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57-01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體現人文關懷的美麗藝術。小學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構建靈活有效的語文課堂,讓有效教學體現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果主要是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有效的課堂對話和有效的拓展訓練來實現的。
一、預約課堂的精彩——有效預習
預習是學習本身的需要,課前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古人所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要想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高效,教師備課時就有必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設計預習任務,精心布置預習作業(yè),為進行課堂教學作好鋪墊。
預習作業(yè)的設計要注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般有口頭作業(yè)和書面作業(yè)兩種類型。
口頭作業(yè)包括:課題解讀(課題是文章的眼睛,許多文章的題目值得學生揣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背誦課文(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背誦下來);復述課文(讓學生嘗試復述全文或片段)。
書面作業(yè)包括:生字新詞(借助拼音或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拈詞嚼句(讓學生對關鍵詞句進行推敲、咀嚼);質疑問難(老師圍繞文本提出問題,學生尋求答案);記錄心得(把自己讀書時的心得以批注的形式寫下來);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去收集)。
預習作業(yè)不能千篇一律,教師要依課型特點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抓住重點,靈活地設計出具有啟發(fā)性的預習作業(yè)。
教師布置學生預習,有效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思考文字背后的智慧,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高效精彩做好了預熱。
二、師生智慧的共鳴——有效對話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樣的對話是有效對話呢?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有許多學生面對老師的問題無動于衷,或一臉茫然。這就要求老師要注意營造和諧、自然、融洽的教學氛圍,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有層次的讓對話漸入佳境,讓學生在一種零距離的 活躍的心理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與老師、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如何達到有效對話的佳境呢?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準目標 確定話題
有效對話,首先要找準對話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往往要通過話題來實現。這就要找準充滿趣味的貼切的話題。
比如,我在教學《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如果你是孫悟空,遇到這樣一個不明是非的師父,你會怎么做?”問題一提出,學生便能一個個充滿興趣地參與到對話中來。而同樣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師徒四人中哪一個最聰明?”這樣的問題,就沒有“你最喜歡師徒四人中的哪一個,為什么?”更能激起師生對話的積極性。
2、設對話的有利氛圍 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能敏銳地捕捉到學生對話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3、合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進行有效對話,需善用各種策略以使教學高效精彩。于永正老師說:導入是一門藝術。我在教學《諾貝爾》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預習已能初步感知諾貝爾鍥而不舍的精神,但對他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了解的少之又少。于是我作了這樣的導入:“諾貝爾的一生有過許多發(fā)明,他獲得的專利就有225種。在這些專利中,他突出的發(fā)明就是炸藥,有關炸藥的專利就有129種。他為什么能在炸藥方面有這么多的成就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他是如何發(fā)明炸藥的。”學生們聽了這樣的導入,充滿驚訝。一場有效的對話開始了。
作為語文教師,靈活運用朗讀、品悟、辯論以及追問、補充等多種手段和策略,使課堂對話充滿活力和睿智,課堂教學便能夠生動而活潑。
三 、放大文本的疆域——有效拓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地挖掘、利用和開發(fā)各種課程資源,擴充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將語文課堂進行有效的拓展,已經為廣大的教師所認可。什么是課堂教學拓展呢?引用網上一位老師的話來說就是“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構建?!?/p>
那么,語文課堂的有效拓展要注意什么呢?又應該如何拓展呢?
有效拓展不能蜻蜓點水,也不能過于牽強繁冗,更要避免把教學拓展變成老師的一場作秀,以致不能達到教學目標或者游離了教學目標。有效拓展要立足文本,由此及彼,注重積累,和教學目標密切融合。
比如,在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找來王維的《渭城曲》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適的《別董大》等抒寫離別的同類主題的詩歌,讓學生對比閱讀,理解同樣是離別,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道理,開闊學生閱讀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理解和寫作的能力。
又如,在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有關描寫荷花的語句后,回想自己看過的各色各樣的荷花,畫一幅荷花圖。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所畫的荷花并寫下來。背誦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來體會有“荷花”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同”的不勝美景。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要注重以上三個方面的有效性,還要根據文本需要,注重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作業(yè)的布置以及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作者認為,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理想的語文課堂,是經驗的共享、視覺的融合與心靈的感召,是師生的共同成長。我們如能在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中達成師生之間心靈的交匯、智慧的交融,定能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如花般綻放。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每一節(jié)課都有豐碩的收獲,都是師生人生的美好記憶,都是一次充滿人性光輝的精神旅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