(zhuǎn)到店的目的也是為了那一口濃香的蟹黃湯包。有朋友納悶,不就是把蟹拆開,再做成包子嗎?這還真是小瞧了它。進(jìn)門處就是操作臺,敞亮著讓食客看,四位阿姨兩兩相對,緊趕慢趕地包著包子,臺上的盒子里裝著調(diào)好的各種餡。雖然名字叫蟹黃湯包,但實際上,過程一點都不簡單。
將活蟹洗刷干凈上籠大火蒸熟,放涼后,再由阿姨們仔仔細(xì)細(xì)拆開:蟹粉、蟹黃、蟹膏、蟹蓋、蟹鉗……分門別類放好。要得到蟹黃湯包,那油潤的“黃油”,還需用上好的豬油燒熱后,加入蟹黃小火炒出蟹油。而喝到嘴里那一口鮮美無比的湯,更是講究老火高湯,慢火細(xì)熬,冷卻后成湯凍,與蟹油一起調(diào)入餡料,遇熱才能化作一汪油潤黏稠的湯。
店里的阿姨,既是面點師傅,也要負(fù)責(zé)招待客人。見我們進(jìn)門坐下,一位阿姨放下手里的活走來問:小妹,吃什么?在屋有鮮,招牌蟹系列湯包就有多達(dá)12種選擇,愁死有選擇焦慮癥的人。想著跑了那么遠(yuǎn)的路,點了蟹黃、純蟹蓋2種。湯包都是現(xiàn)包現(xiàn)蒸,需要些時間。于是又追加了蝦籽小餛飩、杏仁豆腐和薄荷翡翠湯。在等待的間隙,好好將小店打量了一番。
說是小店,真不夸張,五六張桌子,加上一張操作臺。每張桌子旁邊都貼著菜單,紅綠兩色為主,清楚明了,其中還夾雜著日文。聯(lián)想起店的招牌:屋有鮮,旁邊用日文寫著:おいしい。聽店主陳麗娜講,屋有鮮就是取自おいしい的諧音,在日文里是好吃、美味的意思。二樓是后廚,食客不得入內(nèi),但又見不到阿姨們一樓二樓的來回奔波。細(xì)細(xì)打量才發(fā)現(xiàn)端倪,原來店里有個小型升降臺,一樓接單后,傳到二樓后廚,湯包蒸好后,就放在升降臺上,穩(wěn)穩(wěn)妥妥降到一樓,再由阿姨取餐后分給各桌食客。
因為正是吃蟹的季節(jié),門前的小桌上擺滿了空蟹殼,很是可觀,目測都是2兩以上的蟹。包子好吃,材料必須新鮮,屋有鮮只選上好鮮貨?!皩幙少u得貴一點,也不砸自己的招牌。”所以,一籠蟹黃湯包,真材實料,貨真價實。
在店里的一面墻的正中,貼著一句話:“屋有鮮”不是用面食來做人的生意,而是追求用人來達(dá)到面食的意境。讀起來有些拗口,但這就是陳麗娜和她的屋有鮮一直在追求的境界,用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制作出足以讓人驚艷和期待的食物。在這間小店里,材料就是面。屋有鮮并不追求極致的皮薄,而是專注小籠湯包本身的口感及筋道的皮質(zhì)。而湯包本身,每一只都永遠(yuǎn)保持32個褶子,規(guī)規(guī)矩矩。
用人來達(dá)到面食的意境
不管有多忙,面生的食客來店里,阿姨都會放下手里的工作,上前講解吃法。檸檬露,是店里自己調(diào)的,用的是進(jìn)口檸檬,水分充足,有足夠的糖分回甜,專門用來解膩。配好的醋汁就有好幾種,用來搭配不同材料的湯包,阿姨一邊講一邊配合著手的動作:小心夾住湯包上沿,移入湯勺,往湯包頂上的小孔里倒入適量的醋汁。吃的時候,用嘴在面皮上開一個小口,細(xì)細(xì)品嘗湯汁,再吃包子里的餡。
說著說著,主角登場,熱氣騰騰的蒸籠里,是一只只“顫動”著的湯包。先選了蟹黃加豬肉糜的口味,蟹本身是很腥的,但面前這一籠,沒有一絲腥味,只有滿鼻的鮮香。用阿姨教的方法,往湯包里倒入適量的醋,再小心翼翼開一個口,大口喝著黏稠的湯汁。蟹黃在豬肉糜里,并不突兀,反倒有種“就應(yīng)該這樣”的口感,除了鮮還有香。一邊吃一邊思忖:蟹黃加豬肉都讓人驚喜了,那純蟹黃豈不是……于是,又跟阿姨追加了一籠純蟹黃。而純蟹蓋湯包,算是屋有鮮的“獨此一家”,只用蟹蓋里的料做湯包。三枚蟹蓋的料,在這里,只能做成一只湯包。吃到嘴里“砰”一下瞬間擊中心臟,滿口是鮮香的汁,想那個味道慢一點消失,又迫不及待地拎起另一只,嘴里只能含含糊糊:好吃。最后,是剛剛好上桌的純蟹黃,封口處堆了些蟹黃,金燦燦的油順著褶子流了出來,仿佛能看到抖動的皮子里,那油潤、熱絡(luò)的黃。阿姨送來湯包的同時,也讓我們吃點檸檬露清口,并且換了一種專門搭配純蟹黃的調(diào)味醋。咬下去的第一口,就有種“明天還要來吃”的興奮。
屋有鮮不大,但餐單上每一樣普普通通的食物都有來頭。比如最簡單的綠豆湯,看上去清清亮亮,喝一口還帶著薄荷味,點綴著白花花的糯米,都是尋常物?;丶也橘Y料才知道這是地道的蘇式綠豆湯的做法。講究的,就是一個湯清水澈,糯米彈牙,薄荷清涼。陳麗娜唯一改變的是不用青紅絲,不喜歡那些色素,而是用上好的蜜餞剪碎了放在湯里增加甜味。說起來簡單,糯米要蒸得恰到好處,還要放進(jìn)冰箱冷藏,才能保持彈性。蜜餞全都要人工細(xì)細(xì)剪碎。而最后那幾滴薄荷油,更是整碗湯的“點睛之筆”。
陳麗娜曾任職上海名店“綠波廊”的點心師,師從上?!氨編筒说谝蝗恕崩畈畼s,被派到過日本交換學(xué)習(xí),做過大阪南翔饅頭店的中方技術(shù)指導(dǎo)?;貒?,她用日式料理的經(jīng)營理念在召稼樓里開了一間名叫“樂添興”的店,靠真材實料做口碑。租期到了,才搬到現(xiàn)在的位置。只是,原來的房東眼紅這紅火的生意,不僅維持經(jīng)營,還將招牌沿用。無奈,陳麗娜只能將鎮(zhèn)口這間新店重新取名,把過去的口碑全部推倒重來。現(xiàn)在,新店的人氣根本不需她再多做解釋,而對湯包品質(zhì)的堅持也堅決不變:“屋有鮮,是不允許湯包外賣的,那些騎著摩托來的人不要想拿走,只能堂吃?!?/p>
第二天一早,我們依舊是空著肚子花了1個多小時又去了屋有鮮,剛剛落座,就有阿姨端著碟子過來,邊放邊笑瞇瞇地說:小妹,你們又來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