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玲 ,李 立,李文嬌,趙 勇,盧 瑛 ,4,5*
1.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學院,上海 201306
2.上海水產(chǎn)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農(nóng)業(yè)部水產(chǎn)品貯藏保鮮質(zhì)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上海 201306
3.食品熱加工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中心(亞洲),上海 201306
4.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學),上海201306
5.國家淡水水產(chǎn)品加工技術(shù)研發(fā)分中心,上海201306
近年來,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免疫傳感器以其快速、靈敏、可在線檢測等特點,在致病菌,抗生素殘留,農(nóng)、獸藥殘留和毒素檢測等方面已成為一種快速、方便、可靠的食品安全檢測方法[1,2],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和研究。但這些傳感器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大大影響了免疫傳感器在實際生產(chǎn)應(yīng)用中的競爭力,且增加了制作的難度和成本。因此尋找有效的傳感器再生方法可是很有必要的。對電極進行再生是傳感器發(fā)展中重要的一部分[3,4]。由于抗原抗體之間的結(jié)合具有可逆性的特點,因此,傳感器的再生主要是將形成的免疫復(fù)合物解離開,但是抗原抗體結(jié)合后不易分開,要一些具有降低兩者間親和力的物質(zhì)對其進行處理。常用的有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尿素[5]、甘氨酸-鹽酸緩沖液、乙二胺、鹽酸胍緩沖液[6]、強酸強堿及超聲清洗等[7]。此外,在再生過程中要盡可能的保持抗原抗體的活性,這也就要求對使用的再生溶液濃度或pH及再生時間等進行優(yōu)化[8,9]。再生后電極的電流響應(yīng)會有所下降[10],為了提高其可用性,本文對其進行了氯金酸修飾。氯金酸修飾電極的方法參考納米金對電極的修飾方法,主要有恒電位沉積法[11,12]、自組裝法[13,14]、LB膜法[15,16]及種子媒介法。由于氯金酸修飾量較大時,會在電極的表面形成結(jié)晶塊,使修飾電極的比表面積減小、導(dǎo)電性降低[17],故需對其修飾量和修飾時間進行優(yōu)化。
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作為再生液對電極上的免疫復(fù)合物進行解離,優(yōu)化了再生液的解離條件;此外,對再生電極的氯金酸修飾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并探討了氯金酸修飾對再生電極檢測性能的影響作用。
1.1.1 試劑與耗材 使用過的多壁碳納米管纖維電極,根據(jù)實驗室之前的研究制備[18],硫堇購自江萊生物;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抗體標記試劑盒購自英國Innova Biosciences;ED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亞胺鹽酸鹽)、NHS(N-羥基琥珀酰亞胺)購自美國PIERCE公司;氯金酸溶液(10 mmol/L)、H2O2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shù)服務(wù)有限公司;檸檬酸-檸檬酸鈉緩沖液、磷酸鹽緩沖液(PBS)為本實驗室自行配制;單增李斯特菌ATCC19115,購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單增李斯特菌多克隆抗體為本實驗室制備;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試劑均為分析純。
1.1.2 實驗儀器 電化學工作站(chi660D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鉑絲對電極(鹽城驕遠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參比電極(232型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上海知楚儀器有限公司);垂直混合器(HS-3,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ynergy?2多功能酶標儀購自美國博騰儀器有限公司。
1.2.1 檢測流程 采用循環(huán)伏安法進行電化學測試。在實驗中,Relative Percentage(RP%)表示電極再生或氯金酸修飾前后電流變化的相對百分比RP%=(Ia-Ib)/Ia×100%,其中,Ia為電極再生液或氯金酸處理后的電流,Ib為電極再生或氯金酸處理前的電流。Current percentage(CP%)表示再生處理或氯金酸修飾后電極電流達到其原始電流的百分比,CP%=Id/Ic×100%,其中:Id為再生或氯金酸處理后電極的電流,Ic為電極的原始電流。
在氯金酸修飾前后再生電極的比較中,△Ipc=I1-I2。I1為免疫反應(yīng)前電極的電流,I2為免疫反應(yīng)后電極的電流。電化學測量是在一個含有三電極體系的電化學池中進行,電化學池中含有0.1 M PBS,0.1 M NaCl和1 mM的硫堇。測試的工作電壓為-1.0 v~0.5 v相對于Ag/AgCl參比電極,掃描速率為0.1 v/s。單增李斯特菌的檢測是基于抗原抗體結(jié)合前后循環(huán)伏安曲線中還原峰峰電流的變化值△Ipc。
1.2.2 檸檬酸-檸檬酸鈉再生液的條件優(yōu)化 為使再生液有更好的再生效果,本研究對再生液的相關(guān)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主要包括再生液濃度(0.05、0.1、0.15、0.20 mmol/L)、再生液pH(2.2、2.4、2.6、2.8、3.0)和再生時間(10、15、20、30、40 min)的優(yōu)化。優(yōu)化結(jié)果根據(jù)再生前后后電極電流的DP%及達到原始電流的C%進行選擇。
1.2.3 氯金酸修飾條件的優(yōu)化 根據(jù)碳納米管纖維電極本身的大小特點,選取適量的氯金酸修飾量(25、50、75、100 μL)和修飾時間(30、60、90、120 min)進行梯度優(yōu)化。根據(jù)修飾前后電極電流的RP%及修飾后電極的電流達到其原始電流的CP%來選擇氯金酸的修飾條件。
圖1 氯金酸修飾的酶免疫電極的制備Fig.1 The preparation of an enzyme immune electrode modified by chloroauric acid
1.2.4 基于氯金酸修飾的酶免疫電極的制備 制作過程如圖1所示。將經(jīng)再生液處理過的電極用0.01 mol/L、pH7.4的PBS緩沖液清洗3次,晾干后將一定量的氯金酸溶液覆蓋在碳納米管纖維表面靜置2 h,并清洗表面。然后根據(jù)化學鍵共價交聯(lián)法將經(jīng)過EDC、NHS活化后的氯金酸修飾電極置于HRP標記的抗單增李斯特菌抗體中3 h,并用0.2%的BSA對未結(jié)合位點進行30 min封閉,最后將清洗后的電極至于4°C冰箱中備用。再生免疫電極的制備方法與氯金酸修飾后制備免疫電極的方法相同。
1.2.5 氯金酸修飾對再生電極檢測性能的影響 電極在修飾了氯金酸之后在信號增強、偶聯(lián)抗體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為了驗證這一作用,本研究將再生免疫電極和氯金酸再生免疫電極分別置于5 mL的102~107cfu/mL單增李斯特菌稀釋液中,PBS做陰性對照,室溫孵育30 min后進行循環(huán)伏安測試檢測,對單增李斯特菌的檢測靈敏度進行了評價。此外,通過分別將不同時期制作的兩種免疫電極置于幾份平行(n=5)的5 mL的1×105cfu/mL的單增李斯特菌溶液中室溫孵育30 min后檢測電極的電流響應(yīng),進行了重現(xiàn)性分析。最后,在25 d內(nèi)對兩種免疫電極分別進行第1、2、5、7、10、15、20、25 d的連續(xù)測試,觀察電流的變化,對電極的長期穩(wěn)定性進行了評價。
2.1.1 檸檬酸-檸檬酸鈉濃度優(yōu)化 再生液檸檬酸-檸檬酸鈉的濃度對電極電流的影響如圖2所示。隨著再生液濃度的增大,電極再生前后電流變化的RP%也隨之增大,在0.1 mol/L時達到最大;當再生液濃度繼續(xù)增大時,電流變化的RP%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此外,采用0.1 mol/L的濃度對電極進行再生后,其電流值可達到初始電流的85.23%。因此,我們選擇了0.1 mol/L檸檬酸-檸檬酸鈉作為再生液的最佳濃度。
圖2 再生液濃度對電極電流響應(yīng)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regenerated liquid concentration on electrode current response
2.1.2 檸檬酸-檸檬酸鈉pH優(yōu)化 pH對電極再生效果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可見,隨著pH的增加,電極再生前后電流變化的RP%也增大,當pH達到2.4時,RP%達到最大;當pH進一步增加時,RP%急劇下降。pH主要影響抗原抗體之間的親和力,進而影響Ag-Ab鍵的解離程度,當pH增大時,使抗原抗體親和力下降的程度減小,致使免疫復(fù)合物的解離程度下降。且在pH2.4時,再生電極的電流達到其初始電流的CP%最大(86.63%),故此本文選取pH2.4為適宜的再生液pH。
圖3 再生液pH對電極電流響應(yīng)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regenerated liquid pH on electrode current response
2.1.3 檸檬酸-檸檬酸鈉再生時間優(yōu)化 圖4為再生時間對電極電流響應(yīng)的影響。在10~30 min內(nèi),隨著時間的增加,再生前后電極電流變化的RP%整體上呈上升趨勢,至30 min時達到最大,當時間繼續(xù)增加時,變化基本持平,但在30 min下再生電極的電流達到其初始電流的CP%(84.28%)比較40 min(75.08%)下大。因此選取對電極再生處理30 min。
圖4 再生時間對電極電流響應(yīng)的影響Fig.4 Influence of regeneration time on electrode current response
氯金酸修飾量的優(yōu)化結(jié)果如圖5所示。在102.96~308.89 μg范圍內(nèi),氯金酸修飾再生電極前后電流變化的RP%隨著修飾量的增大而增大,至308.89 μg時達到最大,當繼續(xù)增加時,RP%基本不再變化。由于氯金酸加入較多時,會在電極的表面形成結(jié)晶塊,使修飾電極的比表面積減小[17]。且在308.89 μg的修飾量下,氯金酸修飾的再生電極的電流可達到其原始電流的144.6%,故選取308.89 μg的修飾量用于進一步的實驗。
圖5 氯金酸修飾量對電極信號的影響Fig.5 Inluence of modification amount of chloroauric acid on electrode signal
氯金酸修飾時間對再生電極電流響應(yīng)的影響如圖6所示。在30~90 min內(nèi),修飾前后再生電極電流變化的RP%成上升趨勢,在90 min時達到最大,再增加修飾時間,RP%的變化基本保持不變,這主要是因為在一定量的氯金酸下,隨著時間的增加氯金酸與電極之間的結(jié)合逐漸達到飽和。另外,在90 min時,相較于原始電流,氯金酸再生電極的電流增加到137.59%。故選取90 min為氯金酸的修飾時間。
圖6 氯金酸修飾時間對電極信號的影響Fig.6 Inluence of chloroauric acid modification time on electrode signal
兩種免疫電極對單增李斯特菌的檢測結(jié)果圖7所示。氯金酸再生免疫電極在102~107cfu/mL范圍內(nèi)檢測到目標菌為(R2=0.958),LOD為2.1×102cfu/mL。再生免疫電極的檢測范圍為103~107cfu/ml(R2=0.940),LOD為3.08×103cfu/mL,并與原始電極對單增李斯特菌的檢測范圍102~105cfu/mL(R2=0.993),LOD為1.07×102cfu/mL進行比較。由結(jié)果可知,電極經(jīng)再生之后,對目標菌的檢測靈敏度下降,但是經(jīng)氯金酸修飾后,其檢測靈敏度顯著提高,并且接近原始電極的檢測水平。這是由于氯金酸修飾到電極上之后,對信號起到增強作用,且氯金酸對抗體等蛋白質(zhì)分子具有吸附能力,因此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氯金酸修飾的電極能夠結(jié)合較多的抗體,信號響應(yīng)較靈敏。此外,對單增李斯特菌的重現(xiàn)性分析及穩(wěn)定性測試結(jié)果也顯示氯金酸修飾后再生電極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圖7 氯金酸對再生電極檢測靈敏度的影響Fig.7 The effect of chloroauric acid on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regeneration electrode
25 d內(nèi)免疫電極的穩(wěn)定性測試結(jié)果如圖8所示。再生免疫電極的電流在第15 d時已經(jīng)下降至原始電流的74.68%;對于氯金酸-再生免疫電極,由于氯金酸的修飾加強了電極對抗體的結(jié)合、固定,在第15 d時,電流為其原始電流的84.55%,在20 d以后逐漸下降至原來的76.92%;并與15 d后電流下降至最初的91.69%的原始電極相比。由這些對比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氯金酸處理后對再生電極的電流性能恢復(fù)較為穩(wěn)定,可應(yīng)用于目標物的檢測。
圖8 氯金酸對再生電極穩(wěn)定性的影響Fig.8 The effect of chloroauric acid on stability of regeneration electrode
在對單增李斯特菌的重現(xiàn)性實驗中,再生免疫電極的RSD為7.92%,氯金酸-再生免疫電流的RSD為6.62%,原始電極的RSD為6.18%。從結(jié)果可知,氯金酸修飾再生電極后提高了對抗體結(jié)合的牢固度,提高操作平行性,且與原始電極的水平相近。綜上所述,氯金酸修飾后的再生電極在檢測靈敏度、穩(wěn)定性和重現(xiàn)性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展現(xiàn)出較好的應(yīng)用潛力。
本文對電極的再生條件、氯金酸修飾條件及氯金酸對再生電極檢測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優(yōu)化的再生條件(0.1 mol/L檸檬酸-檸檬酸鈉、pH2.4、30 min)下,電極的再生效果較好,再生后電極電流恢復(fù)至其原始電流的近85.38%;在308.89 μg氯金酸量、90 min修飾時間下再生電極的信號增強近60%。氯金酸對再生電極的修飾使其在原有的檢測范圍103~107cfu/ml,增加至102~107cfu/mL,LOD提高了14.6倍,穩(wěn)定性提升了近10%。氯金酸對再生電極的這些檢測性能有顯著提高,且氯金酸相較于納米金而言較大的降低了成本,為再生電極的使用提供了應(yīng)用潛力。
[1]TurnerAP.Biosensors--sense and sensitivity[J].Science,2000,290:1315-1317
[2]趙廣英,馬 超,勵建榮.電沉積納米金修飾4-SPCE電流型VP免疫傳感器的研制[J].中國食品學報,2009,9(4):8-14
[3]Pei RJ,Cui XQ,Yang XR,et al.Real-time immunoassay of antibody activity in serum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J].Talanta,2000,53:481-488
[4]Gao ZX,Chao FH,Chao Z,et al.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2 employing a piezoelectric crystal immunosensor[J].Sensors Actuators B,2000,66(1-3):193-196
[5]高志賢,張 超,陶桂全,等.壓電免疫傳感器抗體固定方法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6,16(3):191-195
[6]李超凡,徐京寧,何 兵,等.免疫電化學方法測定γ干擾素[J].分析化學,1994,22(1):55-57
[7]姚春艷,府偉靈.基于碳納米管修飾玻碳電極的唾液sIgA可再生免疫傳感器[J].分析測試學報,2005,30(4):349-355
[8]Park IS,Kim WY,Namsoo K.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f an antibody-immobilized QCM system detecting Salmonella spp[J].Biosens Bioelectron,2000,15(3-4):167-172
[9]Su X,Chew FT.Self-assembled monolayer-based piezoelectric trystal immunosensor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human immu—noglobulin E[J].Anal Biochem,1999,273(1):66-72
[10]王 艷,甄生航,朱 洋,等.納米金自組裝膜的IgM壓電免疫傳感器的研究[J].化學學報,2003,61(4):608-613
[11]Dai X,Nekrassova O,Compton RG.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of arsenic(III)using gold nanoparlicle-modified electrodes[J].Anal Chem,2004,76(19):5924-5929
[12]Li Y,Shi GQ.Electrochemical growth of two-dimen-ional gold nanostructures polypyrrole film modifiedITO electrode[J].J Phys Chem B,2005,109(50):23787-23793
[13]Dai J,Guo L,Jiang Y.Prepa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tetrathiafulvalene via direct sulfur bridge[J].J Nanosci Nanotechnol,2005,5(3):474-478
[14]Lei CX,Hu SQ,Yu RQ.An amperometric hydrogen peroxide biosensor based on immobilizing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o a nano-Aumonolayer supported by sol-gel derived carbon ccramic electrode[J].Bioelectro-chemistry,2004,65(1):33-39
[15]Goyal RN,Gupta VK,Oyama M.Simultaneous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rednisone and prednisolone in human body fluids[J].Talanta,2007,72(3):976-983
[16]Zhuo Y,Yuan R,Chai YQ.A tris(2,2'-bipyridyl)co-balt(III)-bovine serum albumin composite membrane for biosensors[J].Biomaterials,2006,27(31):5420-5429
[17]楚 琳,張曉麗.納米金修飾電極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14,40(1):78-82
[18]Li L,Chen C,Xie J,et al.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MnO2composite fib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lexible micro-supercapacitor[J].Journal of Nanomaterials,2013(32):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