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作家寫上海已10年
2008年開始發(fā)起的“上海寫作計劃”,今年邁入了第10個年頭。至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9位作家來到上海,融入這座城市的生活。駐市作家們寫下的《上海小籠包》《縈繞不散的茶香》《魯迅的四個夢》《功夫喜劇》《中山公園賣花女》《迷失上?!贰渡虾L礁辍贰渡虾H鐨w》等精彩作品,收錄在以“母語為他鄉(xiāng)”為主題的“上海寫作計劃”十周年紀念文集中,記錄了他們在這座城市的冒險與驚喜。
起初,“上海寫作計劃”希望邀請一些世界上知名的作家來滬,以增加寫作計劃的國際知名度,但在創(chuàng)始階段,這一想法并未能如愿。也曾有受邀作家提出希望能住在五星級賓館,這一度讓作為邀請方的上海市作協(xié)感到為難?!吧虾懽饔媱潯卑l(fā)起人、上海市作協(xié)主席王安憶在回顧“上海寫作計劃”十年歷程時表示:“能夠有成功的作家加盟,無疑能增添‘計劃’的光榮,可是,這卻違背我們的初衷,那就是生活在市民中間,要認識一個日常的上海,而不是旅游地。”
作協(xié)為受邀作家提供的住宿地點,基本是能融入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民居的酒店式公寓,在居住的兩個月里,駐市作家就是上海市民,從窗畔可以聽見市井聲音,聞到油鍋里熱騰的香味,探出頭去,他們就能看到地下室、臨街店鋪、車站、地鐵口和來往人群,市井氣息讓作家們更親切地了解了這里。王安憶說:“在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們幾乎會迷失自己,沒關(guān)系,再過一段時間你們又會找到自己。上海的空氣充斥了你們的呼吸,上海的風(fēng)景改變了你們的視野。”
2011年,駐市作家、來自澳大利亞的琳達·內(nèi)爾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居所附近的賣花女?!爱斘铱吭诖斑叀⒖拷r花時,香氣提醒我同時去想兩個地方:我住在布里斯班時所在的街道和我住在上海時所在的街道。之后,我每隔幾天就會去買花。在這個到處都是陌生人的城市里,她漸漸成為某種恒定、親切的象征?!?/p>
而對愛爾蘭作家科納來說,上海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我的家鄉(xiāng)愛爾蘭科克市和上海市是‘姐妹城市’,但我來到上海,才發(fā)現(xiàn)兩個城市沒有一丁點兒相像。我們住在玉佛寺一帶,從窗戶望出去有一幢高樓,我想那就能裝得下科克市的所有人口。差異感的撞擊讓我漸漸意識到,‘上海寫作計劃’的意義不僅在于‘寫作’,更在于擁抱城市的生活與文化,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經(jīng)歷。”
10年來,駐市作家們不僅將上海的故事帶到世界各地,也將他們的經(jīng)驗匯入上海的故事中。2012年,駐市作家、來自保加利亞的史維特拉·格奧爾基耶娃在上海完成了一部詩集,而另一位保加利亞作家茲德拉夫科·伊蒂莫娃回國后,將趙麗宏詩集《天上的船》和部分散文、王安憶的小說《小飯店》以及孫未的三篇短篇小說翻譯成了保加利亞語。丹麥作家福勞德·歐爾森曾在中國工作過5年,去年他作為“上海寫作計劃”駐市作家回到中國,“同時也是為了完成過去4年我一直在構(gòu)思的一部作品,二戰(zhàn)時期在香港的丹麥難民的故事?!保ㄉ虾J型鈬鴮<揖止└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