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史記〉選讀》教學札記

2017-12-15 20:35沈中堯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小傳李將軍太史公

沈中堯

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過后,高中語文的教學即全面轉(zhuǎn)入選修。面對蘇教版近20本選修教材,《〈史記〉選讀》當仁不讓地成為選修教學的首選,其意義各有各的解讀,道理也各有各的說法。大家普遍認同的有兩點:一是作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無論是語言文字的傳授,還是文學表達的傳承,作選修教學之用毋容置疑;二是按“閱讀淺易古代詩文”的標準以及語文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導向,為考而選也無可厚非。

作為高中語文課程中的第一本選修教材,理當為整個選修課程開個好頭,因此,仔細研讀《〈史記〉選讀》,做到心中有數(shù)就顯得十分重要?!丁词酚洝颠x讀》按八個專題編排,其中,除最后兩個專題為《史記》的影響及研究,其余六個專題共節(jié)選了19篇(18選文+1存目)。由于這一選修的教學只有10周左右的時間,其間還要穿插少量其它選修內(nèi)容的教學,最終確定《〈史記〉選讀》“講穩(wěn)定、講延續(xù)、講效應”的選文教學基本思路。

講穩(wěn)定,就是與前面五個必修模塊的教學,在要求、標準等方面不宜有明顯的不同;講延續(xù),就是在選文方面要盡量體現(xiàn)與前面五個必修模塊教學內(nèi)容的對應;講效應,就是根據(jù)高中生文言文閱讀的標準和要求有的放矢地教學相關(guān)的知識和內(nèi)容。

基于此,我計劃先按如下篇目進行《〈史記〉選讀》選修課的教學:

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傳》與《報任安書》(必修五,現(xiàn)存目),《李將軍列傳》《淮陰侯列傳》自讀備選;

②《高祖本紀》《項羽本紀》對應《鴻門宴》(必修三);

③《滑稽列傳》《刺客列傳》與《廉頗相如列傳》(必修三,復選),《魏公子列傳》自讀備選;

④《孔子世家》對應《季氏將伐顓臾》(必修四)

同時,根據(jù)《〈史記〉選讀》中的“積累與運用”皆放在每一個專題之后的編排方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我打算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整合式教學,讓文本意義的解讀與文言知識的把握真正做到同步前行。

至于《〈史記〉選讀》教學的總目的,現(xiàn)成的說法是:通過《史記》的解讀,使學生增強繼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性與責任感,領(lǐng)悟古代文化的思想與藝術(shù)魅力,了解《史記》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藝術(shù)成就,理解《史記》對我國史學和文學的深遠影響,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養(yǎng)成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學習慣。

在仔細閱讀了以上備選的教學篇目以及六個專題后的“積累與運用”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接下來的教學就特別注意:一是對節(jié)選的文本以及相關(guān)的注釋反復審讀,堅持立足全文講授課文;二是對不當不妥不對之處啟發(fā)或引導學生一道來加以辨正。

高中語文的選修教學,我認為應當充分關(guān)注“三性合一”的準則,即:要將陶冶性、研究性和趣味性融會貫通于選修教學的內(nèi)容選擇、方法調(diào)用、過程安排之中。

一、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史記〉選讀》的教學,當從《太史公自序》入手,可《太史公自序》牽扯到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要讓學生不至于一入手就開始畏懼讀《史記》或者對《〈史記〉選讀》提不起興趣,我想還是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為起點——從他們曾經(jīng)讀過的有關(guān)《史記》的方方面面入手,特別是可以抓住前不久剛剛結(jié)束的必修五的學習內(nèi)容,其中的《報任安書》就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

那么,如何將《太史公自序》與《報任安書》掛上鉤呢?

先讓學生好好地回顧一下司馬遷在給任安的信中圍繞“生與死”所做的種種闡述,大家很自然地就將他(司馬遷)與它(《史記》)聯(lián)系了起來。此時,就可以讓大家一起來解讀《〈史記〉選讀》第一專題之名——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問:何謂“倜儻非常之人”?“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司馬遷所言“倜儻非常之人”實指哪些人?

預備的幻燈片之一(如圖):

從《報任安書》到《太史公自序》,可知司馬遷對他的《史記》傾入了何等的情感,又作出了多大的犧牲。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呢?難道只是一本書的問題嗎?還是先對《太史公自序》做一個大致的了解吧。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后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也確實是七十列傳的最后一篇,為《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蹲孕颉访魇隽俗鲿局?,概述了各篇的寫作旨趣。不僅一部《史記》總括于此,而且司馬遷一生本末也備見于此。文章氣勢浩瀚,宏偉深厚,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

一般說來,書之為序其義有二:一曰,序者,緒也,所以助讀者,使易得其端緒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義也。《自序》可以說是兼此二義。推本春秋,考信六藝,這一宗旨或殿于卷末,或冠于篇首,反復述明;又分別標明諸篇小序,申明為某事作某本紀,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書綱領(lǐng)體例,《自序》中莫不燦然明白。將《自序》篇熟讀,深沉有得,然后可讀諸紀、傳、世家;讀紀、傳、世家若不得其解,仍須從《自序》中求得。

考慮到既要順合《太史公自序》的思路,又要順合學生實際閱讀的思考,決定采取點與點相對應的方式來分析討論。從把握《太史公自序》的“核”(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入手,再將中心移向《太史公自序》的“鈕”——關(guān)于一家之言。

問:司馬遷所說的“一家之言”實指什么?從《太史公自序》何處可看出?

與壺遂的對話→說明著《史記》是想效仿孔子的《春秋》→孔子著《春秋》是“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成王事” →《史記》論述歷史,評判是否,褒善懲惡,為天下儀表→成一家之言。

問:司馬遷是如何做到“成一家之言”的呢?

可以先來好好讀一讀《太史公自序》的第三部分,即《史記》一百三十篇各篇的小序(選讀本上《太史公自序》刪去了這一部分的具體內(nèi)容,我補充了幾個以后會涉及到的來加以說明)。因為這中間既有如何記述史實的角度問題,也有一個體例的問題。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之間3000多年的歷史,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紀傳體的體例是司馬遷的創(chuàng)舉。用“本紀”敘述帝王,兼排比大事;用“世家”記述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來統(tǒng)系年代、世系、人物等;用“書”記載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傳”記人物、民族以及外國。五種體例在風格上各具筆法而內(nèi)容上則構(gòu)成嚴密的整體。后來歷代的史家都繼承了這樣的體例,成為正史寫作的通用體例。endprint

至于在具體敘述史實的過程中如何凸顯“成一家之言”,那是接下來的《〈史記〉選讀》將不斷會遇到的問題。

【教學后的反思】

《太史公自序》位列《史記》的最后,卻又以自序世系開始,逐層卸下,中載六家、六經(jīng)兩論,氣勢已極隆,后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整齊齊,最后再總序一百三十篇之目,可謂無往不收,無微不盡。有如百川匯海的文勢,傾瀉出的是司馬遷無盡的哀怨。教學《太史公自序》,不一定要步步到位,也就是通常文言文教學所強調(diào)的“字字落實、句句講透”,關(guān)鍵在于如何引領(lǐng)學生與司馬遷對話,假如能夠真正了解司馬遷、理解司馬遷、剖解司馬遷,所謂的“知人論世”就會轉(zhuǎn)化為學生文本閱讀的一種自覺。當然,這還需要在接下來的《〈史記〉選讀》的教學中不斷總結(jié)和提高。

特別需要注意的還有:教材文本上已有的許多內(nèi)容,諸如“專題解說”、“譯文對照”、“批注評語”等,一定要讓它們充分發(fā)揮作用,因為這實際上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好習慣。

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史記》中的“本紀”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為帝王是統(tǒng)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腦,為他們作紀傳而名之曰“本紀”,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tǒng)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的緣故。同時,“本紀”也是全書的總綱,是用編年體的方法記事的。在“本紀”的寫作中,司馬遷采取了詳今略遠的辦法,時代愈遠愈略,愈近愈詳。

《史記》中共有本紀12篇。如何來引領(lǐng)學生選讀作為《史記》全書之綱的“本紀”呢?我認為起碼應當做到有始有終吧。從歷史書的角度看,“始”于黃帝“終”于漢(這是就司馬遷的《史記》而言);從選讀本的編排看,“始”于《夏本紀》(本紀之)“終”于《高祖本紀》(本紀之八)(這是就選讀本的選文而言)。

就從《夏本紀》開始,因為“由頭”還是比較豐富的——可以讓學生對中國歷史的最初狀態(tài)有所了解;可以讓學生對華夏中的“夏”增加一些更為理性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對大禹的事跡及品質(zhì)有一個更為明細的勾勒。

就從“夏”說起:先領(lǐng)著學生一起參看《〈史記〉選讀》第38頁,并準備了如圖的幻燈片。

了解:夏——最初是中原古部族之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BC21世紀-BC16世紀);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農(nóng)歷,基本部分都是從夏開始的,所以也叫夏歷。夏、諸夏、華夏,乃中華大一統(tǒng)的重要標志。

《夏本紀》是一部夏王朝的興衰史。夏禹的興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災難,勤勤懇懇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民擁護他。夏禹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但大禹治水的業(yè)績卻早已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既然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耳熟能詳,何不就由此生發(fā)開去——看一看原生態(tài)的敘述。

選文不長,疏通起來也不是很困難(教科書上就有對應的譯文),那如何生發(fā)呢?我的考慮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能從夏禹身上更宏觀一點地來看中華的文明。譬如:與《河渠書》的開篇對照著閱讀,以加深對中華大地水患或水利之權(quán)重的認識;從“禹辭辟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笨炊U讓或世襲的歷史淵源等。

【教學后的反思】

《夏本紀》的節(jié)選看似簡略,其實其中可挖掘的思想、意義還是很豐富的,有條件的話(主要是時間,再就是一個要不要考的問題),真可以好好討論討論,包括夏禹的父親鯀(gǔn)治水不成受到處罰,而“舜舉鯀子禹”來繼續(xù)的做法等等。若能如此,選修方名正言順了。

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計劃用兩節(jié)連堂課來完成《李將軍列傳》的選修教學。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文題上有*)。學生之前在相關(guān)的練習中見過其中的片斷(高考考過)?;诖?,還是由“自讀”切入為好。

一上課,我先給大家簡單聊了幾句有關(guān)李廣其人及司馬遷寫《李將軍列傳》的情況,大意基本上是韓兆琦的話:“其實李廣的一生并沒有建立過什么了不起的戰(zhàn)功,他之所以能在兩千年來一直被人們謳歌贊頌,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他立了傳的緣故?!蓖瑫r還提到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 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贝蠖鄶?shù)學生還能背的出來。

看大家的情緒已調(diào)動起來了,我開始布置任務:自讀《李將軍列傳》,可參考手頭的其他材料,各自用現(xiàn)代漢語為李將軍寫一篇“小傳”,字數(shù)200之內(nèi)??从械耐瑢W對“小傳”似有不解,我就提醒大家想一想某些書的扉頁上有關(guān)著作者的介紹,以及展覽中人物專題展板上的文字。接下來,大家開始靜靜地閱讀文本翻看資料,很快的就有同學作手寫起來。我則悄悄地觀察每個人操作的步驟。

20分鐘過去了,我讓大家集中一下,此時,只有幾個同學在趕最后的一兩句話。我開始做布置:按小小組(座位前后4-6人)互相交換看一下所寫的“小傳”,然后確定一位寫得最好的,準備好在全班講讀。

大家先是靜靜的看,后是大聲的議,不一會兒,議論的聲音小了。大組(全班)發(fā)言開始。我又提出了一條要求:每一個組的三個小小組的代表按1、2、3的順序發(fā)言,其它三個組的同學要從中選出一個你們認為最好的,最后共評選出四個最佳。

發(fā)言開始。第一組的三位同學剛發(fā)言完,其它組的同學就異口同聲地嚷起來:“第二、第二!”沒有異議??山酉聛淼陌l(fā)言就沒這么順利了,每次三個小小組發(fā)言完,看法總是不一致。我就請不同的贊同者分別淡淡贊同或不贊同的理由。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什么“清楚、生動、深刻”等等。好像還是不太清楚如何把握“小傳”的標準。下課時間到了。我未表態(tài),拖了一下堂,干脆弄個并列第一,結(jié)果是12個小小組,選出了6個最佳。

第二節(jié)課開始,我先讓大家回顧一下剛才的6個最佳發(fā)言情況,然后提出:如果把這6個最佳排排隊,誰第一?!暗谝唤M的第2小小組?!边€是大家剛才一致認定的。

我請那個小小組的代表又把她寫的“小傳”讀了一遍。endprint

該同學所寫的“李將軍小傳”:將軍李廣是隴西郡成紀縣人。他箭法如神,英勇善戰(zhàn),智勇雙全,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余戰(zhàn),戰(zhàn)功卓越,被匈奴稱為“漢之飛將軍”。他為官清廉,治軍簡易,體恤士卒,深受愛戴。但卻一生坎坷,曾被削職為民,后又得到任用。在之后的一次戰(zhàn)役中,部隊因失去向?qū)Ф允У缆?,李廣不愿受刀筆吏的侮辱,最終引刀自剄。時年六十有余。

大家聽得很仔細,我趁機問:“大家是不是想知道該同學的‘李將軍小傳是如何出籠的?”“想……”大家都同意。下面就是那位同學的介紹:

“我在讀《李將軍列傳》的時候,覺得故事很能反映人物的特點,就根據(jù)文本的自然段有意識的去尋找并劃分層次,然后按自己劃好的層次,結(jié)合內(nèi)容依次寫出來,加上前面的簡介和最后的自剄就完成了。”

我充分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做法,并特別強調(diào)了其中處理讀與寫的可取之處,同時也就把“小傳”的特點說道了一番:

傳是記述他人生平的文章。記述較簡或只是有選擇地寫出幾件有代表性的事情,篇幅較小的,叫做小傳。小傳也應寫出一個人經(jīng)歷的全貌,只是筆墨著重放在幾件典型事情上,但不可以寫成人物小故事。

就勢,我讓大家再回頭重讀《李將軍列傳》并劃分結(jié)構(gòu)層次。強調(diào)以“線索”來串或分層次。結(jié)果很快就有了:以“射”為線可串起1-6段;以“廉”為線是第7段;以“死”為線可串起8-10段。最后是司馬遷的論贊。

基于此,我要求大家課后完成以下作業(yè):

根據(jù)對《李將軍列傳》的層次把握,結(jié)合自己所寫的“李將軍小傳”,參看司馬遷的論贊,給李將軍寫一份評語,字數(shù)100字以內(nèi)。

兩節(jié)課到此結(jié)束。

“李將軍小傳”的作業(yè)很快收齊了,我看完之后選了幾篇讓小作者在班上讀了一下,其中寫得最好的是下面這一篇:

一代良將,箭法如神;逞勇善戰(zhàn),以智退敵。為官清廉,體恤士卒;不善辭令,耿直剛烈。桃李不言,群眾愛戴;不堪重辱,引刀自剄。悲劇性格,子長同情;李廣難封,子安嘆息。

最出彩的地方是把曾經(jīng)讀過的《滕王閣序》融會貫通了。

【教學后的反思】

“不虛美、不隱惡”,司馬遷可謂旗幟。《李將軍列傳》對李廣一唱三嘆,又高度尊重客觀史實,對李廣的弱點、缺點沒有加以掩飾。

性格決定命運,李廣堪稱代表。專制會對人的個性加以遏制乃至殘殺,這是不言而喻的。李廣訥口少言、個性要強、性情沖動的性格特點顯然難以順應這樣的時代。

事物總是多元多向的,在引導學生解讀故事(人物的一系列言行)時,充分注意到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分析,逐漸學會“大事中看清細節(jié)、細節(jié)中看出大事”。

四、“積累與應用”容不得有誤

《〈史記〉選讀》共分為八個專題,其中,除最后兩個專題為《史記》的影響及研究,前六個專題的最后都配有與本專題有關(guān)的“閱讀與探討”和“積累與應用”。其中的“積累與應用”又都配有專門的文言知識,依序為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類活用(二)、被動句、賓語前置(一)、賓語前置(二)。

閱讀,語言是基礎(chǔ)。讀好《〈史記〉選讀》,文言知識當然必須到位。

鑒于此,剛進入《〈史記〉選讀》的教學,我就要求同學們結(jié)合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的已讀,將《〈史記〉選讀》本中的六個文言知識點先行挑出來看一看,提出的要求是“三知道”:知道文言知識的名目(說法),知道有關(guān)說法的所指(內(nèi)涵),知道典型詞句的范例(式樣)。提做法和要求之前,當然得先把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好好看一看,也算是備課吧。結(jié)果,問題來了。

詞類活用(一)(見教材P36、37)介紹的是名詞的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使動用法;名詞活用作意動用法。

“文言知識·詞類活用(一)”將名詞的活用并列為上述四種,在層次關(guān)系上欠妥。其一,按語言語法的層次表述,應當先介紹名詞活用作狀語;其二,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與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應當同屬于名詞活用作動詞,另外,名詞活用作使動用法與名詞活用作意動用法的提法,也不夠簡潔,稱之為名詞的使動用法與名詞的意動用法為好。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在作為重點介紹的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的10條說明及例舉中,有7條經(jīng)不住推敲甚至有明顯的錯誤。

①兩個名詞相連,前面的一個?;钣??!敖笕鴰搴??!保ā峨蹰w序》)

這里,“襟三江”中的“襟”應屬名詞的意動用法。(示例明顯與教材介紹文言知識所采用的體例不合)

③名詞后直接跟“者”,活用?!摆w王之子孫侯者?!保ā队|龍說趙太后》)

提法不嚴謹,名詞后直接跟“者”的并非皆活用作動詞,應當是:名詞與其后面的“者”已形成一個不可分離的結(jié)構(gòu),該名詞活用作動詞。

④連詞“而”(以、且)前后的名詞活用?!帮嬊沂迟鈮鄱怠!保ā端屠钤笟w盤谷序》)“火尚足以明?!保ā队伟U山記》)

兩個例子中的三個詞,有多半是形容詞。

⑤代詞前面的名詞活用?!叭瓒鹬?,折而族之?!保ā对r》)

實際上應當表述為:代詞成了前面名詞的賓語,名詞活用作動詞。不如更直接一些:名詞帶了代詞賓語即活用作動詞了。

⑧介賓補語前面的名詞活用。“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保ā墩俟G厲王弭謗》)

根據(jù)文意,“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敝械摹暗缆贰睉斒敲~活用作狀語,“目”才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句意為:國人沒有哪一個敢說話,(只能)在行道路上來使眼色。

⑨被結(jié)構(gòu)助詞“之”取消獨立性的謂語位置的名詞活用。“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

“寒”本為形容詞。

⑩根據(jù)語境判定獨立的名詞活用。“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保ā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根據(jù)語境判定獨立的名詞活用”,表述很不到位。實際上,獨立的名詞活用作動詞是由于該名詞在語境中扮演了謂語的角色。

如此多的(根本不該這樣)問題,原因何在?

我花了一點力氣去查有關(guān)的專著(文言知識方面的),還真有所得??磥肀具x修教材的編者也是采用的類似介紹法,只是有點“斷章取義”的味道——在移植別人的說法(這很正常,因為屬于現(xiàn)成的已通行的知識)之時沒能把持住要害?;蛟S是想讓讀本選修本的師生能少一點麻煩(降低一點難度),抑或是把有關(guān)知識看得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

必須在課堂上一一向?qū)W生道明白講清楚。

【教學后的反思】

當孟子說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的時候,是因為對《尚書》中關(guān)于武王伐紂的情形產(chǎn)生了懷疑。作為教師,置疑是必須的。教書絕不能滿足于做“二傳手”,更不能成為誤人子弟的幫兇。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是害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則是騙人;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又是誤人;只有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才是育人。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傳李將軍太史公
“太史公牛馬走”
高適《燕歌行》“李將軍”人物辨析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李將軍雕像,美國種族問題的靶子
子宮“小傳”
輸者風度
草鞋的重量
嚴師出高徒
童年的回憶
金阳县| 乌兰浩特市| 磴口县| 鸡东县| 东丽区| 金阳县| 额济纳旗| 临泽县| 荥经县| 宣化县| 集安市| 江永县| 宁陕县| 徐汇区| 梁河县| 白银市| 福海县| 孟连| 定襄县| 浦江县| 浮梁县| 盐城市| 民和| 登封市| 蒲城县| 衡阳县| 苏尼特右旗| 本溪| 临沂市| 清原| 南雄市| 吴桥县| 汕头市| 彰化县| 临泉县| 玛沁县| 岢岚县| 五河县| 清水河县| 罗城|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