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含榮
【摘 要】初中正是學生樹立良好正確三觀的最佳時期,因此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新課程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于擁有優(yōu)異的成績,更需要的是全面型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整體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比學歷更加重要?;诖?,本文將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該怎樣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心里去,做一名道德素養(yǎng)高并且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39
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特殊的階段,因為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等都是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要趁著學生的可塑性還在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各種各樣并且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來增強他們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讓這些外在附加上去的思想意識真正內化為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念。接下來,本文就給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道德與法治中的情感教學法
眾所周知,情感教育對于初中生來說非常有效,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減輕學習上的壓力和負擔。特別是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樣有些乏味的課程,若是教師能夠在教給學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添加上情感的色彩,就會更容易讓學生聽進心里。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還不算高,所以通常的案例分析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產(chǎn)生厭倦的惡性情緒。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我首要提倡的便是情感教學法,通過情感教育來使學生將佶屈聱牙的知識不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內涵和思想,樹立正確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熟知法律法規(guī)。
第一,教師要采取活潑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及時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不像語數(shù)外,學生對這門學科并不會特別上心,再加上其本身的枯燥乏味性,學生就更加不感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及時讓學生將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內化,運用到生活中去會增添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具有親近感。
第二,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通過情感溝通來糾正引導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非常抽象并且學生不好理解,若是教師一味地強求學生只對知識進行背誦,效果反而不好,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進而厭惡這門學科,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教學方式豈不是背離了原本的教學理念,還達不到教學的效果。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方法。教師本身就要起好帶頭作用,帶給學生和藹可親的朋友之感,而不是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在與學生交流、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時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生都是以教師為榜樣的,所以教師若是在教學中就體現(xiàn)出道德與法治的精髓思想,那學生自然就會跟著學習跟著做,意識到其中的利與弊。反之,教師若是自身就思想道德不端正,法治意識薄弱,那他教出來的學生也不會重視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所以說教師的為人形象非常的重要,需要多加注意,嚴于律己。
在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后,教師再通過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來糾正引導學生。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舉出實例或者是讓學生觀看各式各樣的視頻音頻來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讓學生通過激發(fā)出的真情實感來體會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的情感會在學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起死記硬背知識點,這樣的方式更能被學生所接受,與此同時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尤其在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今天,學生的道德情操比學歷資本更加重要,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成為不僅能力優(yōu)秀并且思想價值觀念成熟正確,有法律意識的社會好青年。
二、道德、法治齊頭并進,相得益彰
顯然,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分為道德和法治兩個方面的學習。一方面,道德思想價值觀的教育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素養(yǎng),能夠在生活中自覺起到帶頭作用,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和思想意識;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和教學,讓初中生能夠盡早的具備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培養(yǎng)好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的維護法律,并知法守法。這樣的教學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因不懂法律而造成事故的悲劇發(fā)生幾率。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十分必要且重要。
首先,在道德方面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初中生銘記道德基準,鍛煉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意識,犯錯后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積極改正。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引導他們對美好的事物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我的情緒,不斷去追求;而那些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也要適當展示給學生們,讓他們感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和黑暗,并且能夠從中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以此來激勵他們培養(yǎng)道德情操。在書面教育之后,教師還應當時常組織一些與道德意識相關聯(lián)的活動,例如讓學生表演情景劇,舉辦小報大賽或者進行道德評比等活動。這樣有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而在法律法規(guī)的教學方面,教師要注重法律知識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一定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最基本的法律意識,能夠清楚的分辨什么是違法的,什么是合法的。而傳播法律知識的最好方法便是組織學生聽有關方面的講座,觀看典型事例的視頻和案件。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性,帶給他們心靈和思想上的沖擊,這樣才能印象深刻。當然,法治意識的宣傳和培養(yǎng)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因素來教育學生,在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陳大文.課程整合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發(fā)展——“05方案”實施以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建設回眸[J].思想理論教育,2010(11):48-53.
[2]趙興宏,張玉麟.高等學校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銜接的若干思考[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174-177.
[3]何玉芳,張艷紅.“基礎”課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的“融合”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