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劍
摘 要:學校要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要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而在學校管理中,有效性和倫理性是體現(xiàn)學校管理的兩個價值維度,學校若想完善管理制度,就必須在管理的有效性和倫理性之間找到平衡支點。本文從學校管理的倫理性的內涵出發(fā),進一步分析倫理性在學校管理實踐中的意義和必要性。
關鍵詞:學校管理;有效性;倫理性;價值維度
學校管理,指的是學校的管理者通過一定的規(guī)則和制度,采用一種相對不定期手段和措施對教師和學生以及員工進行帶領,并且能夠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來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工作,最終實現(xiàn)學校工作目標的一種組織活動。在所有的社會管理中,學校管理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管理領域,它可以分成兩方面的管理,即行政人員對普通教職員工的管理和教職員工對學生的管理。
一、 學校在管理上的有效性和倫理性相對失衡
學校管理具有有效性和倫理性兩大特征,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擁有一個正確的管理手段是實現(xiàn)有效性的保證,所以,有效性是學校管理的價值維度。同時,對學校管理來說,倫理性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學校管理中的另一個價值維度。但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這種倫理性常常會被管理者所忽略掉。管理者在學校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效率和利益,為確保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往往只看得到管理的有效性,并直接將管理的倫理性歸結在有效性之中。
但在真正的學校管理活動中,管理者只一味地注重管理的有效性而忽略管理的倫理性,便會出現(xiàn)許多的管理弊端。比如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行為會更為直接地表現(xiàn)出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在課堂上面對老師時會表現(xiàn)得較為安靜乖巧,在課堂下則會變得十分活躍,這是孩子最單純的一種天性。他們會把所有的討厭和喜歡都表現(xiàn)出來,學校管理者若是只注重管理的有效性,而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則是將管理的倫理性拋棄了,這樣既不利于學校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最終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學校管理中,有效性與倫理性并不等同。但這也并不是說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倫理性就是一種悖論,學校管理者在更注重有效性的時候可能會忽略管理的倫理性,若是反過來學校更加注重管理的倫理性,也并不是就要求學校要放棄管理的有效性,任何一個企業(yè)或是組織要長期發(fā)展和穩(wěn)定,就一定會追求效率和利益,學校也不例外。之所以要強調學校對管理倫理性的重視,是要求學校對過去管理中過度偏向于有效性的一種糾正。在追求管理有效性的同時不忘重視管理的倫理性,做到有效性和倫理性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發(fā)展,逐漸找到兩個價值維度的平衡支點,最終讓這兩個價值維度既能獨立發(fā)展又能互相融合、互相促進,更加有利于學校管理的發(fā)展和完善。
在以有效性和倫理性進行學校的管理實踐中,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形,對于學校的管理,既是有效的又是有倫理性的;第二種情形,學校管理是倫理性的,但卻是無效的;第三種情形是學校的管理既是無效的又是非倫理性的;第四種則是學校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卻是非倫理性的。這是在兩種價值維度上的一種概率性事件,在所有的情況中,只有既包含有效性又有倫理性的情況是最為科學和合理的,其他的時候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倫理性都不合理。所以,學校在面對管理的有效性和倫理性沖突時,應該更注重管理的倫理性。
二、 學校管理倫理性的內涵
學校管理的倫理性就是學校對管理的目標要有教育性。學校管理者對學校的管理必須要做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本質就是教書育人,所以學校的教育必須是以人為本,將育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學校的所有管理活動必須都得圍繞著育人這個目標而展開。比如在初中學校管理中,學校管理者重視管理的倫理性就是重視學校管理的正當性,這種正當性便要求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績,還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要在課上和課下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因人而異的教育教學,即所謂的因材施教,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促進個人的發(fā)展。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應在注重倫理性的基礎上重視起學校管理的公平性,與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不同,現(xiàn)代教育一直倡導學生與教師的平等地位,教師應正確定位自己在學生面前的角色,除了教師之外更是朋友,應將自己放在與學生的同等的高度上進行教育教學。
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會形成各種的倫理關系。這種倫理關系能夠體現(xiàn)出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所以學校管理倫理性的內涵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教育性。對于學校來說,所有的管理都是以教育為目標進行的,教育性是學校管理倫理性的核心內容;第二,正當性。這里的正當性是指學校教育手段的正當性,它是學校管理倫理性的外在表現(xiàn),正當性是對處理外在事物進行肯定或是贊同的一種價值評價。學校在進行管理時不僅要對學校管理目標的倫理性進行管理,也要保障學校管理目標倫理性的實現(xiàn),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和育人;第三,公正性。公正性是指學校管理倫理性中內部關系的公正性,這是學校在處理內部關系時所必須堅持的原則。
三、 學校管理倫理性的實踐要求
所謂倫理,就是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處理,以及處理這些關系的相關規(guī)則,之中蘊含著較為深刻的育人道理,從哲學的角度上講屬于道德范疇,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標準。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對管理的倫理性也有所要求,雖然學校十分注重管理的有效性,即管理的結果,但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所以更要注重管理的過程,這就是學校管理的倫理性的體現(xiàn)。
(一) 學校管理的理論性應有一定的價值追求
學校是人文環(huán)境的集中體現(xiàn),是最為體現(xiàn)民主公平的地方,所以在進行管理時必須要有一定的價值追求,這個價值追求便是以人為本和民主管理。這種價值追求尊重每一位學生和教師的尊嚴,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地位等級之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地位完全平等。同理,每一位教師在學校中都是真正的主人,無好壞之分。在學校的內部管理中,學校進行決策時,會選用民主的方式進行決策,學校的每位教職員工都有權利參加,并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獻計獻策,學校會在決策的過程中充分聽取大家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再進行篩選,并形成最終的決策。學校在管理決策的過程中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形成合力,能夠更好地建設校園和完善學校管理的倫理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