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霞,東 艷
(西安航空學院 a.人文學院;b.科技處,西安 710077)
淺析張愛玲小說中參差對照手法的運用
劉慧霞a,東 艷b
(西安航空學院 a.人文學院;b.科技處,西安 710077)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手法是參差對照手法的使用,此手法在她的小說中有諸多表現(xiàn),或是同一人物自身形象的對照,或是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對照,正是由于這一獨創(chuàng)手法的運用,張愛玲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張愛玲;小說;藝術(shù)手法;參差對照
1944年,張愛玲以小說集《傳奇》走紅文壇之時,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傅雷以迅雨為筆名發(fā)表《論張愛玲的小說》一文,系統(tǒng)分析了張愛玲的作品。
作為對傅雷所寫文章的回應(yīng),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沒有戰(zhàn)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zhàn)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皇俏也话烟搨闻c真實寫成強烈的對照,卻是用參差的對照的手法寫出現(xiàn)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素樸。”[1]此文中提及的“參差的對照手法” 是張愛玲作品中突出的敘事技巧之一,在上文中亦被不斷提及,此手法到底為何?張愛玲沒有作詳細的闡釋,只是簡單地指出“參差的對照”不是兩種東西的截然對立,她的寫作“不喜歡采取善與惡,靈與肉的斬釘截鐵的沖突那種古典的手法”[1]。為了解釋說明這種手法,她用顏色作了形象的比喻——那就像寶藍配蘋果綠,蔥綠配桃紅?!皡⒉畹膶φ帐址ā敝傅膽?yīng)該是通過人物的互相對比和參照而呈現(xiàn)出的某種錯置的、不均衡的樣式,它不是簡單的大紅大綠的強烈對照,而是委婉復雜的,多種樣式的復雜呈現(xiàn)。
這種因參差對照而產(chǎn)生的反差,對于其小說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非常突出的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同一人物自身形象的對照與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對照,本文主要論述前者。
張愛玲作品中參差對照手法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作品中同一人物形象自身性格方面的強烈對照,其中又包含縱向?qū)φ张c橫向?qū)φ諆深悺?/p>
(一)縱向?qū)φ?/p>
縱向?qū)φ罩笗r間的流逝或推移使人物形象產(chǎn)生前后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或是環(huán)境使然,或是人性本身的弱點所致,或是多種因素共同的影響,正是通過人物前后不同形象的巨大反差,寫出在特定的時期、時代及文化影響下的人物命運,張愛玲小說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七巧與葛薇龍。
《金鎖記》中的七巧出身卑微,希望妹妹高攀,籍此也可給自己占點便宜的哥哥將她嫁給官宦人家的二少爺,她的丈夫是個形同殘廢的病人。七巧情感世界的不足,加之在大家庭中受到排擠、得不到尊重,使其人性受到壓抑,心理嚴重扭曲,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七巧在精神上也變成了殘廢。十年后,丈夫、婆婆都死了,七巧分到家產(chǎn),搬出老宅、自立門戶。當七巧的小叔子季澤把他名下的一份家產(chǎn)快要花完時,他與七巧相見并向她表白愛情,七巧一瞬間心思恍惚“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然而也僅僅就是一瞬間,“他難道是哄她么?他想到她的錢——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僅僅這一轉(zhuǎn)念便使她暴怒起來”[2]。對金錢的欲望壓倒了情感的欲望。夏志清認為 “普通小說家寫到這里,大可擱筆?!墒菍τ趶垚哿?,這一段浪漫故事只是小說的開頭?!咔梢蚬录哦偪瘢虔偪穸龀龇N種可怕的事情”[3]。于是更可怕的是小說下半篇中七巧將自己的不幸發(fā)泄到兒女身上,兒子的婚姻悲劇,女兒的愛情夢碎全是她一手操縱所致。張愛玲寫出了七巧在物欲、情欲壓抑下人性的扭曲、畸形乃至變態(tài),也深刻寫出了“套在人身上的何止是黃金的枷,人性的無形枷鎖才是永遠無法解除的桎梏”[4]。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從上海來到香港求學,因為想讀書,不愿回上海,背著父親向從未見過面的姑媽求助。葛薇龍明知道姑媽家的環(huán)境不好,但她想:“至于我,我既睜著眼走進了這鬼氣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誰去?可是我們到底是姑侄,她被面子拘住了,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禮相待,外頭人說閑話,盡他們說去,我念我的書?!盵5]葛薇龍白天礙于姑媽情面在外面應(yīng)酬,晚上則補時間念書。但是慢慢的在忙碌的應(yīng)酬中“穿也穿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三個月的工夫,“她對于這里的生活已經(jīng)上了癮了”,她也有過追求新生活的念頭,但正如她姑媽說的, “要想回到原來的環(huán)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盵5]她先是下定決心要回去,打聽船期,當天就買了船票,可是因淋雨感冒轉(zhuǎn)肺炎病倒了,她又有些懷疑生這場病“也許一半是自愿的;也許她下意識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著……回去做一個新的人,……新的生命……她現(xiàn)在可不像從前那么思想簡單了?!瓘倪@一剎那起,她五分鐘換一個主意——走!不走!走!不走!……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5]最終經(jīng)歷過一番思想斗爭后,葛薇龍還是繼續(xù)留在那個她明知可怕的環(huán)境里。
葛薇龍的轉(zhuǎn)變更多寫出了環(huán)境對于人的誘惑,也寫出了人性本身的弱點。張愛玲正是通過參差的對照手法寫出了人物的蒼涼,“強烈的對照表達的是力,參差的對照表達的是美。前者是幸福,后者是悲哀”[6]。
(二)橫向?qū)φ?/p>
張愛玲參差對照的敘事風格不像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小說那樣設(shè)置為黑白分明、忠奸分明的二元模式,她筆下的人物形象不是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是包含諸多復雜性格特征的多面體。正如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一書中提出的“扁平人物和凸圓人物”。他把具有簡單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稱為“扁形人物”,即“被稱為性格人物,又被稱作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梢杂靡粋€句子表達出來”。而凸圓人物則指文學作品中具有復雜性格特征的人物,“凸圓人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種生活在書中隨處可見”[7],這類人物在張愛玲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他們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好與壞的簡單區(qū)分,而是一個多面的復雜體,讀后會帶給人更多的感悟與啟示。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就是擁有復雜性格的多面人物。振?!罢境錾恚鲅蟮昧藢W位,并在工廠實習過,非但是真才實學,而且是半工半讀赤手空拳打下來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織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5]。他工作出色,對待家人及朋友,樣樣做的很好,是“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xiàn)代人物”。佟振保因工作的事務(wù)所離家較遠,租了他同學的一間多余的屋子。同學有事去新加坡,原以為振保在“凡事有個照應(yīng)”,但他竟無法抗拒誘惑與同學之妻王嬌蕊越軌了,而“心是一所公寓房子”的王嬌蕊竟愛上了他,還要離了婚來嫁給振保,可振?!澳阋菒畚业模筒荒懿惶嫖抑搿鐣鲜墙^不肯原諒我的”[5]。因為不愿“墮落”,要做一個“好人”,娶了身家清白的孟煙鸝,她是他合乎“好人”理想最適合的妻子。婚后“給人第一印象是籠統(tǒng)的”,孟煙鸝無法滿足振保的情欲,他開始宿娼,但他仍然戴著面具做他的“好人”。振保的社會角色和私人生活構(gòu)成了一組矛盾,從中可以看出他多重的人格沖突:社會與個體、好人與墮落、精神與肉體、理智與感情、秩序與越軌、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等等方面,這些沖突的彼此消長構(gòu)成了他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張愛玲掀開了這個“大好人”臉上的面紗,露出了人物內(nèi)心靈魂深處的復雜的“兩棲人”[8]的心理世界。
張愛玲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其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不是模糊的概念化的,而是一個個極其特殊、鮮活生動的具體形象。張愛玲參差對照手法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同一篇作品中不同形象人物之間的對照,這些對照有封閉與開放、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腐朽與青春、理想與現(xiàn)實、美好與丑陋、善良與邪惡等方面的種種對照,正是通過小說中不同人物之間的鮮明對比與參照,凸顯了人物不同的命運與性格,也由此帶來巨大的閱讀反差。
小說《茉莉香片》中,言丹朱的父親是上過大學、出國留學、移家香港,如今教中國文學史的言子夜教授,秀拔的身材、儒雅有學識;聶傳慶的家庭則是壓抑窒息的,父親吸食鴉片,后母尖酸刻薄,他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如同“屏風上又添上了一只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他跟著他父親二十年,已經(jīng)給制造成了一個精神上的殘廢,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5]。兩人家庭氛圍的反差帶來人物巨大的差距:言丹朱是“滾圓的臉,眉眼濃秀,個子不高,可是很豐滿”,她是美麗活潑、可愛陽光、開朗快樂的,“她對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廣泛的興趣,對于任何人也感到廣泛的興趣”;聶傳慶則“眉梢嘴角有點老態(tài),二十歲上下的男孩子那窄窄的肩膀和細長的脖子似乎是十六七歲發(fā)育未完全的樣子;耳朵有點聾,是給他父親打的”他是悶悶不樂、沉默的且精神上有些變態(tài)的“愛做白日夢”人,二人家庭環(huán)境的迥異帶來人物外在形象及內(nèi)心情感性格的巨大反差。
《紅玫瑰與白玫瑰》將佟振保生命中的情婦與妻子用“紅”與“白”兩種顏色做了形象的比喻,一個是熱烈的、刺激的、立體的情婦王嬌蕊;一個是圣潔的、乏味的、扁平的妻子孟煙鸝,二者是完全相反的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
《金鎖記》下半篇中寫出的是腐朽與青春的對照,如瘋子般的七巧是如何一步一步毀滅了兒女的幸福。七巧為賭錢、尋花問柳的兒子娶了親,卻教他抽鴉片以便留住身邊這個唯一可供親近的男人,千方百計霸住他,還逼長白說出夫妻間的隱秘,而后又在麻將桌上渲染傳播,媳婦抑郁成疾而死,而后“絹姑娘扶了正,做了壽芝的替身。扶了正不上一年就吞生鴉片自殺了。長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5]。有人給七巧女兒長安做媒,七巧疑心人家是貪圖他們的錢,于是長安被耽誤到三十歲。因親戚介紹,長安與留德多年歸國的童世舫訂婚,面對母親不斷尖酸刻薄的語言嘲諷,長安主動與童世舫解除婚約,但繼續(xù)維持著友誼。可即便如此,七巧設(shè)宴宴請童世舫,盡管長安因戀愛戒掉了鴉片,可七巧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把童世舫心中“所懷念的古中國的……他的幽嫻貞靜的中國閨秀是抽鴉片的”,從此他在長安的生活中消失了,長安“更是早就斷了結(jié)婚的念頭了”。張愛玲寫出了青春、希望與幸福如何一步一步被腐朽、陰森非人般的情欲所毀滅,這種對照與反差讓人觸目驚心。
《年輕的時候》寫出了幻想與真實現(xiàn)實的反差。潘汝良是個讀書時喜歡手握鉛筆在書上畫小人的年輕人,因為讀的是醫(yī)科,白天課后晚上又去語言??茖W校上德文課。有一回,上德文課前潘汝良在休息室里溫習功課,邂逅了俄國姑娘沁西亞。當時他一抬頭,沁西亞正好扭頭轉(zhuǎn)過去,那一刻,他發(fā)現(xiàn)沁西亞的側(cè)面正是他多年來在書上信筆涂鴉所畫的美麗女子的側(cè)影,為此內(nèi)心一陣激動和欣喜,禁不住望著她發(fā)愣。沁西亞發(fā)覺后,看見他書上的側(cè)影畫,兩人就此認識,并約定沁西亞教潘汝良德文,潘汝良教她中文。然而交往越久,她的家庭生活,她有些邋遢的壞習慣,她有幾分姿色但卻實為平凡的容貌,把潘汝良一開始的美好想象漸漸銷蝕殆盡。正當潘汝良為自己和沁西亞交往過密,擔憂結(jié)婚的危險時,沁西亞卻告訴他自己要結(jié)婚的消息。不久潘汝良到一個俄國禮堂參加沁西亞的婚禮,整個婚禮不論是神甫、新郎還是教堂里的靜物,一切顯得無精打采,唯有新娘沁西亞是美麗的,為了她作為女人一生中重大時刻而制造最后一次美麗的回憶。潘汝良的美夢徹底破碎,再也不在他的書上畫小人了,“他的書現(xiàn)在總是很干凈”。
《小艾》中隨處而見的以席景藩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的強勢、高貴的一方與女傭小艾為代表的底層人物群體低微、卑微之間的強烈反差。
《半生緣》中顧曼楨與顧曼璐同為姐妹,但姐妹二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心理刻畫躍然紙上。張愛玲正是通過這樣的反差、對照,顯示出不同的個體生活在同一時空的特定環(huán)境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張愛玲的小說如她所說的“主題欠分明”,沒有善惡、好壞的二元對立,她筆下的人物不是簡單的臉譜化的人物,而是用參差對照的手法寫出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心理波動,展示出了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等多種因素交織影響下人物內(nèi)心性格的復雜性與沖突?!拔蚁矚g參差的對照的手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1]張愛玲正是通過這一手法,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復雜人物形象。
[1] 張愛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188,186,234.
[2] 張愛玲.傾城之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231.
[3]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19.
[4] 溫儒敏,趙祖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32.
[5] 張愛玲.花凋[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10,6,38,217,240,81,188.
[6] 李歐梵.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現(xiàn)代性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34.
[7] 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蘇炳文,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68.
[8] 姚玳玫.紅玫瑰與白玫瑰二題[J].名作欣賞,1992(3):64.
[責任編輯、校對:東艷]
Brief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UnevenComparisonMethodinNovelsofZhangAiling
LIUHui-xiaa,DONGYanb
(a. School of Humanities,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b.Offi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Uneven comparison is a unique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widely used in novels of Zhang Ailing,such as image comparison of the same figure or different figures.It was becau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ique means that Zhang Ailing created a series of vivid figures in her novels.
Zhang Ailing;novels;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uneven comparison
2017-04-28
西安航空學院校級科研立項課題(2017XQ43)
劉慧霞(1980-),女,陜西綏德人,講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I206
A
1008-9233(2017)06-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