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強
[摘要] 目的 探討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特點及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一定借鑒。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間從各地救助站接收的6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歷資料,所有患者均經(jīng)韋氏成人智力測驗測定智力符合精神障礙診斷與DSM-Ⅳ診斷標準。統(tǒng)計分析本組60例患者的首次流浪年齡、流浪時間、性別以及文化程度等資料,并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本組60例患者中,男性的總智商評分為(66.82±17.91)分,明顯高于女性的(61.84±12.98)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與其受教育水平、首次流浪年齡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正相關,與被救助次數(shù)以及流浪時間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負相關。 結論 對于流浪精神病患者來說,因其具備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社會相關部門還應針對這一群體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特殊教育學校以及建立患者檔案等,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家庭負擔。
[關鍵詞] 精神?。挥绊懸蛩?;流浪;智力特點;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31-00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llig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ndering psychosis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Medical data of 60 wandering psychiatric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the rescue s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zy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Test for determining intelligence and the dia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 and DSM-Ⅳ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met. The first wandering age, wandering time, gender, educ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60 patients in this group, and SPSS20.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the total intelligence score in males was(66.82±17.9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61.84±12.98) in femal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first wandering age, and the intelligenc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times of being rescued and the wandering time. Conclusion For wandering psychosis patients, because of its special feature, the relevant social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is population,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atient files, etc, so as to help patients reduce psychological stre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family.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dering; Intellige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research
從2000年開始,我國社會經(jīng)濟水平顯著升高,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但由此也增加人們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1]。多數(shù)精神病患者因看管不力亦或者是救治不及時而流浪街頭,不僅給其家庭造成較大的負擔,同時也給整個社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據(jù)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美國每100萬流浪者當中,約有25%存在嚴重精神障礙癥狀,約有50%有藥物濫用史。國外學者在對某一救濟所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約有1/3以上患者存在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在總流浪者當中,約有67%左右診斷為精神疾病亦或者是身體疾病[3]?,F(xiàn)階段,國內學者也對我國流浪人群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這些流浪者當中,大多罹患有精神疾病,并且,我國對這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安置和救助工作并不樂觀[4]。對此,如何積極、有效地救治與控制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是我國臨床目前研究的一大重點。endprint
智力測試能對一個人的成就和能力進行預測,并能為影響智力的因素和智力特點等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5]。過去,臨床多注重對老年期認知能力下降和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的研究,但在流浪精神病患者智力這一方面的研究則是少之又少。對此,本文將重點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特點及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間從各地救助站中接收的60例流浪精神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其臨床病歷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17~52歲,平均(31.95±7.42)歲。所有入選者均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符合精神障礙診斷標準[6]以及DSM-Ⅳ診斷標準[7],排除無法收集流浪時間和受教育水平等數(shù)據(jù)的患者。
1.2 方法
由本院一名具有高資質的心理咨詢師利用韋氏成人智力測驗法,對本組60例患者的智力進行測定,包括操作智商和語言智商,并以性別為依據(jù)對患者進行分組,評估男性和女性的總智商,并作出比較。同時對患者的首次流浪年齡、被救助次數(shù)、文化程度、性別以及流浪時間等信息進行收集。以流浪時間為分組依據(jù),對60例患者進行分組,即分成0~4周組、5~8周組和>8周組。
1.3 觀察指標
綜合分析本組60例患者一般情況的調查結果,并對男、女患者的韋氏成人智力測驗(WAIS-RC)結果作出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jīng)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經(jīng)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表1為本組60例患者的基本情況。經(jīng)智力測定可知:本組患者的智力評分最低為28分,最高為116分,平均(64.15±14.97)分。以精神發(fā)育遲滯分類標準對本組60例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評估,可知:智商正常亦或是高于正常的患者20例,占總人數(shù)的33.33%;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40例,占總人數(shù)66.67%。
2.2男、女患者智商比較
本組60例患者中,男性的總智商評分為(66.82±17.91)分,明顯比女性的(61.84±12.98)分高,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相關因素分析
流浪時間、首次流浪年齡、被救助次數(shù)以及受教育水平是影響流浪精神病患者智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水平、首次流浪年齡與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呈正相關,而流浪時間及被救助次數(shù)則與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呈負相關。見表3。
3 討論
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得知,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均較低,而這也極有可能是其智力發(fā)展受到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8]。流浪時間通常比較短,大多為≤1個月。救助次數(shù)較少,大部分患者都只受到過1次救助,這極有可能和我國相關部門的及時救助有著較密切的關系[9]。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女性患者的退避行為往往比男性患者大,原因尚未研究確切。并且,和正常人相比,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明顯降低,表明精神科醫(yī)師在干預流浪精神病患者時,需充分考慮到智力對患者的病情所造成的影響[10]。
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男性患者來說,其操作和語言智商明顯高于女性患者,造成這一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極有可能和女性的退避行為較強烈有關,使得測試結果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11]。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和首次流浪年齡呈現(xiàn)出較明顯正相關,也就是說患者越早開始流浪,其智力受到損傷的程度就越嚴重,與張露瑩等[12]研究結果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具體原因尚未研究確切,而比較合理的一種解釋則為:納入研究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年齡分布不同,亦或者是患者的診斷結果具有多樣性。
與正?;颊咭约耙话阕≡旱木癫』颊呦啾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不具有較明顯的差異性,且其智力和受教育程度這一因素呈現(xiàn)出較明顯的正相關,具體為: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智力就越高,與符愛琴[13]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此次研究結果表明,智力受損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交往等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對此,為能進一步減輕患者家庭和整個社會的負擔,國家相關部門與精神科醫(yī)師還應加強對流浪精神病患者進行救助以及治療的力度,與此同時,還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受教育水平。
對于流浪時間越長的患者來說,其語言智商以及總智商受到的損害更加嚴重,但對其操作智商所造成的損害則并不明顯。這可能與流浪精神病患者在流浪期間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有關,進而導致其語言智商受到荒廢。另外,為了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流浪精神病患者還需要不斷去尋找其生活所需的食物等,所以,其操作智商損害的程度并不明顯[14]。
被救助次數(shù)和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呈現(xiàn)出負相關,這可能和智力缺損程度影響走失次數(shù)有關。對此,積極減輕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缺陷是有效避免其流浪的一個重要手段[15]。郭蓓馨[16]研究表明,對有智力缺陷情況的兒童施以早期干預,可有效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這一結果提示,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對存在危險因素的群體施以超早期的預防和干預,譬如:建立早教學校。此外,在通過對以往的類似研究結果[17,18]進行綜合分析之后,筆者總結出:因流浪精神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智力的影響因素還可能和社會階層、遺傳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有關,但仍需要在今后對其作出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流浪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中屬于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需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干預,以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 張海宇,李鈺靜,張露瑩,等.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特點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3,30(3):179-181.endprint
[2] 何小蓉,周仙琴.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初期的觀察要點與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13):173-174.
[3] 何麗嬋,蘇珊娜,謝靈玉,等.工作式管理對恢復期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7):2146-2148.
[4] 孫薇,張建,于俠,等.護理干預對社會流浪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1):338-339.
[5] 馬宇行,李水洪,何祖揚,等.中山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救治現(xiàn)狀調查[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4):144-145.
[6] 丁志立.論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特點[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3):275-276.
[7] 王力霞.互助模式管理對長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2,27(5):50-51.
[8] 歐陽少維,劉旭,曹治,等.護理干預對社會流浪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7,23(15):162-164.
[9] 楊志輝,侯麗華,劉惠秋,等.中山市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現(xiàn)狀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17(2):127-129.
[10] 阿米娜·合力力,王翠玲.被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34例現(xiàn)狀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13):1581-1582.
[11] 楊和增,張建,陸亞文,等.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死亡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9):149-150, 152.
[12] 張露瑩,侯吉星,戴尊孝,等.流浪精神病患者與普通精神病患者智力比較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3, 30(1):30-31.
[13] 符愛琴.流浪“三無”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其護理[J].海南醫(yī)學,2010,21(15):151-152.
[14] 湯琰,劉大榮.13例流浪救助青少年兒童伴精神障礙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7):2203-2204.
[15] 何汝冰,屈艷妮,莫揚華,等.人文關懷理念對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會行為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 24(23):2913-2915.
[16] 郭蓓馨.Orem自理模式對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6):144-145.
[17] 曾愛華.對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進行改良護理和訓練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2):2351-2352.
[18] 梁麗芬.曹治護理干預在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睡眠障礙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2):183-185.
(收稿日期:2017-09-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