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無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沒有收銀員,無需排長隊、東西買完就能走。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手機淘寶”,掃一掃店門口的二維碼,獲得一張電子入場券。通過閘機時掃這張電子入場券,進入店內之后就可以購物了,進到里面全程不用再掏手機。不過這家超市只是試水,商用暫無時間表。
無人超市采用的是視覺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以及物聯網支付等技術。其中,關鍵就在于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稱電子標簽)標簽,這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huán)境。目前在一些圖書館和線下商店的磁扣中,也會用到類似的技術。可以說,這是一種相對成熟且廉價的解決方案。不過,這種RFID標簽本身也存在無法克服的問題。比如,無法識別玻璃等特殊材質的商品。如果標簽被緊緊捏住,則將不被識別到。
但隨著技術的改進,這些細節(jié)上的問題,相信會得到逐步的解決。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于,這種無人超市,是否會是線下零售的新方式或新趨勢呢?
其實,想要真正做到無人,又不影響用戶體驗,那它所采用的技術、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除非進行大規(guī)模的復制、使用,才有可能降低其成本。但問題在于,這樣的無人店對人流量、用戶人群以及產品結構,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至少要是人流量密集的商業(yè)圈、住宅區(qū)等,否則可能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都是無人超市的門檻。
線下消費在新技術的促進下,不斷涌現出新的商業(yè)模式與商業(yè)場景,但這種無人超市是否會成為新趨勢,是否會代替?zhèn)鹘y(tǒng)的零售模式,則有待時間檢驗。不過,在這個智能時代,或許一切都充滿了可能。