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頡孑
在古代,化妝不但是一種流行時尚,而且是一門藝術。在諸多化妝品中,花鈿有著悠久的歷史,且最為古代女子所喜愛。詩人歐陽炯的“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耳墜金環(huán)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頭招遠客”將戴著花鈿的南國少女形象躍然于紙上,使讀者如見其人。女子眉間一點花鈿,猶如畫龍點睛之筆,將古代女子映襯得美麗動人,活靈活現。她們或微微一笑,或輕輕蹙眉,無需多言便風情自在。
說歷史
秦始皇曾讓宮人貼花子
關于花鈿的起源,民間流行著許多傳說,其中有文獻記載花鈿出現在秦始皇時期。如唐末的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畫為云鳳虎飛升。 ”“貼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貼“花子”面飾,“花子”即后來的花鈿。
三國時開始流行“靨鈿”,而南北朝時,南朝興起了“梅花妝”,這是一種形狀特別的花鈿。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里寫的“對鏡貼花黃”的“花黃”,也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女子額飾,應該是花鈿的一個類型。這種妝飾又稱額黃、鵝黃、鴨黃、約黃等,方法是把金黃色的紙剪成各式裝飾圖樣貼于額頭,或在額間涂上黃色。除了《木蘭詩》外,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在《美女篇》里也有“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寫。
唐代已是花鈿使用的鼎盛時期,女子面部的妝飾有了多種顏色和形狀。到了宋代,隨著淡雅之美的興起,濃艷風格的花鈿逐漸失寵。至元代,花鈿終于淡出了女子的妝臺。
論傳說
上官婉兒眉間被刺紅梅
在武則天粉碎了一場宮廷政變后,她發(fā)現在策劃政變的人員名單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兒。于是她大怒,下令將上官婉兒黥面。上官婉兒聽了坦然一笑,說道:“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嗎? ”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到御花園擺宴,臨起駕都被婉兒勸回宮的事情,便點頭說確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園中,已經危機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參與謀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護您?”武則天似有所悟,于是點頭稱是。但皇帝金口玉言,黥刑還是要執(zhí)行的。因此,行刑時,武則天下令改用朱砂點額,僅刺了紅梅花一朵。上官婉兒本來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間刺上一朵小巧玲瓏的紅梅花,猶如二龍戲珠,甚是好看。以至于后來宮中的年輕女子紛紛效仿,都在額頭配以花鈿,個個美得楚楚動人。
壽陽公主額上印下梅花
據北宋初年所編撰的大型類書《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臥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來。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邊,觀察了好長時間。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來,公主額上卻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爭相效仿,她們剪梅花貼于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詩人話花鈿
花鈿為詩中女子平添嬌媚
詩人李端筆下的女子是這樣的:“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意為:她在花鈿的妝飾下是那樣的美艷,以至于連水中的芙蓉都會嫉妒。
花鈿的作用不僅僅是妝飾,它還可以為生活增添幾許情趣。詩人盧綸的《古艷詩》中寫道:“殘妝色淺髻鬟開,笑映珠簾覷客來。推醉惟知弄花鈿,潘郎不敢使人催?!边@位神態(tài)慵懶嬌憨的絕色歌女,憑借手中擺弄的一枚小小花鈿,為她在香艷氣質之外,平添了幾分情趣。
貴妃殞命花鈿散落無人收
借花鈿來傳達女子命運的悲涼,最動人心魄的當屬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兩句:“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北划斪骷t顏禍水的楊貴妃被迫死于馬嵬坡下。死時,她臉上所貼的花鈿、頭上所戴的金釵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沒有人為她收起。而那曾經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唐玄宗,此時眼看著心愛的人就這樣死去,卻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頭。只此一句“花鈿委地無人收”便道盡了楊貴妃死時的慘烈與死后的無盡凄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