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蕊??
摘要: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學習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手段。判斷人才的標準不再單純是你擁有多少知識,而是這個人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生要想成為終身學習型的人也必須要學會自主學習。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教學的主要任務。自主學習能讓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利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先找到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存在問題;反思
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根據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學會學習也是學生的一項重要任務,學會學習也將對學生終生發(fā)展受益無窮。讓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老師教給的東西,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正是學校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才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中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 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 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
盡管有的教師已調整授課方式,預設本節(jié)課通過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小組討論——展示反饋——鞏固訓練總結反思——當堂檢測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但有的學生自己不獨立思考問題,沒有自己的想法,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從來不問老師問題,老師講什么就是什么,說什么就是什么;有的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根本不說話,學習過程過于被動,仿佛與己無關。這種缺乏學習主人翁責任意識的學習顯然是不合格的學習。
2. 學習目標不明確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很多學生往往老師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沒布置的一概不做,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其實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效果是相互作用的,明確的學習目標能促進學習,而成功的體驗又能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目標。
3. 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有的學生上課缺乏激情,上課無精打采,甚至上課時的心情都是緊張壓抑的,這些學生不熱愛學習,因此也不會主動的去學習,上課前不能總是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會主動去預習要學習的新知識,甚至作業(yè)都要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才能完成。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 解決方法
1.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1) 為學生安排好課前預習工作,激發(fā)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都知道,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對于預習常常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所以預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而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就要明確而具體,首先讓學生要認真對待課前預習,其次老師要隨時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遇到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也可以自己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查閱有關的資料,自己歸納整理信息,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2) 出示明確的學習目標,為課堂互動打好基礎
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讓學生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讓學生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這一節(jié)課應該學會并掌握什么知識。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參加課堂討論以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無形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
(3) 課堂留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的陳舊教學觀念,不要一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要敢于走下課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教師要在課下下足功夫備好課,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講課用的時間少,把知識盡可能的精講,每一節(jié)課都留給學生足夠的消化時間和感悟時間,恰如繪畫中的留白,而且這還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 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習變得簡單容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在記英語單詞時很多學生喜歡死記硬背,逐個拼讀字母,這樣記憶難度大且遺忘快,如果學生會國際音標,按音節(jié)和拼讀規(guī)則去記,則記得又快又牢。還可以利用分類歸納法去記單詞,比如teacher、farmer、player等這些以er結尾的詞通常“是……的人”。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校的環(huán)境等等編寫一些記憶順口溜,輔助學生記憶,讓學習有趣不枯燥。
四、 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指導性的自主,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首先,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習慣和教會他們恰當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一言堂的做法,利用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
其次,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學校已經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多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新手段,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營造更加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形象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能迅速喚醒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再次,教師要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上課聽課、課后復習鞏固等方面的輔導。例如下一節(jié)課要上的新內容,在上一節(jié)課結束時就布置給學生,而且內容要具體、細致,并要求家長配合監(jiān)督。
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通過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要通過一些有效的學習活動,例如各種競賽和比拼,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養(yǎng)成主動學習、會學習的好習慣。
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網絡教育資源的效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他們真正掌握一門終身學習的本領——自主學習。我們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使我們的業(yè)務能力能不斷的提高,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好的幫助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