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摘 要:“雜合”主要指不同語言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交融這一過程以及該過程所產(chǎn)生的某種具有多種語言文化特點(diǎn)但又獨(dú)具特色的混合體。只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就勢(shì)必會(huì)產(chǎn)生“雜合”。賽珍珠所翻譯的《水滸傳》就是“雜合”翻譯理論的一個(gè)很好的實(shí)現(xiàn),通過對(duì)其章回題目的翻譯策略研究,得出其翻譯策略,使其能很好的為日后翻譯工作服務(wù)。
關(guān)鍵詞:賽珍珠;翻譯策略;章回題目;“雜合”
一、 引言
賽珍珠是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端疂G傳》可謂是賽珍珠的至愛:“舊小說她看得很多,最為她所推崇的是《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mèng)》這三部,尤以《水滸傳》一書,被她列為世界不朽的最偉大作品之一”。(伯雨,1934;參見郭英劍,1999:63)。賽珍珠之所以選定《水滸傳》來翻譯,既有藝術(shù)上的考慮,也有“政治上”的因素。然而,她翻譯的《水滸傳》,國內(nèi)歷來是貶多于褒。實(shí)際上,國內(nèi)對(duì)賽珍珠翻譯的《水滸傳》譯本所進(jìn)行的研究還不太多,而從后殖民翻譯理論尤其是“雜合”理論的角度來研究賽氏翻譯者更是少見。本文就是這方面的一個(gè)嘗試。
二、 “雜合”理論概要
“雜合”一詞來自現(xiàn)代生物學(xué),指不同種、屬的動(dòng)植物間的雜交行為及其結(jié)果。由于當(dāng)今世界上各學(xué)科之間的不斷“雜合”,該術(shù)語也被移植到了人文社科領(lǐng)域,用在了文學(xué)批評(píng)的后殖民理論中。在文學(xué)批評(píng)這個(gè)特定語境里,“雜合”主要指不同語言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交融這一過程以及該過程所產(chǎn)生的某種具有多種語言文化特點(diǎn)但又獨(dú)具特色的混合體?!端疂G傳》譯本其實(shí)是一個(gè)雜合文本,譯者盡量想將原文完整地展現(xiàn)給目標(biāo)讀者,但她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diǎn),因?yàn)榉g不但是對(duì)文字的處理而且也需要對(duì)文化的處理。對(duì)于文化,就連賽珍珠自己也認(rèn)為“它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混合物”。(彼得·康,1998:346)。這一看法,與后殖民翻譯理論中的“雜合”觀如出一轍。因此,雜合理論是研究《水滸傳》譯本的非常重要的理論。
三、 章回題目的翻譯
在翻譯章回題目時(shí),作者用了多種翻譯理論與技巧。這都體現(xiàn)了雜合理論的思想。首先對(duì)于人物頭銜來說,譯者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以前五回的章回題目為例:
【例1】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Chang, The Heavenly King, Chief of the Taoists, beseeches the Gods to drive away the evil flux. The Commander Hung, in heedlessness, frees the spirits
【例2】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Wang The Chief Instructor goes secretly to Yien An Fu. The Nine Dragoned makes mighty turmoil at the village of the shih Family
在上述例子中“天師”“ 教頭”等人物頭銜都是漢語獨(dú)有的,因此譯者采用歸化的翻譯方法,用“Chief of the Taoists”“The Chief Instructor”這些西方的頭銜來翻譯,這能夠使目標(biāo)讀者一下子明白這些人物的身份,使英語讀者對(duì)文本的形式與內(nèi)容,既感熟悉,又感陌生,這也是賽氏譯本“雜合”特征的一個(gè)體現(xiàn)。
其次,譯者在翻譯章回題目時(shí)整體主要采取了異化翻譯方法,比如第二回中,地名“延安府”就直接翻譯為“Yien An Fu”。但有些地名又不完全是直譯過去的,而是異化歸化相結(jié)合翻譯的,這是“雜合”特征在章回題目翻譯中的又一體現(xiàn)的。
【例1】 武松威鎮(zhèn)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Wu Sungs power shakes The Encampment Of Peace. Shih En justly takes back The Happy Wood Wine Shop
【例2】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fēng)寨
Sung Chiang goes by night to see the lantern mountain. Hua Yung makes a mighty disturbance in the camp of Clear Winds
【例3】 張都監(jiān)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Blood spatters the Hall Of The Mandarin Ducks. Wu Sung walks by night on Centipede Hill
【例4】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
Shih En goes thrice to the gaol of deaths. Wu Sung creates a vast turmoil at The Pool Of The Flying Cloud
【例5】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The Tattooed Priest, and how he pulled up the weeping willow. The Leopard Headed unwittingly enters The Hall Of White Tigers
【例6】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The Nine Dragoned Shih Chin turns robber in the forest of red pines. Lu Chi Shen burns The Temple To The Mountain God
在上述例子的英譯地名中,雖然譯者看似是使用異化法,其實(shí)不然,這些地名中仍舊包括歸化法。比如,“the Hall Of The Mandarin Ducks”這一地名中,“The Mandarin Ducks”雖然是直譯但“Hall”就是用歸化法了?!癏all”在英文中是“大廳”“禮堂 ”的意思而并非原文中的“樓”之譯。當(dāng)然“The Happy Wood Wine Shop”,“the camp of Clear Winds”,“The Pool Of The Flying Cloud”,“The Hall Of White Tigers”,“The Temple To The Mountain God”這些地名也是異曲同工的。endprint
再次,賽珍珠《水滸傳》譯本章回題目的翻譯還運(yùn)用了增譯法。增譯法是指根據(jù)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習(xí)慣和表達(dá)方式,在翻譯時(shí)增添一些詞、短句或句子,以便更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原文所包含的意義。
【例1】 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Chang, The Heavenly King, Chief of the Taoists, beseeches the Gods to drive away the evil flux. The Commander Hung, in heedlessness, frees the spirits
在例1中,譯者增加了“Chief of the Taoists”,這是譯者對(duì)“張?zhí)鞄煛鄙矸莸难a(bǔ)充說明,幫助讀者明白張?zhí)鞄煹降资呛卧S人。
【例2】 吳學(xué)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yīng)七星聚義
Wu Yung exhorts the three Juan brothers to join the robber band. Kung Sun Sheng fulfills the prophecy of the seven stars
在上述例子中,譯者添加了“brothers”,使意思更加完整,目標(biāo)讀者也能很快地了解到所指的主語是誰??傊?,通過增譯,一是能保證譯文語法結(jié)構(gòu)的完整,二是能保證譯文意思的明確。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來看,賽珍珠在翻譯《水滸傳》章回題目時(shí)主要是運(yùn)用了異化翻譯策略。但也運(yùn)用到了歸化、轉(zhuǎn)換法等其他的翻譯策略,所以從整體上來看章回題目的翻譯體現(xiàn)了“雜合”理論?!半s合”翻譯理論對(duì)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更好地弘揚(yáng)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而此譯本正是“雜合”翻譯理論的一個(gè)很好的實(shí)現(xiàn)。王逢振曾經(jīng)說過,《水滸傳》的翻譯,“西方人還是認(rèn)為賽珍珠翻得好。比我們國家出版的英譯本好一點(diǎn),或者至少說影響要大一點(diǎn),好讀點(diǎn)?!保▌?,1992:420)。
參考文獻(xiàn):
[1]伯雨.勃克夫人;郭英劍(編).賽珍珠評(píng)論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2]彼得·康.賽珍珠傳;劉海平、張玉蘭等(譯)[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劉龍.賽珍珠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