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爽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01)
從對外漢語教師的角度談跨文化交際
錢玉爽
(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01)
跨文化交際是一門有著廣闊發(fā)展空間的學科。正確認識跨文化交際的相關(guān)概念,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與對方國家文化,以及兩種文化之間有哪些差異,這對于順利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也是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的。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更要研究跨文化交際,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時,細心留意,挖掘案例。
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是最近幾十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空間??缥幕浑H的學科體系,雖然在我國已經(jīng)建立起來了,但是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有待探索,依然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尤其對于從事對外漢語相關(guān)專業(yè)的學習者和研究者,必須要對跨文化交際有深入的認識和體會,才能更好地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減少在學習和工作中因為跨文化交際問題所產(chǎn)生的阻力。對外漢語教師更應(yīng)該對跨文化交際這門學科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通過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可以對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專業(yè)技能發(fā)揮作用,更加從容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
學習跨文化交際,首先要正確認識跨文化交際的相關(guān)概念。什么是跨文化交際呢?從字面上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們跨越兩種以上不同的文化進行的交際。標準的概念是,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使用同一語言(母語或目標語)進行的口語交際。根據(jù)這個概念,有四點需要我們注意:第一,交際雙方必須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第二,交際雙方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第三,交際雙方進行的是實時的口語交際;第四,交際雙方進行的是不經(jīng)過翻譯直接的言語交際。
根據(jù)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圍,還有一對兒重要的概念需要我們了解,那就是高語境與低語境。解釋這對含義就涉及了言語行為理論框架。用一切聲音說出的有意義的話語稱之為言內(nèi)行為。除了話語本身,還有說話者要表達的意圖,比如斷定、疑問、命令、感謝、致歉、祝賀等情感,這就是言外行為。還有言后行為,就是說話者在聽話者身上所達到的效果,比如使聽話者高興、振奮、恐懼、發(fā)怒、信服等。這說明,說話者希望向聽話者傳達的信息,通過言語所表達的含義,不一定只是言語本身的字面意思,還有根據(jù)語境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人們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中外文化差異很大,中西方價值觀念存在的差異之處更是不勝枚舉。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注重群體取向、集體主義、含蓄內(nèi)斂、謙虛卑己,喜歡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追求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親密無間。西方人則重視個人取向,以自我為中心,坦率直接,充滿自信,喜歡刺激多變的生活狀態(tài),人際關(guān)系中講究隱私。在價值觀念上的大大不同,要求我們在處理價值觀念相關(guān)跨文化交際問題時,應(yīng)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我們應(yīng)該主動增進對對方文化的了解,搜集對方文化的相關(guān)資料,從了解漸漸變?yōu)槔斫猓坏诙?,在彼此尊重的基礎(chǔ)上,懷揣善意與對方進行溝通交流;第三,秉承求同存異的觀點妥善處理跨文化交際問題。遵循這三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在跨文化交際時,形成良性互動,順利實現(xiàn)傳播中華文化的目的。
非語言交際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跨文化交際時,經(jīng)常會遇到的現(xiàn)象,很多常識性的問題需要我們了解。非語言交際中與跨文化交際密切相關(guān)的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體態(tài)語,通俗地說就是身體語言,比如一個人的外貌服飾、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勢、姿勢、身體接觸等。第二類是副語言,也可稱之為伴隨語言,指的是伴隨語言發(fā)出的沒有固定語義的聲音,包括音高、音量、語速等。第三類是時間觀念,人們?nèi)绾螌Υ褪褂梅钦降臅r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有很大差異,例如人們對準時、計劃的落實、最后期限等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第四類是空間利用,包括個人空間、人體距離、座位安排等。
在外貌服飾上,與我國文化差異較大的就是伊斯蘭國家的婦女,她們習慣于穿長袍、戴面紗或頭巾,這是為了避免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的身體。這種習慣和伊斯蘭國家的宗教觀念有關(guān)系,因此當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遇到伊斯蘭國家的女孩兒,應(yīng)該尊重并理解她們的文化習俗,不要做出侵犯對方的舉動。在面部表情方面,微笑是我們中國人司空見慣表達友好的表情,而在跨文化交際時,卻也是極易引起誤解的一種表情。比如,如果你對著迎面走過來的陌生俄羅斯女孩微笑,她內(nèi)心的想法一定不是這個人很友好,而是這個人精神可能不太好,而你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俄羅斯人真高冷的想法,可是這只是因為俄羅斯的文化中不會對陌生人微笑。在不同的國家,同一種手勢所表達的含義也不盡相同。手勢是交際中經(jīng)常使用的肢體動作,有的手勢在一種文化中表達的是積極的含義,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卻是消極甚至侵犯對方的動作,這就非常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際沖突。比如說,我們中國人經(jīng)常使用的手勢,豎起大拇指。在我國文化中的意思是夸贊對方很棒,但在阿拉伯文化中卻是一種具有挑釁、侮辱性的手勢。在其他國家的意思也不一樣,美國的文化中表示沒問題,日本文化表示男人,歐洲有些國家還有尋求免費搭車的意思。在漢語課堂上,尤其要注意這一點,說明豎大拇指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避免學生的誤解。對于時間觀念,珍惜時間可能是所有文化都具有的價值觀,但是根據(jù)人們對于非正式時間的使用特點,可以分為單時制文化和多時制文化。單時制文化就是人們通常在一段時間內(nèi)只做一件事,嚴肅遵守約定的時間,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完成工作。而多時制文化正相反,人們可以同時做幾件事,不會嚴格遵守約定時間,計劃經(jīng)常會改變。我國是多時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于遲到、逾期的容忍度很高。如何處理外國學生的不守時行為,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在空間利用方面,人體距離是跨文化交際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通常來說,重視個體主義文化的國家,因為看重隱私和獨立性,所以在與人交談時,距離比較遠,對于身邊空間被入侵會很敏感,比如歐美、澳大利亞人。而重視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則習慣相互依賴,交談時的距離也比較近,比如亞洲、拉美人。這一點提醒我們,要尊重不同文化的交談習慣,避免交際雙方產(chǎn)生尷尬的情況。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際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并巧妙地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積累經(jīng)驗,就一定會在跨文化交際時做到游刃有余,順利實現(xiàn)交際目的?!?/p>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