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然
煤球店里的遠征軍少將
文/柯然
劉放吾將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爭奪遠東殖民地,獨霸亞洲,發(fā)動了太平洋戰(zhàn)爭。1942年1月下旬,日軍從泰國侵入緬甸,并于3月8日占領仰光,這不但使盟軍士氣遭受重創(chuàng),也讓中國對外惟一的交通要道——中緬公路危在旦夕。
日軍占領仰光后,分兵三路繼續(xù)北犯,以兩個聯(lián)隊7000多人的兵力,迅速占領了仁安羌油田區(qū)附近,斷絕了英軍后路,并將英緬軍一師包圍于仁安羌油田東北、拼墻河以南地區(qū)。日軍另一部兵力也渡過拼墻河,在北岸建立封鎖線,切斷了英軍的全部供養(yǎng)線,并采取雙線封鎖,使原本已死傷慘重的英軍,完全瀕臨崩潰的地步。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接到英軍司令史萊姆于4月17日上午11時親筆簽發(fā)的手令:“致113團團長劉上校:茲派貴官率領貴團全部乘汽車至拼墻河地區(qū),在該處,您將與安提司準將會合,他將以所有戰(zhàn)車配合您,您的任務是攻擊并消滅拼墻河北岸約兩英里公路兩側之敵。”劉放吾在征得上司、新38師師長孫立人同意后,立即帶領不足一團的兵力發(fā)起仁安羌戰(zhàn)役,和數(shù)倍日軍展開激戰(zhàn),自4月18日起的三晝夜殊死拼殺后,殲滅日軍千余人,迫使敵人棄尸逃竄,仁安羌戰(zhàn)役獲得全勝。
此役,劉放吾率領的113團不僅救出已經絕望的英緬軍第1師和裝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馬千余匹和300余各種車輛,并救出被日軍俘虜?shù)拿绹浾吆蛡鹘淌?00余人。他們在被解救后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國軍隊萬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仁安羌大捷不僅震動了世界,而且是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軍隊在異域首次取得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zhàn)勝優(yōu)勢裝備之敵的輝煌戰(zhàn)果。戰(zhàn)役結束后不久,劉放吾由上校晉升為少將。
但在長期以來的歷史記載和談到仁安羌大捷時,只提到中國遠征軍新38師解救盟軍的事跡,卻很少談及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的第113團團長劉放吾。而劉放吾又是一個淡薄名利的人,從未在任何人面前談起過自己的“當年之勇”。退役后沒有一技之長的他,生活陷入了困境,只得以賣煤球為生,和家人艱難度日。在1943年7月18日寫給孫立人的信中他說:“現(xiàn)職家有七旬余老母在堂,素乏奉養(yǎng)……下有妻兒數(shù)口,大者尚不盈十歲,正在求學之中,小者猶在懷抱,嗷嗷待哺,年來全賴幾斗軍米勉強維持生命以度活……際此困難嚴重物價高漲數(shù)百倍之日,全家大小惟有束手待斃而已。”由此可以對他的生活困頓窺見一斑。后來,在友人的關照下他得以經營煤氣生意,家境才逐漸轉好,并移居美國。
在仁安羌大捷中被劉放吾解救的一位英軍炮兵團長叫菲士廷,于1950年晉升為中將,當上了英國駐香港陸??杖娝玖睢C棵炕叵胪?,他總覺得應該找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以表感恩之情,并著手開始尋找。這時,一個叫林彥章的難民聽說此事,打聽到一位茶樓掌柜曾是中國遠征軍的一位副師長,便設法與其套近乎?;焓熘?,林彥章將這位前任副師長的軍服及勛章全部借了來,又搜集了不少中國遠征軍當時的歷史,并堂而皇之地見到了菲士廷,說自己就是當年113團的團長劉放吾。誰料此舉居然騙過了菲士廷,于是林彥章?lián)u身一變成了菲士廷的“救命恩人”和顯赫一時的“將軍”,成了菲士廷家里的座上賓。此后,林彥章經常打著菲士廷的招牌出入上流社會,到處行騙,大發(fā)橫財,直至1963年8月東窗事發(fā)而被捕。
媒體在揭露假將軍的同時,不約而同想到誰才是當年的真將軍?經多方探尋,終于在一座煤礦找到了正在做煤球的劉放吾。在記者一再追問下,劉放吾才還原了仁安羌大捷的真相,媒體報道后,世人大為震撼。
1992年4月20日,是仁安羌大捷50周年紀念日。此前的4月10日,在美國芝加哥市的卡爾登酒店大廳,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緊緊握住93歲高齡的劉放吾的雙手,再三感謝他50年前于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的壯舉。4月20日,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當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彼得·威爾遜致函劉放吾:“我很高興與你一同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緬甸仁安羌大捷。我知道你親歷大戰(zhàn),且對50年前這段歷史記憶深刻。只有熱心忠誠的人,才能領軍在戰(zhàn)斗中取勝,或奮不顧身參加戰(zhàn)斗,你已經證明了自己出類拔萃的才能。身為中國遠征軍第113團團長,你曾面臨解救英軍、美國記者及傳教士的艱苦戰(zhàn)斗,雖然兵員損失三分之一,你及官兵仍然克敵制勝,完成任務。你的英勇,促成戰(zhàn)役捷報?!蓖?月10日,英國國防大臣馬爾科姆·里夫舍德致函劉放吾:“今年是仁安羌戰(zhàn)役50周年,我愿在此向你及你團官兵對英軍的支援,表達最誠摯的謝忱。”7月27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喬治·布什也致函劉放吾:“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際,我愿再次代表國家,感謝你解救500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和數(shù)千名英軍的英勇行為?!?/p>
面對種種榮譽,劉放吾淡然道:“那是并肩戰(zhàn)斗的友軍,友軍在遭遇危難時,援救是作為一個軍人應該做的,不能列為戰(zhàn)果。”
1994年,劉放吾將軍在美國洛杉磯逝世。他的次子劉偉民在整理父親的日記時,看到父親在記述仁安羌大捷時引用了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睂④娨簧竹R沙場,這短短的詩句,道盡了他對戰(zhàn)爭殘酷的無奈,襯托出一代英豪的兒女情長,也詮釋了將軍淡薄名利的高貴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