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當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傳出虐童新聞后,一些家長表示,他們通過詢問孩子,得到了更多事情經過的信息。但是家長獲得的這些信息準確嗎?方式得當嗎?從保護孩子的角度來說,當孩子有可能是受害者時,家長們應該如何與他們交流,才能避免給孩子造成更多的傷害?
我們采訪了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陳默、北京沙盤游戲心理咨詢師于群,請她們來告訴我們,當侵犯發(fā)生在幼兒身上后,家庭應該做些什么,來盡量減少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兩位專家總的建議是:當侵犯發(fā)生后,家長應該在孩子感到私密的場所,向孩子傳遞出“我來幫助你”的感受。家長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崩潰失常,也不要把孩子當作“可憐人”來對待,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談論此事。家庭成員之間要表現出團結和相互體諒,而不是互相指責。
方式一:和孩子用故事的方式來講述、表演,讓孩子吐露真情。這樣比直接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遭遇要有效得多,也不容易傷害孩子的心理。
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森林里有一個小幼兒園,中午睡午覺的時候,小羊不乖,不愿意睡覺。那我們怎么樣讓它睡覺呢?”這時候孩子往往會脫口而出老師對待他的方式,那些遭受過針扎的孩子,很可能馬上就會回答:“用針扎啊?!?/p>
方式二:父母從孩子的日常表現中去觀察,孩子有沒有受到傷害。比如,是不是突然變得難以入睡?夜里是否容易驚醒?孩子本來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突然老說頭疼、肚子疼,躲避上幼兒園?
家長讓孩子表達時,一定要注重當時的環(huán)境。孩子內心覺得受傷害的時候,需要非常私密的環(huán)境來表達,他可能只希望媽媽在,不希望其他家庭成員知道這件事情。即使是很小的孩子,受到創(chuàng)傷時,內心都可能產生羞恥感,他們會模模糊糊覺得這種事情是見不得人的,是不能讓人知道的。這種時候,家長要充分保護孩子對私密性的要求,不要給孩子造成很多人在圍觀的感覺。幼兒很難直接說出來,這件事情不想讓誰聽到,不想讓誰知曉,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私密性的表達空間。盡量不讓孩子覺得羞恥,他們會誤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事。
家長不要讓孩子反復去描述受侵犯的經過。家長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在讓孩子復述的過程中,不當的反應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另外家長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不輕松,對處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會不利。不要造成一種在家反復審問孩子的局面。家長給孩子傳達的感受是“我來幫助你”,而不是“我來審問你”。
孩子的現實感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在的現實感,一個是外在的現實感。比如電影《美麗人生》,盡管集中營的現實非常殘酷,但是父親盡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受保護的空間,使孩子的內心保持健康活力。一個孩子受到侵犯,雖然父母和其他親人會遭受打擊,感覺到痛苦,但是在孩子面前,家長應該克制自己的情緒,向孩子表達安慰和支持,而不是過多暴露自己的崩潰情緒。因為在幼兒眼里,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完美的形象,幾乎無所不能。如果這個形象都因為眼前的事情摧毀了,家長們痛哭流涕或歇斯底里,孩子會覺得“我遭受的這件事情有多可怕啊”!會強化孩子的負面感受,使得孩子內心遭受更大的打擊。
這種事情發(fā)生后,父母很容易自責。“我為什么給孩子選擇了一個這樣的幼兒園呢?”“他/她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我還硬往里邊送,這不是送孩子去受罪嗎?”“我怎么沒看到孩子身上的傷,怎么沒感覺到他/她的異常呢?”有的家長是自責,有的則是家庭成員互相指責。
對于家長來說,請不要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這個問題,也不要互相指責。如果家庭內部鬧得一團糟,孩子會更加不知所措,在他看來,家庭內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世界都坍塌了。這個時候,家庭內部一定要表現出互相支持、互相體諒和團結的氛圍。通過感受成人遇到打擊和壓力時是怎樣互相支持的,讓孩子從中學習到,挫折和困難是可以克服、可以解決的。
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后,家庭內部之間往往會多次討論這件事情。這個時候請一定避開孩子,當家長向其他人傾訴的時候,也要避開孩子。家長可以晚上陪孩子睡覺,在入睡前幫孩子按摩,來舒緩孩子的情緒。家里人也不要拿出一副特別同情孩子的面孔來對待他們,這樣孩子會感覺不舒服,會覺得所有人給自己打上了“受害者”標簽。
家長永遠是幫助孩子最重要的人,但是家長們在心理治療上并不專業(yè),所以家長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老師,來指導自己幫助孩子盡量消除傷口,不要積成老傷。
每個人對傷害的敏感度不一樣,有的父母自己內心很強大,遇到孩子被侵犯的事情也能比較理性地處理。有的父母可能自己小時候也有過類似創(chuàng)傷,當時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一旦自己的孩子受到侵犯,他們的反應就會顯得特別激烈、特別痛苦。這樣的家長會變得易怒、寢食不安,有些會非常崩潰。這時候建議家長們去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因人而異,每個人對創(chuàng)傷的反應不一樣。家長要觀察孩子的情緒怎樣,能否正常游戲、玩耍。情緒問題是一個孩子內心狀態(tài)很重要的指標,情緒平穩(wěn)愉悅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易發(fā)脾氣、與小朋友總是發(fā)生爭執(zhí),家長需要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問題沒有處理好?,F在就去尋求專業(yè)的幫助,有可能被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