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賀(長春市圖書館 吉林 長春 130021)
●郭文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長春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 吉林 長春 130022)
●李 悅(天津市河西區(qū)瑞斯特雙語幼兒園 天津 300222)
番荔枝病蟲害的危害與防治方法
●劉佳賀(長春市圖書館 吉林 長春 130021)
●郭文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長春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 吉林 長春 130022)
●李 悅(天津市河西區(qū)瑞斯特雙語幼兒園 天津 300222)
1.1.1 為害狀 被害部位初期由果蒂處黑變后,再向果實內(nèi)部擴展,橫切果實可見果肉組織中心部受害呈深褐色至黑色,枯干,再逐漸向外環(huán)四周進展,使其呈淺褐色,至后期擴展到果皮鱗上,使整個果實黑化、枯死。
1.1.2 防治 燒毀病果,減少感染源;梅雨和雨季來臨前,除適當修剪枝葉外,勿施過量氮肥,且于修剪后用40%的特克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全園消毒;花后幼果前期,施藥1次。幼果至中果期為本病發(fā)生猖獗期,因此,這段時間若發(fā)現(xiàn)幼果被害,初期或每株樹有1~2個果實被害時,及時用40%的特克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全園噴灑,以杜絕病害蔓延。
1.2.1 為害狀 受害植株根部可見黑色菌絲,樹干基部的樹皮下出現(xiàn)乳白色菌絲,在濕冷條件下出現(xiàn)鮮紅的菌絲。
1.2.2 防治 根腐病是華南番荔枝生產(chǎn)發(fā)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藥物防治不易奏效。許能琨、鄧次珍等(1996年)在《發(fā)展番荔枝果樹種植業(yè)的幾個關(guān)鍵技術(shù)問題》中提及近幾年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致力于抗病砧木的研究,已初獲成功。
1.3.1 為害狀 發(fā)病初期,葉片正、背面的表皮內(nèi)葉肉組織黑變,并形成黑色小點,于后期形成較大的黑斑,嚴重時整株葉片黃化、枯干及脫落。
1.3.2 防治 于修剪時,將病葉燒毀或埋入土中,減少傳染源;修剪后以殺菌劑全園噴施,保護修剪后的傷口及殺滅病葉上殘存的病原菌;生育期間用50%的苯菌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70%的丙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將藥液噴于葉片正反面;保持果園通風,剪除徒長枝、不結(jié)果枝和過密的枝葉,降低果樹間微濕度,避免為果樹發(fā)病創(chuàng)造條件。
1.4.1 為害狀 易發(fā)生于果樹的根頸部,初期地上部的葉片微卷曲、萎凋,向下反垂,并由老葉開始黃化褐變、落光,果實也無法成熟。
1.4.2 防治 剪下的枝葉嚴禁放在果樹的根頸部,使該處通風,減少病原菌感染發(fā)??;發(fā)病初期將根頸部附近的壤土扒開進行日光曝曬,并以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或噴于病株方圓直徑1m附近的土壤內(nèi),以防止病原菌蔓延。
1.5.1 為害狀 發(fā)病初期,在背光、陰濕面的樹干上,局部生有紅色的菌絲薄膜,并沿著樹干向上、向下及左右四周蔓延。葉片似脫水狀,葉緣向主脈內(nèi)卷曲。若遇氣候干燥,病斑處有縱向龜裂,至后期整株樹干被菌絲包圍,葉片脫落呈干枯狀。
1.5.2 防治 夏、秋季來臨時,修剪枝葉及徒長枝,使果園通風;樹齡較大的樹干局部被害,及時切除患部,并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涂于患部。若病原菌已蔓延到整株樹干或枝條時,必須切除燒毀;夏季修剪后,若發(fā)現(xiàn)初期癥狀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灑1次。
另外,還有炭疽病、枝果病、酸腐病、白絹病、疫病等,可根據(jù)病害的發(fā)生情況運用相應(yīng)藥劑進行防治。
荔枝木蠹蛾和相思擬木蠹蛾皆為鱗翅目木蠹蛾科害蟲。
2.1.1 為害狀 幼蟲鉆蛀枝干成坑道,食害枝干韌皮部,在樹干外部以蟲絲綴連蟲糞與枝干皮屑形成1條隧道;幼蟲白天藏匿坑道中,夜間沿隧道外出啃食樹皮;為害嚴重時,可導致幼樹死亡。
2.1.2 防治 在幼蟲盛孵期即5~6月上旬,噴施1~2次90%的晶體敵百蟲500倍液或20%的天牛靈乳油250倍液進行防治;對已經(jīng)蛀入樹干的幼蟲,用棉花蘸80%的敵敵畏乳油100倍液堵塞坑道將其殺死。
斑螟為鱗翅目螟蛾科害蟲。
2.2.1 為害狀 于 6~8月份及 11~12月份為害嚴重。幼蟲蛀食果實,被害果實初期呈局部黑化、干枯,輕者果實畸形、變黑,重者受害部位擴大至整個果實,使果實由黑變干枯、僵化,但仍留在果樹上。
2.2.2 防治 每年6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于斑螟卵孵化盛期,幼蟲未蛀果前即落花后,幼果果徑2cm左右時噴藥,每隔10天噴施1次,連噴3次。藥劑有2.5%的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50%的殺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的毒殺死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8~12月份,若遇斑螟為害,可用20%的氰戍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90%的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等全園噴施。此蟲為臺灣新記錄種。
柑橘小實蠅為雙翅目實蠅科害蟲。
2.3.1 為害狀 成蟲產(chǎn)卵于寄主果實內(nèi),幼蟲孵化后即為害果實。被害果實未成熟先變黃,造成落果、爛果,對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影響極大。
2.3.2 防治 在成蟲發(fā)生期用90%的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5%的喹啉硫乳油500倍液噴施樹冠和樹冠下表土,保護果實,殺死羽化出土的成蟲,抑制成蟲產(chǎn)卵。另外,還可懸掛有毒的甲基丁香酚誘捕籠,引誘并毒殺成蟲。此蟲見于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和臺灣等地。
星天牛為鞘翅目天牛科害蟲。
2.4.1 為害狀 幼蟲蛀害樹干、主枝,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輸導,使植株成株發(fā)黃,部分葉片脫落,樹勢衰弱,嚴重時,整株死亡。
2.4.2 防治 于6~7月份幼蟲盛孵期,在樹干上噴施25%的天牛靈乳液250倍液或25%的喹硫磷乳油500倍液防治。
銅綠金龜子為鞘翅目金龜子科害蟲。
2.5.1 為害狀 對新梢、葉片和花穗造成嚴重危害。成蟲白天集于果園及其周圍雜草叢中,晚上大量取食葉片、嫩梢。
2.5.2 防治 用90%的晶體敵百蟲600倍液,或20%的氯化甲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噴施樹冠防治。
紅帶網(wǎng)斑薊馬為纓翅目薊馬科害蟲。
2.6.1 為害狀 成蟲、若蟲在葉片和嫩梢上刺吸汁液。被害葉面上有產(chǎn)卵點的葉片表面隆起,上蓋有黑褐色膠質(zhì)模塊和黃褐色粉粒狀物,使葉片黃化干枯,造成落葉;新梢受害時,新葉卷曲,變褐焦枯,影響樹勢。
2.6.2 防治 夏、秋新梢抽出后,蟲口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噴施2.5%的菜喜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1.8%的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20%的康復(fù)多可溶劑2000倍液。重點噴施嫩梢、幼葉和幼果等幼嫩組織。
堆蠟粉蚧為同翅目介殼蟲屬害蟲。
2.7.1 為害狀 成蟲、若蟲為害嫩梢和果實,幼果被害后發(fā)育緩慢,甚至枯萎、落果;若果實發(fā)育中后期受到侵害,則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和品質(zhì)。
2.7.2 防治 春、秋季在新梢期及幼果期用40%的速撲殺600~800倍液、40%的殺撲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0%的水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
柑橘紅蜘蛛為蜱螨目葉螨科害蟲。
2.8.1 為害狀 成蟲、若蟲刺吸葉片、嫩梢和果實表面液汁,導致葉片發(fā)黃,造成落葉、落果。
2.8.2 防治 在柑橘紅蜘蛛的成螨、若螨、幼螨和卵并存時,使用對各蟲態(tài)有效的殺螨劑,如73%的克螨特乳油、20%的苯雙得(噠螨靈)可濕性粉劑或34%德輝豐克螨乳油、34%的螨統(tǒng)殺乳油等噴霧防治,可選擇其中之一,輪換使用。也可用水胺磷硫和石硫合劑兩種農(nóng)藥配制成混合藥液防治。
蛀果蟲(針蜂、黃蒼蠅、果蛆)為雙翅目實蠅科害蟲。
2.9.1 為害狀 成蟲產(chǎn)卵于果皮下,幼蟲群集于果內(nèi)蛀食果肉,造成果實腐爛、干癟收縮。
2.9.2 防治 用90%的敵百蟲、45%的馬拉硫磷,或48%的樂斯本等800~1 000倍稀釋液噴施樹冠,每隔6~7天噴施1次,連噴2~3次。噴施時間選在10時前,或16時以后為宜。若在每15kg藥液中加100g紅糖后再稀釋5倍,加熱至有香氣溢出時再噴施則效果更佳。
另外,還有蚜蟲、吹棉蚧等,可根據(jù)發(fā)生情況運用相應(yīng)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